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推荐阅读:说好武道加点,结果你成机甲武圣 订婚第二天,女友要和前男友领证 权臣下堂妻?别急,我先夺回命格 在全员恋爱脑小说里当学霸 全网黑作精上军旅综艺飒爆了 重生年代后被糙汉宠上天了 普法直播:我真不是罪犯教父啊! 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宫斗?娘娘她只想摆烂 我在医院挂机升级那些年
第七十五章
陈北娟为什么想离婚?
这还得从丰一城的母亲说起, 其实从一开始,丰一城的母亲对陈北娟的印象就不太好。
比儿子大三岁,事业心重, 不能相夫教子,而且特别强势, 自己的儿子这个大学老师, 每天干家务, 儿媳妇经常看不到人影。
丰一城的母亲看不下去, 常常教育儿媳妇,一开始陈北娟还会忍耐,毕竟人家是长辈, 可是后来,这位婆婆越管越宽, 她就感觉到了压抑。
本来婚后,她是住在丰一城大学安排的职工宿舍里。
房子虽小, 但五脏俱全, 两口之家过得挺幸福, 后来有了孩子, 丰一城的母亲,更看不惯陈北娟,嫌弃儿媳妇不会带孩子, 一天到晚忙工作。
埋怨儿媳妇对儿子不够体贴, 儿子还热脸贴冷屁股伺候着这个儿媳妇。
对儿子住在十五平方的宿舍,也不满意, 强势要求小两口搬回家住。
陈北娟一开始就有意见, 可架不住丰一城认为回了父母家,就有人照顾。
陈北娟给儿子喂饭。
丰一城:“你现在以好朋友的身份告诉我,我到底哪里不好?我学历家世长相工作都不错,从不要求她呆在家里,她为什么要和我闹?”
因为是高级工程师,又是华清大学毕业,会三国外语,属于高级人才,进入第一汽,厂里就给了很好的待遇,分了一间房。
这导致陈北娟越来越苦闷,有时候甚至住在单位的宿舍里,不肯回来。
偶尔,星期天休息,睡晚了点,婆婆就闯进儿子儿媳的房间搞卫生,完全没一点边界感。
陈北生不打算去劝,让他们自己解决,吃了饭后,他离开了军区大院。
但丰一城唯母命是从,一直认为母亲为他们好。
到了八十年代,才开始和国外汽车公司合作,股份各占百分之五十,一个出技术、出钱;一个努力学习、然后出市场。
更何况回来住以后,他也从繁杂的家务中,解脱出来,每天只要安心备课,去大学教书即可,他不明白妻子为什么会越来越不开心。
刘朋弯腰仔细观察王常福的表情,瞧见他跟吃黄莲一样难受,忍不住挠头:“姐夫,这卫生院的伙食不好么,我要师傅打的全是红烧肉,你不喜欢啊?”
王常福躺在床上,心烦着呢,看谁都想骂。
可在陈北娟看来, 她和婆婆有不可调解的矛盾,并且,她不可能被婆婆调教成功,永远无法变成婆婆想要的那种宜家宜室,一心为丈夫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的好媳妇。
夫妻之间到了要离婚的地步,肯定不是一时兴起,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
另外一边的王常福,吃着刘朋给他送来的中饭,心里非常不得劲儿,两只脚一左一右张开,上面布满水泡,碰都不能碰一下。
本来打算今天去送礼,这下可好,自己瘫着两条腿坐在病床上,连卫生院都出不去。
对于妻子不着家这点,丰一城很不爽,几次去接陈北娟,她都推说要加班。
怀疑自己出门没看黄历,遇到了这种倒霉事。
有一次,看到陈北娟和几个外国男性走得近,丰一城吃醋,各种酸言酸语攻击她。
刘朋不解,忍不住问:“姐夫你咋出去啊,要不我代替你去见他?”
陈北娟一直隐忍不发,试图和丰一城讲道理,她和婆婆相处不是那么融洽,不常见面,可能会更好!
丰小宝抱着球球,一边玩,一边吃饭。
而陈北娟作为一个高工,是需要和这些外国工程师打交道的,可是,丰一城就不理解,他的占有欲太强,两人最近这半年的关系,如履薄冰。
两人慢慢变成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刘朋被骂也不在意,瞧见姐夫吃不下饭,他随手接过那个铝饭盒,给盖上,待会儿姐夫想吃的时候,再去食堂加热一下。
以前会劝自家男人少喝酒,甚至不要喝酒,但是这次看都没看一眼,给儿子喂了饭,拎着小家伙去洗澡,他刚才跑太快,摔泥地里去了。
回来住了一年半,公公一直住在军营,很少管家里的事,婆婆天天指点江山,婆媳矛盾越来越深!
