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 第114章 阴谋诡计还是机缘巧合?!

第114章 阴谋诡计还是机缘巧合?!


周皇后下午睡饱了,晚上睡不着,缠着朱由检要,如泣如诉。结果朱由检发现她是真的在哭。

    朱由检的困境在于,他即使讨厌周奎一家,却不能喊打喊杀。

    从公事角度来说,他们让人讨厌,但不是死罪。他不能只凭借个人好恶就对人生杀予夺,周奎将来做的破事,那是未发生的,也不能作为现在定罪的标准。

    于私,周奎再怎么样也是周皇后的生父,别说不能光明正大地斩了周奎,就算真的是意外,最后也依旧会算到他的头上。除非他已经决定废掉周氏,可是他还做不到如此的绝情。

    对于周玉凤来说,她的困境在于,她找寻不到自己的被需要感,找不到自己价值定位之所在。这也是大明防外戚制度下的一个弊端,小门小户出身的皇后,并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突如其来的荣华富贵,所以明代的皇后往往表现出一种奇怪的简朴。

    她们在宫里织布刺绣,进行生产活动,往好了说,这叫为万民之表率;从个人来说,不过只是打发时间、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点小安慰而已。偌大的一个帝国,她们织造的三尺布,又能顶什么事呢?

    至于生育和性,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皇帝像是缺乏这些的人吗?明代的版本比较怀旧,她们还做不到舔着个脸拿这种事情来威胁皇帝、跟皇帝谈条件。

    朱由检能够理解周皇后的这种不安,尽力安抚,却并没有解决的办法。对于他来说,他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地将自己的皇后处死或是贬黜。

    但是周皇后的这种价值缺衡的感觉,只能自己去适应了。或许等到孩子出生,她将自己的精力投注到自己孩子身上以后,会有所改观。

    朱由检此前就对是否要立周氏为后这件事情动摇过,他知道让周氏担任皇后,对她来说未必完全是好事,如今一看,果然应验。

    可是如果不立她为后,那也是说不过去的,她王妃当得好好的,像燕王朱棣上位以后,都是当天就把燕王妃封后。

    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无解的,选择哪一条路都得不到完美的结果,或是权衡利弊之后,选择自己认为相对更好的道路,或是掀桌,然后承受掀桌的代价。

    第二天,朱由检在朝会上公开宣布,由于历代先帝有敕封外戚的不良风气,造就了遍地朱紫,这些外戚嚣张跋扈、欺男霸女,惹得天怒人怨。

    另外,大明为了奉养这些外戚,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这样的事情要从今改变了。从今天起,非军功无以封爵,外戚也不能无故封爵!

    自砍一刀以后,朱由检继续放出炸弹:藩王、勋贵、有功名、官身的人,他们通过赏赐、有合法交易程序获得的土地,朝廷不收回,但是不能再无限度减免赋税了。

    从今日起,藩王免税一万亩,国公八千,侯爵五千,伯爵三千,进士一千,生员三百,朱衣大臣额外减免一千亩,蓝衣五百,青衣三百。皇帝以身作则,八百万亩皇庄按照正税三十税一正常缴税。

    这一次大家虽然还是不情不愿,倒是没有一大群人跳出来跟皇帝作对。

    原因有很多:一个是大家都知道国家要改革,皇帝这次做得很留情面了,所以大家还能接受。

    然后就是皇帝刚刚打了胜仗,风头无两,京营选锋高呼圣天子,孙传庭的三千精骑还压在北京,这一万多人打建奴是白给的,把京城百官吊起来殴打一顿那是绰绰有余的,百官不得不考虑忤逆皇帝的代价。

    最后就是,你皇帝的命令是一回事,但谁家没点手段,这税能不能收上来,能够收上来多少,就要看皇帝和帝党群臣们的手段了。

    其实大家都没有非要跟皇帝对着干的想法,只是遵循着自己的利益指引,很多时候都和皇帝利益不一致而已。至于皇帝死活、皇帝是谁,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当然,明摆着要砍死他们的皇帝那不行,必须落水,匹夫一怒还血溅五步呢。

    宋代用不抑制兼并的手段,联合士大夫阶级压着其余的所有人,包括豪强、士绅、军阀、百姓等,一直富到了国家灭亡,而大明是穷死的,适当学习一下富宋,想来是没毛病的。

    至于百姓,一群通过考试选出来的人,只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怎么会把自己真的当成是百姓的代表呢?虽然士大夫们所学习的圣人之道教育他们要勤政爱民,但这完全只是凭借个人节操罢了,又能够指望多少人能够履行呢?

