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刺杀
推荐阅读: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斗罗之神火轩辕 修行从技能点开始 巫师:从漫威开始的超脱之路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开局药铺少东家,潜修二十年刀法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 极度恐菌
李建成听闻政事堂通过了李逸的屯田策,立马召来左庶子郑善果、右庶子裴世矩,以及太子中允王珪、太子舍人徐师谟、右卫率铠曹唐临,还有东宫武将薛万彻、冯立、杨文干、李安俨等。
太子一脸憔悴,顶着对黑眼圈。
“你们听说了吧?”建成无精打彩道。
“殿下说的是陛下同意在代北驻军屯田的事?”王珪问。
“嗯,就是此事,没想到陛下朝令夕改,已经下诏罢撤河东行营、召回秦王,可现在又取消前诏,纵容秦王他们在代北再挑起对突厥战事,
现在还要在代北长期屯驻六万兵马。
江南叛乱还未平,陇右吐谷浑还在入寇,此时好不容易能与突厥和议,可秦王却故意挑起边衅,这是心怀不轨!”
郑元善道:“秦王定是提前知晓了朝廷要召他回朝去南方平叛的消息,才会这么恰好的出兵关外。
如今他拿下代北,陛下又岂能把这刚到手的云朔二州再轻易让出去。
而秦王打着清剿前朝余孽的旗号,再出参合口,朝廷也无法指责他。
但他确实是在制造边衅,重新挑起与突厥的战争,
秦王居心不良,就是为了留在代北,甚至是为了继续手握着这行营十万兵马不解散。”
郑善果不愧是历经数朝宦海半生,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本质,虽然这些判断只是推断,却也八九不离十了。
“如何应对?”李建成急切问道。
郑善果也没有好办法,那是阳谋,无解。
秦王先是击退了颉利可汗,然后趁势拿下了代北云朔二州,紧接着再出兵攻后隋余孽,
这一连动作又快,特别是在朝廷诏令班师前已经完成。
皇帝既不甘心把把云朔放弃,
而且也不敢在与突厥重开战事的情况下把唯稳住局势的秦王召回,
召回秦王,换谁上?
况且太子两月前的糟糕表现还历历在目呢。
就算召回秦王,只让李逸镇守,皇帝都无法放心,何况是其它人。
召回秦王基本上是不可能了,起码短时间内不可能。
“殿下,如今唯有想办法与突厥和议,只要和议达成,战事停止,边疆安定,那秦王也就没有理由再留镇代北,河东行营也可解散。
到时就算李逸还留在河东,那他也仅是并州大总管。
再想办法,在代北调换几个总管刺史将军,也能慢慢转变形势。”
李建成有些失落,
“这种情况怎么和议?李逸和秦王这般屡屡挑衅,左一巴掌右一巴掌的扇颉利耳光,上次颉利直接撤兵,已经够怂了。
现在李逸夺了云朔,还出兵到定襄去,
颉利要是再怂,他还如何号令突厥各部,他要是不出兵,这大汗也不用当了。”
建成有些暴躁,
李世民领兵在外,很多事情就做不了。
比如原计划待李世民回朝,让他去江南挂帅平叛,东宫这边就要着手推动罢撤陕东道大行台一事,借着罢撤大行台,到时对秦王府嫡系文武,或拉拢,或外放,
要把他们打散。
可现在李世民挑起了与突厥的战事,他连河东行营都无法解散,秦王手握河东十万兵马,聚集着大批文官武将,那群人跟着他立功升官,只会跟秦王关系更紧密。
甚至借着镇守河东之机,秦王还能在大唐龙兴之地深度经营,拉拢河东士族豪强。
最让建成担心的还是若秦王守住了代北边疆,甚至万一他还击败了突厥,
那李世民的个人威望将更上层楼,对他的威胁也会更大。
而他却错失了洛阳之战、河北之战,河东之战还让他搞砸了。
这几年,李世民平薛举灭王世充,擒窦建德败刘武周,而他李建成却没什么像样的军功,平渭北稽胡,诱降杀降六千?
