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467章 怎么还是我这出毛病了?

第467章 怎么还是我这出毛病了?


更别说是那种大件钢料了!

    要是真能把这个东西整来,

    别说一套试样,

    说不定能省下一整批反复打磨的工艺验证成本。

    “消息准吗?”陈露阳开口问道。

    “准!”焦龙肯定道。

    “这件事是我机加工的哥们儿告诉我的。他三姐就在那儿做仓管,整天跟库存打交道。”

    “她说这次清出来几块以前做军工转包的料,大概是合同取消了才压下的,不是次品,也没报废,就是嫌存着占地方。”

    “人家仓库主任说了,卖是能卖,但得是熟门熟路的,怕以后说不清。”

    陈露阳的眼神灼热了!!!

    这种机会要是错过了,那可真是冤死。

    他点了点头:“这事你先别声张,我抽空亲自过去一趟。”

    “到时候你给我把地址写清楚,再找你哥们儿套一下话,打听清楚都有什么规格,留在库里哪一片。”

    “好嘞陈哥!”焦龙开口应下。

    ……

    这一次大扫除,直干到后半夜才算完。

    虽然不说一尘不染吧,但起码看着规规整整,清爽利落。

    甚至就连灶台都被孙红军擦的干干净净。

    “主任,你再检查检查,看看我们收拾的咋样!”

    孙红军擦着汗,跟陈露阳开口道。

    “行,我瞅瞅。”

    陈露阳把笤帚放旁边,从后院走进厂工作区,开始检查起来。

    林启明、张楠他们也收拾完了自己的设备和工作区,乖巧的站在旁边。

    虽然论岁数,陈露阳比他们小,是正经的“学弟”。

    可在修理厂,“陈主任”可是说一不二的地位。

    没人笑他岁数小,

    也没人觉得陈露阳站在最中间有哪儿不对。

    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家修理厂,就是陈露阳一手拽起来的。

    陈露阳在这就是有种莫名的威信。

    他往那一站,别说学生了,

    就连陆局、张国强、焦龙几个厂里老人都要恭恭敬敬!

    张国强、左琢他们一个个都身经百战,大大小小的检查都迎接多少次了。

    收拾东西那是板板正正,一点毛病没有。

    反倒是……

    陈露阳站在林启明他们的力学系工作区,眉头微微皱起。

    “师兄,你们这块不太行啊。”

    林启明一愣,张楠也下意识看了看四周。

    虽然他们不是修理厂的人,跟实地调研没啥大关系。

    但毕竟他们的工作区在这,

    要是因为他们的设备而影响了修理厂的调研,那他们可就是罪人了。

    所以几个人一点力气没藏着,库库干了小半宿,

    哪知道陈露阳直接就说不合格!

    “哪不行啊?这不挺好的吗?”

    林启明看看左右,咋看咋很行!

    也没有不行的地方啊!

    陈露阳苦口婆心道:“你看你们这桌子上,又是纸又是笔的。”

    “知道的是你们在画图,”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搁这写家信、过日子呢。”

    林启明愣了愣:“可纸笔放这儿,是为了随时记录图纸和数据啊。”

    “数据测出来了,我们还得跑屋里写去?”

    陈露阳无奈的看了一眼林启明:“师兄,平时咱们肯定是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明天是市经委来调研,不是同学串门。”

    “有些事,得往上靠一靠标准。一些困难该克服的就要克服!”

    “这屋里带电设备多,你这堆纸摞在这儿,万一哪根导线老化走火,把纸点着了咋办?”

    “更何况这桌子挨着分压仪,那边还有裸线接触器,一旦短路,真要是出点事儿,你说吓不吓人?”

    几句话说得林启明的小眉头微微皱起。

    这陈露阳说的吧……有道理。

    但是这道理听起来,总是有点“上纲上线”的意思。

    说到底,不就是几张纸几支笔么?

    哪有这么夸张!

