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漫石道火箭弹集群射击,合纵社记者
推荐阅读:重生的猫警长 万般特质加身,我终将成为不朽 税收只在机枪射程内! 海贼:百兽团的地灾固拉多 主播她靠脸杀榜,大佬连夜冲千万 华娱:顶流从被小花倒追开始 高冷老公晚上见 面壁者,但元婴期 这个反派过于有人气 从每日一卦开始打造长生仙族
曲阳县,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东麓、背靠阜平山区。
是晋察冀根据地与日军占领区的接壤之处。
依托太行山,八路军一直控制着这片区域,由此辐射平汉线,持续对日战区和后方运输线造成威胁。
在如今全国局势之下,八路军能做到如此,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
而如今,配备了泰山军工各种新式装备的八路军,正准备在曲阳地区,与日军大部队进行一场战斗。
为此,阜平、唐县、完县、定县、望都、新乐等地分散建立敌后根据地的部队开始向曲阳一带集结。
各部队在城外驻扎,士兵们都好奇的打量着那5台蒙着黑布的缴获军车,不知道这些是干嘛的。
而各部高层军官,则在曲阳战时指挥部中开会,讨论该如何对日军发动进攻。
曲阳战时指挥部内,沙盘上插满红蓝小旗,标注着曲定县境内地形道路情况。
三分区司令主持,周围围坐独立四团、二团一营、曲阳县游击大队等从地调来的部队军官。
还有泰山军工的方文,以军工技术顾问和飞行员的身份参加。
司令员用手指点向沙盘上“漫石道”三个字:“同志们,日军一个师团,8000人带着重火力前来,其目的绝不是攻打曲阳一地,而是经由曲阳进山,从而控制太行东麓阜平一带的出山道路。参谋处摸了三天地形,最终定在这儿设伏,都说说看法——李团长,你对本地情况很清楚,先讲讲你自己的看法。”
独立四团李团长起身,身子前倾,手指峡谷两侧山梁:“漫石道连接党城至口南山口段.是进出山川交通要道,两侧山梁陡得很,日军步兵想往上冲得扒着石头爬,我们只要将重机枪架在上面,底下就是活靶子。我觉得在此地阻击效果会很好。”
有人却提出不同意见:“李团长说得在理,但日军有数千兵力,还带了坦克和装甲车,谷底道路虽窄,要是让坦克冲开个口子,咱们伏击阵就散了。”
“可以用泰山单兵火箭筒对付日军的坦克,如果近身,就用炸药包炸。“
“单兵火箭筒的有效射程有200米,两边的山梁也就200米高度,从山上发射是可以攻击他们坦克的。”
争论中,司令员抬手制止,“这次我们要使用一款新式武器,现在请泰山军工的方文来说明。他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非常厉害的飞行员,也是爱国商人,泰山军工的控制人。”
争论立即停止,大家看向方文。
方文起身,出声道:
“我们泰山军工的“风暴”火箭弹发射装置,有效射程 2000米,可以覆盖整个漫石道区域。并且,我们使用的是高爆弹,高爆弹虽然没有装甲穿深,可只要命中装甲目标,同样能对坦克履带和车内作战人员都有很大伤害;另外,我们还在其中夹杂了部分燃烧爆炸型火箭弹,在那种地形,一旦形成持续火焰,加上烟雾,会对日军找出很大影响。”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但有个问题,因为火箭弹发射后,打击面很大,可能有部分弹头会击中两边山梁,因此,我建议在伏击战开始前,各部队最好在这里等待,等集群火箭弹发射完毕后,再由此地发动进攻。”
他说着指向两边山梁靠近发射点一带,那里是预设的射击盲点,不会受到集群火箭弹波及。
听了方文的描述,让在场的军官大为惊讶。
他们没见过火箭弹集群发射,对方文的描述半信半疑。
想要将炮火覆盖那么大一片峡谷道,需要非常多的火炮才能达到那种效果,而且还得是大口径的火炮才行。
难道泰山军工一下子就造出了那么多火炮吗?
有军官就问道:“风暴火箭弹发射装置是什么?火箭弹不是那种扛在肩膀上的吗?”
