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 第110章 两级反转

第110章 两级反转


多尔衮手中动作一滞。

    不可置信的看向传令兵,“盛…京…盛京……破了!?!”

    “回主子的话,盛京破了,昨夜子时,俺家主子收到大贝勒千里飞鹰,信中写明,盛京德胜门已破,外城艰难,俺家主子这才撤兵的。”

    传令兵的话如同炸雷一般,响彻在多尔衮耳边。

    让他有些站不住,眼前一黑,瘫倒在地。

    好在他周围亲兵并不少,赶忙上前扶住多尔衮。

    一声声急切的问候,让多尔衮脑袋更加混乱。

    看着周围人,喃喃道,“都走……都走……都走,让本王自己待会。”

    亲兵不放心,还想劝慰两句,多尔衮却如同炸毛一般,直接拔出佩剑,“都给本王退下!!”

    范文程见状,赶忙上前挥退众人,又将多尔衮扶进城楼。

    沏上一碗茶,出言安慰道,“王爷何必如此气急,无非是一时失利罢了,卷土再来便是。”

    多尔衮摇摇头,“若仅是一时失利,本王再来过便是。”

    “可我想范先生应该比我明白,一切全都完了。”

    “南朝不再是那个南朝,他们的皇帝醒了,而我有很多次改变策略的机会。”

    “我早该想到的,在南朝皇帝京师破百万的时候就该想到的。”

    “在那两封诏书下达的时候就该想到的。”

    “在开封府屠城后,南人却愈发奋勇时就该想到的。”

    “可我却一直没接受,或者说,我不想接受,毕竟这是我大清朝的天赐良机,一旦错过,恐怕要多等十年二十年,到那时我和代善阿济格他们都死了,老汗的子孙凋亡殆尽。”

    “就以豪格的能力,只会再变成十三副兵甲。”

    “但现在全都完了,我和多铎南下,未立寸功,祖地被南军侵占,葬送代善两红旗于张家口,经营二十年的蒙古诸部被亲手送给南朝。”

    “回师之后,再无人可压皇太极一系,以豪格之能,只会葬送祖宗基业!”

    一番话说完,范文程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而是任由多尔衮啰嗦不休。

    等到其彻底说完之后,范文程才走到多尔衮面前,表情严肃的问道。

    “王爷可是真想引领大清入主中原,而非为所谓权财而忧心?”

    多尔衮不解的看了范文程一眼,“范先生此言何出?”

    “本王跟随父汗征战天下,疮伤愈百,若为享乐,何不安歇盛京!?”

    “哈哈。”范文程突然笑了一声,“正是因为王爷有此志向,范某才甘愿鞍前马后,为王爷尽忠。”

    “只要王爷志向未改,眼前区区坎坷,又有何俱?”

    多尔衮先是一愣,而后眼中忽然迸发精光。

    从椅子上跳起来,一把拉住范文程的双手,“范先生有计赠我!?”

    范文程轻笑着点点头。

    “无非民心大义而已,此事易尔。”

    “还请范先生教我!”多尔衮眼含热泪的握住范文程双手。

    后者笑着说道,“想要解决此事,奴才需要两颗人头。”

    “谁?”

    范文程附到多尔衮耳边,窃窃私语起来。

    起初多尔衮面露难色,可越听越激动。

    到最后多尔衮已经惊为天人了。

    紧紧拉着范文程的手不放,“本王得君,胜得十万雄兵尔!”

    “就按照范先生之计,本王这就下令,回师盛京!”

    范文程捋捋山羊胡,低声提醒道。

    “王爷切记,隐忍两年,届时便是龙游四海,鹰翱九天!”

    “好!”

    ……

    另一边朱由检也得到了盛京被破的消息。

    不过依旧不是郑成功送来的。

    而是倪元璐派来的传令兵。

    跟多尔衮的反应不同,朱由检第一反应是疑惑。

    按照他的设想,郑成功不太可能将盛京打下来。

    可多铎突然撤军,肯定是盛京出了什么问题。

    不管出了什么问题,他朱由检都要帮帮场子!

    朱由检的指尖在舆图上游移,三根火把将承德府周边的等高线照得忽明忽暗。

    “报!”传令兵扑进大帐时带翻了铜灯,“镶白旗三千骑兵绕至我军后方!”

    帐中诸将齐刷刷望向天子。

    李过攥着的马鞭咔咔作响,“外臣请带老营阻击多铎。”

    “不可。”黄得功的护肩还嵌着半截箭杆,“多铎两白旗建奴实力尚存,红夷炮尚存二十七门,硬冲怕是”

    话音未落,西北方突然传来闷雷声。

    朱由检抓起千里镜冲出帐外,承德城头腾起的硝烟里,六发实心弹正砸向大营方阵。

    天色刚亮就放炮,难道多尔衮有了多铎支援之后想反攻!?