必须得阻止李世民再立军功了,
可他却毫无办法。
“实在不行,就派人刺杀,人死了,就什么也争不了了。”薛万彻突然出声。
屋中突然死寂,
落针可闻。
连建成都有些惊讶,虽然他现在很恼恨这个兄弟,但用刺杀这种手段,他还没想过。
“他毕竟与我一母同胞,又有大功于国,刺杀之事将来若泄,陛下如何看我,天下百姓如何看我?”
建成倒不是舍不得这个兄弟去死,
而是不想自己沾上兄弟的血,不想名声受累,更不想因此被皇帝责罚。
“还是得早做准备,人无伤兽心,兽有伤人意,殿下不得不防啊,臣建议召四方骁勇,并募长安恶少年,畜为宫甲,分屯东宫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兵。”
薛万彻的这个提议,倒是让李建成动心。
此前他也曾从幽州李艺那,调了一千幽州突骑到关中。但那些重骑兵,不可能驻于长安城中,更不可能屯于东宫。
因此还是驻于长安郊外,隶属于东宫卫率下。
这长安城里,东宫的兵主要还是东宫三卫侍从宿卫。
“我寻个机会,跟陛下请求一下,就募两千人守长林门,相信陛下也不会不肯。
秦王和齐王都有左右六护军府,也还有亲事、帐内两府,我招募两千人值守东宫长林门,并不过份吧。”
···
江南西,洪州。
安抚使李大亮率军讨伐叛乱的洪州总管张善安,两军隔水列阵,遥相对话。
“张总管,你可知晓,秦王不久前在代北大破突厥,颉利可汗丢盔弃甲大败逃回塞外,连金狼大纛、金狼盔甲都丢弃为我唐军所获。
秦王连战皆捷,不仅尽复雁门关内,还收复了关外的云朔二州。
苑君璋已率代北军民献城归降矣,陛下已授其为芮国公、陕东道大行台民部尚书。”
“如今北疆已平,陛下已诏秦王班师,诏授秦王为江州道行营元帅,不日即将率北伐胜利之师南下,
张总管,你难道还要负隅顽抗吗?
你以为你比突厥颉利可汗还兵多势众,以为你的部下比突厥骑兵还要更精锐?
何不效仿苑君璋,早日投降,仍不失富贵呢?”
张善安站在船头,
听到这些话,也是内心不安,他一河南兖州人,微山湖畔的渔民出身,大末业聚众为盗,流窜淮南,后来收编孟让残部,渡江依附江西林士弘,又因受猜忌跟林士弘火并。
后来归降唐朝,受封洪州总管,可又很快叛乱,接受辅公祏册封,任西南道大行台,联手对抗大唐。
此前,还刺杀了黄州总管周法明。
但现在他也听到了北边的消息,都说秦王接替太子统兵后,与李逸在河东大败突厥,
他是将信将疑,可李大亮现在这般说,未免让他觉得此事大可能是真的。
李世民若是南下挂帅,
那他就真要完了。
这段时间他和辅公祏虽然都挡住了唐军的进攻,可却也无力反击,继续这样下去,先撑不住的肯定是他们。
今天来会面对话,
其实他也是生了投降之心。
流贼出身嘛,打不过就归顺,很正常的操作,但一有机会仍反叛,也是寻常。
“李公,
善安本没有反叛之心,皆被部下所误也,如今想归降又怕朝廷不能赦免。”
李大亮遥望那个魁梧的叛将,安抚道:“张总管既有归顺之心,回头是岸,犹未晚也。
我奉旨安抚江西,只要张总管肯回头,和我就是一家人了。”
李大亮说完,
更是直接一条小舟渡江,
独自来到张善安的阵地,
张善安也没想到这位武阳公如此胆识,倒也十分佩服,上前迎接。
李大亮拉着张善安的手亲切交谈,极力安抚,让他率部归降。
“朝廷定会既往不咎的,你看苑君璋归附,朝廷不也赐封他为芮国公、大行台民部尚书吗?”
张善安笑着道:“我也不奢求朝廷高官厚禄的封赏,但愿能继续留下总管洪州,为朝廷效力就好。”
“张总管一番报效之心,自然是没问题的。”
张善安于是笑着同意归顺朝廷。
“李公,秦王在代北真的大败突厥颉利可汗?”
