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重回港岛百年 > 第417章 趁机打广告(第二更)

第417章 趁机打广告(第二更)


当然还有很多政客也会参与其中,因为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些企业不单单关系到所在地的就业,税收,也有支持的政客。

    政客是需要资金来宣传自己,包装自己。

    那么资金是从什么地方来?

    当然是所谓的捐款,其实就是拿钱支持政客,然后政客为企业呐喊助威。

    不然阿美的税收在四十年后,大企业的税收占比从三分之一降低到十分之一。

    要知道四十年后,阿美有多少世界五百强,市值几万亿的企业都有,但是税收呢?

    还不是这些政客投桃报李,搞出一些政策,让这些企业能够避税。

    当然这个时空,阿美不可能有原来历史上那么强大了。

    81年,肥熊才是蓝星的NO1,阿美排第二。

    阿美与整个欧洲联合起来对抗肥熊,就知道肥熊的强大了。

    这个时期的肥熊,在非洲,在中东,在南美,到处跟阿美对抗。

    华尔街的人搞阿美本土的汽车公司,那么就必须要找一个借口,一个对象。

    宝马汽车正好送上门来了,虽然宝马汽车本身也比较出名,但是华尔街更推了一把。

    第二天很多报纸上都有宝马汽车的介绍,还有君迪汽车检测公司也出名了,而且君迪检测公司顺势把克莱斯勒新款豪华汽车的发动机直喷技术问题给爆出来了。

    克莱斯勒股价暴跌。

    福特,通用汽车也没有例外。

    报纸上就逮着宝马汽车,一家东方的新企业的量产发动机可以做到30%的热效率做文章。

    福特,通用的量产发动机有些还是20%,最高的也不过是25%。

    虽然媒体没有直说福特通用有什么问题,但是民众会怎么想?

    咱们阿美的大企业,比不上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当然不,是这些的大企业故意这么做的。

    他们联合起来垄断了技术,不给民众更好的发动机。

    然后报纸又报道了大企业病,这让很多被裁掉的汽车工人不满。

    阿美的汽车行业一方面因为金融危机,另外一方面因为丰田的冲击,所以不少汽车工人就失业了。

    当然最先失业的肯定是一线工人,行政肯定不是首先失业的那一部分。

    所以这就引发了不少失业的汽车工人的抗议。

    当然要说这些失业的汽车工人背后没人支持,那是假的。

    阿美的绝大部分工人都是被黑手党家族把持着,工会已经成了这些家族世袭的产业了。

    而且工会最近也必须要出来刷一波名声,因为很多工人都失业了,没有收入了,那么工会不出来刷名声,怎么能让那些工人相信?

    其实阿美工人的每一次罢工,里面都有很多交易,有些是想搞股价,有些是党争。

    看似工人涨了工资,但是后面物价上涨,房租,水电,税收,保险一起涨。

    本来金融危机阿美的工业开工率就下降了,失业也是正常的。

    波音,福特,通用这些公司不断的炒作被百盛公司威胁,但是阿美政府方面反而沉默了。

    因为阿美政府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肥熊。

    而且李松几次接受采访搞事情,华尔街都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华尔街也支持的有政客。

    那些政客通过合法炒股或者投资获得巨额利润,这是合法的……。

    这也是为什么华尔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为实体企业送钱不好送啊。

    金融公司送钱多简单,投资进来,坐庄随便几个拉升,政客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后面阿美某人就不装了,以前的政客还要投资什么的,人家直接自己干,今天一个政策赚几十亿,明天一个政策赚几十亿,带上一大帮子人一起赚钱发财。

    虽然有时候这人出尔反尔,但是就问你,他赚了没?

    当然这也开了一个坏头,后面的阿美大头目估计都会这样做。

    这对阿美国内的实体企业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政策的不稳定,不连续,会让很多公司的很多计划都没办法实施。

    实体企业想要做的长久,稳定连续的政策是保障。

    当然在阿美,最终买单的纳税人。

    李松在港岛也看到了阿美那边的情况。

    李松直接给田家辉打电话:“老田,你联系欧洲,还有阿美那边,可以给宝马汽车打广告了。”

    “好的,老板!”田家辉这边早就准备好了广告,但是老板一直没让宣传。

    田家辉也能理解,因为宝马汽车的产能不足,不宣传也没事。

    现在老板让宣传,肯定有老板的理由。

    田家辉就让百盛公司在伦敦的分部开始投放广告。

    百盛公司在伦敦的分部主要负责欧洲以及北美的事务,现在主要是为收购路虎以及捷豹品牌做准备。

    李松也没准备这么早宣传,就是因为产能不足。

    但是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了,舆论已经起来了,所以就趁机宣传一波,起到的作用比以前要强很多很多。

    “不是我故意要饥饿营销。”李松心里嘀咕。

    其实李松可以把宝马面包车的价格与其他面包车一样。

    但是这不符合李松的策略,因为宝马汽车没有什么口碑,哪怕自己是名人,但是没有人用,哪里来的口碑?

    一个新品牌,一个老品牌,价格都一样,那么大部分客户会选什么?

