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 第379章 大捷,大捷!应天振奋!朱元璋与朱

第379章 大捷,大捷!应天振奋!朱元璋与朱


另一面!

    瓦剌大汗绰罗斯已经跨过了边境,归于他瓦剌的疆域土地。

    “大汗。”

    “难道这一次就这样离开?”

    “如今这明国的皇太孙都在此,只要大汗一声令下,将大军一举压上,未必不能将他直接拿下。”

    “如果真的抓住了他,那我瓦剌就与明国有谈判的资本了,彻底吞并了鞑靼也并非不可能啊。”

    看着绰罗斯归来,立刻就有瓦剌将领迎上来,十分不甘心的问道。

    “如若这朱应是那么好对付,那鞑靼也不会落得如今的下场了。”

    “鞑靼啊。”

    “阿鲁台何等英雄。”

    “落得一个身死下场。”

    “而且这一次不同于以往,他明国竟然要直接掌控鞑靼疆域,这对我族而言可不是好事啊。”绰罗斯叹了一口气,眼中带着一种难言的凝重之色。

    “大汗。”

    “这或许是明国夸大其辞。”

    “自古以来,那些中原汉人对我草原之地就无任何掌控力,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掌控。”

    “想来,他们就是为了震慑我族,故意说出鞑靼归附,要掌控鞑靼疆域吧。”

    一个瓦剌将领开口说道。

    “恩。”

    绰罗斯点了点头,脸上却是带着一种深思之色:“但愿如此吧,倘若真的让明国掌控了鞑靼,这就不是好事了,密切关注吧。”

    “如今明国已经靠近了这边境,我族儿郎不要再越境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只要明国撤军,我族就趁势杀入鞑靼,一举夺了鞑靼疆域。”

    而这时!

    又一个瓦剌将领带着凝重的神情道:“可如若明国真的不撤军了,我族难道就这样与明国为邻?”

    “不会的。”绰罗斯则是肯定的道。

    继而。

    回过头。

    看向了明军骑兵所在,朱应所在。

    眼中尽是冷意。

    “等着吧。”

    “一统北疆,重新恢复我草原荣光,唯有我瓦剌方可做到。”

    “明国如今的确很强,但我族迟早能够与其争锋,恢复先祖荣光。”绰罗斯充满自信的说道。

    “我等誓死追随大汗。”

    周围所有将领齐声道。

    ……

    应天府!

    “捷报。”

    “大捷。”

    “吾大明太孙殿下率军攻入草原府邸,破鞑靼王庭,再次封狼居胥,开创千古唯一,创不世之功。”

    “今。”

    “鞑靼大汗已经归降吾大明,鞑靼疆域尽数归吾大明。”

    “自此以后,鞑靼不存,唯有吾大明治下万民。”

    “大捷……”

    大明都城,城内外。

    急报兵的大喊声响彻整个城池内外。

    无数人看到了,无不面带大惊之色,但紧随而来的便是无尽的狂喜。

    “哈哈哈。”

    “天佑大明啊。”

    “苍天庇佑。”

    “鞑靼。北元最强一部,如今被太孙殿下率军给灭了。”

    “自此以后,北边的蛮子不可怕了。”

    “看他们还敢进犯我大明。”

    “这都是他们自找的,据说北元分为三部,最强的就是鞑靼,这一次鞑靼亡了,下一个就是那瓦剌和兀良哈了。”

    “今天当饮酒庆贺一番。”

    “没错。”

    “理当如此,为大明贺……”

    在应天城各处。

    随着捷报传临,无数百姓都是激动无比,整个应天城也在这一刻热闹了起来。

    对于他们而言。

    此刻毫无疑问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国之强,荣耀与共。

    而且。

    北元对于大明无数子民而言,那并非过去式,而是真正可在骨子里面的仇恨,世仇。

    奉天大殿内!

    随着捷报临。

    自然是很快就传到了奉天大殿内。

    “好,好,好啊!”

