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天可汗回忆录 > 第412章 这得走流程啊

第412章 这得走流程啊


洛阳正月的大朝会,乃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一次朝会。

    一众宗室、公卿和外国的使节汇聚太极殿,觐见天子,进行朝拜,外邦的使节还会献上贡物。

    于正月初一,举行大朝会的目的,便是为了宣誓正统,彰显威严,怀柔远人。

    自六镇、河阴以来,北魏皇室威严丧尽,朝廷之政令不出洛阳,乃至于洛阳城都成了诸侯的跑马场。

    何谈威严?

    既然没有了威严,那么举行大朝会的意义自然也只剩下了自娱自乐。

    无论是元子攸还是之后尔朱氏推举的废帝,对于用大朝会彰显皇室的威严,属于是有心无力。

    尔朱氏进入洛阳之后,对于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清算,朝廷礼制变得极度的混乱。

    元子攸等人很想要摆脱尔朱氏的影响,可却是做不到,没有这个财力,也没有这个能力。

    元宝炬继位之后,百废待兴,直到去岁冬末,洛阳城大体上重建完毕,于今岁才正式举行了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大朝会。

    不过于群臣之前的,不是元宝炬的嫡长子元钦,而是李爽。

    他带着百官公卿和外邦使节进入了太极殿,拜见元宝炬。

    大朝会的礼仪流程很是繁杂,本来精通这些礼仪流程的官员很多,不过在尔朱荣弄死洛阳两千公卿之后,懂得这些的便成为了稀缺人才。

    可尽管如此,一些细节在场的人或许并不清楚,可有一件事情他们是知道的。

    引领百官公卿的,本该是北魏的皇太子或是宗室诸王,可如今却是秦王。

    这位北朝真正的掌控者!

    天策上将,位在三公之上,群臣避道,礼绝百僚!

    看着走在前面的李爽,他身后的朝臣心情很是复杂,而那些外邦使节却是各有思量。

    李爽带着众人进入太极殿,向着元宝炬拜年。

    坐在皇位之上的元宝炬轻呼免礼之后,众臣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元宝炬的内侍在旁,拿出了圣旨,交给了丞相斛思椿,进行了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这份圣旨早就起草好了,内容也是斛思椿亲自看过的。

    在日常埋汰了一顿南梁岛夷后,斛思椿便开始述说着功绩。

    其中最大的亮点,便在于去岁进攻巴蜀,拿下了这块战略要地,并抵御住了梁军的反攻。

    斛思椿主要的意思便是,在英明伟大的秦王领导下,他忠诚的可靠的义兄陈留王带着将士们用舍身忘我的精神,从万恶的岛夷手中解救了巴蜀的汉蛮百姓。

    巴蜀百姓盼王师如盼甘霖,那可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述说了一大段功绩之后,斛思椿进行了反思,并最终得出了结论。

    为什么短短的两年内,摇摇欲坠的大魏就能从尔朱氏肆虐的阴影之中,重新回复荣光呢?

    全靠了秦王这擎天一柱啊!

    由于内容太过谄媚,在场的公卿大臣听了都有些膈应。他们自动略过了斛思椿谄媚的部分,直接跳到了最后。

    “……今以秦王之功,加封河北、河南九郡十万户,为其封邑。”

    又加封十万户?

    众臣心中震惊,李爽的秦王府在中原本来已经有了十万户封邑,如今已经到了二十万户。

    要知道,这些可不是虚的食邑,只能收点钱粮作为薪俸,秦王府是真的能够对所在封邑的百姓进行治理,拥有着制定法律、征税、征发劳役、组建军队等权力。

    关东四姓,崔卢郑王出身的或与之关系紧密的公卿大臣对此,十分敏感。

    如果只是将新攻占的巴蜀的土地作为秦王封邑,他们不会有意见,反正跟他们也没有关系,可是中原的土地,跟他们关系大了。

    李爽是要跟他们抢食啊!