    从阶级来看,他们是独立的士大夫阶级,与百姓天然就不属于一个阶级。有背叛阶级的人,而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从权力的来源来看,他们的权力部分来源于皇帝,部分来源于朝廷这个结合体,并非来源于百姓,那么他们又怎么会对百姓负责呢?

    明朝从小农经济朝着商品经济转变,从田地里面刨食似乎创造不了太多的财富,但朱由检知道,农业才是一切的根基,浮盈对这个国家是没有意义的。毕自严急于证明自己,想要把太仓的白银收入提升,而朱由检却更希望获取更多的粮食,为此,账面上的数字没那么好看也没关系。

    北顶娘娘庙贩卖生儿秘方的道士已经被东缉事场的校尉拿住了,这家伙还是个没有度牒的假道士,根本就不是北顶娘娘庙的正式成员。不过朱由检对僧道之流可没有一点好感,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以帮信为理由,敲诈了北顶娘娘庙三千两银子,并罚没了八百亩良田。

    北顶娘娘庙是皇家敕建庙宇,是“蛐蛐皇帝”朱瞻基下令建造的,此后历代皇帝不断扩建、赏田,使得北顶娘娘庙越来越富庶。之前的皇帝怎么想的,朱由检管不着,反正现在养肥了,就轮到他收割了,都快要亡天下了,让这些被供养多年的道士出点血,不过分吧?

    至于那个假道士,朱由检下令给他灌十斤他所谓的秘药,将他家产抄没。他那个生儿子秘药的成分是香灰和草药,还有升级版:香灰和补益气血的药,如当归、熟地、人参、甘草、红花等。

    周母买的就是升级版的,这些药有补血益气的功效,红花活血通经,可致流产,也确实有通经助孕的作用,但属风险较高的偏方。也就是说,如果是未曾怀上的女子喝了这偏方,没准还真有些用处,但是已经怀上的吃了,却有可能导致流产,属于是花钱买罪受了。

    蠢人灵机一动,朱由检差点没了个孩子,可能连自己媳妇都被害死。

    可是调查发现,假道士卖假药已经卖了很多年了,卖出去的药方也是固定的,确实不是受人指使,即便有,那也是如同《名侦探柯南》里面黑衣人那样的布局高手,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引导别人的行为。

    有罪、无罪不过只在皇帝一念之间,不管他是不是受人指使,就凭他这可以让人流产的药,和这药送到了皇后的面前,就足以掀起大案,把成千上万的人牵连进去了,京师震动,杀得人头滚滚了。

    但是朱由检不想自己变得神经兮兮,所以就姑且把这件事定性成为意外吧,不过借此挑拨离间的事还是要做的。朱由检把调查的证据摆在了周皇后的面前,至于她是怎么想的,朱由检就不知道了。

    只见周皇后先是面色煞白,而后泪水蓄满了眼眶,她目光带着哀求地询问道:“陛下,这供词里面说的都是真的吗?”

    红花很好辨认,周母带了很多包秘药过来,随便拆开一包就可以看见,对照医书,铁证如山,无可辩驳。

    “可是臣妾母亲为何要害臣妾呢?!”周皇后神情都变得恍惚了。

    朱由检微微一叹,搂着她轻声道:“或许这只是无心之失吧。”

    整件事情最吊诡的地方在于,假道士家里面甚至还有不少百姓送的锦缎旗,诸如“妙手回春”“术精岐黄”“送子菩萨”等。

    “道心融医道,悬壶现慈航。妙手驱沉疴,阴阳调泰康。”落款:天启二年四月,督察院御史李邦华?!!朱由检看着这一条锦缎旗,直呼离大谱了。

    假道士喝了十斤秘药熬的药汤,这里面廉价版的也有,升级版的也有,喝完以后下面拉肚子,上面流鼻血,没了半条命,但朱由检最后还是把他放掉了。毕竟不管怎么说,他卖的并不是毒药。

    坑蒙拐骗半辈子,一朝回到解放前,老道士被抄家了,家里搜出来三百两银子。透过审问的内容,老道士知道自己闯了大祸,捅破天了,他哪里知道那个妇人是当今皇后的母亲啊,要是知道打死他也不敢卖药给那妇人啊!

    老道士本来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却被放了,出了厂狱以后,他对着皇宫的方向行了个三跪九叩之礼,然后朝着自己藏钱的地方去了。

    拿到钱以后,老道士连住所都没回,朝着北京城外走去,他的籍贯在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均州,想必是准备返乡了。

    他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东厂的番子的眼线,最后汇报到了朱由检这里,魏忠贤请示他要怎么处置此人。

    朱由检拔剑四顾心茫然,兴意阑珊地挥了挥手说道:“由他去罢!”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314/2837576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