    “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孙子,果然厉害。”

    “二次封狼居胥,甚至直接覆灭鞑靼,将鞑靼收归吾大明掌控。”

    “这可比封狼居胥强多了。”

    “自此以后,吾大明疆域再次扩张百万里不止啊。”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忍不住的大笑起来。

    充斥着一种畅快之色。

    显然。

    如此盛事,如此胜果。

    当真是真正的振奋人心。

    “臣等恭贺皇上。”

    “大明千秋万世。’

    看着激动无比的朱元璋,满朝文武也是纷纷出声恭贺道。

    许多大臣脸上也是洋溢着激动之色。

    随着疆土的扩张,大明国力的增长,他们的俸禄也会增长。

    这自然是好事。

    “启奏皇上。”

    “此乃太孙殿下亲笔所写奏报。”

    “为鞑靼安定。”

    “需皇上指派官吏前往北疆草原,接管鞑靼政务。”

    “对于鞑靼万民,也将开展教化之道。”急报兵又恭敬捧起了一本奏折。

    一旁侍奉的云奇立刻快步向着殿下走去,将奏折捧起,呈奏朱元璋。

    不一会。

    当朱元璋拿过了朱应亲笔所写的奏报,打开一看。

    原本就一脸笑容的他,更是连连点头。

    “诸卿。”

    “咱孙子已经完全掌控了鞑靼王公贵族,如今他们不得不从于吾大明。”

    “除此外。”

    “北疆草原之上已经遍布了我大明诸多据点,皆是在原鞑靼各部落要地所在。”

    “在鞑靼这些王宫贵族作为傀儡配合之下,只需数载,这鞑靼数百万子民将尽数归于吾大明执掌。”朱元璋十分动容的说道。

    显然。

    在这奏报之上便是朱应拟定诸多对鞑靼疆域施行国策的方式。

    只不过。

    正如当初朱应所言,他负责开疆拓土,治理方面就交给老朱父子了。

    所以之后的官员调动,治理,这些朱应就不会过多的去操心什么了。

    “父皇。”

    “原本北元人口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一千多万,而鞑靼则是有四五百万人口,此番治理,想要将他们彻底纳入。”

    “唯有施仁政,让他们归心,彻底归于我大明。”

    “唯有如此,北疆大地方可长治久安。”

    “当然。”

    “对待他们,自也不可如对我大明腹地子民那般恩泽。”

    “但吾大明国策施行,摊丁入亩,乃至于商税,各种恩泽也可落入。”朱标此刻缓缓开口道。

    “这是自然。”朱元璋点了点头。

    随后看向了朝堂之上的群臣:“对待平民,吾大明可施恩,施仁政,但掌权的也唯有吾汉人,但我大明也不会做出昔日元庭那等残暴之事。”

    “皇上圣明。”

    满朝文武齐声道。

    显然。

    朱元璋这些话,便是未来大明的铁律。

    无论大明未来疆土多广,对待治理之下的平民自是施展仁政,让他们归心,让他们为大明所用。

    可。

    他们永远也不能掌权。

    未来甚至于会制定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

    比如在军队之中,千夫长便是他们的极限,如若立下真正的大功,指挥佥事便是他们的极限。

    不可能让他们掌控太多的权柄。

    至于在地方为官,县令便是顶点了。

    以夷制夷。

    便是如此。

    “户部,吏部。”

    朱元璋又开口道。

    “臣在。”

    郁新和赵勉立刻站了出来,恭敬一拜。

    “户部派遣足够官吏前往鞑靼之地,登记户籍,造册入库。”

    “既鞑靼不存,那鞑靼万民便是吾大明子民,让他们彻底归附必须有户籍,有造册,只要生活在我大明疆土之上,除非躲藏起来落草为寇,不然全部都要造册登记。”

    “吏部从筛选官吏,前往北疆接下政务治理,设立各府域,设立知府,设立县令,设立各职权。”

    “总而言之,我大明施展的摊丁入亩国策,乃至于细盐,一律都必须恩泽至鞑靼之地。”

    “咱要让这些鞑靼万民知道,鞑靼虽然亡了,但归顺我大明的日子可以过得更好。”

    “唯有如此,他们就会真正安心归顺大明。”朱元璋直接对着两个尚书下令道。

    “敢问皇上。”

    “此番调派官吏,需要多少人?”赵勉为了不出差错,还是恭敬问了一句。

    “多多益善。”

    “主官派遣一些老练的大臣,至于文吏与县令等可任用年轻一点。”

    “如今在北疆处置政务的方孝孺就不错,让他前往北疆主政一方,负责吏部官吏管束。”

    “乃至于摊丁入亩的监督。”

    “还有卜万。”

    “他也不错,昔日咱大孙子之所以能够在大宁出彩,卜万的支持少不了,咱也一直都记着。”