    先前的十万户和封地,乃是李爽用打败尔朱氏的胜利者和尔朱氏遗产的继承人双重身份继承,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尔朱荣原本太原王爵位下的封邑。

    河北的一众世家对此已经相当警惕了。

    不是他治理的不好,而是治理的太好了。

    李爽实在是太卷了。

    世家豪族跟自己佃农约定的是六四分成,当然,不同的时节和地方还会有所调整,可秦王府直接免税两年,还用极低的价格租赁耕牛和农具,主打一个白来的土地不心疼。

    当然,世家公卿明面上对此也不好说什么,可河北的百姓,的确已经人心浮动了。

    如今,李爽又向前拱了一步,加了十万户,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河北百万户迟早都是姓李的。

    要反对给李爽加封十万户,朝堂之上的公卿也能拿出种种的理由。

    比如战乱刚刚停息,朝廷治理下的编户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如今加封了秦王十万户,朝廷会变得更加困难。

    不过,李爽并没有给这些公卿机会,就在斛思椿合上了圣旨的那一刻,主动走了出来。

    “臣虽有功绩,然社稷艰困,不敢受此恩赏!”

    斛思椿听了这话,很快反驳道:

    “大王之功,足以彪炳史册,若不受此封赏,臣下何安?”

    很快,贾显智这帮北人公卿也走了出来,纷纷在反驳着。

    “朝廷之恩德,在于赏功罚过,秦王不受赏,岂不是在败坏朝廷法度?”

    斛思椿等北人主打的就是一个你不拿不行。

    你要是不拿,这朝廷的法度可就败坏了;这朝廷的法度败坏了,将士们不能安心为国家征战;将士们都不安心为国家征战,这大魏就要完了。

    总之,秦王要是不接受这十万户封赏,大魏就要完了。

    这帮北人公卿人数少,可声量却相当的大,压过了其他世家出身的公卿,让这些人很是憋屈。

    当然,也不是这帮世家门阀出身的大臣辨不过,主要是这帮北人公卿比这些世家公卿更懂得物理法则。

    经历了六镇之乱和河阴之变,这帮北人公卿深切的知道了一个道理。

    理,不打不明!

    尔朱氏权势鼎盛之时这帮北人公卿是这么干的;尔朱氏玩完之后,这帮北人公卿还是这么干的。

    当下,一众世家出身的公卿看向了元宝炬,将最后的希望放在了他的身上。

    你好歹也是皇帝,别人都这么跳脸了,你得支棱起来啊!

    可元宝炬坐在御座之上,一脸兴致缺缺,提不起兴趣。

    最终,在万般无奈之下,李爽只能被迫接受了这些九郡十万户的封赏。

    “你们真是害苦了本王啊!”

    一番流程之后,便到了使臣献礼的环节。

    北魏拓跋氏起于鲜卑,与吐谷浑、契丹、柔然、室韦、奚等同出于东胡的部族甚有渊源。

    在击败了慕容氏和压制柔然之后,拓跋氏成为了北地的霸主,与周围的部落关系都相当的稳定,形成了朝贡体系。

    如今,这样的朝贡体系已然崩塌了。

    这一次,吐谷浑、高句丽、高昌、新罗、百济等十余国都派来了使臣。

    只是,与其说他们是为了元宝炬而来的,不如说他们是为了李爽而来。

    谁是如今北朝真正的掌控者,他们自然都清楚。

    北魏旧有的秩序,无论是洛阳的秩序还是平城的秩序,如今已然被这位年轻的秦王掌控了。

    柔然分裂成了两部,契丹刚刚遭到了一顿毒打,草原之上的秩序已然稳定。

    栖息在阴山、燕山、贺兰山、祁连山等区域诸多部落的首领被封为可汗,受到了天可汗的统辖,曾经以平城为中心形成的北地秩序也稳定了。

    经历了刚才那一幕,一众使者也看到了,中原也在那位秦王的掌控下,似乎也进入了稳定。

    如此一来,整个北朝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体将会进入稳定期。

    对于周围的小国而言,无论是北魏还是南梁,都是庞然大物。

    一个经历了内乱将要分崩离析却又忽然结束了内乱走向强盛的北朝,对于他们而言,可不一定是好事。因此,他们或多或少都做出了一些试探。

    其中做的最为明显的,便是高句丽的使臣。

    高句丽使臣给元宝炬献上两枚玉璧的同时,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品质、规格远在献给元宝炬的玉璧之上的玉如意,献给了李爽。

