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全线爆发
推荐阅读:废土:我的物品无限升级 我活一天就变强一点 修仙,我能穿越异世界 斗罗:好处我来,副作用你扛 人快老死,我觉醒了长生命格 释天武向你分享了磁场转动 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 人在东京,抽卡化身大妖魔 影视:从大奉打更人开始 从漫画编辑开始
1975年3月,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安进公司向市场上推出了一种新的药品,它的全名叫做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简称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
这颗宝石形的蓝色药片,上市第一周,每天就开出了1.5万张处方,美国的各大医院患者纷纷主动要求医生开西地那非片,眼里的希望之色。
纽约某医院。
「皮特医生,你知道的,我等了多少年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拥有它,我再也不想遭受妻子的渺视!」
皮特医生看著这些年一直向自己寻求帮助的病人,笑著准备开处方,并说道:「很抱歉杰克,上次临试者人选没有推介帮助你,你知道当时实在太多人报名了,有的人比你严重,甚至二十年的病情。」
「我知道,我知道,现在拥有它也不迟!」
到第七周,美国每天开出的『万艾可』处方高达27万张,创下了世界医药史上的奇迹。
此时的美国,正在经历一波『离婚潮』.
《纽约时报》就发布评论:万艾可的出现,可能让这个离婚潮得到缓解。
《华盛顿邮报》发布评论:万艾可是医药史的一大奇迹,是男人的福音。而发明万艾可的汤闻声博士,还是发明青霉素之一的汤飞凡先生之子,这对父子为了人类身体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辉瑞公司。
总裁约翰·安德森看著报纸上的新闻,感叹了一句:「新的生物制药巨头出现了」
属下不服气的说道:「安进生物制药仅一款处方药,又怎么算得上巨头呢?」
约翰·安德森摇摇头,说道:
「从安进生物制药的研发人员来看,他们汇聚了很多行业的顶尖科学家,不少都是汤飞凡博士的仰慕者,当然也有安进生物制药的财大气粗投资者,据说他们为此已经耗费研发费用1亿美金。」
「不仅仅如此,万艾可目前的销售情况,今年的销售额就能突破2亿美金!」
属下不可思议的说道:「2亿美金?」
约翰·安德森点点头,说道:「这还只是保守的估计」
不仅仅是辉瑞公司看到这里面庞大的利润,美国其它医药公司也纷纷羡慕嫉妒,但面对强大的专利法,他们自然不会去仿制,而且仿制也不划算。
与此同时。
安进生物制药,正在召开一场庆功大会,陈乐怡这个女总裁正在发表演讲。
「我们成功了」
简单的五个字开头,引起现场一百多位医药工程师、化学工程师的鼓掌。
接著,陈乐怡又说道:「万艾可的成功,将会安进生物制药带来源源不断的庞大利润。当然你们会认为,投资者投下巨资,支持我们已经八年多的时间,那接下来是不是要分享利润呢?」
现场的科研人员纷纷关注起来。
当然也有科研工程师大声说道:「投资者投入上亿美金的研发费用,时间又跨越八年时间,分享利润无可是非。」
很多的科研工程师纷纷点头附和。
陈乐怡笑著点点头,说道:「感谢你们的理解!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投资者已经决定,至少三年内不会拿走一分利润;因为,我们要拿著利润去重新投入新的挑战,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场掌声一片,这个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陈乐怡继续演讲道:「事实上,我们管理层的意见是,争取三年内将安进生物制药进行上市,长期健康的发展生物制药。而为万艾可做出贡献的人,都将得到一份股票期权,算是这次的奖金;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当前价值的现金奖励。选择权在你们,但是我需要说的是:万艾可在短短的七周时间,每天开出的除非单从1.5万张到27万张,预计本年度的销售总额将达到3亿美金左右。所以这样一家预备上市企业的期权股票,价值是高于当前现金的。」
现场的人都露出高兴的表情,他们已经知道该如何选!
