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天才学霸?我只是天生爱学习 > 第296章 油盐不进

第296章 油盐不进


失败,是研究的开始。

    他将这次等离子体失控的数据视为最珍贵的宝藏,尤其是那在失控前突然出现、并导致预测失败的高频带状流。

    他把自己埋进了数据的海洋里,一帧一帧地回放破裂前毫秒级的波动信号。

    他意识到,他的模型过于理想化了,它描述了一个“纯净”的等离子体,却忽略了真实环境中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

    他引入了动理学效应,更精细地描述粒子速度分布带来的影响,他改进了关于湍流自组织的模块,尝试模拟那神秘的带状流是如何从混沌中自发产生,又如何反作用于湍流本身。

    很快,在半个月后,他们进行了第二次实验。

    可惜,剧本并没有像陈辉预料的那样进行,他依旧失败了。

    在他试图通过控制磁体系统去抑制湍流时,总是会引起其他的各种问题,反而带来更加严重的问题。

    索性这一次对第一壁的损伤并不是太大,五天后他们就进行了第三次实验。

    当然,依旧失败了。

    第四次、第五次……

    这是一个无比枯燥的过程,提出修正->模拟运行->与实验数据对比->失败->再提出修正……

    陈辉也没想过最后会进行到这样的拉锯战中,虽然在构建气象模型时就已经经历过一次,但他原本以为有了经验的他会顺利很多的。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他的草稿纸被写满又换新,换新后又写满。

    伏羲一号消耗了海量的机时,生成又废弃了成百上千个模拟结果。

    他经历了无数次微小的希望和更大规模的失望。

    但他眼中那团火,并未熄灭,反而在数据的锤炼下变得更加专注和锐利。

    同时他的数学和物理熟练度也在以恐怖的速度增长,果然,只有挑战有难度的事情才会快速成长。

    又一次完成模型修正后,陈辉揉了揉发胀的额头,心念一动,唤出面板,

    【宿主:陈辉

    语文5级(11%)

    数学6级(88%)

    英语5级(7%)

    物理5级(39%)

    化学4级(51%)

    生物2级(0%)

    体育5级(27%)

    地理2级(0%)

    历史2级(0%)

    政治6级(94%)】

    这两个多月时间,数学熟练度足足涨了百分之二十多,这在数学达到6级后,已经是不可思议的速度了,物理熟练度也涨了近40%。

    倒是体育熟练度随着他摆烂又开始回落,不过根据之前的经验,体育不会跌落大等级,5级的体育,身体底子还是不错的,等目前的问题解决后再捡起来吧。

    倒是政治,依旧在飞涨,甚至很可能比数学更快提升到7级,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有自由属性点的奖励。

    可惜他对怎么提升政治熟练度一窍不通,也没办法特意提升,也只能随缘了。

    算算时间,他在燕北大学的学术报告会就要开始了,等离子体湍流的问题只能先放一放,等到报告会结束之后再继续打磨吧。

    【恭喜宿主,完成千禧年难题黎曼猜想的证明,获得自由属性点+1】

    忽然,陈辉眼前闪过一条弹幕。

    陈辉有些惊喜。

    他知道,根据面板的特性,需要他的证明得到数学界认可之后才会奖励自由属性点,如今距离他黎曼猜想证明发布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终于是达成了这一成就,也是不容易。

    当然,是其他数学家们不容易。

    想要看懂一篇华夏语写就的,这种难度的数学证明论文,即便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次,足足过了两个多月陈辉才拿到自由属性点,以往诸如杨米尔斯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证明,也最多不过一周多,半个月左右就能得到认可。

    心中念头百转,陈辉很快将这些纷繁的念头抛到脑后,唤出基础属性面板,

    【宿主:陈辉

    洞察力8级:(8.2/9)

    判断力7级:(7.1/8)

    创造力8级:(8.5/9)

    记忆力5级:(5.6/6)】

    一瞬间,他他就已经有了决断,

    “洞察力,给我加点!”