方文耐心解释道:“单兵火箭弹只是其中一种,我现在说的是大口径火箭弹,有82毫米24发和132毫米16发两款,而且是一次性齐射,覆盖面积非常大、”
在场的军官,都是泰山军工装备的受益者,来自泰山的新型武器在战斗中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帮助,因此,对方文的话,开始相信了。
随后,三分区参谋说明计划的细节。
想要让日军顺利进入埋伏圈,还得有诱饵。
诱饵就是在曲阳佯装被击溃的八路军部队,这样才能让日军不会怀疑的杀进漫石道。
而既然要暂时放弃曲阳吸引日军进入埋伏圈,地方上的准备也必不可少,比如沿途村庄和县城百姓的临时撤离,还有各种物资的隐藏,可不能让日军在曲阳境内占到便宜。
参谋一番讲解完,三分区司令布置任务,方文作为火箭弹发射负责人,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提前带着车队前往漫石道准备。
会议到此结束,军官们纷纷离场开始准备。
方文也起身离开,却被司令留下:“小方,还有个事要和你谈谈,我准备安排一个外国记者对泰山风暴火箭弹发射过程进行采访,你觉得可以吗?。”
泰山军工的武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没有太多名气的。
方文一直都在想要扩大泰山军工装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曾经想过,找一些军事观察员和大报记者进行专访。
但这种事,并不好弄,欧洲那边因为纳粹的原因自顾不暇,美国却因为中立姿态禁止对战争国进行采访。
那这位记者是从哪来的呢?
方文不禁好奇询问。
司令笑着道:“此人叫做汉森,合众社驻华记者,原本待在北平。今年年初,他从北平出发,跑到了冀中根据地采访,后来又来到阜平和曲阳一带收集抗战新闻素材。我们的民兵将他当做鬼子的特务抓起来,后来误会解除后,他便在根据地中待下,将我们这里的情况写成文章,发给合众社。”
合众社方文知道。是一家美国国际新闻机构。
但和美联社的会员模式不同,它采用“开放供稿”模式,向所有媒体供稿,只收取稿费。
这种模式虽然没有美联社的新闻垄断性,但因为“普惠模式”使其快速占领中小媒体市场,尤其在欧美地区的地方报社中渗透率极高。
这种模式,反倒是方文想要的,或许可以借助汉森的新闻稿,来将泰山军工的知名度打响。
那接下来爆发的欧洲二战,可就更好销售军火了。
随即,方文同意了这名记者的采访请求。
战前部署会议结束,各部立即开始行动。
方文带着五台蒙着黑布的军车驶向曲阳县城西北方向。
车斗里,坐着泰山军工的技术人员,八路军的第一代火箭兵,还有一名叫做汉森的外国记者。
车队沿土路颠簸慢行。
这是一条从很久以前就有的古代道路,磨平的青石板,已经陷入土中。
行至漫石道峡谷西侧山梁,方文让技术兵将发射器推进预设的天然岩洞,又指挥战士们用秸秆和树枝伪装。
这样可以防止被日军的飞机侦查到,也可以在溶洞口提前做好发射调试。
“方先生,这玩意儿真能让数千鬼子兵歇菜?”二团派来协助警戒的警卫排排长蹲在岩洞外,看着一枚枚火箭弹,不禁向方文询问。
他见过泰山军工的单兵火箭筒,但眼前这“大家伙”,还是让他心里没底。
方文笑着道:“这两种远程火箭弹的战斗部和单兵火箭弹的不一样,为了保证着弹效果,装药量抵得上十颗手榴弹,一轮齐射下去,日军的坦克再硬,也得变成废铁。更别说那些鬼子兵了。”
正说着,通讯员拿着电报纸过来,带来了日军的最新动向:“日军先头部队已经过了定县,正在往曲阳赶,咱们的人开始准备‘溃败’!”
方文立刻让技术兵启动发射器的预热装置,橙红色的指示灯在岩洞里次第亮起,像一簇簇等待燎原的火苗。
(漫石道示意图)
曲阳县城东门外,战士们正忙着“演戏”。
“弟兄们,别演得太假,要让鬼子觉得咱们是真打不过!”三营赵营长叮嘱着。
有士兵道:“这个我们明白。以前看国民党军队逃跑,照着那样子学不就行了吗。”
其他人哄笑,但这确实是最好模仿的。
一个小时后,日军的先头部队出现,坦克的履带碾过土路,扬起漫天尘土,鬼子兵气势汹汹,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
战斗一触即发,开始进行了激烈交火。
但没过多久,日军却发现对手竟然败退了。
看着八路军战士们往西北方向跑,连“来不及带走”的粮袋都留在了路边。
日军先头部队指挥官佐藤少佐坐在坦克里,通过潜望镜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冷笑:“八路军果然不堪一击,追!拿下曲阳后,直接进山扫荡!”