实际上这八年来,安进位药的薪酬也算是行业中等偏上,这对于一家新药企,是非常优越的情况;更何况,凡是加入这个团队的,都没有一个人离职过。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稍微发点奖金,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投资者已经投入那么多的资金,追求高回报率无可是非。
但今天他们才知道,安进位药的投资者有多么的大方:第一,为公司长远发展,暂不选择分红;第二,还给大家期权奖励。
「好,稍后公司会寄给大家一份期权和现金奖励合同,你们在向律师咨询后,签上姓名交到公司。」
掌声雷动。
随后,总工程师汤闻声做了演讲,表示:一部分研发力量,继续对万艾可的升级研发;一部分研发力量,则对失败的心脑血管处方药,继续研发。
至于新的研发项目,自然还需要稍等一下,再考虑投资。
大家纷纷认可这样的布局,稍后会议结束。
5月的纽约,爆发出一个巨大的『世纪交易』,亚马逊集团一口气购入曼哈顿的八座摩天大厦,是帝国大厦的八倍面积。
至于交易的价格,媒体们却没有挖到具体的数字,总之是一笔天价数字。
一时间,美国的报纸又纷纷对『亚马逊集团』进行关注,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地产集团』,拥有亚马逊购物中心、丽思卡尔顿酒店、喜来登酒店,以及曼哈顿的八座摩天大厦。
亚马逊集团彻底出名,但媒体却挖掘不到这家企业的创始人Allen太多的资料,只知道其是一位华裔,其他一概不知。
当然,这是由于陈文锦长期在媒体面前非常低调的缘故,亚马逊集团也是以『职业经理人』来管理的模式,他只是在背后操控而已。
此时的曼哈顿。
一间写字楼里,陈文锦和自己的母亲、弟弟陈文骅进行了会面。
这一次购入曼哈顿写字楼,总价是15.87亿美金,他是经过父亲允许后,才直接开始交易的,出售方是一家养老金机构及投资机构的组合。
如此大的一笔钱,比亚马逊集团的资产还高出七八成,陈文锦自然一个人吃不下;所以,他母亲蒋梅英的投资公司,也参股一半。
两家抽出3亿美金的现金流,其余全部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拿下。
整个二房的资产,已经在20亿美金左右。特别是这一次抄底,差不多七八亿美金投入到美国股市,到时候升值一倍是轻轻松松的(事实到1976年,美股就重返千点,较低估是涨幅七八成)。
更不要说,亚马逊集团有稳定的收益,安进生物制药上市至少是十亿美金以上级别的上市企业,联合麦迪逊资产值也有数亿美金,再加上蒋梅英个人投资企业已经差不多十亿美金.二房的实力,完全可以毫无顾忌的拿下这八幢摩天大厦。
更何况现在是地产低谷,等后期租金上涨,八幢摩天大厦的价值也会大涨,根本不需要动用其他的资金。
「妈,手续已经办好了,一切进展顺利!」
蒋梅英看了看合同,她的心头还是有些激动,毕竟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的投资;哪怕大房的环球航运,当年造船也是几亿美金一次而已,而她们二房一口气吞下15.87亿美金的资产。
「嗯,这家合资管理企业,就交给你全部负责了。现在是管理好八幢摩天大厦,然后将租金拿去偿还债务。」
陈文锦说道:「现在的租金,只是够银行利息,略有富盈而已。真正要想偿还到本金,只有等待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解决,租金增长后。不过父亲说的对,我们是在低谷时买进,已经是稳赢的局面。」
听到儿子最后一句话,蒋梅英顿时放下心来,只要有自己的男人在,这笔投资就不可能出现问题。
这时候帮衬著打理投资的陈文骅,笑道:「目前就不要担心了!你别忘了,大姐的安进生物制药,现在万艾可销量暴增,将来若是上市,能为您巨大的财富。」
蒋梅英笑骂道:「什么你大姐的公司,那是你大姐夫的公司!」
话虽如此,当初写股份的时候,汤闻声将股份都登记在陈乐怡名下,以示尊重妻子。当然,毕竟都是夫妻了,这就是一个形式而已,实际上真要离婚,一人25%股权跑不了。
陈文骅说道:「口误口误」
就在亚马逊集团的「世纪地产交易」引发纽约商界震动的同时,另一股来自香港的「时尚风潮」也悄然登陆美国——美的集团的随身听,终在 5月中旬正式开启美国市场销售。
这款原本计划 4月 25日全球同步发售的产品,因香港本土的超预期热度被迫推迟上市。
