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事缓则圆
推荐阅读:我缔造了超凡时代 同时穿越:我在国产区横行霸道 刚满十八岁,你让我老神逆袭? 吞噬星空:内卷修炼,卷哭罗峰 机娘不是这么开的啊! 治疗术复制一切,我刷爆了深渊 斗罗:我烂命华,收徒就变强 盘龙:从被四神兽家族追杀开始 斗罗:刷新词条,开局鸿运齐天! 我有点不对劲
“那点人啊.”孙承宗缓缓摇头。“不够,远远不够。”
“那点人?”高时明的声音陡然拔了两度,“那可是上万人啊。”
孙承宗沉默着走往前走了几步,驻足在一处土埂旁,望着远处波光粼粼的淀水出神。半晌,他才转头看向高时明:“高署长知道大概一百前的嘉靖七年,时任巡仓御史吴仲修浚通惠河,用了多少时日,多少人力吗?”
“不知道,”高时明双手一拱,“请孙中丞赐教。”
“据《通惠河志》记载,吴仲修浚通惠河,是嘉靖七年三月初动工,六月末告竣,耗时近四个月,用工一万二千人,而惠通河的总长不过四十余里”孙承宗顿了顿,目光扫过一众宦官,最后还是落在为首的高时明身上,“高署长知道,北运河加海河,再卫运河一共有多长吗?”
高时明依旧摇头,但眼神明显更专注了。
孙承宗抖开袖子,晃了晃右手的五根手指:“不下五百里。”
高时明瞳孔微缩,若有所思:“也就是说,如果想在同样的时间里完工,就需要十五万人?”
“不止。”孙承宗轻轻摇头,目光落回到河工们堆积的土埂上,“《通惠河志》上写得很清楚,嘉靖七年那次,虽然也有拓宽的活计,但大多数时候只是疏浚河道、改建坝闸,动土量有限。而我们如今的计划,是要拓宽河道,以增加运河的通航能力。高公公应该还记得我刚才说.”
“拓宽的工程量比疏浚要大得多!?”高时明眉头一挑,半抢话似的说。
“没错。动工之前,我只道拓宽的工程量顶了天也就是疏浚的三四倍,可真干起来才知道,根本不止这个数。”孙承宗转头望向漕河边上铲土装土的河工,他们赤着的脊背被渐高的日头晒得发亮,双手紧握着竹筐的边缘,每装满一筐便要哼哧着直起身,将土倒在埂上。埂后,又有别的河工一铲一铲地将这些黑泥或黄土铲上牛车,拉往更远的地方。
“唉,”孙承宗轻叹一声,遥遥地比画了一下,“若要按原定的计划,把河道往左右两边各拓一条漕船的宽度,那么发掘的土方量,将是疏浚十倍以上。如果要整条路线同时动工,并且要求在短时间内完工,则至少需要五十万民夫。”
“五十万!”高时明倒吸一口凉气,下意识往后退了半步。在此之前,他对修河所需的人力完全没有概念,只当修河不过是挖泥清淤,从没想过竟要如此多的人力。“竟然需要这么多人吗”高时明再看向工地时,竟觉得先前看起来密密麻麻的河工,显得有些稀疏。
孙承宗轻轻点头,一时没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看着河面上忙碌的身影。
就在这时,负责监管河道的关光忽然发现,附近有不少河工,因为管事的吏员跟着他过来迎接孙承宗一行,没了黔束,已经开始偷闲了。稍微好些的拿着铁锨在地上随意划着,装作自己还在工作,不那么规矩的就直接靠在树下三五成群地交头接耳。关光连忙转过头,对着身后跟来的几名吏员沉声道:“你们还跟着干什么啊,都回各自岗位上去,盯着些!”
吏员们这才回过神,忙不迭地应了声“是”,提着袍角就往各自负责的区域跑。到了近前,他们像是要在钦差面前挣些脸面似的,纷纷扯开沙哑的嗓子吆喝:“看什么看!看什么看!不关你们的事!赶紧干活!”
“快点快点!”在一线管人的工头们也跟着附和,手里的鞭子在地上抽得响亮,“别磨蹭!”
