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不可许以不臣
推荐阅读: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斗罗之神火轩辕 修行从技能点开始 巫师:从漫威开始的超脱之路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开局药铺少东家,潜修二十年刀法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 极度恐菌
“恭喜陛下,天佑大唐!”
太极宫武德殿内,宰相们齐齐向皇帝道贺。
在武德五年这个寒冷的冬天,一切似乎都变的好了起来。年年入寇的突厥,今年遭受大唐反击,惨败。
颉利可汗甚至派出执失安前来请婚求和,送来一百匹良马,还有千两黄金。
以往只有大唐不断的向突厥‘赏赐’金帛,何曾还能收到突厥的进贡?
可现在颉利口口声声说唐突夏天时已议和结盟订下和亲,希望唐天子管管秦王管管李逸。
那边吐谷浑见突厥败了,更是见风使舵立马就从陇右撤兵,派使者进贡金银良马,也来请婚。
吐谷浑这一认怂,
原本依附于他们的西羌,白兰羌和白狗羌两部,也是立即遣送入朝进贡。
这两西羌,风俗略同党项羌,实力都不同。白兰羌右接多弥,左邻党项,胜兵万人,擅制兵器。
白狗羌实力也不弱。
李渊当然乐意看到这两西羌来降,
诏以白狗羌降户置维州,姜维故城置,当年姜维讨汶山羌于此。
以白兰羌置恭州,
各授羌酋为刺史、将军。
就连辽东高句丽国,国王高建武都遣使来到长安,请班历书,以示奉正朔。
唐军击败突厥的影响力,让李渊都有些意外。
大唐周边诸蕃邦异族,却都已经感受到了中原帝国的崛起。
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些异族,全都想起了当年隋帝国全盛之时的强大,带甲百万,南征北伐东攻西讨,谁不曾在隋朝军威下瑟瑟发抖?
当年突厥可汗,都得亲自给北巡的隋天子割草开路。
林邑国的祖宗金像,都被隋军抢回了长安城。
一直与大唐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的辽东高句丽,主动遣使来长安示好,很担心中原汉人在统一天下后,力压突厥,然后又要打辽东的主意。
“高句丽主动请班历书,倒是很识时务。”李渊哈哈大笑,当即决定遣使出使辽东,“就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
在中国之高句丽人,随使者送还辽东,而在辽东之汉人,让高建武也都送还中国。”
裴世矩道:“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朝玄菟郡耳。魏、郡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对列星,高句丽称臣于隋,我大唐乃继隋统,高句丽亦我大唐藩属也,此关系不可改变。”
中书侍郎温彦博也认为,是时候重新与高句丽建立起宗藩关系。
过去一时顾及不了,所以这些年也不与高句丽往来,但现在起,得将辽东三国重新纳入宗藩体系。
李渊觉得挺有道理,
大唐暂时没有余力真正插手辽东,但这个名份不能丢。
“那便把扶余、新罗二国国王也一并册封,”
“册封百济扶余璋为上柱国、带方郡王、百济王。
册封新罗国金真平为上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
“遣刑部尚书沈叔安为大使,出使海东三国,前往册封三王。”
李渊还让沈叔安给三国送去道教天尊像,并带上一群高道前往,宣传道教,为三国讲老子。
只要高句丽老实不跨过辽河,
李渊现在没兴趣去真正管高句丽这个曾让隋朝碰的头破血流的蛮夷。
他来请班历书,那李渊就册封高建武为辽东郡王、高丽王。这两个封号也是比较有讲究的,辽东郡王,这是大唐的郡王爵位。而高丽王,是大唐册封他为高句丽国王。
高句丽的国王,又受封大唐的郡王,这说明高句丽国王的地位,仅相当于大唐的郡王而已。
突厥颉利遣使进贡求和,
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进贡请和求婚。
高句丽国王遣使进贡请班历书,
白兰羌、白狗羌更是直接派了酋长之子来朝,直接请求内附。
这一系列的变化,
让李渊真正感觉到扬眉吐气。
而江南的叛乱,也已经捷报频传,李孝恭上书说即将讨灭辅公祏叛乱。
在几个月前,
李渊还焦头烂额中,
突厥两路并进,西路都突破大震关,杀进了关中平原,而东路颉利亲率十五万兵马围太原,下晋州。
整个长安都震惊万分,一片恐慌,长安粮价一日数涨,甚至有官员已经上书提议要请天子狩猎华阴暂避。
吐谷浑也是大举入寇陇右,连破数州。
江南的叛军更是气焰嚣张,建立了大宋朝。
可谁能想到,他让二郎出兵后,形势反转的这么快。
而就在不久前,他甚至还想着见好就收,下诏秦王班师,让他去做江州行营元帅,派郑元璹去跟突厥议和,甚至都做好了被颉利再讹一笔的准备。
但世民和无逸二人,大胆的出兵北上,一举招降苑君璋、收复云朔,又出兵定襄,仅以五千骑,就扰的颉利狼狈不堪。
突厥的外强中干尽皆暴露,
甚至几场大战下来,让颉利这个大汗颜面扫地,威望全无,都已经有些号令不动汗国一些实力派。
这一切,
都是秦王世民和无逸的功劳啊。
“陛下,执失安天天到鸿胪寺求见,颉利想让他把长平公主迎回定襄,