日军大部队浩浩荡荡地穿过曲阳县城,为了追击,连抢掠沿途村庄的日常扫荡行为都没有进行,却也正好没注意到沿途村庄早已人去楼空。
中午一点整,漫石道峡谷里传来坦克履带的“咯吱”声。
先头部队在漫石道中探路,空中还有飞机前来侦查。
相对于上次西面的失败,日军这次准备的非常足。
可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没有任何发现。
两边的山梁上没有军队埋伏的痕迹。
飞机在空中反复侦查,也没有发现异常。
一切都在表明,这里是安全的。
由此,日军师团长下令,全军出发。
绵长的日军日军队伍,进入了漫石道中。
另一端的山梁岩洞内,方文握着望远镜,看着镜头中谷底密密麻麻的日军士兵和卡车,深吸一口气下达指令:“发射人员注意,听我命令,分批发射,先打 82毫米,再打 132毫米,射距由近到远。”
“预备——放!”
随着方文的喊声,岩洞里的技术人员和火箭弹在已经调整好射向和射距的发射器基座上拉动了发射拉杆。
刹那间,24枚 82毫米火箭弹呼啸而出,拖着白色的尾焰掠过峡谷上空,直扑日军先头坦克。
“轰!轰!轰!”一连串巨响在谷底炸开,为首的两辆坦克瞬间被火光吞噬,履带断成几截,冒着黑烟瘫在路边。
日军还没反应过来,16枚 132毫米火箭弹又接踵而至。这些更大口径的火箭弹越过先头部队,落在日军队伍中间,高爆战斗部炸开时,碎石和弹片飞溅。
谷底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日军士兵四处逃窜,却被狭窄的峡谷区域困住,只能在火焰中惨叫。
“打得好!”西北山梁上的战士们欢呼起来。
有老兵更是激动得直拍大腿:“这玩意儿比迫击炮厉害十倍!要是多来几轮,鬼子全都得死在里面。”
“别想了,哪来那么多弹药,就算小鬼子也做不到。但这样已经足够了。”
漫天火箭弹的发射壮观景象很快就结束,该轮到伏击部队作战了。
早已埋伏在两侧山梁的独立四团和二团战士们,此刻正推开隐蔽交通壕上面的青草盖板,往下冲锋。
他们迅速在各个预设阵地就位,向着山下的日军发动进攻。
子弹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日军在火箭弹的打击下早已乱了阵脚,又遭受两边高处的进攻,更是方寸大乱。
数千人的队伍,乱起来可不得了,前后日军顿时失去了联系。
但也有日军军官试图重新组织反击,可八路军却针对这些日军军官进行了点名射杀。
日军先头部队指挥少佐竟然没在火箭弹轰杀下死掉,还逃出坦克躲在一辆卡车后面,看着眼前的惨状,脸色惨白。
他怎么也想不通,八路军明明“溃退”了,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强的火力?
漫石道西侧山梁的一处隐蔽观察点里,霍尔多汉森正举着相机,手忍不住激动颤抖。
他跟着方文来到这里时,还对“风暴火箭弹”半信半疑,可当他亲眼看到火箭弹拖着尾焰升空,听到谷底的爆炸声时,整个人都愣住了——他曾在欧洲见过德军的火炮,但从未见过如此密集、如此迅猛的火力覆盖。
“汉森先生,注意隐蔽,日军可能会有反击。”一名派来保护他的战士递给汉森一个钢盔,提醒道。
汉森没有接钢盔,继续按着快门,把火箭弹发射的场景、谷底的火海、不远处八路军冲出战壕的身影一一拍下来。
这一场战斗,持续到下午,最终日军丢下一地尸体,仓皇逃离漫石道。
汉森却没有停止他的战时采访,而是来到了峡谷中,将一幕幕记录下来。
到了晚上,他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1939年5月,曲阳漫石道。八路军使用了一种新型武器——‘泰山风暴’火箭弹发射器。82毫米型号 24发齐射,132毫米型号 16发齐射,有效射程 2000米,覆盖面积达半个峡谷。这种武器不需要复杂沉重的炮架,用卡车就能运输,却能发挥比大口径火炮更强的威力……”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272/2837530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