    啵!

    一声脆响在陈辉脑海中发出,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陈辉感觉大脑一片空灵,纷繁的灵感如同温泉一样在脑海中咕嘟嘟往上冒。

    也不知道是因为最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还是将洞察力提升到9级之后的特殊情况。

    这一次基础属性的提升,竟然让陈辉陷入了一种奇特的状态之中。

    陈辉从桌旁抓过一叠草稿纸,拿起笔,他的目光却看向了眼前的屏幕,那里有一片混沌的漩涡,那不是普通的流体,而是被约束在强大磁场中、温度高达上亿度的等离子体。

    屏幕上,五彩斑斓的涡旋如暴怒的海洋般生成、缠绕、破裂、湮灭。

    它每一次无声的湮灭,都意味着巨量的能量正从磁场的束缚中逃逸。

    这就是困扰了可控核聚变领域半个世纪的终极难题,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人造太阳的咽喉,让能量无法有效积累。

    陈辉的草稿纸上写满了艰深的数学符号Ψ,,×,∫……它们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她试图与等离子体对话的语言。

    过去两个多月,他一直卡在一个关键的非线性项上,它像一个幽灵,总是让他的模拟在接近真实实验数据时突然崩溃。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与他脑海中能量输运的频率共振。

    他闭上眼,看到的不是数字,而是流动的场线、旋转的粒子、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电磁舞蹈。

    突然,一段被他忽略已久的、关于带状流的早期推导闪回他的脑海,那是一种可能由湍流自身激发出来的、大尺度、剪切状的流动,像无形的栅栏。

    “不对……”她喃喃自语,“不是它在抑制湍流……而是它们共同……”

    一个念头如闪电般劈入他的思维。

    陈辉猛地睁开眼,抓过一支几乎写干的水心笔,在空白处疯狂地演算。

    他不再试图强行“镇压”那个不听话的非线性项,而是尝试将它分解、重构,赋予它新的物理意义,它不仅仅是破坏的源泉,更是自组织秩序的种子。

    笔尖划过草稿纸,发出尖锐的嘶鸣。

    他引入了一个新的变换,将描述粒子动理学效应的项,与描述电磁场扰动的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耦合起来。

    “如果……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噪声,而是看作一种反馈呢?”他的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

    一行行公式在他的笔下成型,它们是那样的流畅美丽,就像是描述宇宙真理的语言,让人感觉赏心悦目。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当陈辉抬头时,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可他是昨天晚上开始推演的。

    看了看电脑上的时间,还好,只过去了一天。

    在恢复过来的第一时间,他的肚子就已经咕咕的闹情绪了,陈辉开心的起身,看上书桌上的一叠草稿纸,笑容满面。

    虽然这个模型还没有经过验证,但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次一定能行!

    虽然已经是8点多了,但食堂依旧是有饭菜提供的,陈辉毫不犹豫的往食堂走去,人是铁饭是钢,模型验证的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

    因为实验装置在上一次失败之后,遭受了不小的损坏,想要进行下一次试验,还得再多等几天。

    “已经失败5次了,这也太疯狂了,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进行了5次试验,我们研究所什么时候干过这么疯狂的事情?”

    “EAST可是我们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如今看着它三天两头的被损坏,也是心情复杂。”

    “这5次实验,光是因为实验失败造成的损失恐怕都上亿了吧?”

    “这根本不是损失的问题,这么短时间内进行重复的实验,意义在哪?”