河工们虽然有些不情愿,还是慢吞吞地拿起铁锨,重新开始挖泥锄地。
高时明沿着河道左右望了望,目光掠过密密麻麻的人影,一眼望不到头,整条河道像是铺满了忙碌的蚂蚁。他转头看向孙承宗,问道:“孙中丞,这里大概有多少人啊?”
“龙章,”孙承宗转头望向关光。“你这边好像有四万多人是吧?”
“回孙中丞,回高公公。”关光连忙收起脸上的肃色,笑着上前,一边说话,一边翻阅手里的账本:“整个工地上一共有四万二千八百五十二人。”
“那些从京里送来的人,”高时明看向关光。“都在这里?”
“大部分在这里。大概有”关光低头回忆了片刻,“八千三百多人吧。剩下的人则是被调去了卫运河和海河那边帮着疏浚。”
高时明抬手把帽檐往下压了压,遮住愈发炽烈的阳光:“为什么不多征一些人,河间府怎么也该有几十万户吧?每户出一丁,那也是几十万人了,还愁人手不够?”
这话一出,关光顿时愣住了。他的嘴角微微地抽搐了一下,眼神里闪过几分哭笑不得。民力哪里是这么用的?
关光一时语塞,不知该怎么解释才好,只能侧头望向孙承宗,希望他能把话接过去。
“孟子曰‘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孙承宗淡淡一笑,对高时明解释说:“官府固然可以征发民众修河拓漕,但也不能影响到耕种啊。”
“可是秋粮不是已经种下去了吗?”高时明抬手指向远处的农田,那里隐约能看到几抹绿色的禾苗在风中摇曳,“为何不再加征些人手?”
“高署长眼下看见的这些河工,已经是耕种完毕之后加征过的了。”孙承宗说道,“列位若是再早两个月来,这河岸上的人起码还得再少一半。”
高时明刚才还觉得上万人很多,这会儿就已经开始觉得四万人很少了:“加征了之后才这么点人?”
“不少了。”孙承宗勉强笑了笑,眼角皱出鱼尾似的细纹,“庄稼种下去之后,不是等着天老爷下雨就可以了,后续还要施肥、还要除草,不然到了秋收时节,就是‘草盛豆苗稀’,收不上多少粮食。而且各地都有自己的工程,这阵子又是汛期,地方上还得组织人手防汛。这四五万多人,差不多已经是河间府所能抽调的极限了,要是再抽丁,就要影响到河间府百姓正常的生计了。”
高时明沉默着走了几步,才接着问道:“那依中丞看,这工程得干到什么时候才能完?”
“照目前的进度来看.”孙承宗默默地盘算了一下:“北运河这段,再怎么也得个两三年才能告竣吧。后续卫运河和海河的拓宽工程,还得另算时间。”
“竟然要这么久吗?”高时明眼眉微凝。
“这也无妨嘛。”孙承宗反倒笑了笑:“拓宽河道本意,是怕与西洋人通商之后,往来商船激增,堵塞漕道,影响漕粮运输。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那些西洋商人仍把贸易的重心放在南方,一时半会儿甚至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对京畿一带漕运路线上的船只往来,产生什么实质的影响,所以我们也不必急着赶工。”
高时明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凑到孙承宗身边问道:“那若是关停月港呢?”
“依我愚见,此事最好还是不要操之过急。”孙承宗笑容依旧,只是眼神里多了几分审慎:“饭要一口一口吃,事也要一件一件做。若是贸然关停月港,南方的阻力势必会很大,那些指着月港赚钱的商户、官员,绝不会轻易同意。而且如今辽东事急,朝廷根本没有精力在东南沿海抑制走私。能维持现状,让西洋人源源不断地从南洋海面上运粮运铁过来补充前线耗用,就已经够了。”
高时明轻轻点头,又道:“可粮铁也是要用东西来换的。皇上让中丞下大力气在塘沽地方修建港口,不就是为了就近通商,方便收取关税吗?”
