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616章 晋商好人多啊

第616章 晋商好人多啊


感谢晋商。

    此刻,坐镇大同的孙传庭看着手下探子又从塞外送回来的情报,心中不由的冒出这么一个念头。

    自从隆庆封贡后,大明和鞑靼人土默特部各自警惕的放下了互相对着的武器,五十余年下来,土默特部上到头人下到牧民,都已经习惯了和大明互市的日子。

    孟子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古以来,无论中原还是草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一旦统一陷入了安乐之中,那么距离大船倾覆也就不远了。

    往前了说,有正在强盛之刻倒腾出一个安史之乱的李唐。

    往后了说,有冷战幸存者美帝,习惯了金融业投机,渐渐的开始去工业化,一步一步给自己完成了阉割。

    新任大统领还没宣誓呢,就带着全家人玩起了金融收割。

    国会山股神洛老太太:恶心,我都知道让我丈夫好歹演一下呢,你这演都不演了。

    ps:我没玩,在这里插个旗,明年的米国更加精彩。

    搁十七世纪,土默特部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

    当年在俺答汗手中,啪啪啪的往嘉靖脸上甩巴掌的土默特部鞑靼人,如今已经在晋商的互市下被泡软了骨头。

    前前后后,不知道派出了多少探子,甚至于孙传庭都亲自带人跑到归化城东四十里地溜达了两次。

    现在,每三天就会有一堆散落在草原上的斥候,源源不断的将土默特诸部的情报传回来。

    这大同的情报工作,可比广宁那边好做多了。

    广宁那边还要自己安排商队,派出探子,冒着让鞑靼人抢劫的风险才能弄到点儿情报。

    但这大同不一样。

    大同这边,已经从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开始了内卷。

    大同这边,有朝廷的互市榷场,有太仆寺的马市,有民间百姓的走私,这就让土默特有了太多的可选择。

    内卷之下,利润有限,那些个大晋商渐渐的也就放弃了继续再在大同做生意,而是将目光望向了东方的察哈尔、建奴等对象。

    在详细的了解过大同的情况后,孙传庭这才在对晋商的处理问题上,有了抓大放小的选择。

    对于联合在一起的,如韩、张、范等大家族,孙传庭选择了下狠手,一寸一寸的往下挖,甚至于有滥杀的趋势,都誓要将这些人都给铲除掉。

    而对于一些个以家庭,以村为单位的小商队,孙传庭则选择了放过和招安。

    他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自己为什么到大同来。

    去岁冬季里,西苑的那场火,至今仍烧在孙传庭的心中。

    杀些小门小户有什么震慑力,只有拔掉一些个山西的豪门,打掉山西的宗族势力,才能让京城的皇帝消气。

    从桌面上抽出一张宣纸,沉思一阵后,孙传庭开始给皇帝写奏章。

    宣府那边,据说前往居庸关的道路已经挖出了一个羊肠小道,那么从大同往宣府的道路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只有道路挖通,山西这边的官员也好,商人也好,才能不再冒出来这种敢干往辽东搞大宗走私的人。

    山西才能恭顺!

    “将军。”

    就当孙传庭写完奏章,将要开始誊抄之时,郭培民从外面匆匆的走进来。

    “怎么了?”

    抬头看了眼这个小年轻,孙传庭好奇的问到。

    “我要走了。”

    闻言,郭培民将一封凋令展示给孙传庭看,同时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武略院调令,我被调去了东海水师总管麾下任奋勇武德使。”

    “升官儿了?好事啊。”

    听到郭培民的话,孙传庭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恭喜道。

    “恭喜恭喜。”

    普通的正五品武德使升任正四品的奋勇武德使,这意味着郭培民在以勋贵子弟为主的武德使中,真正的崭露头角。

    “恭喜什么啊。”

    听到孙传庭的话,郭培民的脸色瞬间就苦了下来。

    “朝鲜那边发生了谋逆的事情,前国王被囚禁了起来,朝廷震怒。”

    “陛下让天津水师前往济州岛,组建东海总管府,我现在要赶去天津,坐上后续输送辎重的船追赶他们。”

    听到郭培民的话,孙传庭神色一动。

    京城的消息他知道,但知道的不多,都是从通政司的邸报和京报上来了解。

    而在皇帝关于泄密的问题发了N多次火的情况下,朝廷到底打算对朝鲜怎么动手的消息,到底是没被传的满大街人都知道。

    而听郭培民现在话中的意思,很明显,他从他爹武定侯郭应麟那里得到消息了。

    “都有谁去了?”

    拿起茶壶给郭培民倒上一杯茶水,孙传庭好奇的问到。

    “辽东转运使杨嗣昌、天津水师总兵沈有容。”

    接过茶杯在椅子上坐下,郭培民脸上满是不想去。

    “我已经打听清楚了,朝廷根本就不会派军队去朝鲜,这次去的水师就已经是所有的兵力了。”

    “那朝鲜再是弱小那也不是三千水师就能拿下来的啊。”

    “你说我这去了。。。”

    话说到这里,郭培民的意思也表达的很清楚。

    这小子觉得去朝鲜没前途,所以不想去。

    不过也难怪。

    近现代前的华夏历史上,水师就没受到过重视。

    以当年郑和船队为例,除了郑和与王景弘这俩带队的太监外,跟着郑和的其他文人将领得到了什么。

    作为郑和手下负责领兵的虎将李参,最终也才以从征有功,授忠武校尉,累迁定远游击将军。

    而大明的如今,即便从大明倭寇横行的那个年代走过来的陈璘、沈有容众水师将领,那也是曾在陆地上打出声名的悍将。

    就说沈有容,那也是曾跟在戚继光身后在蓟州干蒙古升的官儿。

    总而言之就是,搁华夏混水师圈子,没前途啊。

    “水师,杨嗣昌。”

    听出了郭培民话中的意思,孙传庭不由的靠在椅子上,伸手捋了捋自己才蓄了没几年的小胡子。

    “杨嗣昌这人,同我一般,都是见了陛下后的幸进之臣,他怎么会去管水师的事儿呢?而且还是朝廷新设的东海总管府。”

    双眼中闪过疑惑,孙传庭只觉得颇为不解。

    毕竟,大明多少年都没真正的重视过水师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676/13670974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