第375章
推荐阅读:上命昭唐 弱柳扶风起 寒门崛起:我的武道逆袭生涯 废土开发日记 你一个德鲁伊跑去修仙? 综漫从星铁开始 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 魔能工业时代 我死后,他们在直播间痛哭流涕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这支位于锋矢阵型第三层,又恰好处于中间位置的万人骑队,就像是被一层坚硬的外壳团团包围。
不仅亲眼目睹了前方两支骑队的凄惨遭遇,也看到了左右两支骑队的可怖结局。
既有足够震慑心神的冲击,又有充裕的反应时间。
当“黑风军”的骑队,用蛮力将他们两侧的“外壳”敲碎之时,这支万人铁骑也终于结束了无所适从、乱作一团的混乱,于慌乱间做出了自己的应对。
这也是未遭投枪“问候”的七支万人铁骑中,最先做出反应。
但他们的反应,却一点都算不上高明。
更像是在明知必死的绝境中,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采取的行动。
聚在一起的万人铁骑,像是有一颗无形的炮仗在人群正中心炸开,迅速四散炸开。
落在张山等人眼中,就是乱糟糟的一片。
具体到每个人,行动变得难以预测。
放眼全局,人群密度正在迅速变得稀疏起来。
而无论是哪一种变化,都会让区域覆盖的投枪攻击效率大跌。
好在,张山等人,也没有将下一波的打击重点,放在这支敌骑队伍上面。
何况,即便没有“黑风军”骑队的及时阻截,他们的崩溃逃散,也不会顺利。
位于阵型中央,固然让他们受到了保护,可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此刻,这同样也限制了他们的行动。
要想从阵型中央逃脱出去,首先要避开周围那数以万计的马尸、人尸,还有劫后余生正处于癫狂状态的人群和马群。
放眼看去,这就像是一片“尸骸沼泽”。
暂时舍下他们的一众“黑风军”骑手,都在纵马狂奔。
胯下的玄幽马,都在进行极限冲刺。
他们的目标,就在前方。
位于锋矢阵型第四层的四支万人铁骑,正以可见的速度变得混乱。
眼看着他们也要如位于第三层中央处的骑队一般,“轰”的一下四散炸开。
可这对一支短暂失去了大脑的数万铁骑来说,这又谈何容易。
——骑队中的统领基本都在,这一波投枪对他们来说,基本没有任何威胁。
但当此时刻,他们也不可能对整支骑队做出任何有效的指挥。
几乎每一个体,都在凭自身的经验和念想做出反应。
这体现在规模数万的群体之中,每个人都像是在做不规律的、无法预测的随机运动。
这带来的整体观感,便是无头苍蝇一般的混乱。
而现在,当张山等人纵马疾驰到适合投掷出新一轮“飞蝗雨”的时候,目标骑队,正处在混乱到崩散的临界点上。
当一万八千根投枪,划出一道道近乎笔直的轨迹,与这支混乱的骑队产生交集之时,便是又一场堪称绝美,却又宛如地狱般的血泉绽放。
——地狱是对受害者而言。
“绝美”则是几乎所有“黑风军”骑手内心中最真切的感受。
自从被传授了这样一门投掷术之后,大家一边要竭力的压抑隐藏,一边又要拼命的揣摩参悟,这样的状态中,所有人对其初次绽放,都充满了期待。
现在,不仅是他们手中一根根投枪在极尽“绽放”,也是他们的心境在喷薄释放。
爽!
