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易储之心
推荐阅读: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斗罗之神火轩辕 修行从技能点开始 巫师:从漫威开始的超脱之路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开局药铺少东家,潜修二十年刀法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 极度恐菌
长安。
胜业坊武安王府,一早便在忙碌着。
今日家庙祭祖,
年底了,家主李逸回不来,但家庙里的祖宗还得祭祀。
头上插着金钗的姬令仪来到工字厅向王妃杜十娘请示,“按祭祀少牢礼,猪、羊各一头已备好。”
“咱家八位小郎,也都提前沐浴更衣。”
杜十娘点头,家中现有八儿六女,今日家庙祭祀,家主不在,八个儿子就要担起祭祀之礼。
本应是嫡长子主祭,诸子从祭。
可现在家中还没有嫡子出生,按例便由庶长子的荣国公平安郎李琮主祭。
姬氏安排的有条不紊,杜十娘听完汇报也挑不出错来。
“咱家家庙现在有多少祭田了?”杜十娘问,一旁伺立的罗三娘回答,“回王妃,奉旨建家庙时,阿郎置了三千庙田,这几年每年都增加五百亩,现在有五千亩了。”
杜十娘道:“咱家现在有八个儿子,那就再添置三千亩庙田。”
庙田,和坟田一样,属于一种很特别的产业。
置办庙田,租给佃户,所收田租,主要用来维修家庙,供给家庙祭祀开支,若有剩下,也可部份拿来再购田储粮,部份接济族人等。
这就是份家族基金,是族产,哪怕个人犯罪,这种田和坟田一样,一般也不会没收。
当然,李逸也早立下规矩,李氏庙田不允许买卖,甚至以后不允许李氏子弟租佃。
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以后庙田收益不仅用做家庙维护、祭祀开支,也还能拿来做点慈善,以及用来救济族人等。
每年按丁男来分一笔家庙的分红,口粮、衣料。婚姻、丧葬、读书都还有一笔费用补贴。
李家现在虽说用不着这个,
但长远打算,将来人丁繁衍,族人后代多了,肯定情况复杂了。
八千亩地,一年租子就有几千石,光是维护城南永乐坊那十亩地的家庙,用不了多少钱,每年的家庙祭祀开支也没多少,还是有很大一笔剩余的。
买地、储粮、甚至买点商铺,然后出租、借贷,这钱就能良性循环,还能不断增长。
如今李逸八个儿子,每人一股,一年还能领不少丁钱。
哪怕这几个小郎君不缺,可这个头开的好。
正说着,
崇义夫人许秀芝来了,
这位六皇子的保傅是跟着宇文昭仪一同来的,还有宦官、宫女、侍卫等。
皇帝让宇文昭仪过来看看李逸妻妾儿女们,送来不少赏赐。
除了丝绸锦绣貂皮人参这些,
还有给李逸第七子、第八子的封赏,
赐裴氏所生第七子为定襄县男爵,独孤氏所生第八子为云中县男爵。
李七郎和李八郎都还半岁,被各自生母抱着接旨,黄绫赐封诏令放到他们怀里,他们只是好奇色彩鲜艳。
二人的生母倒是极为高兴,抱着孩子谢恩不断。
皇帝特别诏令,为李逸家庙增立为五庙。
此前李逸达到立家庙品级,也仅是按制立三庙,而现在却立五庙,这已经是臣子能立的最高规格了。
父永安赠定州大总管,祖李圆通赠并州大总管,曾祖李景赠幽州大总管,高祖李超赠应州刺史,始祖陇西太守李崇,
形成始祖庙和四亲庙而成五庙,
比之先前,把李景、李超也请进了李逸家庙。
增添两庙,代表着李逸地位的上升。
当今天子李渊,太庙里也一样只祭祀五庙,一祖四亲。
一般的大臣,都只能祭祀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
这次为李逸立五庙,皇帝还下旨让有司给李家永乐坊的家庙明年扩建,从十亩家庙扩建成二十亩。
官给牲牢、祭器、床帐,
这次李家祭祖,还特派礼官相仪以祔。
李逸八子,如今庶长封荣国公,庶次为浅水县子,其余六子皆封县男,
这份恩宠,也是一时无两。
皇帝特意给李逸八子都赏赐了御造的紫袍绯袍。
长子李琮赐紫袍,其余诸子皆赐绯袍。
小小孩童,一个个穿紫服绯,贵气逼人。
武安王府的祭祖,格外的隆重热闹,义安王府那边也派了人过来。
从胜业坊武安王府,到城南永乐坊李逸家庙,这一路,李家庞大的队伍走过,
引得无数百姓惊叹。
李逸五千骑一日夜急行一百六十里,杀入十万突厥军腹心,直捣颉利大汗两万人精锐大营,把颉利杀的落花流水,狼头大纛都被缴获,妻子可敦都被俘虏,
这个事情现在长安早传的人尽皆知,
李逸因此也被长安百姓视为了霍去病式的战神、英雄。
太极宫中,
李渊喝着茶,听内侍禀报李家城南祭祖一事。
“无逸是我皇族宗亲,朕的族侄,他如今为朝廷镇守北疆,你们要多帮朕关顾一二。”
“陛下,苑丘侯府子弟常去武安王府拜访,每次被拒见,可依然常往。”
李渊放下茶杯,
“苑丘侯?”