因为随身听在香港实在畅销,美的集团推测在全球市场也必然会畅销,故美的集团不得不调整产能,将更多生产线转向随身听,只为积攒足够库存应对全球市场需求。
「美国消费者对新鲜电子消费品的接受度高,绝不能让缺货影响口碑。」美的电子负责人黄志明在赴美前的会议上强调,这也让美国市场的上市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近三周。
登陆美国后,美的集团沿用了香港市场的「街头推广」策略:在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核心城市,招募数百名本地推广人员,让他们戴著耳机、腰间别著美的随身听,穿梭在繁华街道与巴士车厢里。
推广人员还会主动向路人递上试听机会,将预装了美国流行乐与爵士乐的随身听交到他们手中——当路人戴上耳机,瞬间被清晰流畅的音质吸引,不少人当场询问购买渠道。
在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一位年轻女孩试听后惊喜地说:「这比收音机方便太多了,走路、坐巴士都能听,还不会打扰别人!」;
洛杉矶的巴士上,几位高中生围著推广人员,好奇地研究随身听的操作,讨论著「能不能录自己喜欢的歌」。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推广方式,远比传统GG更具感染力,短短一周内,美的随身听便在各大城市的年轻人中传开。
更让美的集团意外的是,不少美国媒体主动关注到这股「街头新潮流」。
《洛杉矶时报》在生活版刊登了题为《来自香港的「音乐伴侣」:美的随身听征服年轻人》的报导,文中写道:「这款蓝色机身的小巧设备,正在改变美国人听音乐的方式——它没有收音机的杂音,也不需要像唱片播放器那样固定在室内,只需一节电池,就能让音乐『随身影随』。」
上市首周,美的随身听在美国的销量便突破 4000台,纽约、洛杉矶的梅西百货等主流卖场纷纷追加订单,甚至有经销商主动提出「独家区域代理」的合作意向。
从香港街头的「时尚单品」到美国市场的「热销电子品」,美的随身听用一场「迟到的上市」,证明了其跨越地域与文化的产品吸引力,也为美的集团的全球电子消费品布局,打下了关键一役。
美的随身听在全球市场的热销,让索尼、飞利浦这两家老牌电子巨头坐不住了。看著美的从香港起家,凭借一款「能随身携带的音乐设备」横扫欧美市场,两家企业除了羡慕,更迅速启动了追赶计划——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此前从未有过的局面:想要研发同类产品,必须先向美的集团缴纳专利费。
回溯几年前,美的集团在电子领域起步时,曾多次因技术专利向索尼、飞利浦「低头」——特别是卡式磁带录音机录音机的专利费,美的都需支付高额专利授权费才能合法生产,这也让美的在成本控制上屡屡受限。
如今风水轮流转,美的随身听凭借「便携播放结构」「耳机适配接口」等多项核心专利,构建起严密的技术壁垒,让想要入局的索尼、飞利浦不得不主动上门洽谈授权。
索尼东京研发中心内,工程师们对著拆解的美的随身听反复研究,却始终无法绕开核心专利。
「如果强行仿制,一旦被起诉,不仅要面临巨额赔偿,还会影响品牌声誉。」最终,索尼不得不派出代表团赴香港,与美的集团签订专利授权协议。
飞利浦的处境同样如此。其荷兰总部原本计划凭借自身在音频技术上的优势,快速推出「竞品」,但美的的专利是绝对绕不过的。
就好比当年米罗华公司的游戏主机专利,这些年干脆不卖主机游戏,而是专门去打官司,获得一笔笔专利费,以及补偿。
权衡利弊后,飞利浦也选择与美的达成授权合作,专利费标准与索尼相近。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缴纳了专利费,索尼、飞利浦的同类产品也未必能撼动美的随身听的市场地位——美的优势明显,最主要还是价格,其次是先入为主的影响力。
这场「专利费的反转」,不仅让美的集团在电子消费品领域彻底站稳脚跟,更标志著香港科技企业从「技术追随者」向「产品创新者」的转变。(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022/2837535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