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乾省云涌 > 第一百四十一章:模仿改进

第一百四十一章:模仿改进


  当两名技术把这两台车开进仓库时,没见过的人都是一脸震撼的看着这两台机器,随着杨调一声下令,所有人开始上手拆机,每一台车的所有机器拆下来之后都按本公司的部件划分区域摆在一起,一个都不能丢,哪怕一个螺栓都不能丢,因为短时间里面买不到,丢了就会导致交还时零件缺失。

不一会,总部的各项技术组也全部拿着检测仪器来到现场,所有拆散的零部件,每个部件的尺寸,厚度,材质,角度,全部用几十万的扫描仪全部扫入电脑,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整整三天的时间,他们才把这些零部件扫描完,焊工车间的主任也带着几个班长和焊接精英观摩学习‘凯斯’和‘迪尔’的焊接手法和焊接工艺。会的当然更好,不会的,那些高级焊接技术的都去学,而且上面领导要求技术骨干必须要学会,因为厂里就准备模仿这两台机器开始制造一个百分百复刻型的机器出来,打造属于本厂的高端甘蔗机产品,再拉到市场去实验,等实验完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生产,等技术全部成熟后再去想办法改进。

就这样四天之后,杨调再次下命令,两台车全部组装好,恢复原样退还机器。机器拉走后,所有参与这项工程的人全部签订三个月的保密计划,开始复刻机器。电路设计工程师也原版原样的做成他们的电路分布图。材料用国产的代替,光成本一项节约了20多万。但是国产的物品质量是真的没有多少保证,只能矮子里面挑长子,尽量去找那种品牌稍微过硬的供货厂家来替换同等的国外产品。

最难受的是焊接工艺,国外的那些焊接工艺,厂里的那些二把刀是真的模仿不来,不是有焊点就是位置切割偏移,哪怕就算用国内最好的仪器来做都不行,技术差异真的就是比不上来的,而线上的工人就更加忙碌了,十五个人,要把所有拿来的配件一个个的去组装上,装不了还得强行装上,然后反馈给技术哪里有问题,需要改进。然后拆了再改,改了再拆,一件件配件过,一条条线路去整改,包括供货商的齿轮齿数,摩擦系数等等。总部给出的要求是一个月时间内必须百分百复刻出六台属于我们自己的‘凯斯’‘迪尔’各三台,然后等到市场反馈结束后,再来大批量生产。就这样一台机器从组装的第一天开始,就在不停的试错,这时候公司也在不计成本的发展,没有任何稳定的供货商,每个在市面上能被叫上名字的供货商公司都会去购买相对应的一套配件,然后拿回来比对,修改,定制,每一个供货商都希望拿到这次订单的机会。但是质量差距确实太大,一个产品的质量永远是一线工人最明白,他们甚至比用户都清楚哪些地方部件质量好,哪些地方的部件质量差。虽然装上之后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配件的质量、手感、丝滑程度和校准的难易那是根本不一样的。

在历经十五天的不停的筛选,分析后,终于勉强的造出第一台模仿的实验样机,周风上去给机器打火运转,当他把所有功能键全部打满的的那一瞬间,‘咯噔’‘咯噔’发出剧烈的抖动的声音。

“停!”领导赶紧叫停了周风的下一步动作。此时的周风也在驾驶室感觉到非常明显的抖动,凭着直觉,他虽然没有听到领导的指令,但是他赶紧关掉所有的动作键然后熄火。过了十几秒之后,抖动才慢慢消失。“动平衡出了问题。”此时就连在旁边观看试机的仁心都察觉出了故障的原因。

等周风打开驾驶室的门,出来的那一刻,领导赶紧问道:“什么情况,哪里的原因。”

周风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回答道:“领导,是动平衡出了问题,也就是风机那里的动平衡不匹配,所以才会产生巨大的抖动,导致整个机器的外壳共鸣。如果动平衡做的好的话,当风机高速旋转的那一刻,整个机器应该是共频运转,有噪音,但是不会很大。”

领导听完后,让周风继续上去打火,然后只打开风机慢慢加档位,再实验一次。风机的风速有7个档位,领导想看看是哪个档位上出了问题。

周风听完领导的指示后二话没说再次进去打火,发现问题不可怕,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因此周风再次给机器点火,然后打开风机,从一档开始每个档位三十秒往上递增的扭转按键,第三挡时就已经开始听到机器有轻微的抖动了,当达到第四档时噪音声已开始出来了,周风自己在驾驶室内感觉到后就赶紧再次把机器停下运转熄火,后面的档位就更不用试了,就这样的动平衡一旦到了第七档,工作十几分钟后可能风扇会直接从根部被拉扯断然后打破外壳飞出来,这是必然可以预见的事情。

