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劾外戚奸宄疏》
推荐阅读:我缔造了超凡时代 同时穿越:我在国产区横行霸道 刚满十八岁,你让我老神逆袭? 吞噬星空:内卷修炼,卷哭罗峰 机娘不是这么开的啊! 治疗术复制一切,我刷爆了深渊 斗罗:我烂命华,收徒就变强 盘龙:从被四神兽家族追杀开始 斗罗:刷新词条,开局鸿运齐天! 我有点不对劲
758《劾外戚奸宄疏》
进入内宅,沈光祚一眼便瞧见了正房里依旧亮着灯火。窗纸上映出王氏站着的身影。她显然还没睡,一直在等着。
沈光祚的眉头不自觉地皱紧,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顿时涌上心头。他脚步一顿,想要转身避开,去书房或者随便哪个厢房将就一夜。
但他还没来得及转身,正房的门却“吱呀”一声从内拉开了。王安惠披着一件家常外衫站在灯影中,发髻微松,神色间带着几分忧色。她望向怔在院中的沈光祚,语气小心翼翼:“老爷,您回来了?”
沈光祚僵在原地,硬邦邦地从鼻腔里挤出一个“嗯”字,就算是回应了。
王安惠见他脸色不善,也不敢多话,只是侧迈半步让开通路,接着又转头吩咐那个跟在沈光祚身后的小仆僮:“这里没你们的事了。快去厨下打些热水过来,伺候老爷浣洗更衣。”
“是,夫人。”那仆僮连忙应声退下,和其他闻声而来的仆人们一起匆匆去准备热水。
沈光祚似乎勉强接受了这番不动声色的示好,但依旧冷着脸,侧着头,几乎是蹭着王安惠的肩膀,默不作声地进了屋。
王安惠随他进屋,反手将门轻轻掩上。她跟到床边,习惯性地伸出手,想要替他宽衣解带。沈光祚身体一僵,心里那股膈应劲儿又上来了,他下意识地就想推开她的手自己来。但在他开口之前,王氏却抢先一步说话了:“老爷,事情顺利吗?沈相公可答应帮文龙谋那个前程?”
“呵?”沈光祚闻言,嘴角勾起一丝讥诮的冷笑:“你倒还在乎这个呢?白天不是还恨我待文龙比待你儿子还上心吗?”
王安惠被噎得一怔,脸上露出委屈之色,嗔怪道:“老爷这说的是什么话!文龙是您嫡亲的侄儿,自然也是妾身的侄儿。他的前程,妾身怎能不关心?”她一边说话,一边手下不停,去解沈光祚外袍的系带。
“那可是提督一方军务的副将,岂是送一次礼就能敲定的?”沈光祚懒得再与她做口舌之争,带着些微不耐地抖开袖子,任由她帮自己宽衣解带:“再去准备吧,下回加倍。”
“加倍?!”王安惠的手猛地一顿,声音骤然拔高:“老爷!今日送出去的龙井、玉笔、古画,加上金银绸缎,折算下来快四百两了!这还要加倍?”
“四百两很多吗?”沈光祚白了她一眼,没好气地道:“那可是内阁辅臣。我愿意送,人家沈相还不见得愿意收呢!”
“不收?”王氏疑惑道,“为什么不收?难道是嫌礼薄了?”
“我懒得跟你扯这些!”沈光祚心烦意乱,也不想与她细说官面上那些弯弯绕绕的事情,“叫你备礼,你照办就是了!哪来的这么多废话?”
王安惠蹙紧眉头算计道:“四百两再加八百两.前后差不多一千二百两,文龙一共也就寄了一千两过来。这怕是要动咱们自家的钱了。”
“什么叫动用自家的钱?”沈光祚像被点燃似的陡然火起,一下子炸了:“你就这点见识?真是鼠目寸光!我告诉你,文龙从辽东寄来打点的那一千两,我一分都不会动!”
王安惠被他吼得缩了一下,但随即也竖起了眉头,声音拔高了些:“不动他的钱?那老爷是要用.”
“你看!你看!”沈光祚猛地将刚宽下的外衣扯落,狠狠摔在床榻上,几步走到屋子中央,指着王氏的鼻子斥道,“你又来了!你真是白活了这几十岁!快五十的人了,见识和心胸还是不如.”他话说到一半,猛地刹住话头,硬生生将那个名字咽了回去。
但王氏已经听出了那未尽的含义,像被针扎了一般,声音瞬间带上了委屈的颤音,眼圈也红了:“不如.不如姐姐,是吗?老爷您是想说,妾身的见识,永远比不上姐姐,是吗?”
