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同时穿越:诸天的我各个都是人才 > 第453章 蒙骜出招,压力测试

第453章 蒙骜出招,压力测试


天下之争,非独兵戈之利,亦在耳目之先。

    秦国之斥候、细作,经商君变法以来百年之淬炼,其效率与渗透能力,远非六国所能比拟。

    赵燕、韩楚四国主力分兵之事,在拔营的当天黄昏,相关情报便已化作作一卷帛书,越过重重封锁,于当日便被送达至秦军主帅蒙骜的帅案之上。

    年近花甲的蒙骜须发皆白,然一双虎目却依旧锐利如鹰。

    他手持薄薄的帛书,却并未因合纵军分兵的消息而有半分喜色,更未轻举妄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慎也。

    他率二十余万大军深入魏境,四面皆敌。

    大军之粮草辎重,全凭身后黄河水道,日夜不息地从关中运来。

    此乃秦军之命脉所在!

    若是他此刻按捺不住心中的战意,轻举妄动,一旦被敌军抓住破绽,截断了黄河水道,绝了粮草……

    莫说他手上这二三十万大军,便是百万之众,亦不过是坐以待毙的瓮中之鳖罢了。

    作为曾经的武安君副将,蒙骜曾深度参与了震惊古今的长平之战。

    赵军被绝粮四十六日后,数十万大军从最初的誓死不降,到后来的人相食、骨为柴,最终束手就擒、引颈就戮的惨烈场景,至今仍深深刻在他的记忆之中。

    让他对“粮草”二字,抱有近乎偏执的敬畏。

    故而,即便得知了敌军主力分兵,他也只是不动声色地将情报压下,任由对方离去。

    同时加派更多斥候,不惜一切代价,探明敌军的真实动向与濮阳周边的一切地形细节。

    此后三日,秦军与合纵军主力虽未有直接交锋,但双方斥候的搏杀却已进入白热化。

    在濮阳周遭的原野、林地、河谷之中,每一刻都有无声的死斗在上演。

    箭矢破空,短兵相接,鲜血浸染了清晨的露水,尸身沉入了冰冷的河泥。

    短短三日,双方折损于斥候战中的士卒,已逾千人。

    其伤亡之惨烈,堪比一场小型攻防战。

    ……

    三日后,宿胥口,秦军中军大帐。

    蒙骜指尖缓缓划过舆图,将斥候们用性命换来的一份份情报,逐一在舆图上找到了对应的位置。

    “诱敌之计么……或许是,或许不是。”

    “但,无论其如何算计,赵燕韩楚四国之兵,如今确已离濮阳百里之遥。即便此刻回防,急行军亦需三日。且疲兵奔袭,正予我以逸待劳、伏击打援之机。”

    千般谋略,万般计谋,都是需要由人去执行的。

    不管敌军如何算计,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盘踞于濮阳的合纵军,兵力已然折半,仅余二十万。秦军对其,已无人数上的劣势。

    蒙骜想起了,吕不韦让他找到一个合适机会抽身而退,撤军回秦的事。

    却又想到自己已经年近六旬,且征战多年,大大小小战役数百场,体内暗伤,纵使已是天人宗师,亦难以压制。

    老将迟暮,他能在战场上驰骋的时间不多了。

    蒙骜缓缓闭上双目,沉吟了片刻。当再次睁开时,浑浊老眼中,已只剩下冰冷的杀伐之气。

    “来人!升帐!召集诸位将官,前来听命!”

    “呜——”

    沉闷号角,响彻整个秦军大营。

    一道道身披重甲的身影,从各自的营帐中疾步而出,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向中军大帐汇聚。

    只片刻间,帅帐内,便已是甲胄林立,杀气腾腾。

    一众秦军高级将领,分列两侧,屏息凝神,等待着主帅军令。

    帅案之后,蒙骜虎目环视,不怒自威。

    “众将听令!”

    “唰!”

    一众秦将,瞬间从坐席上霍然站起,甲叶碰撞之声,铿锵有力。

    蒙骜的虎目环视一周,最终,还是定格在了那个随自己南征北战,打了半辈子仗的儿子身上。

    “蒙武!”

    “在!”

    与蒙骜有七分相似的中年将领,大步出列,单膝跪地,声如洪钟。

    “你,依旧为先锋大将!率汝本部三万锐士,即刻出宿胥口,沿黄河北上,直击平阳!此战,务必拿下合纵军前营阵地!”

    蒙骜的语气陡然一厉,杀气毕露。

    “此战,若再败,斩!”

    这道军令,冷酷无情,丝毫没有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儿子,而有半分的犹豫与回护。

    “若不能攻下平阳,末将,提头来见!”

    蒙武重重叩首,上前,双手接过代表着先锋之职的令箭。

    他早已习惯了父亲的这种方式。

    也正是这份近乎不近人情的执法无亲,才让蒙骜麾下的骄兵悍将,无一人敢心生懈怠。

    对亲子尚且委以最艰难的先锋重任,败则以死论处,没有半点转圜余地。

    他们这些外姓将领,谁又敢阳奉阴违,玩忽职守?