    仔细想想,清军都汇集到一起了,人数有小十万,而他手下也只有十万,依照双方战力,反攻还真打不过。

    “让戚家军往东挪二百步!”

    朱由检沉思片刻,“李过带马队去撞周围的溃兵,尽量不要让他们汇合。”

    “黄得功带人佯攻一番,别管建奴想干什么,先咬住他们再说!对了,不是有很多建奴俘虏吗,咱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三刻钟过后。

    多尔衮的千里镜架在城垛缺口,看着溃兵潮被明军驱赶着涌向炮阵。

    三发链弹扫倒十七匹战马,却把更多甲兵卷进铁链旋涡。

    “够狠。”他舔掉嘴角的血痂,“传令多铎,把乌真超哈营的火药全泼到西门外。”

    “王爷!”范文程突然按住舆图某处,“当务之急是打通张家口通道,让科尔沁部”

    “来不及了。”多尔衮的护心镜映着血色残阳,“传令摆牙喇护军寅时造饭,把城中存粮全做成炒面。”

    “让多铎准备一下,子时撤军,先回到关外再说!”

    朱由检的龙纹甲叶在烛火下泛着幽光,黄得功划过山海关标注,“英国公部全是骑兵,此时建奴大部都在眼前,若能以英国公支援郑总兵,王总兵出广宁卫代为驻守。”

    “就算没有战果,也能让建奴更为惊慌。”

    朱由检赞成的点点头,沙盘上的檀木令旗被他捏成两截。

    帐中诸将呼吸骤紧,这是要调王二虎部接管广宁,把张世泽的三千营彻底解放出来。

    要是能在关外扩大些战功,那比他们在关内杀一万建奴还要大。

    “拟旨。”朱由检扯下半幅衣襟,“着张世泽部三日内必须拿下义州,遇堡不攻,逢寨不战,只管往浑河方向穿插!”

    “陛下!那多尔衮”

    “要俺说,就该放建奴回去,咱们直接去辽东打!”

    “说的轻松,那么多大军,粮草怎么办?你熟悉地形吗?万一把大军葬送怎么办?”

    “报!”瞭哨撞进大帐的声音盖过争吵,“建奴在拆承德水门!”

    黄得功眼皮猛跳,“建奴肯定是想撤军了!”

    朱由检的天子剑铿然出鞘,剑尖点在沙盘承德位置。

    “传令蒙古诸部。”天子剑在舆图上拉出弧线,“分五千轻骑走黑河川,给朕咬住建奴侧翼!”

    “先放建奴出承德,而后慢慢尾随撕咬。”

    “其余各部,按军令行事,将关内事宜和圣旨,千里传达张世泽和王二虎!”

    “不管建奴要干嘛,都不能让他们快活!”

    “自今日起,攻守易型了!”

    ……

    经过一天的休整,两黄旗勉强恢复到三万五千人。

    多尔衮的护腕缠着三道铁箍,马鞭抽在驮马臀上爆出血花,“让镶黄旗先押三十门子母炮出城!”

    布木布泰拽着缰绳在溃兵中穿梭,这个十七岁的巴牙喇护军突然发现,往日令行禁止的八旗劲旅,此刻竟对明军袭击的呼喊毫无反应。

    “主子!”他冲上城楼时险些撞翻范文程,“南蛮子在东门外列阵!”

    “西门也有数千骑兵!”

    多尔衮的千里镜转向东南,二十门灭虏炮正在三里外构筑炮垒。

    他突然笑了,染血的护齿在暮色中森白可怖,“好个朱由检,本王要走,他还不舍得了传令多铎,把石桥炸了!”

    “再写一封信给朱由检,就说此战是本王输了,现在本王准备回家了,要是他没玩够,就来关外再斗上一斗!”

    寅时二刻,承德府最后两门红夷炮被推进护城河。

    城头的火把下,也再没了清军的影子。

    根据蒙古游骑的汇报,建奴已经撤走了八万左右。

    朱由检大吼一声,“让黄得功部强渡白河!现在!马上!”

    五艘羊皮筏刚离岸就被链弹撕碎,镶白旗的弗朗机炮在河西岸喷吐火舌。

    黄得功的锁子甲被水渍打湿,“铳手上筏!”

    十七艘木排迎着炮火横渡,三眼铳的硝烟与火炮硝烟绞成灰幕。

    当第一个明军爬上西岸时,多铎的织金龙纛已消失在北方丘陵。

    “报!”塘马急匆匆赶来,“建奴大军往独石口去了!”

    “传令李过部轻装疾进,沿途所有车驾辎重.”