“是!你就是比不上她!远远比不上!”沈光祚本来还想留点脸面,但此刻被她直接点破,索性也不再忍耐,积压的失望和烦躁化作怒火一股脑地爆发出来:“当年我大姐夫早逝,毛家家道中落,我将大姐和她那三个孤苦无依的儿子接到家里来供养,她何曾有过半句怨言,说过半个‘不’字?哪里像你,整日锱铢必较地算计着那点银钱?稍微用点儿钱,就在那里叫叫叫!你不就是怕我用了留给你儿子的钱吗?不是我说你”
沈光祚越说越激愤,指着她的手指微微发颤:“就你这点心胸眼界,我哪天要是两腿一蹬死了,只凭你那个不成器的废物儿子,守得住这份家业吗?迟早被人连皮带骨吞个干净!我今天对文龙好,就是对你儿子好!”
这番话如同尖刀,狠狠刺中了王氏心中最痛之处。她脸色瞬间惨白,嘴唇哆嗦着,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沈光祚越说越气,看见她这哭哭啼啼的模样心下更是火起。他愤然抓起刚才摔在床上的外袍转身便走。
他一把拉开房门,门外,几名仆役正端着铜盆、提着热水壶,战战兢兢地候着,显然早已听到屋内的争吵声。沈光祚正在气头上,看见他们更是怒火中烧,厉声喝道:“都滚开!别在这儿碍眼!”
仆役们吓得魂飞魄散,连忙端着东西踉跄着退开到廊下,让出通路。沈光祚看也不看他们,气冲冲地朝着西厢的书房大步走去。身影迅速没入黑暗的廊道中。
沉重的脚步声远去后,正房里终于传出王氏再也压抑不住的嘤嘤哭泣。
门外,仆人们面面相觑,端着渐凉的热水僵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
天色微明,紫禁城内的琉璃瓦上还挂着昨夜的露珠。载着方从哲的轿子穿过东安门、东华门,在内阁值房前稳稳停下。
方从哲钻出轿子,整了整绯袍上的褶皱,深吸一口气,这才迈步走入值房。值房内,烛火通明,照得人影绰绰。
方从哲刚迈进值房,沈就带着惯常笑容的迎了上去。刘一燝和韩爌正低声交谈着什么,见方从哲进来,二人立即止住了话头,朝他望去。叶向高与史继偕也从公文中抬起头来,随刘一燝、韩爌一同起身,向方从哲行礼。“元辅。”
“诸位早。”方从哲微笑着还了一圈礼,随后径直走向属于自己的主座。
“上茶!”沈走到门边,喊了一声。
方从哲在主案后坐下,目光扫过案头那摞显然已被分拣过的奏疏。最上面一本的题签墨迹犹新。他习惯性地拿起,展开。
只看了几行,方从哲本就不甚舒展的眉头骤然锁紧,如同被无形的线狠狠勒住。
那是工科给事中惠世扬的题本——《劾外戚奸宄疏》
臣工科给事中惠世扬谨奏:为劾武清侯李铭诚及嗣侯李国瑞罪大恶极,恳乞圣断明正典刑,以肃纲纪事。
臣惟太祖高皇帝定制,勋戚之设,原以褒显元功,非纵其凭恃宠灵,蠹国害民也。故勋臣之家,当以忠谨守法为贤,岂意圣明在上,乃敢有肆无忌惮,浊乱朝纲,罔上行私,倾陷善类,如武清侯李铭诚、李国瑞父子者!
臣受国恩厚矣,忝受给谏之责,今若畏祸不言,是臣负忠直初心,并负风纪职掌,负皇上特恩。谨列其大罪之著者十款,为我皇上陈之。
武清侯李铭诚,以外戚之贵,受国厚恩,宜何如谨慎,乃敢组织商队,于广宁地方违禁走私铁器,资敌鞑靼。夫铁器者,军国重器也,输之虏廷,是假寇以兵而赍盗以粮,坏朝廷边防大计。其罪一也。
辽饷乃军士活命之资,百姓膏血所聚。铭诚父子在天津、山东等地,屡以“漂没”为名,侵吞钜万,更欲影响海运航线,维持辽东匮乏,人为抬高物价,致使前线将士枵腹荷戈,九边军心摇动。其罪二也。
天津中卫指挥使沈采域,贪赃枉法,罪证确凿。锦衣卫奉旨拿问,铭诚父子竟敢泄露天机,多方包庇,阻挠缉拿,视朝廷法度为无物。其罪三也。
近日京师忽传“九莲菩萨显圣”,诡称神灵降罚,实乃铭诚父子阴使妖僧术士所为,欲以怪力乱神之术荧惑圣听,使陛下畏惮,以保全其奸谋。侮慢神明,动摇社稷。其罪四也。
铭诚父子恃势横行,霸占民田千顷,拆毁民居,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畿辅之地,竟成其私家庄园。其罪五也。
服舍器用,僭拟乘舆。起造宅第,雕龙画凤,高耸逾制,陵寝规制,其门阙堂庑皆仿禁中,心怀叵测。其罪六也。
纵容家奴,草菅人命。强抢民女,殴毙无辜,有司畏其权势,不敢诘问。京师内外,冤魂载道。其罪七也。
交通阉宦,窥探禁中。内廷消息,辄先得知,预为布置,以避朝议。其罪八也。
把持漕运,垄断市利。商旅不得通行,小民不得贩鬻,尽收其利以充私囊。其罪九也。
结纳党羽,阴树私恩。文武官员,非其门下的不得升迁,赏罚之权,几出私门。其罪十也。
凡此十罪,皆得之访查确凿,非风影意度者。铭诚父子负此十大罪,犹不知悔,反以中旨为护身符,谓皇上必念戚畹之恩,曲加宽宥。臣闻陛下有中旨宽贷之说,此必左右近习受其重贿,为之游说。陛下岂忘先帝训诫乎?