    当然是老品牌,优缺点大家都知道。

    新品牌不管怎么宣传,谁知道真实性怎么样,毕竟这是买车,不是买一袋零食。

    就是买一袋零食不好吃,也会让自己不舒服,更何况是一辆天天要用的车,不好用天天看心烦。

    所以李松直接把价格拉到了别的品牌不可能的价格。

    其实宝马汽车很多的技术都是业内领先,那么为什么李松没宣传。

    因为哪怕宣传了,西方那些高傲的家伙也不会相信,说不定看笑话,嘲笑呢。

    毕竟在这些西方人眼里,东方人还有长长的鞭子。

    但是现在有西方的专业公司拿出了数据,自己再来宣传,效果岂不是要好很多。

    百盛公司与伦敦的关系很好,李松在港岛拿到贝都奇公司带来的几架私人飞机的定制要求的时候。

    BBC电视台就开始播放宝马汽车的广告。

    电视台的广告出来一辆七座的白色面包车,面包车上是一家人,还有宠物。

    然后几个大字:宝马汽车,一家人的汽车。

    然后宝马面包车与一辆奔驰S级相对驶过,然后又来一句广告语:宝马汽车,安全如一,与奔驰S一样全系标配双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是在1953年开始发明,70—80年代通用福特开始装车试验,部分车型开始装备,都是高端豪华车型。

    1980年奔驰S系标配双气囊,90年代后期阿美要求所有新车全部双气囊。

    这个时候也就奔驰S系列全部双气囊。

    李松不但申请了前排双气囊,还有侧气囊等等的安全。

    然后广告片里面宝马汽车经过一家加油站,大大的牌子显示油价上涨。

    这个时候广告片里面又是一行大字:宝马汽车,技术服务客户,热铸压铝合金发动机,热效率30%全球量产车型第一,更轻更省油。

    然后宝马汽车到家了,家里的两个老人,还有妻子,孩子宠物都下来了。

    掀开后备箱,拿出了很多的东西,当然还有侧开的车门处也可以放东西。

    一家人进门,车就停在路边上,最后一行大字:宝马汽车,安全到家!

    之所以停在路边,不是车库,是因为有独立车库的经济都比较好,一般不会买这种面包车,广告还是要严谨一些。

    短短的20秒广告,几个场景串联起来。

    把宝马面包车的优点全都说明了。

    然后宝马汽车的广告在很短时间在欧洲还有北美开始投放。

    当然不同的地方,广告背景人这些都换了一下,因为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拍摄广告这些广告公司,跟当地的电视台很多也有一些关系。

    毕竟大家都是一个行当里面的,虽然重新拍广告会花钱,但是效果肯定不错。

    因为之前民众已经知道了宝马汽车的一些数据,所以现在看这些广告一下子就明白了。

    不少地方的宝马汽车经销商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但是可惜的是,没车,经销商这边除开样车,其余的少量到货的都卖了。

    然后经销商就要求补货,但是可惜的是短时间没办法补货,需要两个月之后才能补货。

    主要是宝马汽车厂的供应链上的厂家有些刚刚学到技术,有的还在学习。

    宝马汽车厂也要培训,宝马汽车厂主要是生产发动机总成,汽车框架,还有组装。

    主要是宝马汽车厂的培训时间比较长,必须要能够溯源。

    现在溯源虽然麻烦,因为都需要手写,然后存档,备份。

    因为李松知道质量就是一切,而且这样也能很好的管理工厂。

    不然大家一窝蜂的干,最后干差了找不到人。

    现在国企有部分就有这种毛病,依仗着你反正不能开除我,爱咋地咋地,导致很多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问题。

    因为在这个时候,只要是工业品,哪怕有瑕疵,依然可以卖掉,而且很受欢迎,工业品缺。

    就因为这样,所以某些工人就越发肆无忌惮。

    但是出口不一样,出口一旦出现问题,麻烦不说,对品牌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李松情愿少点产量,产能扩张慢一点,也要培训上岗,培训不合格的直接退回原单位或者原籍。

    当然李松在国内能这样做,也是因为李松的身份,还有庞大的出口量,还不是有人不满李松,私底下告来告去的,扣什么帽子的都有。

    宝马广告打出来之后,一下子就火了,因为都是亮点,关键是价格便宜啊,最便宜出厂价9000美金,伦敦才卖6400英镑(6月的汇率是1.9,也就是差不多12160美元)包牌包税,还有三年/60000英里的保修,因为大发在伦敦都要卖8400英镑。

    虽然有运费,但是这利润率,那个经销商不疯狂?

    足足便宜了2000英镑,伦敦的经销商每天看车的人络绎不绝,都纷纷的来体验一把,经销商还把车拆开,让大家看安全气囊,看全铝发动机等等。

    经销商看着这么多人都想买,但是没货,只能给百盛公司打电话,要求加保证金,然后先钱后货,结果被百盛公司拒绝了。

    经销商不得亲自飞港岛,要保证自己第一批先拿到货。

    因为英镑从年初的2.6汇率降低到了1.9,这也是为什么李松要美元计价的原因。

    后面欧元也是坑货,出来第二年就贬值了30%……。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030/2837545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