    话到此处突然顿住,朱由检突然转身看向黄得攻,“虎山,广宁存粮还能撑几日?”

    黄得功想了想,“好似是二十日之粮。”

    “那便让李过部追赶,沿途缴获辎重由京师户部接受,分发众城,另让张世泽部就食于敌!传谕各军,斩获牛羊即记军功!”

    卯时正,承德府最后的八旗守军炸毁武库。

    朱由检冲进硝烟未散的南门时,正看见镶黄旗甲喇额真在井边磨刀。

    “留活口!”呵斥迟了半息,三柄顺刀已捅穿俘虏胸腹。

    “报!”浑身插满箭矢的夜不收滚落马背,“张家口张家口烽火.”

    黄得功的铳口还在冒烟:“陛下,让臣带.“

    “你去广宁。”朱由检突然平静下来,“传旨王二虎,蓟州军全员改双马疾驰。”

    “多尔衮这边有朕在即可,反正也打不下他们,还不如在关外多做些事。”

    黄得功听完没有迟疑,当即领命。

    ……

    陈泽站在苍山舰船首,望着逐渐清晰的朝鲜海岸线。

    经过数日的航行,他终于抵达了朝鲜。

    五十艘战船在黄海划出扇形波纹,十五艘熕船上的佛郎机炮褪去炮衣,青铜炮管在烈日下泛着冷光。

    每一艘船上,都漂洋着日月旗。

    “禀将军,哨船回报汉阳方向有狼烟。”

    亲兵陈七捧着海图凑近,“按郑总兵给的舆图,前方当是江华湾。”

    陈泽拇指摩挲着刀柄螭纹,“传令沙船队前出三十里,把朝鲜水师的舢板都给本将扫了。”

    他抬脚踢了踢甲板上的铁弹箱,五斤重的实心弹滚出来撞在缆桩上,发出沉闷声响。

    朝鲜水师比预想中更不堪。

    当明军舰队突入汉江口时,十二艘板屋船慌乱间竟撞作一团,桅杆上水军节度使的旗帜飘进江里。

    陈泽看着千里镜里那些穿着棉甲、手持竹弓的朝鲜兵,突然明白郑成功为何要他带三千战兵来了。

    就这般军容,怕是五百人都能横扫王京。

    “让儿郎们换上山文甲。”陈泽摘下兜鍪,露出左额刺着的杀字黥面,“把火铳队摆到船头。”

    铁甲铿锵声惊飞江岸白鹭。

    当舰队抵近汉阳西郊登岸时,朝鲜守军竟无人敢发一矢。

    陈泽踩在潮湿的江滩上,看着远处城墙上飘摇的训炼都监旗,突然觉得腰间倭刀有些多余。

    “报!朝鲜领议政金自点率百官在城门外跪迎!”

    陈泽从鼻孔里哼出声冷笑。

    他故意让全军在城外三里处列阵,两千铁甲在八月的阳光下蒸腾起热浪,五百火铳手将三眼铳架在包铁木盾上,远看像片生满尖刺的铁林。

    “告诉他们,本将奉大明皇帝敕令,要进昌德宫宣旨,懒得去见他们。”

    陈泽摘下铁臂缚,露出小臂上蜈蚣状的旧疤,“让朝鲜国主着冕服候着。”

    不一会,哨骑便匆匆折返,表示朝鲜国主已经入殿。

    当陈泽带着三百亲卫穿过崇礼门时,铁靴踏在石板路上的声响惊得路边商贩打翻陶罐。

    几个戴黑笠的朝鲜官员试图阻拦,却在看到明军甲胄后踉跄退开。

    朝鲜皇宫极为逼仄,可能还比不过中原的一些公候府。

    周围的太监宫女也都爬伏在地上,根本不敢抬头。

    陈泽注意到王宫卫兵手中的长枪还是万历年间制式,枪头锈得能当柴烧。

    还未入殿,陈泽便扯开嗓门喊到。

    “大明登莱镇标营参将陈泽,奉旨问朝鲜国主话!”

    炸雷般的吼声震得景福宫屋檐雀鸟惊飞。

    陈泽按刀立于勤政殿丹陛之下,看着玉阶上颤抖的绛纱袍。

    他身后三百甲士同时跺戟,精钢戟尖将青砖戳出白痕。

    “小王李倧,恭迎上国天使。”朝鲜国主的声音像被掐住脖子的鹌鹑。

    陈泽抬眼望去,那顶翼善冠下的面容比郑总兵给的画像还要枯槁三分。

    “崇祯十七年四月,我皇颁《讨虏檄》于天下。”陈泽从怀中掏出明黄绢帛,却不展开,“朝鲜为何至今未发一兵一卒?”

    满朝紫绿顿时伏地如风中芦苇。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3128/2837576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