比如,陈北娟加班回来晚,就指责她不该只顾工作。
瞧见年轻的父亲在哭,他歪着小脑袋看,然后露出小米粒牙齿,没心没肺笑起来,拍手手。
偏偏丰一城似乎发现不了矛盾。
王常福迁怒道:“喜欢个屁,老子躺在这里,吃啥都没胃口,老子要出去见人!”
国产车从一开始生产,就没有多少自己的技术,都是进口几台车,拆解、学习、模仿、到生产,几个步骤不断循环。
陈北生;“姐夫,你喝多了。”
不过,卫生院的人,不会惯着他,人家最瞧不起这些乡下来的不听话的人,里面的小护士,瞥见他不肯配合治疗,冷眼嘲弄:“床位紧张着呢,不想治疗,那你就回去呗!”
搞得陈北娟烦不胜烦,那几个男同事,是法国汽车厂派驻来的工程师。
但是丰一城粗神经的认为,他们相处的很好,并且认为哪有夫妻不吵嘴。光这一点,就让陈北娟在这段婚姻关系里越来越疲倦。
清官难断家务事。
丰一城醉酒后,嗓音沙哑:“你说我和你姐好好的,为啥要离婚?”
或者,丰一城负责给小宝喂饭,婆婆心疼,就指责儿媳不体贴辛苦工作了一天的男人。
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好哥们,帮谁都不行。
家庭教育的原因,陈北娟从小没有依附男子的这种想法,想的永远都是女人自立自强。
吃午饭的时候,丰一城非要喝酒,陈北生下午有事,所以没怎么喝,丰一城喝完了一整瓶茅台。
王常福瞟一眼刘朋没见过世面的模样:“你算哪根葱,你这身份不配见他。”
王常福被噎了一下,只能陪笑。
小护士拿着针筒抽水泡里面的脓水,给上了一些药,走出去,王常福瞧见四周没人了,立刻冲刘朋使了个眼色。
刘朋靠近问:“姐夫,你有啥要说的?”
王常福掏出一张发黄的纸,上面一个名字,和一串号码:“你出去打电话,找这个人,请他来卫生院见我,就说我受伤了,没办法去找他。”
刘朋一脸新奇:“那个人是谁,我打通了电话,该怎么称呼对方?”
“问那么多干啥!”王常福训斥一声,“你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我的身体情况,其他一概不要多说。”
刘朋被狠瞪了一眼,吓得连连点头说好。
乖乖出去找电话,问了一路,得知院长的办公室里面有,刘朋去借用,院长大方让他打,通了之后,刘朋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王常福受伤的事说了一下。
那边的人沉吟了几秒,回道:“行,我会通知领导。”
领导?
完成了任务,刘朋抱着电话点头哈腰:“好的,谢谢你同志。”
似乎是个秘书接的电话!
刘朋用力想了想,为啥自己的姐夫会认识天北市的领导。
自己对王家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地方上,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但也只是个地头蛇而已,可没什么亲戚朋友在天北市做高官。
否则王常福也不可能屈居在一个厂,当了这么多年副厂长也没调去省里。
下午。
陈北生赶到医院来看望王常福,瞧见他坐在轮椅上,笑得像一尊弥勒佛。
两只又红又肿的脚,放在踏板上,吆喝着,要转院。
陈北生挑眉:“难道是问题很严重?医生说了什么吗?”
刘朋满脸骄傲,吭哧吭哧抱着姐夫的行李箱,悄悄凑到陈北生的耳边,故意炫耀:“咱们副厂长在天北市有关系,要去接受最好的治疗,才不要在这个破卫生院里呆着。”
王常福转动轮椅,扭头呵斥:“胡嘞嘞啥,还不赶紧过来!”
刘朋抱着行李箱,快速跟过去。
作为一起来的同事,陈北生认为自己有义务,确定老同事的安危,跟着一起把人抬上车,自己也坐了上去。
去了军区医院。
这儿病房更紧张,很多病人住在走廊,但是安排给王常福的却是一个单间。
两个警卫员把人送到这边的医院后,敬了个礼,快速离开,之后的事,不要他们操心。
没过多久,副院长赶过来,满脸笑容,仔细检查了王常福腿上的烫伤,治疗方案和卫生院差不多,态度却天差地别。
等那个副院长一走,满足了虚荣心的王常福,一阵感叹:“人呐,还是要多多奋斗,往上爬,住在大医院就是不一样!”
