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时间,关键是时间!八万士卒,国之
推荐阅读:太上金阙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我家地下室连了个骷髅地牢 仙人竟在我身边 人快老死,我觉醒了长生命格 人在东京,抽卡化身大妖魔 万法道君,从小云雨术开始 影视:从大奉打更人开始 都重生了谁还正经创业啊
此言一出。
郭淮灰暗的无奈的神情,瞬间如同注入一针强心剂,陡然间欣喜若狂。
左右诸将,无不是精神大振,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曹操这一道诏书,真是雪中送炭啊。
原本形势到了这般地步,诸将们都心知肚明,情知并州势不可守,全师西退才是生存之道。
可谁料夏侯惇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偏偏纠结不肯放弃并州,要带着他们所有人往火坑里跳。
眼看汉军攻势凶猛,界休关摇摇欲坠,大家伙儿是心里边急啊。
关键时刻,曹操这道诏书来了。
天子有诏,你夏侯惇还顾虑个什么面子,什么尊严?
自然是奉诏放弃并州,即刻带着他们这帮人逃去啊。
诸将焉能不欣喜若狂,个个如蒙大赦?
夏侯惇身形也是一凛,猛抬起头来,看向了杨阜手中那道诏书。
却迟迟没有接诏。
“大将军,此乃天子明诏,请大将军速速接诏吧。”
杨阜不得不俯下身去,将那道诏书奉给了夏侯惇。
夏侯惇颤巍巍起身,犹豫了半晌后,还是伸出手来,艰难的接过了那道诏书。
深吸一口气,缓缓拆开。
一字一句,印入了夏侯惇眼中。
确如杨阜所说,诏书令他存人失地,即刻放弃并州,把八万将士带回关中。
夏侯惇长吐一口气,一屁股又跌坐回了地上。
看着手中诏书,他此刻的心情是无比复杂。
有曹操这道诏书,意味着他不必再与并州共存亡,终于能明正言顺的退回关中。
能活,谁能不庆幸?
可想要背负着向匈奴割地的骂名,最后还是没能守住并州,既做了魏国的罪人,又成了历史的罪人…
就算活着回关中,还有何颜面,去见曹操?
“大将军,天子圣明,知道现下存人失地才是上上之策!”
“既是天子有诏,大将军还有什么好顾虑的,请大将军速速下令,弃守并州各处关隘,各军向蔺县收缩,西渡黄河,退回关中吧。”
郭淮激动兴奋,当即向夏侯惇再次劝说。
诸将一炸了锅一般,纷纷上前向夏侯惇劝说,再不必顾忌于会激怒了他。
夏侯惇是唯曹操之命是从的。
哪怕他再顾虑颜面,哪怕他再固执,现下曹操的诏令到了,他也没有胆量再坚持下去的底气。
“罢了,天子既是有诏,吾焉有不从之理。”
“传吾之命,令井陉,平城,壶关等各地守将,全部弃关西撤,向蔺县方向收缩,渡河西撤吧。”
夏侯惇将那一纸诏书,恭恭敬敬的收在了怀里,有气无力的拂了拂手。
郭淮,王凌等众将,皆是松了一口气。
郭淮眼眸一转,却又提醒道:
“大将军,我们这般盲目撤退也是不行的,只怕非但撤不了,还会为汉军尽数歼灭于并州。”
夏侯惇眉头一皱,不悦道:
“吾已下令放弃并州,你怎又危言怂听,怎么就撤不了?”
郭淮心头微微一震。
听夏侯惇语气,显然是对他心存不满已久,积聚了一肚子的怨气。
只是,事关生死,郭淮也没办法照顾夏侯惇的心情,只能如实进谏。
于是深吸一口气后,郭淮指着南面道:
“现下界休关以南,十万汉军还在猛攻我关城,平城,壶关,井陉关外加起来,还有二十余万汉军。”
“一旦我军弃守关城,则各路汉军必尾随追击,紧紧咬着我们不放。”
“然蔺县渡的运力有限,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将我们八万将士,全部渡往黄河西岸。”
“到时我大军拥挤于渡头不得过河,而三十万汉军尾随追击而至,我军便依旧有全军覆没之危啊大将军!”
听得此言,原本不悦的夏侯惇,脸色骤然大变,惊出了一层冷汗。
他身形腾的站了起来,几下扑到了地图前,目光急是细扫。
“你说的没错,草率撤退的话,我八万将士依旧有全军覆没之危!”
夏侯惇手指重重点头蔺县渡所在,目光急转向郭淮,眼神已无怨意,急问道:
“郭伯济,那依你之见,吾当如何将八万大军,安然无恙的带回关中?”
郭淮稍稍松了口气,来到地图前一指:
“平城,井陉关和壶关有太行山之险,道路行进不便。”
“大将军可下令各关城守将,在撤退之时捣毁关城,斩树掘坑阻塞山路,以迟滞阻断汉军追击速度。”
“这三路有太行山之险,能以这样的方式阻击汉军追击,然界休关望北方向,则是一马平川,没办法阻断汉军。”
“故淮以为,在界休关一线,我们依旧需要拼死坚守,以阻挡刘备主力北上追击,为我们大部过河争取到足够之时间。”
夏侯惇轻吐了一口气,眼神中掠过几分赞许。
郭淮这小子,智谋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这一道撤退方略,敏锐的抓住了关键之处,虽算不上是万无一失,却也是目前形势下,惟一可行的方案。
“嗯,如此看来,只有照你所说的行事了。”
夏侯惇微微点头,不得不认可了郭淮之策。
这时,王凌却道:
“如伯济所说,我并州军团能否顺利西撤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坚守住界休关多久。”
“可现下汉军攻势极猛,我界休关形势本就已不容乐观,我只怕…”
王凌没有继续说下去,抬头瞟了夏侯惇一眼。
他言下之意很明白:
刘备的攻势这么猛,大将军你确定能守住界休关,守到八万魏军尽数渡河吗?
夏侯惇听明白他言下之意,负手踱步,陷入了权衡之中。
思索良久,却无万全之策,只得又转向了郭淮:
“伯济,你可还有何良策,可助吾守住界休关,拖住大耳贼?”
郭淮无言以对,那份表情显示着他内心的无能为力。
到了这般地步,他显然也想不出,还有什么良策,能坚守住界休关,抵挡住汉军一日凶猛过一日的攻势。
气氛死寂。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打破了沉寂。
“大将军,阜有一计,虽算不上什么妙计,却或许能延缓大耳贼攻城,为我军西撤多争取三五日时间!”(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064/2837544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