    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在试探这洛阳的朝廷是不是真的如看上去的那般一团和气。

    这却给刚才憋了一肚子气的世家公卿发泄的理由,纷纷在指责高句丽的使臣不懂规矩。

    高句丽使臣面对责备,显得很惶恐,表示自己是头一回来,年轻见识浅,被天朝上国的威仪震慑,忘却了礼仪。

    可因此形成的舆论,最后却都暗戳戳的指向了李爽。

    礼制,乃是朝廷治理天下的总纲。

    李爽这个秦王再怎么样礼绝百僚,也不能在明面上获得超越皇帝的待遇。因此,这便给了公卿百官理由去说事。

    当然,他们最主要的还是关心那十万户的事情。

    正当朝堂的舆论有些愈演愈劣的时候,元宝炬身边的内侍敲了敲身边的铜磬。

    公卿百官纷纷闭上了嘴巴。

    皇帝要开口了。

    一众公卿等待着元宝炬支棱起来,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元宝炬面色变得严肃,开口道:

    “朕与秦王份属君臣,情如兄弟。这天下非是朕所得,乃是秦王托于朕前。今有所扰,诸臣不安,乃朕之过。朕意,秦王此后可在长安建天子旌旗,诸卿勿复扰也!”

    这话说出来,不但是在场的公卿百官,就是刚才被众人攻讦,实则是给众臣打配合的高句丽使臣都吃惊了。

    流程呢?

    一众公卿自小饱读经典,对于篡位嘴上不耻,可一个个对于篡位的流程却很了解。

    就算要篡位,这不得先加九锡,弄个总百揆,再给个“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待遇。

    这得一步一步来啊!

    怎么一下子就跳到建天子旌旗呢!

    这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价钱,一下子就让他跳到了离篡位只剩下了一步,我们还怎么和李爽讨价还价呢?

    这得少赚多少?

    陛下实在是太不专业了!

    吃惊的不只是一众公卿百官和外邦使节,就是李爽本人也是一样。

    元宝炬这一出,可不是事先商议过的,完全是他自发的行为。

    元宝炬这一招实在是太猛了,李爽都有些吃不消了。

    “陛下,不可!”

    看见最先出来阻拦的是李爽本人,元宝炬一肚子话都憋了回去。

    朝堂之上,罕见的众志成城,所有的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最终,在李爽和太极殿中公卿百官一阵劝谏之下,元宝炬才收回了成命。

    ……

    金镛城。

    “秦王,属下查清楚了,这高句丽的使臣和郑严祖、高乾、卢文伟等人早有勾结,当日朝堂之上,乃是早有预谋。”

    斛思椿站在李爽身边,小心翼翼的道。

    李爽看着一份文书,却没有搭话。

    斛思椿见此,心中有些七上八下,继续道:

    “宇文泰征讨契丹,取得大胜,还夺了高句丽征收契丹、奚等部的财货,其王高宝延对此很不满。”

    六镇之乱至今,北朝乱了十年。边境的秩序,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高句丽趁此机会,纳服了很多原本不臣属于高句丽的部落。

    高句丽虽然对北魏和南梁都不时朝贡,但自身也是一霸,建立小朝贡体系,将周围的部落都纳入了这个体系之中,时常征收财货。

    如今,北朝由乱而治,原本在辽东周围的部落的态度又变得暧昧了起来。

    毕竟,对于这些东北的部落而言,其部落本来就与鲜卑人有些关系,既然能加入大朝贡体系,为什么要加入小朝贡体系,在大哥之下认个二哥,再挨一刀呢?

    高句丽想要维持其辽东小霸主的地位,断了这些部落的念想,自然希望洛阳不过多的插手东北的事务。

    如此,挑动洛阳内部的纷争,自然成为了其目标之一。

    斛思椿说完,李爽将邺城送来的高欢上奏的收复辽东的文书放在了桌案之上,道:

    “贺六浑还是很有魄力的!”

    斛思椿一愣,这是在夸高欢么?

    ……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2004/2837546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