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被构陷,遭羁押,京圈太子掀桌了! > 第35章 农经区概念

第35章 农经区概念


  公职人员进步的诉求是进部。

                  毫无疑问,作为县委书记的陈绥军也是想进步的,当市委决定由他出任湖山县委书记的那刻起,他内心中就有了对自己青云蓝图的展望。

                  湖山县是襄平市的大县,前前任县委书记更是出任了市委常委,处级干部到厅级干部,看似差了两个台阶,却是天差地别。

                  既然有人能办到,为什么我不可以?

                  与王洪峰一致,陈绥军也与市委书记关系亲近,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空降成县委书记,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尤其湖山刚引起过震荡襄平,甚至辐射到了省委的反腐风暴,这个时间节点出任县委一号,可见市委对他的看重,如果他能在完成市委嘱托,稳下局面以后,再有点他自己的政绩,副厅级的阶梯也就明晃晃的搭在脚下了。

                  所以他能给湖山镇,确切来说给张青阳背书,恰恰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党建工作结合各级领导指示精神,延伸出地方特色的理解,在改革开放二十年间的当下,不论怎么看,都不算出格。

                  若按张青阳这篇文章指出的结论,湖山镇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完全符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构建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可以预见的是,湖山镇把这事干成了,县里一定会当做试点,县里有了这个试点,市里需不需要?省里需不需要?再往大了想想,国家也需要。华西就是个例子啊!

                  不过仅仅靠党建这一条偏务虚多一点的事项还不大够。

                  然而惊喜很快就来了,在张青阳的介绍中,当该项党建工作落实以后,湖山镇还要迈开步子,将镇里涉农地区整合,按作物、按产量、按农业分类,进行经济区划,筹划农经区设立。

                  张青阳分作三点解读:一是工业重组与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双向进行,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将技术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去,尊重客观规律和科学事实;

                  二是大力鼓励农牧业技术创新,寻求县委支持从市农校、省农大,通过事业编制政策引进一批人才,与农民结帮对,帮扶农牧养殖户,鼓励他们丰富养殖模式;

                  三是积极招商引资,农业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凭借本土企业,无法支撑,所以我们要用税收政策,吸引外来资本入场,在这过程中,我们同时要牢牢把握耕地红线,承包土地可以,但决不能将耕地,用作其它形式用地。

                  在农经区工作开展顺利的情况下,将逐步取缔农业税、屠宰税、还有三提五统。

                  “你知不知到你在说什么?!”

                  卢振伟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张青阳,他是真的气到了,“取缔农业税?你张青阳不该在我们县工作,你该去国务院,我们这庙太小,容不下你这尊佛。”

                  “振伟县长不要激动嘛,这也只是个初步设想,现在不是十几二十年前,年轻同志有不同的见解很正常。”

                  组织部长纪严冬,适时开口降温:“而且小张说的,也是在党员包保责任制落实之后,逐步探索。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委重点工作里的重点工作,湖山镇的同志们能够提出这个责任制的设想,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据我所知,这在我们安东省都还没有过先例,如果这项工作搞好了,也是给我们县委脸上增光嘛。”

                  作为老组干,纪严冬当然能看出,责任制落实下去能给自己,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这可是给送政绩。

                  所以在县长为难张青阳的时候,他不介意帮忙说说话。

                  “各位领导,请允许我讲两个88年到90年,在我们县发生过的故事可以吗?”

                  卢振伟刚要开口喝断,陈绥军却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二十年了,本就要敢于尝试,三农问题,一向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也是改革的重点,我所料不差的话,你要讲的故事与农业税征收有关吧?”

                  张青阳点头,“书记高见。”

                  毫不掩饰的拍了个马屁后,张青阳开始讲述:一是“揪猪尾巴”。

                  88年的时候,湖山县一些乡镇的村干部,将农业税与杀年猪捆绑,规定农民必须缴清农业税、三提五统和各种摊派后,村里才给发村里自制的宰杀证,农户方可请屠工杀猪,否则,年猪不准杀,俗称“揪猪尾巴”。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叔伯姐弟,姐姐寡居,带着两个儿子,弟弟是村里的支书,当年的春节,这位弟弟揪猪尾巴,就揪到他姐家里来了。

                  这位村支书,为完成农业税及三提五统任务,带了村两委班子以及镇财政所农税专管员一行7人,到堂姐家拔钉子,可怜她家,真的家徒四壁。

                  堂姐给他求情,说为了孩子们读书,家里已经两年没杀年猪,确实交不齐农业税和三提五统,能不能分期缴纳。

                  但这位支书毫不留情,坚持要先缴清税费才发宰杀证(所谓先税后证),颇有些大义灭亲的味道,一个农业税,闹得两人亲情全无,至今没有行走。

                  第二条故事,跟联合执法有关。

                  90年的春天,地税局有一次曾与乡兽医站、派出所联合执法。

                  乡兽医站站长说他们接到举报:10里地外的金坑村有一个农户,没有缴纳检疫费、包诊费,没有取得宰杀证,本村的屠工不敢给他杀,他在山那头的邻县请了一个屠工,准备当晚杀猪。

                  几人各自在单位食堂吃了晚饭,就坐上兽医站的破面包出发了,天刚黑定的时候,他们就到了被举报农户对面的山下蹲守,不到十分钟,就听得对面山上一阵猪的嚎叫。

                  他们了然,猪已经杀了,山路崎岖,车是不能去了,几人一溜小跑,大约半小时,便到了那个农户的稻场。

                  猪在案板上,毛已刨净,正准备挂起来剖膛,屠工看见这几个穿制服的人,吓得把还没有剖膛的猪,丢在案板上就躲进屋里不出来了。

                  还是地税局的年轻人看不过眼,主动说这税算在他身上,他帮忙给交了,这才了事。

                  两条故事很短,仅用了两根烟的时间,就讲述完毕。

                  两条故事又很长,长到几位领导,听过以后哑口无言。

                  他们仿佛看到了,那位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母亲,苦苦哀求自己堂弟时的辛酸;又看见了那个身高八尺,膀大腰圆的屠夫,仿佛孩子似的,缩在破旧平房床底,或灶坑当中的辛酸。

                  “他们都是我们的农民朋友。”张青阳说。


  (https://www.shudi8.com/shu/742952/3570303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