陈北生笑着点了点头:“说的是。”
只是眼里带了一抹讽刺意味。
王常福不放心自己的宝贝:“把行李箱给我。”
刘朋:“姐夫,你躺床上不方便,我抱着吧。”
想到老人的儿子要过来,王常福不耐烦抢走箱子,笑道:“厂长,我想休息一会儿,明天去总厂参加厂庆的事儿,得麻烦你和刘朋了!”
“行。”陈北生没过多逗留,确定了王常福身体无大碍,转身离开。
王常福看了看手表,暗暗着急,又扭头道:“你去送厂长。”
刘朋不太情愿,磨磨蹭蹭不肯走。
<div class="contentadv"> 不过姐夫又在瞪他,他只能领着陈北生离开。
来到医院走廊,迎面而来的好几个人里,走最前面那个身穿绿色军装的男子,脸上一股凶狠之意,像沾过血,一看就不好惹。
想到这些年,战争并未结束,刘朋赶紧躲到一旁,尽量把走廊让出来,给这几个人走过去。
只是,最前面的中年男子在经过陈北生的旁边,突然迟疑了一下。
谷卫军眼里满满的都是震惊,喊了一声:“前面那个小同志,你站住——”
震耳欲聋。
陈北生不解,扭头。
望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中年男子,看他军衔,不低,可自己并不认识对方。
谷卫军眼里全是打量,绕着陈北生转了一圈.
像,特别像!
这眉眼,鼻子,嘴巴无一不像。
陈北生好脾气站着,任由这位首长打量,刘朋吓得缩在一旁大气不敢喘,好恐怖,像在盯犯人一样,眼神要吃人。
不远处,副院长快速走来,给这位领导指路:“他的病房在202,我带您去吧!”
被打断了之后,谷卫军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副院长的身上,询问了几句病人的情况。
再回头,陈北生却已经转弯离开。
等谷卫军发现,快走几步去追,可那个小同志走路速度快,似乎是赶时间。他只能叹了口气,和副院长一起去了病房。
病房内,异常安静。
王常福见到老人的儿子,眼底浮现讨好之意,谦卑地笑着。
瞧见桌上的苹果,赶紧一手抓一个:“来,吃苹果!”
“不用。”谷卫军打量王常福半晌,不管过去多少年,心里还是没一点亲近感,这让他对父亲的要求,感到十分不喜。
王常福讪讪地问:“谷大伯身体还行吧?”
谷卫军摇了摇头:“不好,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心脏受过伤,去苏联动过手术,一直没有痊愈,这些年来,药没停,现在也住在这个医院,用仪器保着命!”
王常福眼里闪过可惜:“那我一定要去看望他,谷大伯对我不薄!”
谷卫军不置可否。
他知道王常福在万辰市做的那些好事,这些年,从天北市调过去那么多人,查走私的事,都被父亲给拦下来。
对此,谷卫军心里五味杂陈:“你们有五年没见了吧?”
王常福用力点头:“整整五年。”
其实,王常福想要年年拜访,拉近关系,可那位老人在五年前交代,让他没事少来,王常福只能待在老家,没召见不敢来。
谷卫军很忙,不咸不淡问候几句,确定王常福只是小伤,嘱咐好好休息,便准备离开。
王常福弯腰,把地上的行李箱提起来:“谷大伯对我恩重如山,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他,这些年,我攒了一些钱,当做一点孝敬吧!”
在谷卫军越来越冷的眼神逼视下,王常福感觉自己有点说不下去,这位似乎不太喜欢他。
“里面放了啥?”
王常福抱着箱子,一脸谄媚:“钱。”
谷卫军看他吃力,便接过去,没打开看,把箱子放回地上:“用不着,是我父亲曾经在你们老家路过,吃了你家的一碗饭,如今还一饭之恩罢了,我们不需要钱,也不需要你的感激,钱,你自己留着退休后用吧。”
见人家不要钱,王常福暗暗着急。
这以后还有求到人家的时候呐,可谷卫军冷肃一张脸,王常福也不敢激怒他,努力扯唇笑了笑。
星期一,外面下鹅毛大雪。
窗外,一根枝丫巴在窗外,叶子掉落得差不多,经过昨晚大风的摧残,那根枝丫上面只余一片黄色枯叶,要落不落。
王常福在病房里唉声叹气,似乎在对枯叶感同身受。
刘朋莫名其妙,至于吗?不就一片要掉不掉的叶子?
走过去,打开窗,直接把那片叶子扯下来,扔到楼下,王常福如同被点燃引线,炸了,爆吼:“混账东西,谁叫你把叶子扯下来?”
刘朋被冻得双手发麻,赶紧关窗:“姐夫,你到底为啥子唉声叹气?”