    “我们都知道搞应用研究是这样,不断的失败修正失败再修正,可能才会迎来最后的成功,但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如此高频次的实验,除了浪费资源,我想不到任何理由。”

    “是啊,每一次模型修正之后,至少也得进行严密的验证吧,他倒好,把应用研究当成了理论研究,不断的在实验装置上试错,的确有些浪费了。”

    “你们不敢说,我就直说了吧,他就是顺风顺水惯了,接受不了失败,才会如此心浮气躁。”

    刚来到食堂,陈辉就听到了这样的讨论。

    摸了摸鼻子,他似乎来的并不是时候。

    可他也没办法离开,因为那几个研究员已经发现了他的到来。

    沉默是今晚的食堂。

    两拨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气氛一时间尴尬到了极点。

    “你们继续,我就来吃个饭。”

    陈辉跟他们打招呼,然后迈步向还在营业的面食窗口走去。

    这几个研究员还尬在原地,他们也没想到陈辉这么晚了还会来食堂,这才会在食堂里大胆开麦。

    “陈教授,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在背后说你坏话。”

    这时,一个中年研究员来到陈飞身旁,诚恳的抱歉,“但我还是想说,你这样频繁的进行实验,无论是对实验装置,还是对研究本身,有害无益。”

    “明白。”

    陈辉点头,这些天他的确有些钻牛角尖了,迫切的想要早点完成模型的构建。

    “嗯。”

    这位中年研究员点头,他也没想到陈辉竟然会这么好说话,于是鼓励到,“陈教授加油,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都相信你能完成这个任务!”

    陈辉倒是有些尴尬,对方不知道,他已经在琢磨怎么进行下一次实验了,在实验装置修复的第一时间,新一轮的验证就会开始。

    不过这次,陈辉倒是有十足的把握,这却是没办法跟他们解释的,所以陈辉索性没说。

    “陈教授,来来来,我们这还有一个小龙虾没动过,一起吃一起吃。”

    其他研究员发现陈辉并没有因为他们背后蛐蛐而发怒,一时间对陈辉也是生出了不少好感,挥手招呼陈辉加入他们的小团体。

    “没错,您可是要进行脑力劳动,天天吃面条怎么行,来来来吃点小龙虾,补充点优质蛋白。”

    犹豫片刻,陈辉还是走了过去,接下来他们没有再聊实验的事情,而是谈天说地,说了不少研究所里面的趣事。

    诸如谁跟谁是一对,哪位新员工在入职的时候,因为犯了错被宋韫韬骂哭了,又或者是自己为什么要选择等离子研究所……最后他们甚至讲起了他们是如何完成的EAST千秒持续运行的壮举。

    一顿饭从8点多吃到10点多,大家都很是尽兴。

    陈辉回到办公室后,又对模型进行了一次推演,要是这次还有问题,他可就只能对不住老大哥们的苦口婆心了。

    不管如何,实验都是要进行的,即便失败,他也能接受。

    第3天,

    EAST总控室,

    坐在一台监控屏前的端木白与旁边的好朋友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满是苦笑,明明前天晚上还说的好好的,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谁想到,实验装置才刚修复,陈辉就要进行下一次验证。

    这家伙还真是油盐不进啊。

    “陈教授,新模型真的能预测吗?”

    宋韫韬小声问,语气里带着对上次实验失败的阴影,这三个月时间,实验经费如流水般花出去,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虽然陈辉是负责人,但他也很担心会被追责。

    “不知道。”陈辉坦诚地回答,“但它比上一次,更尊重数据。”

    实验再次启动。

    那团炽白的能量再次被点燃、约束。

    这一次,陈辉的模型屏幕几乎从一开始就与实际数据存在细微的偏差。

    但不同的是,模型没有固执己见,它的新模块像一个敏锐的侦探,实时追踪着等离子体内部细微的动量输运和电场涨落。

    “看!模型预测到了一种极低频的剪切流旋转!”端木白指着屏幕上一处几乎被噪声淹没的信号,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这一次好像跟以前真的不一样。

    几分钟后,实验数据真的捕捉到了这一特征!

    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模型和现实第一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同步!

    陈辉屏住呼吸,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要来了,边缘局域模是否会被激发?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164/2837558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