连自诩冷静,不被杀戮所迷的张山,此刻也沉浸在了这样的心境之中。
直到接连三声急促的啸鸣之音灌入脑海,他这才猛地回过神来。
这与前面的几次投枪前传来的啸鸣,有着明显的不同。
张山放眼看去,也发现了战场上形势的根本改变。
到了现在,包括位于第三层中央的一支,第四层内侧的两支,以及位于最后方充作预备的两支,总共五支未曾受到任何直接打击的万人骑队,全都已经做出了反应。
朝着远离他们的方向,四散逃亡。
便是受到他们直接打击的七支骑队,也总有一些幸运儿,此刻也都加入到了逃亡的行列之中。
总加起来,人数也有将近两万。
也就是说,“黑风军”在将己方优势利用到极致之后,这划时代的“驭马投掷术”,也“仅”将五万出头的敌骑留了下来。
便是这些被强留下来的,也有许多是失去了行动能力的重伤患,还没有咽气身亡。
也就是说,经“黑风军”筹谋许久,处心积虑的痛击之后,被董观倚为干城的十二万铁骑,依然有近七万在逃。
对于这样的战果,张山等实际执行者,都是有些不满足的,看着那如无数苍蝇般嗡嗡四散的敌骑队伍,心中都不免想,要是再快一点,再准一点,结果没准就会更好一些。
不过,这种在“黑风军”众骑心中,“不圆满”的结局,却已经击碎了所有玄幽铁骑的心志。
便是那个人实力极强,那一根根投枪几乎没对他们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的将领,面对这眨眼间就折了近半兵力的恐怖打击,一个个也都是心如死灰,看到了必然己方铁骑必然败亡的结局。
被身周逃亡人群裹挟的他们,也生不出违逆大势,独挽狂澜的贪念。
大多都顺应着周围裹挟的人潮,毫无主见的逃向荒野各处。
一少部分极有主见的,最多也就在逃亡中尽可能的收拢溃兵,聚集更多的兵力,并有意识的引导队伍向荒原以东移动。
不过,这样的“主见”,却让他们成为了下一波打击的重点。
听到连续三声急促的啸鸣之后,原本还呈大军团集结冲锋的庞大骑队,迅速分散开来。
从高空俯瞰,左右两分的三万六千骑,仿佛瞬间崩解,化作一支支规模仅百人的骑队。
三万六千骑,散做三百六十支百人骑队。
每一支百人骑,都有一主两副,三名统领。
分散开来的他们,再不受任何调令的指挥。
如何追击,追击谁,是否攻击,采取什么样的攻击……百人骑队的一切决策权,全都下放到骑队手中,由他们自己决定。
这就像是一只凶猛的狮虎,摇身一变成数百只嗜血而凶恶的狼群。
“黑风军”回到了自身最擅长的领域。
虽然,经过耿煊一次又一次的整编磨合,刘牧等专业人士的苦心重塑,“黑风军”在大军团作战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再不是懵懂生涩的幼雏。
可“黑风军”的“先天禀赋”——小团体的战术执行力,却也没有因此埋没,反而还在持续的提升中。
现在,面对四散逃亡的近七万铁骑,黑风军“不得不”也将手中兵力分散开去。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各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属于自身的行动方案。
这就像是解开了某种战力封印,“黑风军”得以展现出最适合自身的战斗形态。
……
张山虽然硬实力上稍有欠缺,可因为他的“驭马投掷术”被强行“提拔”到了圆满之境,是所属百人骑队仅有的一位。
对于此术的理解和应用,也超出了同队其他人一大截。
因此,他将同队多名炼髓战力全都压了下去,成为了这支百人骑队的首领。
同队中仅有的一名炼髓后期,也被安排成为他的副手。
担下如此重任,又是初次经历如此浩大的战场,独担大任的张山,看着茫茫多的、如苍蝇一般乱飞乱逐的人群,心中也出现了短暂了茫然无措。
不知道下一步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可这种状态,来得快,去得更快。
不待周围同伴开口问询,天生大心脏,或者说过于钝感的他,目光便已经锁定在了一支敌军铁骑身上。
这支铁骑的规模,在四散逃亡的群体中,算是非常扎眼的一群。
在他看过去之时,已经有五六百的规模。
而且,随着其持续东遁,也在持续的吸纳周围那些逃亡的同伴。
既有三五成群,或者与队伍失散、干脆独自东遁的散兵游勇。
也有集结出数十骑规模的队伍,不断朝他们靠近。
若是不加阻止,这支逃亡的敌骑很快就会将铁骑恢复到千骑以上的规模。
短暂的混乱之后,强大的“惯性”让这支敌军铁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组织起完整而有力的组织。
相比于杀敌,这才是“黑风军”最需解决的症结。
打断所有成规模、成组织的反抗!