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事,王常福就更郁闷,他看着没有送出去的钱,感觉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家业,有可能因为老人的过世,付诸东流。
人家儿子压根看不上他的钱啊。
可他又不知道投其所好该送什么,根本打听不到。
不过,倒是听说,谷卫军儿子谷晨很受宠,又是唯一的男孙,才刚大学毕业。
最近走私车猖狂,特别是海南那边,如果自己能搞到一台车,送给老人孙子,那是不是……
“姐夫,你不是说这个恩人,也住在医院里面,那你今天去看一下他呗,我帮你拿轮椅过来,推你过去咋样?”
一句话,点醒了王常福,如同被打通任督二脉:“对,你这个主意好,我现在就去拜访一下谷大伯。”
王常福和老人住在一家医院。
不同栋而已,一个处在更安静的北面,那是干部楼,和疗养院差不多,王常福紧张到冒冷汗,让人通报了一声,在楼下等。
保卫人员说;“行了,您进来吧。”
“好……”不过短短三分钟,没想到老人竟然这么乐意见他,王常福挺开心。
搭乘电梯,来到二楼,精神不太好的谷大来坐在床上,瞧见王常福,老人开心地笑了笑,布满老年斑的手招了招。
“小王,你的脚好了些没有?”
“好多了,劳烦您惦记。”
“那就好!”老人仔细看了一眼他的脚。
不过他很累,只坐一会儿,就有些喘不上气,于是又重新躺在床上吸氧。
王常福在一旁陪着谷大来,说些万辰市有趣的事:“我们那边鱼多,一网下去,那鱼白花花一片,渔民看到鱼在网里面跳跃,开心呀,靠它们为生呢,能养活不少人。”
老人的呼吸,渐渐顺畅了一些,笑着点头,然后就伸出手,王常福赶紧握住老人的手。
谷大来满眼歉疚:“孩子,你放心,我交代了我大儿子,即便我死后,他也会护着你的。”
王常福愣了愣,随即心中狂喜。
脸上却露出了悲伤的神情,一直摇头,双手捧着老人的手:“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您一定能长命百岁。”
老人摇了摇头,深深叹气。
外面的看护,表示老人要休息了,王常福不得不无奈离开病房。
等在外面的刘朋,想上厕所:“姐夫,等我一下哈!”
得知这边有马桶,王常福正好也解决了生理需求,省得回去用夜壶。
上了厕所,王常福先从卫生间里出来。
看到了老人的大儿子,走进那个病房,鬼使神差,王常福滑动轮椅,一点点朝前移动。
病房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老人语气疲累,毫不妥协的命令:“我说了,王常福是你二弟,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不管他犯下了什么错,你都得给我好好护他周全。”
谷卫军:“那您为什么不和他相认?”
病房瞬间安静下来。
过了大概一分钟,老人语气悲伤:“难道告诉他,在那个战乱年代,是我主动提出把还是婴儿的他,抛弃的吗?你二弟会咋想,他得有多大的怨言?还不如让他现在开开心心,想干嘛干嘛,何必去相认呢!”
躲在外面偷听的王常福一脸震惊!
像是被一道雷给轰了。
他感觉自己大脑一时半会儿有些反应不过来,他是老人的儿子?
可是,他和老人一点都不像,还有,村里死去的老人,都说他简直是他父亲王老三的翻版!
怎么回事,为啥这会儿,他变成了老人的儿子?
听见后头脚步声,王常福立刻推着轮椅,转弯离开,笨拙进入电梯,生怕被病房里面的人听到。
然后就瞪着刘朋:“你听到了啥?”
刘朋郁闷摇头:“啥都没听到呀!”
回去的路上,王常福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想起了父亲临死前说过的话,那时他六岁,父亲交代母亲,如果有人来相认,就说常福是那个人的儿子。
当时王常福太小,不明白为啥父亲要这样说,还做了几晚噩梦。
现在突然想起来,他们王家曾经的确收养了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孩子。
那个孩子一岁时就被送出去,邻居老人说,是送到了隔壁村一个五保户当儿子。
王常福想起小时候,自己家的日子,过得挺好,父亲每个月会去邮局,别人家吃糠咽菜,而他家每个月有二十斤细粮吃。
父亲说,因为手头有钱。
可那时候,父亲已经生病,钱从哪里来?后来父亲病死,就是母亲每个月去邮局取汇款单,他们家世代贫农,又没地主祖宗留下来的钱财,所以唯一解释得通的就是在天北市的老人,会按时打钱,给他们家!
那么老人的二儿子会是谁, 在哪里?
想到自己和老人的几个儿子,完全不同的长相,王常福有些心慌。
万一老人的几个儿子察觉不对劲,以后不再帮助自己,那自己不就彻底没靠山了吗?
(https://www.shudi8.com/shu/742872/13691277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