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无题
推荐阅读:剑宗外门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世子逼我做妾?转身嫁纨绔王爷 大夏境内,诸神缄默 次元入侵:我能垂钓诸天 小小书童,给我马踏长安金榜题名 锁神纪 重生须尽欢 都重生了谁还打网球啊 我被京圈大佬亲肿后, 渣男疯了
今天主要领导与其他部门领导又开碰头会,主要领导还没到地方,就听到会议室里面的争论。
“我觉得咱们应该要造船方面的技术,这个船体分道建造技术就很好嘛,现在咱们进出口爆发,需要很多的海运船只,有了这些技术,不但可以提高民用传船舶的制造技术,还可以用在军用船只上面。”
“我的建议雷达技术,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
“雷达暂时不行,雷达最核心的是硬件半导体还有算法,要等咱们芯片出来了,才能大发展。”
“遥感探测技术最好……。”
“新一代的化工技术,特别是乙烯,聚酯纤维等等的。”
“自动化采矿设备,咱们现在需要大量的矿产,发电厂需要煤炭,钢厂需要铁矿石……”
各个部门的领导大声的争论着。
主要领导进来之后,大家不但没有停下,反而问主要领导:“老领导,我们矿业方面也是为了出口啊……。”
“我们造船也是为了出口……。”
“遥感技术用来观测大地天气,森林防火……。”
主要领导头都大了,坐下喝了一口浓茶,然后拿出香烟说道:“这第几次了?”
“还吵?”
下面的这些部门领导听到这话,吵的更厉害了。
不单单是国外的各种在研究的项目,拿到这些技术只是第一步,更多的是需要后续的支持,也就是经费。
比如造船技术,研发需要经费,那么技术实验,应用呢?还需要一大笔钱。
卫星遥感技术,这个涉及的就更多了,不单单是技术,造卫星,发射卫星,后续的应用,还有地面各种设施建设。
哪一项技术后续不需要海量的资金支持。
大家看到目录之后都想要,60,70年代,国内在引进技术方面,可以说是求爷爷告奶奶,把姿态放的很低了。
但是很多东西别人高价不卖。
有人说,不卖就不卖呗?
反正自己有?
为什么要求人?为什么别人高价卖淘汰技术,还要接盘?
因为作为一个国家来说,落后就要挨打,近代史就说明了一切,我们那么多前辈用鲜血才建立起来的国家。
活着的人哪怕被欺负,哪怕低声下气,也要想尽办法在技术上追赶对方。
翻开历史,某位大佬在阿美的航母上踮起脚看,后面的人看了心酸不心酸?再对比阿美大兵的表情,当事人又是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境遇?
把坦克绑在军舰上开火,这是什么?
这恰恰就是技术落后,被人逼的,被人看笑话。
所以这个时代的领导,在对外某些时候,心里有时候也是感觉愤怒,无奈,历史上买别人淘汰的技术,还要很多其他附加条件,还需要出高价。
谁想做冤大头?
冤大头不被人笑话吗?
但是没办法,必须要发展。
国家要发展,那么百姓呢?当然也要过好日子?
所以有时候领导面对的比百姓难多了。
现在有这么多新技术摆在面前,大家当然着急了。
“一个个的来,咱们一个个的讨论。”主要领导点燃一支烟,继续说道。
“今天就拿出一个结果,大家也知道国内的情况,进出口量是很大,但是国内投资压力也很大。”
“实在是不行,就抓阄。”主要领导开口说道。
李松带来的各种新技术,冶炼,化工,还有家电,机械,纺织等等。
这些技术要应用,需要投资。
技术应用,商品出口,又需要原材料,那么上游企业要增产,也需要设备吗,技术,投资。
生产商品需要电力,还需要运输等等。
所以在开始阶段,国内的资金压力非常大。
幸亏出口也爆发了,源源不断的外汇,这些可以购买粮食,还有出口商品换回来的原材料,大大减轻了压力。
但是有些新技术,又不得不继续投入研发。
“要不咱们问问李松?”有部门领导开口说道。
说到抓阄大家都有些紧张,万一没抓上怎么办?