    “让卜万前往北疆主户部职责,摊丁入亩,细盐发放诸事,全部都交给他。”朱元璋想了想,说道。

    “臣明白了。”

    赵勉与郁新恭敬领命。

    “父皇。”

    “北疆草原的情况与我大明腹地有所不同。”

    “吾大明南方主稻谷,而北方则是主麦,而北疆草原之上大多为放牧,其次便是麦。”

    “所以在摊丁入亩方面。”

    “儿臣以为,还需更为细致。”朱标此刻开口说道。

    “北疆极远。”

    “咱此刻也看不到,只有等施政主官到了之后,方可施行国策。”

    “总之。”

    “公平公允为上。”

    “分发牧场,田地,全部都要登记造册,既然已经将鞑靼给灭了,那就索性到底,将北疆鞑靼的所有牧场田地都收归于国有,百姓可放牧,可种植,不可交易。”

    “一律按户籍分配。”

    “有户籍可赐牧场与田地,不登记户籍者,无。”朱元璋想了想,当即道。

    有了之前在大明国内的摊丁入亩之策。

    朱元璋对于这些自然是得心应手。

    “臣等明白。”

    赵勉和郁新立刻点头领命。

    “标儿。”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朱元璋又看向了朱标。

    “鞑靼初定,疆域辽阔,需要兵卒不少。”

    “随着鞑靼定下,北平府,大宁府,乃至于西安府,太原府已经没有边境之危。”

    “这四个府域所有边军全部可以调至鞑靼之地镇守。”

    “鞑靼初定,大祸无,小祸不断,而且我大明国策施行也必须有军队镇压,如此方可推行。”朱标想了想,说道。

    随着鞑靼定。

    原本这些北疆府域已经没有了边境之患了,自然可以向着北边继续移动,让这边军的力量得以发挥调度。

    这几个府域的边军总兵力加起来可不少,足有十几万之多啊。

    以前更是大明的重兵驻扎所在。

    “除了边军外,郡兵也可酌情调度。”

    “如今要大力派兵镇守的正是这开辟的草原疆土。”

    十几万边军,朱元璋觉得还不够,索性再加上一把火。

    “唐铎。”

    朱元璋立刻看向了兵部尚书。

    “臣在。”唐铎立刻站出来。

    “兵部负责此番调兵遣将,总而言之。”

    “确保这开辟的草原之地彻底归于吾大明掌控,以军重典驻守。”

    “倘若鞑靼有不从,不愿归顺我大明的,军队直接镇压,反抗首恶直接处死,从者全部贬为奴隶,正好发配各地。”朱元璋直接下达死令。

    “臣领旨。”

    唐铎恭敬领命,随后又道:“启奏皇上。”

    “这些驻守北疆的军队还需一个善战,善统兵将官统御,方可在地实时调度,此将官人选,还请皇上拟定。”

    闻言!

    朱元璋目光在大殿内的武臣身上扫了一眼。

    许多武臣都面带期盼之色。

    显然。

    这是一个好差事,一个博取大功的差事。

    “颖国公。”

    朱元璋目光落在了傅友德身上。

    听到喊出自己名字,傅友德激动无比,大步站出来,躬身一拜:“臣,恭听圣旨。”

    “你可愿替咱镇守这草原之地?”朱元璋笑着问道。

    “皇上如此信任老臣,老臣誓死报之。”傅友德大声回道。

    “好。”

    朱元璋欣慰一笑,当即一锤定音:“有颖国公亲自镇守,统御这十几万边军,足可稳定草原之地,稳定我大明北疆。”

    “这一次镇守的大将军,便是颖国公了。”

    “至于副将人选,咱会与太子商议好,这几日便准备启程前往北疆吧。”

    傅友德当即一拜:“老臣领旨。”

    随后。

    朱元璋与朱标一人一句,继续下达着有关北疆治理的诸多事物,今日拟定,来日北疆安定,教化就可最快的提上日程。

    当所有事情都交代之后。

    朱元璋也是松了一口气。

    “说了这么多,诸事繁多啊。”

    “咱孙子武德充沛,的确是厉害。”

    “可也给咱和他爹找了一堆事啊。”

    朱元璋笑着说道,似乎是带着几分无奈。

    不过语气里面却充满了浓浓的自豪感。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818/2837549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