    林启明正想张口解释一句,陈露阳已经转头走到另一张实验桌前,顺手把桌角一堆散落的计算纸和量具收了收,整整齐齐摞好。

    “厂里不是教室。”陈露阳开口道。

    “明天要来的是调研组,不是你们同学也不是老师。”

    “带电设备旁边,绝不能出现易燃杂物。”

    “工作台面就得干净、利落、可控、可防,不能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几句话说得不重,但句句落在点上。

    林启明原本想据理力争,跟着争执几句。

    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争不起来了。

    陈露阳说得对。

    厂里不是教室,各行有各行的规矩。

    学校里有自己的运行秩序,工厂里也有自己一套“必须被看见”的工作秩序。

    既然现在在这里工作,那就要遵守秩序才行。

    “行,我们再收拾收拾!保证明天来人,这上面连根头发都看不见。”林启明开口道。

    “辛苦师兄了。”陈露阳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不少。

    虽然他刚刚说话不太好听,但全是肺腑之言!

    当年他刚当上车间主任那会儿,也是被厂安检科的马善彪这么提点过来的。

    平常关起门来自己干活,大家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

    但是一到了检查,别说“上纲上线”,就算是“吹毛求疵”都不为过!

    因为这时候就不是讲理不讲理的事了,

    而是“你有没有把调研和检查当回事儿”的事儿。

    归根结底,是个态度问题。

    再次仔仔细细在修理厂走了一圈,

    陈露阳最后走到最角落的工具架边,把一瓶被塞在后头、标签都快掉了的润滑油提了出来,拧紧瓶盖,放回整齐的一排里。

    “行,今天就到这儿吧。大家早点歇着,明儿有仗要打。”

    “好嘞!”

    ……

    第二天上午十点。

    修理厂前门挂上了“暂停对外接车”的牌子,车间工位也全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整个修理厂从上到下,全都紧张的等待着市经委的调研组。

    “以前在省城,隔三差五有检查就算了。怎么来了片儿城,还得迎接检查呢!”

    左琢一边给师傅张国强扣扣子,一边小声嘟囔。

    “瞎说!”张国强压低声音:“什么检查,这是调研!”

    左琢小声嘟囔:“跟检查也差不多。”

    张国强瞪了他一眼,没再吭声,可整个厂子从上到下,的确透着一股子‘临大考’的紧张气氛。

    一楼的工作区

    陆局、谭松仁和刘康文三个人正领着李河、焦龙和孙红军做最后的检查。

    工具归位、地面扫净、线路捋顺,不放过一个死角。

    而林启明、张楠等北大学生则规规矩矩的呆在一旁,一动不动。

    他们也不是偷懒,而是陆局已经教他们了:

    为了保持场地整洁,最好的办法就是……

    啥也别干!

    而要说全场比他们更加无所事事的……大概就是陈露阳了。

    跟陆局他们最后收尾的检查不同,陈露阳表现的很是淡定。

    毕竟……领导嘛~

    可以事必躬亲,但是不能事事躬亲!

    该压阵的时候就得压阵!

    你要是遇见点事儿,就跟着下面一起忙乎一起乱的,下面人也容易被你弄的心里没底。

    再说了!

    调研而已~

    不牵扯奖金不牵扯评优的,差不多就得了。

    所以吃过早饭。

    陈露阳就坐在办公室,翻看着最近的检修数据。

    桌子上摆着厚厚一沓记录单,都是李河整理出来的免费检修报表。

    劲霸小汽车、小货车两种款型全在列,登记得清清楚楚。

    甚至连故障出现的天气、路况都有备注。

    陈露阳一页页翻看,

    忽然,眼前一条记录把他看愣了。

    “……油路软管渗油?”

    瞧着登记本上的问题,陈露阳眼珠子都瞪大了!

    省机械厂的小汽车,用的是江边渡一郎他们的动力总成,主机没毛病。

    整套设备从结构到调试都极稳当,质量非常过硬!

    出厂前,厂里还特地针对北方寒冷气候做过适配。

    不仅加装了低温点火包、还加粗了油管、优化了化油器喷嘴。

    别说片儿城了,

    这车就是在省城冬天能冻出鸟来的环境下,也该是抻一下就着火的。

    可但没想到出问题的,偏偏是那段最不起眼的油路软管?!

    怎么还能是这块儿出问题呢!

    刹那间,陈露阳后背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原因无他,

    那油路软管,就是他领导的橡胶车间生产的!!

    日了……

    陈露阳看着满篇子的油路软管渗油,手掌心冷汗都窜出来了。

    亏了自己一天天跟厂领导拍胸脯,说橡胶车间生产的零部件“质量放心”“标准严格”,绝对没问题!

    结果出毛病最多的,竟然就是自己车间生产的油路软管???