“改,找出原因,是供货商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原因,如果是我们的技术问题,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话,就把这个全部托付给外协找供应商来做,出了问题直接找供货商就可以了。”领导听到周风的话后,直接给出了这个解决办法然后就离开了,剩下的就是甘蔗机的研发人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的事情了。领导从来不管过程怎样,花了多少钱,领导要的是结果,半个月了还有问题,如果再耽误半个月,今年的生产怎么办,就算供货商也来不及做出配件交货,他们怎么办?还有三个月又要到榨季开始的时候了,最多3天,这是总部领导给出的最低期限,试验的场地上除了甘蔗机生产线外,还有各大供货商,大家也都在等着公司领导的拍板,领导说好,那么他们就代表着能入围供货商的资格,剩下的就是签约然后下订单生产。如果领导说不行,那就意味着换,其他品牌有资格继续角逐。

“交给我们,我们来做。”当领导走后,现场另外一家鲁省的风扇厂家立马自告奋勇的像李部诉说着自己的请求,因为这台试验机的风机用的是另外一家的,很明显今天这么大的失误让他失去了角逐的资格。只是因为他们打点的关系好一些,回扣的钱递给采购多一些才有了这次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机会,可惜自己不争气这么重要的场合,让机器出现这么大的失误,这让一直以为以质量为标准的鲁省风机场重新得到试验的机会。

李部看了看这位供货商:“我是知道你们的质量的,因为什么今天没用你们的就不多说,拿你们的东西去试验,好的话我们就用。但是另外一点你也要清楚的。”

“我懂,一旦在市场上出现了问题,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会赔偿用户的损失和厂了名声。”他们只是公关的质量差了些,不代表这些人销售能力不行。鲁省的风机厂代表赶紧立下军令状,今年公司预计生产240台甘蔗机,180台普通甘蔗机,60台高端甘蔗机,要进配件总不能分开进,所以他能拿下这60台风机的供货权,那么相对应的普通的180台自然也归他供货,而且一般公司都会预备三包件。三包件的准备量是当年预计销售机器的百分之来定制的。也就是240台机器需要准备270台的配件,光一个风机就是二十万左右的订单。

当天下午,风机更换,试验。响声很平稳。李部向上汇报三天后试机,可以给领导一个满意的交代,这几天其实采购已经开始在挑选经销商采购订单了,而杨调则开始了紧罗密布的甘蔗机生产前的动员,这次甘蔗机生产分两条线,第一台是普通机,由以前的五个班整合成三个班,班长带着公司招进来的新员工干,因为普通机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也不复杂,所以给那条生产线留的老手不多。新的生产线则是由杨调自己带着以前各班组的精英成立新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上只有20个人,两个班,突击生产这60台高仿机,这种机器价格高,更精密装配都需要老手操作,没有容错性跟失误概率,所以不能让新人去试验这种生产线,哪怕一个小问题的出现可能都是大几万的损失,车间可不愿看到这个情况发生。仁心当仁不让的在新机的生产线上,既然是高仿,那就真的是连高度都不会差一点,就是除了配件来源不一样,其他地方都是一模一样,这样的机器过手后,整个装配员工的眼界和手法会更加提升一个档次。就像你装了普通的摩托车,再装过一个台高仿的赛车后,你的眼界和手法是会有大大的提升的,用脑子的人就会去想去思考,别人会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意义在哪,优化了什么,机器的构造带你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你看着机器去想问题。这便是模仿的意义所在。

三个月的时间,这二十人日夜兼程加班加点,分别做出高仿‘凯斯’30台和高仿‘迪尔’30台,这60台做出来一台拉向市场一台,前十台每台都先通过经销商的手去试验机器的性能,好的留在市场,出现问题的赶紧拉回厂维修整改,而且这种机器20个人一天半左右才能组装好一台,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三个月60台,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从乾省到桂省,来回运输时间半个月,尤其是前十台机器,拉去之后刚下地就有问题,原本是想准备返厂维修的,但是时间上算下来是真的来不及,车间只能又抽调出仁心,陪同营销部的老黄和老周一起带着配件上市场,所有发过去的机器,哪里出来问题及时反馈,就地维修,配件直接发一套备用。从仁心抵达桂省后的第一天直至最后一台高仿机工作,整整两个月,他们三人基本上是没有休息的时间,很多东西反馈了都没有结果,因为这是新的机型,没有人修过,甚至连很多部件都是新加的,连设计都没太搞懂原理。这就是模仿出来的后遗症,一味地模仿,却并没有吃透别人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性能,最后苦的终究是维修人员,用户可不管这事谁设计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机器是否是好的,能不能下地工作,修不了那就是维修人员的错,是你们技术不到位。这么好的机器从厂里发出来,卖那么高的价钱,机器必然是没有问题的。在这几个月里,仁心他们三人连住宾馆的时间都很少,基本上都是泡在经销商的仓库跟试收场地之间来回奔波,不停的上报换配件,实在是连配件都没法给换的,就地找维修点自己改造配件,在一次次磨合中,终于把前十台机器弄的有点像模像样,至少能保证正常收割,杂质也比较干净,效率也高了一些。可能一些话说的会让人不服气,一个真正好的维修人员可能比技术更厉害,更全面。虽然技术拿的工资很高很高,但是坐在办公室里的空想永远没有实际操作哪怕一天来的实在。