昔年我先皇帝于外戚虽加恩礼,未尝纵其乱法。今铭诚父子之罪,浮于以往任何勋戚。若陛下因私恩而废国法,则何以服天下之心?何以对祖宗之灵?
伏乞陛下大奋乾断,将李铭诚、李国瑞父子,明正典刑。其侵吞辽饷,即刻追赃充饷;其私通外夷,依谋叛律处置;其僭越逾制,拆毁宅第;其妖言惑众,严惩主使。然后布告天下,示陛下至公无私,虽亲不贷。
如此则纲纪振而天下服,边防固而奸宄清。若陛下姑息养奸,臣恐勋戚效尤,国法荡然,社稷危矣。臣此言一出,必为铭诚父子极其党羽深恨,然臣不怕粉身碎骨,但求陛下念太祖、成祖创业之艰,先帝托付之重,断然处置,以安宗社。臣不胜激切待命之至!
方从哲的心猛地一沉。皇帝有意法外开恩、暂缓处置武清侯的旨意,前天才传至内阁,并且滞留未发,何以只过两夜,就有科道把弹章呈进来了?
方从哲抬起头,目光缓缓扫过值房内的同僚们。同僚们也带着各色情绪一齐向他望去,显然是早他一步看过了奏疏上的内容。
“武清侯的事情,”方从哲放下奏本,扫视众人。“诸位可曾与谁议论过?”
值房内静了一瞬。
叶向高一个字也没说,只缓缓地摇了摇头。
“首辅明鉴,”史继偕在方从哲的目光扫过来的时候说,“这两天我散衙就回去了,也没见过客。”
“我倒是见了客。”沈坦然说:“但绝没说过这事,一个字没提过。应该是别处泄露的吧?”说着,沈便将自己的视线转到了刘一燝和韩爌那边。
刘一燝翻了个白眼。“言而不信,何以为言。我既答应了首辅不把事情往外传,就不会到处说。”
“我”韩爌皱着眉头,犹豫了一下,“我倒是听人说起过这事。”
“听人说?”沈立刻接言追问,“谁啊?”
韩爌没搭理他,只是望着方从哲:“国子监生,汪文言。首辅若是想见他,今天下午散衙,我就可以带他来见您。”
“算了。诸位接着忙吧。”方从哲疲惫摆了摆手,低下头重新拿起那份奏疏,继续向下翻阅。然而,越看他的心情就越是沉重。
不只是惠世扬。刑科、户科、河南道、云南道六七名言官的题本赫然在列,内容大同小异,皆是闻风而动,引经据典,弹劾武清侯,反对赦免。语气或激昂,或沉痛,仿佛李国瑞已是十恶不赦、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国贼。
一股无力感攫住了方从哲。在内心深处,他亦认为武清侯罪孽深重,应当严惩。但皇帝的意思却又明确无误——要保,至少眼下要保。如今中旨泄露,言官群起而攻之,他这位首辅被夹在了皇帝与朝议之间,进退维谷。若顺从帝意,必遭清议抨击,骂名滚滚,若附和言官,又是违逆圣心,首辅之位岌岌可危。依照先朝旧例,这般僵持下去,他除了上疏乞骸骨归乡,似乎已无他路可走。
方从哲无声地叹了口气,将那些言官的奏疏推到一边。他取过一张空白的揭帖簿,提起笔,略一沉吟,便开始落笔。
既然昨日所上的密揭石沉大海,未有回音,那便再上一道吧。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178/2837509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