部门上上下下怎么看自己?
让李松建议就不一样了,哪怕没拿到,也有话说。
“那行吧。”主要领导听到这话,也觉得合理。
因为自己也觉得目录上的那些项目,都重要。
涉及到民生,军事等等的,没有不重要的。
在沪上的李松当然不知道上级会让自己建议。
李松回到沪上之后已经天黑了,朱玲已经回家了。
“回来了。”朱玲听到汽车的声音,就在门口迎接李松。
“嗯,你也下班了?”
“嗯,明天要开始拍了。”
“然后我们先要去三国影视城。”朱玲一边接过李松手里的袋子一边说道。
“那以后我去那边看你,我今天刚从无锡回来。”李松一只手搂着朱玲的腰,一边说道。
“嗯。”
“李先生。”李松进了屋子里面,现在家里有个保姆,还有一个司机,一个看门的。
都是女性,保姆名叫王红梅今年二十来岁,是苏州人,原来是在某招待所当厨师,也是厨师专业毕业,司机是山东人名叫张晓芸,二十五岁,是专门的保镖,以前在京都某个部队服役,看门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徐琴,这个是沪上本地的,以前跟父母一起从盐城来沪上的,原本是在某招待所工作,最近退了让孩子接班,才来这边看大门。
“嗯。”李松点点头,就把搂着朱玲的手松开。
朱玲看着李松带来的东西,是给自己带的一双鞋。
“不用给我买鞋了,已经不少了。”朱玲开口说道。
“这是新款。”李松开口说道。
家里有其他人,李松就没办法太放肆,家里没人不行,洋房这么大的地方,自己扫不现实。
还有朱玲也需要司机以及保镖,虽然说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进厂了,知青也都回城了。
而且因为新技术,以及出口增加,在乡下结婚的知青也可以把乡下的妻子孩子一起接回来,落户,安排工作。
哪怕妻子文化不多,毕竟一个工厂,有很多岗位。
但是仍然有那么一部分,家里条件好,不愿意进厂当工人的,在社会上游荡。
另外就是一些本身品行不好的,很多工厂也不愿意要。
不怕万一,就怕一万。
而且伴随着改革开放,人口流动越来越大,很多铤而走险的人。
因为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来大城市不想一步步的干,就想发大财。
这个时候又没有什么太多的监控之类的,所以九十年代有很多的大案要案,就是各种原因,甚至在有一段时间,出租车司机就是一个高危行业。
因为出租车司机在那个时候是最赚钱的,每天收入大量现金,后来出租车司机就改装,增加了很多保护自己的措施,主副驾隔开,主驾驶与后面隔开。
要不是怕朱玲身边跟太多人,李松都想多弄一些人了。
而且这个时候枪支弹药管理不是很严格,当然矿山炸药管理也不是很严格,抢运钞车都用炸弹。
可以这么说,这个时候一些地方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枪支弹药。
大部分地方乡下每个村都有不少的火铳之类的。
晚上看新闻的时候,朱玲看到阿美众议院通过了新的航空安全法案,并且波音,通用,普惠,这些公司股价大涨,于是低声问道:“这对你有影响吗?”
“没啥影响,我们的飞机还没定型量产。”李松知道现在阿美的重心是在肥熊那边。
再说波音,汽车什么的,更多的是阿美资本家的内斗而已。
虽然自己有一定名气,但是李松的认知很清楚,自己的影响力还没那么大。
在现阶段,甚至后面很长时间,能对付阿美资本家的只有阿美资本家。
当然几十年后,只有东方某些国家。
“那么汽车呢?”朱玲又关心的问道。
“也没多大事情!”