“苑丘侯就是陇州刺史李芝,宫里杨嫔的姐夫。”
这么一说,李渊想起来了,李景的孙子,杨素的女婿,也算他半个姐夫嘛。
李芝还是李逸的亲生父亲呢。
但当初为攀附杨素,把订婚还怀孕的范阳张氏弃了。
“李芝还在纠缠不休呢?”
他冷哼了一声,“他身为陇州刺史,上次却坐失大震关,朕这个账还没跟他算呢。
传旨,以李芝失大震关之罪,贬叠州司马。”
“再派个人去苑丘侯府警告他们,若是再敢纠缠武安王府,后果自负。”
李渊这也算是看在杨嫔的面子上,否则李芝这个侯爵都保不住。
“要过年了,给还在代北守边的无逸,送点年货吧。代北天寒,貂裘锦袍多送几件,告诉他家中一切皆好,安心守边。
待明年边境稍好,便回长安来庆功。”
新年在即,
突厥的威胁解除,形势一片大好。
江南辅公祏叛军,也接连被击败,眼看着被剿灭也要不了两月。
李渊在太极宫中喝着茶,看着面前的关中地图,
最后决定,
把设立数年的关中十二军,以及天星十二将,罢撤。
当初刘武周南下,横扫河东,
局势大坏,李渊甚至打算放弃河东,仅保守关中。
当时局面崩坏,关中兵力空虚,李渊不得不招募新兵,甚至为了保卫关中,他着手建立了关中十二军,划设了十二个军区,派十二将以天星为将名,各统一块区域,融合区内原分隶属于十二卫的各府兵马。
以好统一兵权,以应对最坏的局势,万一敌人打到关中来,到时就得下放军权给将领们。
十二军特殊时设立的,虽然最终刘武周没打到关中,被李世民带兵击败,可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十二军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更好的整合兵马,迅速反应,以保卫关中大本营。
但其弊端则是兵权过于集中,尤其是在京畿之地,缺少如十二卫那样麾下各卫府相互交错,互不统属的那种特点。
十二卫下辖的各骠骑府、折冲府,都并不是集中一起的,而是相互交错,平时各府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领,各也只统千把兵力。
而更高级的卫府将领们,平时在京城卫府衙门,却是不能直接领兵。
这样关中数百卫府,二十多万府兵,皇帝却不用担心。
而十二军,却是围绕长安的十二个军区,军区内的军府都统一指挥,这无疑就不够安全。
一个骠骑将军造反,手底下最多一千二百人。
一个十二卫的大将军造反,甚至手底下都没有兵。
但一个天星将军造反,手底下却有一两万人,而且就在长安边上,李渊肯定是不能完全放心的。
罢撤关中十二军,
仍由十二卫分统。
等明年边疆局势稍稳,召二郎回京,他虽是天策上将、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可也只是虚的。
等再过几年,
天下安定,
便要着手开始把总管府陆续罢撤,
总管手握军政大权,权力还是大了些,尤其是大的总管府,掌握着十几州军政。
这几年为了能够早日一统,在地方上大量设置总管府,
如今有并幽定荆益五大总管府,中总管府下总管府百余个,几乎大唐所有的州,都纳入了各级总管府下。
甚至到现在还保留着陕东道大行台和益州道行台以及襄州道行台,三个行台尚书省。
这些都是接下来要逐步取消的。
“马上就是武德六年了啊,不知不觉朕起兵已七年,入主长安都这么久了。”
回望这一路走来,李渊也不由有几分得意。
短短七年,
他已经基本统一天下,
而且还把突厥都已经击败,攻守易形。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李渊听到内侍禀报,不由的皱眉。
这段时间,他对太子很冷淡,他想让太子好好反思自己,这几年他对太子是大力扶持的,太子其它方面表现也还不错。
唯有统兵是弱点,但储君不擅打仗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真正让李渊现在对太子失望的是他在对突厥人的态度上,攻守易形了,太子却还转不过弯来,
一直主张和议,甚至主张妥协退让。
“形势变了,太子却还不知变通,哎。”
李渊一声长叹,满是对太子的失望。
相比起太子,二郎世民在北疆,却能主动出击,掌握主动,夺取一个个胜利。
易储,
这个念头不由的升起。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24/2837525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