就这样,在三个月的高强度维修服务下,仁心的技术直指甘蔗机维修机械的顶峰,此时的他单一机械的维修能力,已经不比本厂内任何人差,当然要说比桂林、周风、老黄他们好那也不可能,但是仁心的判断能力已不属于第一梯队的这些强者。而就在此时,也有其他的生产厂家来寻过仁心,希望仁心能以8千的工资跳槽,而且其他福利待遇不变,另以维修小队长的职位另给职务津贴。仁心考虑过,也动心过,也跟师傅桂林商量过,而且这事仁心还跟李部汇报过。那家公司的领导还特意到乾省来找过仁心,当面谈合同待遇的问题,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不知道被谁看到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李部,然后仁心又被李部邀请了谈话,经过半个月的思想挣扎,最后仁心还是留在本公司,毕竟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而且他的所有的能力都是这家公司培养的,每个月以他现在能力也能拿到一万三左右,跳槽的意义并不大。这个世界没有如果,谁也没想到这家公司后来会演变成那个样子,有时候仁心也回想,如果当初跳槽了现在的他会怎样。可能这辈子都是维修吧,每个月拿着一万左右的工资,东奔西跑,根本没有停下的时间。路都是人走的,每个人选择的路不一样结局终究不一样,而且改变人的环境也永远不一样。维修是好,可终究不是仁心想要走的路。

狼性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仁心算过,以他现在的收入预计四年就能还清所有债务,既然带着债务来的,又吃了这么多的苦,那要走也要把债务清空了再走,有始有终嘛。而且由于他能经常性出差服务,和营销公司那边领导的关系弄的也相当不错,毕竟服务就归营销公司管理,而且仁心的个人能力相当给力,基本上没有投诉,那边的领导每次需要人的时候也乐意提点仁心来帮忙。不然去桂省整改的名单里就三个人,凭什么会出现仁心的名字,因为两边领导的同时认可,能吃苦,有技术,能给公司解决问题的人里面,仁心是最好的人选,因为他没有职务,所以不需要承担管理方面的空缺填补问题,所以综合考量下,公司是抽调了仁心,给他一个腾飞的机会,而他自己也把握住了,真的把活干好了,也把技术学到手了。

这次整改结束之后,仁心理所当然的继续留在市场负责榨季的服务工作,而这次公司的态度明显不一样了,在这次榨季结束之后。仁心被指派留下来进行后期的维修保养,直到当年的五月六号才返回车间。

在他返回车间的第二天,李部又找到了他:“李仁心,听说你在打捆机工位上也干了两个生产季,打捆机你会维修吗?”

仁心不敢夸大,但是他知道这又是一次心的机遇:“李部,修勉强可以的,打结器那一块的原理,我这两年也学习的差不多了,只是一直没有实践的机会。”

李部满意的看看了仁心:“好,现在有一个突发任务,浙省打捆机那边急缺维修人员3名,车间现在也调不出来人,明天开始你动身去浙省听从那边的大区经理调配。还有车间准备弄百人强军名单,就是专业维修队伍,我把你得名字放在了里面,从今天开始,你就负责市场的维修售后,打捆机结束后,你去弄水稻机,然后接着甘蔗机。每年三四种机型刚好一个循环,你也不用来车间报道了,以后直接归办公室调配然后配合营销公司把售后做好。”

仁心听完内心已激动不已:“李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小事情我自己解决。大的事情我会直接向您汇报,我是车间的人不是营销公司的人,我会尽力维护车间的名声,有什么问题我们自己内部解决,而不是捅出去给别人看笑话。”

李部听完仁心的话,非常高兴。这小子没白提拔,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培养的是值得的,留下他也是值得的。


  (https://www.shudi8.com/shu/742946/3566121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