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三国:我阿斗,不用人扶 > 第105章 唇枪舌剑

第105章 唇枪舌剑


  诸葛瑾带着赵咨拜见刘备,见刘禅不在堂中,不知为何竟暗中松了口气。

向刘备介绍赵咨后,一刻也不想停留,直接提出要亲眼见一见张承和孙桓。

刘备自然应允,命护卫带着诸葛瑾到西城探望东吴俘虏。

“奶奶个熊,我究竟在怕什么啊?”

诸葛瑾快步走出府衙,站在门口却又在心中暗骂自己,对刚才的表现很不满意。

刘禅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又不是三头六臂的妖怪。

何况他还是孔明的学生,我弟弟的徒弟。

阿斗就是个弟中弟,我怕个球?!

诸葛瑾轻咳一声,整了整衣衫,迈开大步往西城走去。

诸葛瑾走后,刘备看赵咨神态自若,笑道:“孤与东吴同盟近十载,却遭陷害背盟不下五次,险些被曹贼所乘,足见孙权智略不足。今其被孤所擒,尔等愿降否?”

“大王此言差矣!”赵咨抱拳道:“吴侯乃聪明雄略之主,奈何被吕蒙所误。今已幡然悔悟,蒙大王仁德未曾加害,我江东愿倾尽全力相救。”

“哦?”刘备眉梢微微一挑:“以汝等观之,吴侯乃明主也?”

“不错!”赵咨答道:“昔日吴侯初掌江东,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用周瑜于危难之际,托付江东军事,是其明也。用瑜蒙诸将,枭夷黄祖,是其义也!鼎峙吴楚,恤民如子,不受兵者数十年,是其仁也!”

刘备捻须不语,这都是孙权三十岁前,在鲁肃、周瑜辅佐下做的事。

三十岁之后作为,合肥之战、偷袭荆州,你是一句不提啊!

赵咨却是面不改色,继续说道:“吴侯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委身于大王,是其略也。如此聪明、仁义、雄略之人,岂非明主乎?”

刘备看向法正,法正嘴角微动,却低下头端起了茶杯,显然不屑于反驳。

只好又问道:“吴主十八岁掌江东,虽有乌林之捷,却再无建树,莫非志得意满,不思进取,以致如此?”

“非也!”赵咨又道:“吴主任贤使能,志存经略;少有余闲,便博览书传,历观史籍。本系孙子之后,熟读兵书,胸藏韬略……”

“噗——咳咳……”

正低头喝茶的法正,不知为何突然呛了起来,咳嗽不止。

刘备忙道:“孝直该吃药了。”

法正呛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示意,在一名侍卫的搀扶下去了后堂。

再看赵咨,却是一脸平静,毫无波澜,继续等着和刘备对话。

刘备不由赞叹此人的定力,宠辱不惊,这与自己喜怒不形于色的能力不相上下啊!

扶走法正,继续问道:“如今吴侯被孤所擒,江东人马折损大半,只需一支水军南下,江东之日可平,先生你怎么看?”

赵咨抚须大笑,拱手道:“东吴虽有小挫,然经吴侯经营十余年,早已浮江万艘,带甲百万。吕蒙本为偷袭荆州,自不敢大张旗鼓,所带兵马舟船不过十之一二而已。大王有征伐之兵,我江东自有御备之策。”

刘备冷哼一声:“孙权尚被擒,东吴不畏孤乎?”

赵咨道:“江东谚语云:楚虽三户,灭秦必楚。江东子弟遍地杰瑞,如今带甲百万,以大江为池,何畏之有?”

高手,这绝对是高手!

能把谎话说得如此坦然,理直气壮的,放眼西川也找不出几个来。

刘备对赵咨反倒生出几分敬佩来,问道:“东吴如先生者几人?”

赵咨答道:“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刘备慨然叹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以当之矣。”

“大王谬赞,在下愧不敢当!”

赵咨也是一声叹息:“正所谓主辱臣死,吴侯蒙羞,吾等本该自刎归天。奈何使命在身,在下求见大王,是呈报江东文武既百姓心愿,以免蒙蔽圣听,妄动刀兵,大失人望。”

刘备抚须问道:“先生已见过吴侯,未知江东上下意愿如何?”

赵咨道:“吴侯承父兄之资,勇而有谋,愤曹操窃国,尝有讨贼之志,以江东抗衡中原,曹贼惮之。只要大王肯放回,必能痛改前非,与大王齐心讨灭曹贼,匡扶汉室。”

“此言甚善!”刘备微微点头,吩咐道:“来人,为赵先生看座!”

遂传令设宴款待赵咨,倒不是给孙权面子,而是单纯欣赏此人的胆识。

虽然东吴已是强弩之末,孙权为阶下之囚,但赵咨还是不卑不亢,为主尽忠,可谓良臣。

看来江东也有不少人物,为何偏偏孙权要重用吕蒙呢?

不多时酒宴备齐,法正也从后堂转回,君臣二人相视一眼,彼此心知肚明。

其实刚才就算法正没有意外失态,也会借故离席,要从左咸那里知道江东谈判的条件,才好对症下药。

酒席之上,法正为谈判主力,开口就要赔款三万万钱,依然可用粮米、武器、战船等相抵。

同时为了防备江东再偷袭,要求割让江夏、豫章、庐江、广陵四郡,让东吴只在江东一带活动,以汉军为主力抗曹,东吴只需提供兵马和钱粮。

如此苛刻的条件,赵咨自然不会答应,但法正为人睚眦必报,分毫不让。

最后还是刘备出面,取了折中之数,赔钱一万万,将豫章和广陵留给东吴,但庐江必须要割让大汉,汉军要自己攻打合肥,伺机再取徐州。

赵咨也无能为力,只好告辞,回去向孙权复命,再做定夺。

谈判算是十分顺利,刘备却觉得怅然若失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世子若在,定不会叫他全身而退。”

法正一句话,让刘备恍然大悟。

随着自己的地位渐高,与周边的人也渐感疏远,自己时刻要注意举止言行。

这段时间有阿斗在,让自己放松不少,诸事由他出头,哪怕犯错了也能纠正。

有时候觉得阿斗过于唐突,现在才发现,没有了他的搅闹,反而乏味无趣。

所有的事情都按部就班进行,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栏杆左右前行的方向,上要对得起朝廷,下要对得起群臣,事事再三斟酌。

就像今日接待赵咨,明知他谬赞孙权,只为了保全江东颜面,自己也不能当面戳破,给彼此都留有余地。

若是阿斗在,必使孤尽兴!


  (https://www.shudi8.com/shu/743396/3567289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