    这要是让厂里知道,自己回去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别说评先进了……

    不被绑在全厂老少爷们儿老娘儿们面前,接受万人唾骂都不错了。

    陈露阳皱眉接着往下看。

    “油管渗油”、“汽油进气不稳”、“启动费劲”、“油滤堵塞”……一连串记录全写在那儿。

    这不应该啊!

    虽然在省机械厂的时候,他经常被派去做翻译、跑厂里的各种活动,

    但是车间生产的事儿,他从来没有放松过。

    软管都是他亲自挑的加强型管料,耐压耐寒都测试过。

    每一批从车间生产出来的零件,他都亲手逐件核对、确认无误,才会慎重在“负责人”那一栏签下自己的名字。

    无论是软管材质、工艺、还是耐寒标准都符合规范。

    他敢拍胸膛保证,每一个从车间出去的零件都没毛病!

    材质没问题,工艺没问题,装配也没出错。

    可为啥到了用户手里,就接二连三地出问题?

    看着看着,陈露阳破案了。

    李河的标注后面,每台车都标了油品来源和使用环境。

    “……大合炼油厂,民用92#;保原轻质油,散装供给……”

    陈露阳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

    问题根子不在车,而是在油!

    这段时间,片儿城好几家地方炼油厂为了省成本,搞出来一批“轻质汽油”。

    这种油含杂率高、过滤残渣多,油品波动大。

    车子刚加进去是能跑,可过不了几天,油管里就全是残渣油泥。

    再加上冬天油液粘稠,软管受热受冷反复循环,

    时间一长,软管就容易老化、膨胀、鼓泡,最后裂成蜘蛛网似的一圈圈。

    不出毛病才怪!

    找到问题所在,

    那一瞬间,陈露阳非但没有长舒一口气,反而眉头皱紧了。

    老百姓买车容易,加好油难啊!

    汽修厂能修车、能换零件,能改进方案,

    但油……不是他们能管得了的事儿。

    可问题又偏偏卡在这上头。

    一边是精心设计、严格测试出来的标准软管;一边却是流通渠道上掺水的“轻质油”。

    你说车坏吧,不怪车~

    你说不坏吧,油惹的祸真不轻。

    一台车卖出去,再能跑再能用,

    老百姓要是加不上好油、修不起细病,到头来怨的还是工厂。

    陈露阳重重叹了一口气,合上小汽车的表格,又翻到小货车那一摞。

    跟小汽车相比,小货车那问题可就热闹多了。

    “前减震失效”、“后桥异响”、“车头抬高”、“转向跑偏”……

    这一连串的记录把他看得直皱眉。

    劲霸小货车本来就是按城乡混用来设计的。

    不仅特意加厚了弹簧钢板,加粗了主车架,甚至连轮距和离地高度都做了技术调整。

    照理说这车能扛能跑,耐造得很。

    可为什么这么多车出问题?

    陈露阳往下一看!

    “装五吨!还拉砖头?!”

    陈露阳愕然的看着这串数字。

    这车设计极限是三吨半,就算偶尔超点载也能接受,

    可你非给塞五吨往上怼,车能不哭吗?

    煤厂、砖窑、粮库、牲口市,哪哪都看上它车身轻巧、调头方便。

    结果天天被当成大卡车使,连山路都敢冲。

    方便确实方便,

    但是车架、减震、后桥全用命扛下来了。

    “这不行啊……”

    陈露阳心口沉了沉。

    现在机械厂的小汽车正是出成绩,立名声的时候。

    要是因为这些事惹出了毛病,让大家心里不满意。

    别人才不管你到底是油不行还是路不行,

    他们只会认为你是车不行!

    “这事儿得让厂里知道!”

    陈露阳眼神严肃了起来。

    现如今,除了省城,

    全国范围内能算得上“正规售后维修点”的,只有片儿城这一家修理中心。

    其他省市的小汽车,都是靠机械厂派出去的自销工人拎着包,蹲火车、跑农村,挨家挨户地修。

    就算有工人记录数据,

    可是等一个个坐火车把问题传回厂里,黄花菜都凉了。

    而眼下修理厂这儿呢?

    每天进出几十辆车,全部免费检修、统一记录、分类汇总。

    从故障频率到使用环境,从司机习惯到油品情况,全都有。

    堪称省机械厂最前线的情报哨所。

    现如今陈露阳既然有这个条件,就要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厂里,让厂里尽快给小汽车做升级才是。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608/2837540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