“大不了就不卖给阿美就是了!”李松在做这些事情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
不管汽车还是飞机,首先国内的市场已经保底。
没有人比李松知道国内的发展速度有多快,需要多少架飞机,需要多少汽车。
历史上飞机汽车的钱都被外国资本赚走了。
就像汽车,引进外资汽车的时候,领导们想得很好,就是用市场换技术。
但是结果执行起来又怎么样?
外资进来之后培养了一群利益既得体。
这些人根本没发展技术,反而帮着外国人狠狠的割国人的韭菜。
后来民营汽车企业起来了,这些合资车才放下高高的架子。
要是没有民营汽车的话,这些合资车还会高高在上。
当然国外进口车也是一样!
在民营汽车企业没发展起来之前,不管合资车还是进口车,你想要买车就要装孙子。
不但要加钱,而且还要买他们的各种东西,不然的话他们还不卖给你。
不管飞机还是汽车,不管国外怎么动,李松一点儿也没慌。
因为国内的市场潜力,比想象中的要大太多了。
“那好吧,那我就不担心了。”朱玲有时候看到报纸或者新闻上的东西,也有些担心。
“我这里你不需要担心!”
“外面的轿车喜欢不喜欢?”李松不谈这些事情。
“喜欢倒是喜欢。”
“但是没办法开出去!”朱玲是跟宝马汽车厂签订了代言合同!
宝马汽车厂不但给钱,而且还提供一辆汽车使用。
当然宝马汽车厂不单单是给代言的演员提供汽车。
也该相关的单位提供了。
毕竟在国内干事情还是要有人情世故。
“慢慢的就习惯了!”李松当然知道为什么没办法开出去。
宝马汽车的轿车供应很少,在沪上,只有政府部门才有一部分轿车,能够乘坐这些轿车的领导也不是一般领导。
朱玲要开出去的话,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这个时候开一台轿车出去不亚于几十年后开一台劳斯莱斯。
“其实波音公司的股价还有波音公司的事情,跟我的关系不是很大,都是他们资本互相搞事情,他们代表着两个群体,一个是制造业群体,一个是金融业群体……。”李松搂着朱玲,把波音这件事情大概的说了一遍。
李松当然也知道,九零年的时候国内的股市也很疯狂。
“呃!”朱玲第一次听到这件事情背后还有这么复杂的关系。
“嘿嘿,那是!”李松嘿嘿一笑。
男人就喜欢在漂亮女人面前显摆!
李松虽然有钱,而且还是一个亿万富豪,但是也改变不了。
第二天,李松就前往长安飞机制造公司,本来想多待两天。
但是朱玲她们要去三国影视城拍水浒传。
“李先生,目录方面,上级部门想听听您的建议!”在私人飞机上面,周科长才开口问道。
李松听到周科长这话开口问道:“这个我不方便建议!”
李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建议不好做。
自己准备抄的这些研究,没有一个不重要。
但是显然现在国内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不足以支持这么多研究同时进行。
阿美在一九八零年的gdp是二点八万亿美元,接近全球gdp的四分之一。
而国内在去年,只有六千多亿人民币。
本来只有四千五百多亿,因为李松带来了新技术,又带来了出口。
所以两者根本没办法比较。
“那么李先生觉得卫星遥感技术怎么样?”周科长只能换个方式问。
“卫星遥感技术以及雷达技术,这方面可以不用理会,时机成熟我们会拿出相关的成熟的技术!”
“到时候国内用我们的技术就可以了。”李松开口说道。
李松之所以现在没把卫星还有相关的技术拿出来,一方面等自己的芯片出来,另外一方面就是等国内吸收了运载火箭的技术。
长安飞机制造厂旁边的火箭制造厂,现在还没有完工,李松也不着急,因为国内相关的单位还没有把自己拿出来的技术吃透,自己要等他们把技术吃透转移给自己的工厂。
“那么造船呢?”周科长听到这话有些惊讶,但是还是开口问道。
“这方面可以大力发展!”
“百盛公司成立了物流公司,我们就可以向国内的造船厂下达订单。”李松要搞自己的全世界物流体系,离不开轮船。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4030/2837545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