敏锐的锁定这支铁骑为目标的,非只张山一人、一队。
就在在他锁定这支快速“成长”的敌骑之时,已经有一支百人骑队先一步“贴”了上去。
当张山带着所属的百人骑队快速“贴”上去,准备与另一支百人骑队的同伴相互配合,对这支东逃敌骑进行重点“关照”之时,又有一支百人骑,几乎与他前后脚的出现。
没有任何沟通协调,三支陆续抵达的百人骑队,只彼此通过目光的交流,加上简单的手势配合,便对眼前这只已快速膨胀到八百多骑的敌骑形成了致命包夹。
不仅如此,因为他们的及时“补位”,在对目标形成致命威胁的同时,还及时截断了周围其他逃命铁骑继续“贴”上来,持续壮大眼前敌骑的渠道。
就像是剪断了其生命脐带。
就在做好前期的战术布置之后,张山本人张嘴,发出两声短促的啸鸣之音。
与此同时,另两只百人骑队,前后脚有啸鸣之音与他配合呼应。
紧接着,仿佛毫无征兆的,三百根投枪便从三个方向狠狠的投掷而出,朝着目标如疯狗一般扑咬而去。
“嘭——嘭——嘭——”
这是高速移动的投枪,碰到一具具“拦路”铁甲之后,发出的刺耳撞击声,以及强行洞穿撕裂铁甲之声。
“噗——噗——噗——”
这是一根根投枪撕裂一具具血肉之躯时的“从容不迫”。
还有凄厉的“啊啊”惨叫,“哗哗”的血泉喷涌——
待这三百根投枪掠过,规模已超过九百的东遁铁骑,瞬间便少了两成有余。
依然还骑在狂奔的铁马之上的铁骑身影,数量已经不足六百。
如此明确的打击,立刻对这些人的心灵造成了暴击伤害。
聚在一起逃亡的他们,本就只有极少一部分有着明确的意图,更多的,都是随波逐流。
眼看着附近有股更强大的逃亡队伍,下意识的便靠了过去,根本不曾多想。
现在,他们知道了。
他们这样的“显眼包”,就是最“招蜂引蝶”的货。
于是,还不待张山等人展开第二波进攻,这支队伍“轰”的一下当场崩解。
本来聚在一起东逃的他们,立刻如鸟兽般四散,来了个原地大瘦身。
当这支骑队的规模稳定下来时,已经只剩两百多骑。
比较特别的是,这支规模一下子被削到只剩两百多骑的骑队,或许是眼见逃生无望,又或许是对张山等追击之人恨到了极点。
他们停止了继续逃亡。
凭着超绝的马术,在极短的时间、极短的距离内,让整支骑队都完成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向。
如同一击致命的回马枪,径直朝张山所属骑队直“刺”而来。
只可惜,这般决绝而悍勇的反扑,并没有捞到任何成果。
所有追击的骑队,都始终恪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保持距离。
五百步,是他们设定的“安全线”。
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始终控制己方与敌骑的距离在五百步以上。
若是发现敌我距离拉近到五百步之内,立刻调整,重新将距离拉远。
三百步,则是“生死线”。
无论任何原因,都不能让敌人接近到三百步之内。
譬如现在,己方明明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可在追击这只“绝望困兽”之时,张山等人依旧将距离控制在三四百步之间。
敌骑这快速而凶猛的反扑,仅是将双方最近的距离拉近到了两百七十步左右,便被张山等人再一次远远的拉开了距离。
依靠的,不是更精湛的马术,更精妙的驭马意识,而是更轻的负重带来的远超铁骑的灵活性。
相较于铁骑,这可是“轻骑”最显著的特征。
在双方都经历了数百里的疾驰,加上惊心动魄的追逐亡命,体能都有了极其恐怖的消耗之后,这一点便体现得尤为明显。
逃不掉,追不到。
如此也就罢了。
另两支百人骑队,却都再一次投出了致命的投枪,恰到好处的将这两百余骑淹没。(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5148/2837549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