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 第476章 顺应时代,顶尖的大米品牌

第476章 顺应时代,顶尖的大米品牌


“第二代大豆的研究可以慢慢来,我现在有一个新的任务交给你们。我打算将一些珍稀草药进行重新培育,以便可以在林下大面积种植。”

    方唯言简意赅的发布了新任务,实际上也算帮了大家一把。

    这些研究人员现在卡死在了新品大豆的研究上面,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搞得大家的心态都不稳了。

    现在又来了新任务,新品大豆的研究可以缓一缓,研究人员反而松了一口气。

    当然,新品大豆不是不再研究了,而是放慢节奏,避免大家钻牛角尖。

    “好的,方支书,我们一定会早日完成任务的。”

    野生草药再培育的项目难度,肯定比新品大豆的研制要容易一些。

    所以,研究所的负责人和作物所外派人员的负责人,对这个新项目都充满了信心。

    方唯点点头,就不再多说什么,很快就让人送来了野生珍稀草药的样本。

    剩下的事情就给研究所和作物所的科研人员,等他们取得了成果之后,就可以在林业大队推广。

    三天后。

    瑶岭农业各生产单位迎来了夏收,各种大型农业机械大发神威,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反而是提前完成了各项工作。

    接下来就是夏种,这一季,各单位所属的水田依然是全部用来培育稻种。

    不过这一季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农优精品016】稻种的培育面积,扩大到了4万亩,而【农优82】稻种的培育面积则减少到了2万亩。

    这个生产计划并算不激进,因为之前公司接了一笔外贸大单,这一季生产的【南光五号】稻种,大部分都会用来出口。

    所以,方唯和蔡桐都认为,秋收之后的库存压力并不大。

    “支书,【农优精品016】的统计数据出来了,亩产达到了1720斤,简直是个奇迹。咱们需要对外发布这个消息吗?”

    蔡桐等公司的高管,这段时间全部来到了生产一线。

    他们在得知了【农优精品016】的产量之后,还特意品尝了一下新品稻子的味道,说实话,比【南光五号】都要强一线。

    对很多人来说,粳稻的口感和味道都比籼稻强。可方唯搞出来的几款籼稻杂交水稻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口感和味道都相当不错。

    只不过当【农优精品016】横空出世之后,再次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起码蔡桐觉得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大米。

    “咱们先不要对外发布,我把申报的事情交给了作物所的孙所长,让他完成了申报之后再说。”

    方唯没有忘记孙士礼,把这份荣耀给了对方。

    他现在已经没有了出风头的心思,再说了作物所和孙士礼要的仅仅是学术成果,现实利益跑不掉,瑶岭农业迟早会因为这款稻种而再次走红的。

    中午。

    方唯和蔡桐等人去了食堂吃饭,今天特意煮了【农优精品016】这种大米,米饭端上来就香味扑鼻,吃进嘴里简直是口舌生香。

    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都要强过南光系列,也比【农优82】更加优秀。

    “蔡总,你应该和张楚商量一下,瑶岭大米应该出一款高端的大米,【农优精品016】正合适。”

    方唯想到了利益最大化的这个问题,【农优82】完全不用淘汰,【农优精品016】走中高端路线,【农优82】这批中低端路线,互相之间未必就是竞争的关系。

    反正【农优精品016】的推广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么安排应该是合适的。

    “这是一个好主意,我晚上就打电话,让张楚明天过来一趟。”

    蔡桐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瑶岭大米】已经是驰名全国的大米品牌,旗下也应该有不同档次的多个品种的大米。

    目前公司出产的各类稻种很多,显然食品公司米厂的发展有些滞后了。

    翌日。

    方惟一早来到了办公室,先处理了几件公务,然后开始看文件。

    临近中午的时候,蔡桐和张楚联袂走了进来。

    他请二人落座,工作人员送来了茶水。

    “老张,米厂这边应该有所改变才行。现在你们的品种只有【南光四号】,这款稻种虽然不错,但却依靠种植户供应稻谷,有着天然缺陷。”

    方唯稍后对米厂的现状表示了不满,说实话,张楚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辣椒酱厂,其他食品公司的所属的厂子明显有所疏忽。

