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 第16章 3月17日的清晨

第16章 3月17日的清晨


1644年。

    崇祯十七年阴历三月十七日。

    初春的太阳刚刚升起,驱散尘世间的一抹寒意。

    广渠门内一间破旧房屋中。

    挑着两捆木薪的老汉,紧了紧身上冷硬的粗麻芦花袄。

    一手扶扁担,一手拉住小孙子那布满冻疮的手。

    二十平不到的房屋内还有七八户人家挤在一起。

    他们都是前几日被五城兵马司从京师附近农庄中迁到城里来的。

    说什么闯逆要到了,皇爷下旨坚壁清野。

    他们不懂什么叫坚壁清野,他们只知道那是皇爷的圣旨。

    连带他们家里的钱财余粮,也被一起收走。

    村里的里正说,这些钱粮都被皇爷收走了,要用来打闯逆。

    但听别人说,是让城里的贵人拿走了。

    他们心底还有些开心,毕竟他们的女儿都卖给贵人了,粮食给贵人,就是给自己女儿吃了。

    闯逆是什么他们也不清楚,他们只知道自己房屋被烧了,辛辛苦苦耕的田被毁了,剩下的粮食也被拿走了,今年的税赋还没交。

    进了皇爷住的紫禁城,每天中午给一碗看得见碗底的清粥,住在没人住四下漏风的房子。

    跟他们一起迁来的,听说有好几万。

    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人。

    里正说等皇爷把闯逆打跑,就可以回家了。

    可闯逆还没来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跑。

    要是再过一两个月,那今年的地就荒了。

    田是黄老爷的,年底要收租子。

    黄老爷可不管什么兵灾。

    唉,到时候要去哪逃难呢?

    老汉牵着小孙子,扛着那些个丘八看不上的柴火。

    踉踉跄跄的走在京师宽阔大街上。

    小孙子捂着因吃观音土而胀大的肚子,好奇的看向自己爷爷。

    “爷,俺饿,俺爹说回来给我带大饼,俺爹什么时候回来啊。”

    老汉满是褶子的脸挤出一抹笑容。

    “等皇爷打跑闯逆,你爹就回来了。”

    “到时候啊,爷爷就带着你去河里摸蛤蟆,跟饼子一起架火上烤。”

    小孙子眼里顿时有了光亮,“那皇爷爷啥时候打跑闯逆啊,俺想俺爹啦。”

    老汉有些恍惚,看着天边的太阳,喃喃道,“快了……”

    但很快就回过神来,笑着扯开话题。

    “你看那太阳像什么啊,爷爷觉得像大饼。”

    小孙子注意力立马被分散,看着红彤彤的太阳,“不像大饼,像俺见过的糖葫芦,听说可好吃啦。”

    “好,等爷爷把柴火卖了,就给你买糖葫芦。”

    小孙子终于开心的笑了起来。

    只是老汉自己知道,京师的贵人家做饭烧火都用煤,普通人家也没闲钱买柴火。

    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每天要扛着柴火四处跑。

    可能这样就不会冷了吧。

    正恍惚的走着。

    耳边突然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

    轰隆隆跟打雷似的。

    老汉心中骤然一惊,顾不得其他,赶忙拉着小孙子躲在一边,并用柴火挡在身前。

    伸手捂住孙子的嘴,生怕被发现。

    对兵灾的恐惧,已经深入老汉内心。

    顺着柴火缝隙中偷偷望去,晨雾里陡然撞出一片寒光。

    看不到重甲步兵踏着夯土官道列队前行,铁甲片在朝阳下泛着冷芒,铁靴踏地时震得柴火堆簌簌发抖。

    俨然是昨日他在街道上看见的那支残军!

    这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丘八,此时就仿佛换了个人一般。

    哪怕脸上依旧干瘦,但气势上却截然不同。

    小孙子突然伸手指着队伍最前方那面猩红大旗,老汉慌忙捂住他的眼睛。

    那旗面虽然残破,依旧能看出勇卫二字。

    老汉不知为何,竟想起五十年前他和父母逃难时,在山东布政司见过的戚家军……

    ……

    左安门一角的茶馆二楼支起的窗棂后,铜壶嘴腾起袅袅白汽。

    几个茶客顾不得滚烫,端着茶碗挤在窗前。

    “乖乖,这就是跟着周总兵血战宁武关的勇卫营?”

    “不对啊,我前两天去京营给李千总送饭时,见过勇卫营,那帮子丘八还不如乞丐呢!”

    饭馆伙计有些疑惑。

    随着队伍行进,士卒腰间悬挂的三尺青锋整齐摆动,刀鞘尾端坠着的铜铃随步伐叮当作响。

    一名当铺账房眯起眼睛,“你懂个什么,昨天西直门进了一路大军,保不准就是皇爷从外地调的兵。”

    眼看队伍即将路过门前,茶馆掌柜忍痛掏出三十两银子交给小二。

    “去给当头那个疤脸将军,就说是咱们茶馆请弟兄们喝茶。”

    小二接过银子,就向外跑去。

    掌柜心里暗自祈祷,拿了钱就走,别来查什么闯逆了。

    不等小二跑过去。

    街角再次传来隆隆马蹄声,八百重骑如黑云压城。

    四马一列,整齐压来。

    当先参将手中马槊挑着丈许长的旌节,九道流苏上串着的铜钱哗啦作响。

    几个挤在一起的茶客都愣住了。

    尤其是一名经常在北地跑商的商人,此时茶杯都掉落在地上。

    那些战马肩高竟都超过五尺,马铠鳞片分明是新锻的雪花镔铁。

    建奴和关宁军都不曾有过这般精锐的骑兵!

    ……

    礼部主事宋叶的轿子被堵在牌楼前。

    他掀开轿帘,刚想骂上两句。

    正好看见几百名锦衣卫,赶着马车拉着三十多门弗朗机炮经过,黄铜炮管在晨光中泛着血光。

    突然想起今早管家说周奎府上搜出通敌书信,几十勋贵被抄家,后襟瞬间被冷汗浸透。

    看见前方巷口闪过几个戴圆帽的锦衣卫,他慌忙缩回轿中。

    “调头调头!去魏假相府上!不,去倪大人府上,快!”

    ……

    吴襄后院里,二十辆马车正在卸货。

    这是昨天锦衣卫押来的第四批军粮,听说是从周奎府上抄出来的。

    次子吴三辅摸着车上“通州漕运“的火漆印记,耳畔又响起昨天吴襄交代的话语。

    “所有守城粮食,不能转交任何人之手,入库也要你看着入库!”

    他知道自己父亲在担心什么。

    因为就在昨天晚上,还有户部的人派来传信,说崇文门有个大粮行出高价收粮食。

    拂翠楼新到了一位花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如果吴三辅有意向,可以定下两晚。

    还警告他不要打军粮主意,否则就要在皇帝面前告他们父子侵吞军粮。

    这么赤裸裸的威胁,吴三辅要是听不出来,他就白跟着自己亲哥吴三桂和父亲吴襄在辽东混这么多年了。

    轻笑一声,命令账房严格查验,不许有一粒粮食漏掉!

    吴家和花魁哪个重要,吴三辅还是很清楚的。

    正在这时,一名杂役忽然匆匆跑来。

    “小爷小爷,总兵爷让您过去!”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128/2837586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