    蒙骜的目光随即移向一名年轻将领,人虽年轻,立于一众宿将之中,气度却丝毫不弱。

    “王翦!”

    “末将在!”

    王翦出列,身姿挺拔如松。

    “我给你两万精兵,可能收复酸枣,进逼阳武?”

    蒙骜的声音似是缓和了些许,不似对蒙武那般冷硬如冰。

    王翦沉吟了一番。

    他因前一战守城有功,被大将军破格提拔,得以免去数年军功积累,以如此年纪便能入中军大帐,参与军机。

    此刻,正是他最需要军功来稳固地位,堵住悠悠之口的关键之时。

    此令,是信任,是机遇,亦是考验。

    进,则一飞冲天,有望成为下一代的秦军大将。

    退,则锐气尽丧,再难有出头之日。

    不过瞬息之间,王翦已做出抉择:

    “十日!十日之内,末将必破酸枣!”

    蒙骜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而是将目光移向了另一位秦将。

    “杨端和!”

    “在!”

    杨端和出列,动作干脆利落。

    他与蒙武一般年纪,皆已过了而立之年,是久经沙场考验的成熟将领。

    “你率军一万,渡过濮水,给本将攻下蒲坂、首垣!从左翼撕开联军的防线,反向包抄濮阳!”

    “唯!”

    “张唐!”

    “在!”

    “你率军三万,待杨端和打开渡河通道之后,即刻跟进,后续渡河接应!”

    “唯!”

    “其余诸将,随本将率十五万大军,坐镇中枢,为三路先锋之后盾,全线前压!不得有误!”

    “唯!!”

    众将齐步上前,各自领命,眼中战意如火。

    “咚——咚——咚——”

    战鼓如雷,号角若龙吟。

    一个个在后世史书上留下赫赫威名的秦之良将,各自手持令箭,奔赴营中。

    沉寂月余的秦军大营,如同一头被唤醒的战争巨兽,刹那间苏醒!

    无数黑旗迎风招展,如林长戟反射森冷寒光。

    这是蒙骜的再一次试探。

    可一旦合纵军的调度出现任何破绽,被这头虎狼窥见了一丝弱点,这试探便会瞬间转变为最致命的撕咬。

    战火重燃。

    在上一轮交锋中,败于墨钰之手的秦军先锋将蒙武,憋着一股雪耻的怒火。

    率三万锐士,身先士卒,如同一柄烧红的铁锥,狠狠地凿向了位于平阳城的合纵联军前营阵地。

    秦军凶悍,冠绝天下。

    蒙武麾下,更是百战精兵。

    然合纵军占据地利,死战不退,更有墨家弟子操控机关以为臂助,箭矢如雨,滚石如瀑。

    战线虽在秦军的猛攻下摇摇欲坠,却始终未被彻底攻陷。

    而在南线,那位在上一轮交锋中,表现优异的年轻将领王翦,一路势如破竹。

    虽然立下的军令状有十日时间。

    可大军抵达的当日,三万秦军便在他的指挥下,正面击败出城迎敌的赵佗。

    赵佗不敌,却仍稳住了阵角,逐步撤回了阳武城,据城不出。

    仅一日,酸枣破,阵斩三千余级,大破魏军。

    王翦持此大功,就此彻底在秦军高层立稳脚跟。

    然而,他却并未被此功绩冲昏头脑,轻功冒进。

    阳武背靠魏国济水防线,与魏国腹地相连,王翦心知强攻难下。

    故而,他一面大张旗鼓,做出即将强攻的架势,一面却在酸枣重修工事,深沟高垒,对阳武围而不攻,以作牵制。

    “娘的,还真谨慎。”

    阳武城上,赵佗看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秦军,啐了口唾沫。

    虽说他是真的没顶住对方的攻势,但之所以出城一战,本就是在诱敌了。

    否则,以赵佗的性格,他压根不会出城迎敌。

    与此同时,秦将杨端和,已率万余精兵,趁夜色掩护,强渡濮水,对蒲坂发起猛攻。

    虽未得手,却已将渡河的通道打开,为后续三万大军的到来提供了保障。

    僵持的局面,瞬间被彻底打破。

    这是一场抗压测试。

    分兵过多的合纵联军正面防线,在秦军三路并进的强大攻势下,压力瞬间被拉满。

    平阳前线岌岌可危,侧翼又遭袭扰,整条防线看上去摇摇欲坠,几近被虎狼之秦撕得粉碎。

    一但有那道防线被攻破,蒙骜所率领的十五万大军便会压上,迅速扩大战果,甚至于直接锁定战局。

    这也正是战国末期,六国在面对秦国时,常常显得“计谋呆板”,不知变通的根本原因所在。

    非是六国无智囊,非是天下无奇谋。

    实在是,所有的谋略,都绕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分兵。

    分兵越多,不仅对统帅的指挥调度能力要求越高,操作难度拉满,更会无可避免地摊薄正面主战场的兵力。

    六国军队,论单兵战力,本就不及秦国。

    之所以还能与秦军抗衡,所依仗的,无非是抱团取暖,凭借人数上的优势,与秦国的虎狼之师硬碰硬。

    所谓奇谋,且不说最终能否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一旦正面战场因为兵力不足而崩溃,那么,一切的奇兵、侧袭、包抄,都将沦为无根之萍,不攻自破。