“那还能有假,中秋节后,秦王和武安王奉诏出京北上,武安王你们知晓吧,就是此前曾安抚山南的李逸。”
“知道知道,那位哪能不知道,当初他来山南,可是横扫山南,短短时间,山南数十州就都扫平,端的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张善安连连点头。
李大亮笑道:“嗯,李司空北上汾州,仅以六千步骑,一天时间转战百里,歼灭了突厥两部八千,而且是全歼。
随后秦王又在晋州歼灭了南下的一万二突厥人马。
紧接着,李司空率五千精骑一日夜急行军一百六十里,夜袭颉利大营,一举将他击溃,夺了他们的金狼纛金狼盔金狼帐,连他的王后突厥可敦都俘虏了···”
李大亮说的这些,也都是从朝廷邸报上知晓的,当初看到这些消息时,也是激动的拍掌叫好。
如今跟张善安他们说起时,都用不着添油加醋,仍是把张善安等江西的叛将们惊的一愣一愣的。
五千人,奔袭一百六十里外,杀进十万突厥人中,击溃了两万人大营,差点生擒颉利。
而颉利十五万人南下入寇,结果被秦王和李逸打的丢盔弃甲逃回塞外,主动求和都被秦王拒绝。
“告诉你们一个机密消息,
武安王如今不仅收复了云朔,还出兵正在进攻颉利的定襄汗庭,说不定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听到消息,擒斩了颉利可汗了。”
“嘶!”
张善安倒吸一口凉气,惊骇万分。
一个李逸一个李世民,这两人搭档,已经如此勇猛吗,颉利都被打成这样。
自己投降,那也还算明智了。
怪不得苑君璋背靠突厥,却还要投降,估计也是被这一战吓到了。
不久后,
张善后就带着一队亲兵,送李大亮返回江对岸的唐营。
进入唐营,
李大亮挽着张善安手进中军帐,跟他开始细谈投降后的事宜。
“洪吉五州兵马,须立即整编,老弱得遣散,择精锐者与朝廷兵马整编后,顺江南下协助河间王、永康公他们平定辅公祏叛乱。”
张善安没想到李大亮这么快就要整编他的兵马,甚至要把他的兵调去平叛。
他一脸为难,当初他降而复反,就是因为朝廷要调他入朝他不肯才反的。
“李公,
你刚才答应我继续做洪州总管的。”
李大亮给他倒了杯茶,“张总管别急,我李大亮当然说话算话,你仍是洪州总管,使持节总管洪吉等五州诸军事。
但这也并不影响整编兵马,裁汰老弱啊。
下游辅公祏的叛乱须尽快平定,江淮各镇兵马都有抽调,洪州总管府的兵当然也不能例外。”
“张总管,你现在是朝廷官员了,这江州总管府,也是朝廷的总管府,你得改变一下心态啊。”
张善安面色有些难看。
话虽如此,可谁愿意这么快把手中权力交出去呢。
“李公说的是,我这就回去整编兵马。”
李大亮笑道:“张总管就留在我这,整编兵马的事交与其它人去做便是,
待兵马整编好,张总管随我一同率部顺江而下。”
张善安的脸色瞬间变的铁青。
他起身想走,
李大亮放下茶杯,
门口的亲兵拦住张善安,把他堵在那。
“李公?”张善安铁青着脸扭头。
“张总管,你现在是朝廷的官,就得听朝廷的令,你要抗令吗?”
张善安看着已经把刀拨出一半鞘的李大亮亲兵,
只得咬牙转身退回来坐下。
李大亮派人去张善安营地传令,说张善安已归附朝廷,并留在唐营中,接下来要整编洪州兵马。
其部下将校们闻讯,认为朝廷这是扣留了张善安,有人鼓躁起来,甚至有人喊着要出兵救回张善安。
“诸位,李大使说,并非扣留张总管,而是张总管忠心归附朝廷,说如果返回营地,怕有些将领不肯降,到时会受裹挟钳制,因此才留在唐营。”
此话一出,自然是有人不信,但也有人觉得张善安已经被扣在唐营了,现在再说这些也没意义,倒不如就投降了唐军。
结果两派人马反倒是先内斗了起来,
李大亮趁机出兵,
张善安部溃散,许多不肯投降者溃散而去,其余大多数直接投降,李大亮全都将接受他们的投降并赦免。
“向长安天子报捷,江南西平定矣!”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24/2837526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