他们还想重新恢复夏日的那份和议。”
李渊哈哈一笑,
“这几年,突厥的三任大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再到颉利可汗,他们三兄弟,与我大唐的那些约定,又何曾遵守过。”
李渊起兵之初,就跟突厥合作过,有求于突厥,购马、借兵,甚至借了突厥的声势,
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给了许多金帛。
可突厥人胃口太大,根本难以满足,双方这几年的关系越来越差。
但李渊却还一直很克制,一直在隐忍,他在统一天下之前,不想彻底得罪突厥,更不想跟突厥全面开战,
这个策略让李渊前期迅速入主关中,继而短短几年时间,先后扫平了多个势力。
但也让李渊被突厥人欺压的很憋屈,可为了大局只能一直隐忍。
也反击过几次,但每次都没什么好结果。
说到底,还是实力上差距。
打不赢,就只能求和,只能割地赔款甚至答应和亲。
可是现在,
打赢了。
换到颉利来求和了。
裴世矩道:“陛下,今冬突厥草原发生了严重的白灾,牲畜多冻死,而颉利南下,前后损兵折将甚多,其威望大受损伤。
特别是始毕可汗的儿子突利小可汗、欲谷设,处罗可汗的儿子郁射设、拓设这四个汗国实力派,
如今都开始不太听颉利号令,
颉利现在来求和,其实也不过是缓兵之计,可能等明年,他们喘息过来后,就又会撕毁和议来犯。
臣以为,现在可以跟颉利可汗一边谈,一边让秦王在边疆继续伺机而动。
咱们一边谈一边打,
而且条件得完全按照我们的来。”
裴世矩在隋朝时就是负责外交这块的,当年杨广雁门被围,就有裴世矩很大的责任,他先是谋划册封始毕可汗之弟为南面可汗,结果不成。
又谋除始毕可汗负责贸易的宠臣史蜀胡悉,密约至马邑互市,伏兵诱而斩之,事发后又以讨叛为由,谎告始毕可汗,被识破,引发同年雁门之围,隋突关系也彻底交恶。
“颉利若要和议,则首先要把河套地区丰胜二州,交还我大唐。
其次,须将收留在定襄的前朝余孽,都交给我大唐。”
“其三,突厥须将历年掳掠到塞外的我中原数十万百姓,全部交还。”
“并且承诺以后约束部众,不得再越过边界南下犯我大唐疆土。”
裴世矩还提出以颉利秋季南侵为由,解除夏天和议时达成的所有和议约定,比如和亲一事。
唐突绢马互市可以保留,但上马一匹易绢二十匹,互市交易的马匹数量,也按大唐所需决定,大唐要多少就买多少,什么等级的马就什么价格,
不可能再跟此前突厥提出的那样,一年大唐要买突厥一万匹马,每匹马还要价四十匹绢,甚至都没约定马匹的品质。
突厥每年须向大唐天子进贡宝马千匹。
这千匹马,大唐朝廷到时也会回赐给突厥千两黄金。
裴世矩提出的这个最新和议盟约,那是对大唐极为有利的,既得面子又得里子。
对突厥,就有点苛刻了。
可谁让现在颉利主动求和呢。
本来李逸大胆上疏提议,让朝廷册封突利小可汗为突厥大汗,赐给鼓纛,
再把拓设、欲谷设、郁射设、沙钵罗设,这四大实权设,全都册封为小可汗,
让突厥内乱起来。
不过此提议没得到李渊同意,或者说宰相们也并不是很支持,觉得步子有些大。
唯有裴世矩倒是很支持,甚至提议把原本许婚和亲颉长平公主,改和亲给突利小可汗,扶持突利跟颉利内战。
就如当年隋文帝扶持启民可汗与都蓝可汗斗一样。
太子李建成一直沉默着,
在这带着几分欢快气氛的武德殿上,他似乎被遗忘忽略了。
他目光落在裴世矩身上,这位隋炀帝的宠臣,归唐后倒是仕途顺畅,从殿中侍御史到太子右庶子,
如今天子每召大臣议事,也必召裴世矩参加。
裴世矩正在那提议联合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陛下,正所谓远交近攻,东西突厥虽都是突厥,可双方却早是仇敌。
和亲西突厥统叶护可汗,正好牵制东突厥颉利可汗,若是能够与西突厥联手发兵,共同出兵讨伐颉利,就更好了。”
李渊捋须,
这几年其实大唐也一直有遣使与西突厥联络,关系还算不错,甚至有过共同出兵攻颉利计划,但最终并没能实行。
西突厥距离大唐甚远,难以有什么真正实质上的联手,李渊觉得跟他们和亲,也不能得到什么真正的帮助,一时倒是犹豫不决。
裴世矩却提醒皇帝,
只要与西突厥和亲结盟,都不用西突厥出一兵一卒,这个结盟,就一样能对东突厥形成威慑。
当然,他认为双方和亲结盟后,西突厥也是有很大可能与唐共同出兵攻打颉利的。
李渊同意试一试。
“陈国公病逝后,东宫太子詹事一职还空缺着,裴公便升任太子詹事一职吧,好好辅佐太子。”
李渊说着,目光终于望向了今日一直被他忽视的长子李建成。
李建成目光对上父亲,可李渊的目光很快就移走了,他再望向裴世矩,已经七十六岁的裴世矩,白发苍苍,比之前的那太子詹事李纲强不到哪去。
最重要的是,李建成在裴世矩这老家伙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当初李逸一样的反应。
裴世矩身为东宫官,却跟他不亲近。
这样一个七十六岁,又不跟他亲近的老家伙,来做东宫太子詹事,成为东宫官属之首,
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眼看着世民在河东坐大,可他却在朝中毫无办法。
现在还让这么个老家伙来做太子詹事,李建成双手在袖中紧捏成拳。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24/2837525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