    可纵观六国,除了已经逝去的信陵君与尚未被人意识到的李牧之外,再无一人,能于正面战场,稳稳抗住秦军的攻势。

    便是强如廉颇这等级别的名将,亦是败多胜少,难以抵挡。

    濮阳,合纵联军大营。

    各条战线吃紧,请求援助的战报,如雪片般自四面八方飞来。

    往来于各营之间的斥候与传令兵,络绎不绝,马蹄踏起的烟尘,几乎从未停歇。

    情势,万分危急。

    然而,此刻手中仍握有二十万合纵联军主力的墨钰,在这几日里,却没有任何动静。

    仿佛一个局外人,对前线的危局置若罔闻。

    朱亥已知晓这位年轻人的用兵之道,不下于已故的君上信陵君。

    且与君上那堂堂正正的王道大势不同,这位墨家统领,似乎更喜欢剑走偏锋,玩弄阴谋险计。

    再加上有之前那场大胜作为基石,他心中虽然焦急,却还能稳得住阵脚。

    每日不是与众将分析各方送来的情报,便是亲自下到军营之中,操练士兵,枕戈以待。

    但卫国老将公孙羽,却没有这份从容了。

    濮阳,乃是卫国的都城,亦是卫国仅存的最后一座大城。

    如果濮阳城破,那么卫国,从实质上而言,也就亡了。

    如今秦军兵锋已近,随时可能攻破平阳,直逼濮阳城下,他如何能不心急如焚?

    可偏偏,此刻联军名义上的最高主将朱亥,对墨钰言听计从,信任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公孙羽虽为卫国大将军,可现如今在这联军大营之中,除了身边的百十名亲卫之外,他连一名卫国本部的兵卒,都调动不了。

    濮阳城内。

    荆轲近日来,亦是憔悴不少,时常唉声叹气。

    对于当前战局的危难,他亦是急在心里。

    可偏偏,当此危难情形,卫墨一脉的弟子,亦是忙得脚不沾地。

    他们需要以墨家机关术,协助合纵联军构筑防线;

    需要在后方督造、维护海量的军械;

    还需要派遣墨侠,清剿那些趁乱在城中烧杀抢掠的渣滓,以及秦军派来散播谣言、动摇军心的奸细……

    一大堆的事务,如山般压在他的肩上。

    作为卫墨统领,他每天都感觉头大如斗,哪怕不吃饭、不睡觉,都处理不完这无穷无尽的杂事,完全抽不开身来。

    他有心想去寻墨钰,问个究竟,却实在抽不开身。

    而派遣寻常的卫墨弟子前去,一来身份不够,二来也未必能将他的意思表达清楚。

    就在荆轲为此愁眉不展之时,一阵熟悉的、轻柔的脚步声,在他身后响起。

    公孙丽,提着一个食盒,悄然来到了他的身边。

    “师哥,吃点东西吧。”

    她将饭菜一一拿出,并非什么珍馐美味,只是简单的粗茶淡饭。

    “麻烦你了,丽儿。”

    荆轲眼中满是血丝,他随手拿起粥碗,就着干饼,狼吞虎咽。

    “剩下的,拿去给外面的兄弟们分了吧。”

    公孙丽看着荆轲近期来食少事繁,日渐憔悴消瘦的脸庞,又想起了明明同在一城,却已月余未见的祖父公孙羽,不由得发出一声惆怅的轻叹。

    荆轲正在心中盘算,是否无论如何都该挤出时间,去见一趟大统领。

    耳边听到丽姬的叹息,他咀嚼的动作一顿,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抬起头,看向自己这位青梅竹马的师妹。

    忽然想起,当初在魏国之时,自己奉命前去护卫廉颇将军,正是大统领帮自己照看师妹,且事后听丽儿说,大统领对她颇为照顾。

    师妹也曾多次在自己面前,提及墨钰师兄的恩情与可靠。

    那么……

    是否能让师妹,代自己去一趟中军大营,问询一下?

    荆轲眼神一动,越想越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可行性。

    他当即放下手中的干饼,开口道:

    “丽儿,我想让你去一趟城外大营,想办法见一面统领大人。”

    “让我去问?”

    公孙丽听完荆轲的请求,先是愣了一下。

    一方面,她身为女子,无故出入中军大营,多有不妥。

    另一方面则是……

    公孙丽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那个男人的身影。

    仿佛能洞悉一切的深邃眼眸,温和、尽在掌握的淡然笑意。

    在她最绝望之时,毅然决然地给予她支持与承诺的男人。

    去见他?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164/2837542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