“皇上的思路当然是没错的。”孙承宗摊了下手:“可我还是那句话,事缓则圆,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与其一下子就把月港给关了,引发诸多事端,莫不如先改革税制,把那些该收、能收的税先收上来。这不正是海关总署的职责所在吗?”
高时明一愣,看向孙承宗的眼神里似乎多了几分复杂的神色,“这税,怕不是那么好收的吧。”
“这税若是好收,”孙承宗笑了笑,带着几分恭维道,“只怕皇上也不会特意让高公公您这样的能人来管这个海关总署了吧。”
“呵呵呵呵.”高时明仰头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
三伏天的日头涨得极快,不过巳时末,毒辣的阳光已像张火网罩下来。风裹着热浪掠过河道,吹在人身上竟带着灼意,河岸边的荻草蔫头耷脑地垂着,连蝉鸣都透着几分有气无力。
高时明的石青色贴里早已被汗浸得发潮,鬓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时不时掏出汗帕擦一把,又嫌帕子也沾了热气,索性捏在手里扇着风。庞天寿更甚,圆领袍的领口敞开着,手里的小册早揣回了袖中,只一个劲地用折扇往脸上扇;方正化虽仍挺着脊背,额前的发也湿了一片,贴在光洁的额头上;许芳则垂着头,帽檐压得极低,仿佛想把自己藏在阴影里。
按孙承宗以往的习惯,视察完工地总要同河工们一起吃顿糙米饭,聊几句家常,彰显几分与民同乐的心意。可今天这暑气实在逼人,看宦官们这东倒西歪的样子,似乎已经开始撑不住了。孙承宗也就只好绝了再视察下去的心思。
孙承宗停下脚步,抬手挡在额前望了望日头,随后便转向高时明笑道:“高署长,诸位公公,这日头是愈发毒了,再待下去怕要中暑了。不如咱们今日就先到这儿,回卫城歇着吧?”
高时明闻言,几乎是立刻松了口气,忙拱手道:“孙中丞说的是,咱们就听您的!”
“嗨哟,可不是嘛。”庞天寿也跟着附和道,“这日头简直能把人给烤化了。”
两个年轻人虽然没有开腔,却也是各自点头。
关光见状,连忙带着身边几个贴身的书办让开身位,好让掉头的孙承宗和高时明能重新走在前面。
一行人沿着埂边的小路慢慢走,脚下的泥土被晒得发烫,踩上去都觉得灼脚。河道边,河工们仍在忙碌,只是动作比先前慢了许多,不少人赤着的脊背被晒得通红,汗珠滚落下来,砸在黑泥里瞬间就没了踪影。
快到停车的空地时,一阵车轮碾地的声音遥遥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台牛车正缓慢地朝这边驶来。牛车上堆着半车黑褐色的河泥,泥块上还沾着些水草,车轮碾过土路,沾了厚厚一层泥,牛儿的每走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赶车的人是个精瘦的老汉,穿着打了不少补丁的短褐,手里牵着牛绳,见了孙承宗一行人,连忙停下牛车,躬身站在路边。
高时明的目光落在牛车上,好奇地转向孙承宗:“孙中丞,这挖出来的泥巴,都是往哪儿运的啊?”
孙承宗停下脚步,指了指远处淀边的一片洼地。那里隐约能看到几个河工正把泥土往洼地里倒,“我打算用这些泥土填些没用的小沽、小淀,造些耕地出来,交给京里送来的流民耕种,也算是拓荒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牛车上的泥块上,“这些流民不比各地征来的役夫,役夫干完活还能回家种地,流民若是一直没田种、没地耕,迟早还会变成游民。”
“这么填,能填出多少耕地?”高时明看着那台牛车,“够这么多人用吗?”
孙承宗摊开手,笑了笑,“最后能填多少,我也说不准。反正能填一亩是一亩嘛。而且这样一来,那些流民有了盼头,逃跑的也会少些,总不能一直用兵押着他们干活儿。”
“孙中丞真是卓识英明!”高时明恭维道,“在下佩服。”
“唉”孙承宗连忙摆手,“高署长实在过誉了,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情而已,当不得什么英明。”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178/2837505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