    “是啊,张经理,你这是抱着金饭碗喝稀粥,完全没有发挥出专业的优势,咱们瑶岭农业的强项就是稻种,你应该在这方面多想办法。”

    蔡桐也敲打了张楚一句,对方倒是没有为自己辩解,当场就承认了错误。

    不过,他还是有些心虚,生怕自己无法驾驭新的局面。

    “支书,蔡总,我是担心销售问题,所以才迈不开步子。今年咱们和人家的授权合同就到期了磨豆腐已经明确说了不再续约,所以我也不敢增加品种。”

    之前,【农优82】是授权给一家粮食企业的,对方利用种植这个品种稻谷,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但对方似乎对这个品种大米的定价不太满意,决定放弃后续的合作。

    这件事对张楚的触动很大,所以他在大米这一块才会这么保守。

    “咱们有完整的产业链,更应该深挖潜力才对。我是这样考虑的,籼稻精品主推【南光四号】,籼稻主力品种主推【南光五号】。

    而粳稻呢,咱们也有两款。粳稻精品主推【农优精品016】,粳稻主力品种主推【农优82】,这样的话,高中低档都全齐了。

    咱们从下一季开始,米厂的原材料一律不再外购,全部实行自产自销,严格控制产量以及产品的品质。”

    方唯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公司的稻种可以外销,但公司种植的稻谷则一律供应米厂。

    而且米厂不再外购稻谷,这四个品种稻子都由各基地种植,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的安全。

    这其中有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公司出产的稻谷都是在【种植区】内种植的,无论是产品和品质,都比其他地方种植的水稻品质更高。

    这个差距是无法弥补的,一样的稻种种出来的稻谷,在产量和品质上都会有所差距,特别是在口感和味道上的差距更大。

    方唯打算好好经营【瑶岭大米】这个品牌,以前是条件不具备,公司没那么多的土地。现在公司已经拥有50万亩的水稻种植基地,不好好利用的话,岂不是太可惜了?

    “好的,支书,我们会按照你的指示做好这些事的。”

    蔡桐和张楚纷纷表态,一定要经营好【瑶岭大米】这个品牌。

    剩下就是和种植户解约的事情,这个问题倒不大,收购上来之后可以再按照散装大米出售。虽然这中间的没什么利润,但慢慢过渡,合同到期不续,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后遗症。

    其实,这两年种植户也在快速的减少,种田真的不如外出打工,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收购水稻的数量快速递减,也是方唯下决心改变的主要原因。

    现在不改变,真到了原材料无以为继的那一天,【瑶岭大米】这个品牌怕是会废了。

    这件事肯定不是心血来潮,两大水稻种植基地,夏种的时候就考虑了各个稻种的种植份额。

    包括【南光五号】、【南光四号】、【农优精品016】、【农优82】都有种植,这就为接下来品牌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于销售,方唯觉得问题不大。

    公司拥有完整的销售渠道,以及【瑶岭大米】这么多年在市场上积累的口碑,只要价格不是很离谱,就能顺利的卖出去。

    匆匆数日。

    这一季产出的稻种开始对外销售,孙士礼那边已经完成了申报工作,在作物所的极力推荐下,【农优精品016】获得了大奖。

    这款粳稻杂交水稻的横空出世,顿时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新稻种上市三天就一抢而空,这其中固然有数量较少的原因,关键还是各路专家的极力推荐。

    至于试种的【农优精品016】水稻,则全部给了米厂,希望能打造一款中高端的品种。

    【南光五号】水稻的产量比较大,原材料不用发愁,而【南光四号】水稻则是从种植户手上收购的,适当的下调了价格。

    四个品种的瑶岭大米,两款籼米、两款粳米,开始通过销售渠道源源不断的涌入市场。

    销售的情况还可以,这个恐怕需要经过时间的发酵,在积累了足够的口效应之后,才会大卖特卖。

    鉴于【瑶岭大米】在市场的表现一直都不错,有不少顾客也愿意尝尝鲜。大米买回家,马上就察觉到了瑶岭大米的不同。

    这种感受可比之前的【南光四号】更加强烈,毕竟除了收购的【南光四号】之外,其余的三种水稻都是在【种植区】种植的。

    有了属性的加持,水稻种植基地出产的水稻,在口感上和味道上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是非种植区种出来的水稻无法相比的。(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66/2837540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