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 第206章 吕夸夸:沈子珩一人,抵半朝文武,

第206章 吕夸夸:沈子珩一人,抵半朝文武,


日近黄昏,文华殿内。

    小万历看完了工部尚书郭朝宾与工部左侍郎李幼孜联名提交的奏疏。

    其策有三。

    其一,重赏发明治河器物之匠人;其二,安澜大会之期提前,宣讲以匠人为主,监生为辅;其三,匠人展会,一年一次,列为定制。

    李幼孜在撰写第二条策略时。

    还不忘用一行小字在下面注解:此策乃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念所提,工部诸僚,咸赞此策。

    内阁三阁臣对此奏疏的联名票拟非常精炼:三策皆可行,尤二策最佳。

    “好一个‘匠人为主,监生为辅’,让监生为匠户们打下手,甚合朕意!甚合朕意!”

    小万历忍不住拍案叫好。

    此策不但能提高匠人们的地位,而且能使得他们在安澜大会宣讲时有更好的表现。

    “如拟!”小万历看向冯保说道。

    ……

    翌日。

    即四月三十日,满朝文武皆知工部三策。

    无一人上奏称“匠人为主,监生为辅”逾越礼制,混淆贵贱。

    因为治河比此等礼制重要,因为小万历与内阁皆赞同此策,因为大家都知晓当下逾越礼制之事已不胜枚举。

    国子监祭酒王锡爵知晓此事后,立即开始选拔长相上等、口才上等、懂治河治漕之策的监生。

    以便接下来与工部配合。

    在他眼里,此举不但没有僭越,没有侮辱监生的身份,反而是令监生为朝廷治河出力,乃是一种求之不得的荣耀。

    目前朝堂的风气是:朝廷不养无用之人。

    而当下的国子监却是“无用之人”的聚集地,王锡爵巴不得让监生们多干一些实事呢!

    与此同时。

    沈念那句“监生不愿为辅,翰林官愿为辅”也传到了众监生的耳中。

    他们根本不敢摆架子,也没有资格摆架子。

    有不喜不愿者。

    亦不敢说一句抱怨的话语。

    不然沈念再拿出一篇废物论,能将这些监生们羞得不敢出门。

    京师百姓听到此三策后,都甚是兴奋,他们最喜看这种有反差的事情。

    ……

    五月初三。

    工部经过审核查验,从进京的近两千名匠人中选出五百二十人,为他们设立单独摊位。

    其余有治河经验的河工,工部会根据他们的讲述,将有实用的治河经验撰写成册。

    国子监当即也匹配五百二十名优秀监生,先与匠人们结对,了解摊位展示内容,然后依照王锡爵的要求,为摊位匠人所要展现的治河发明与经验,撰写一张“说明书”。

    与此同时。

    工部也在筛选有资格拿到奖赏的匠人,此奖赏,将在新任河漕总督潘季驯到来后,由他亲自确定人选,由他来分发奖赏。

    此乃小万历特意安排的。

    目的自然是为了提高潘季驯在一众治河匠人心中的威信。

    缘于国子监生的参与。

    治河一下子变成了京师最时尚之事。

    京师书铺内,一些治河治漕书籍文章与黄河、运河、淮河的河道堤坝简图,全都售之一空。

    无论是书生士子还是贩夫走卒,在街头巷尾、酒楼茶肆闲谈之时都会聊一聊治河。

    一些孩子在街头玩耍之时,手持木棍都在画运河和黄河的形状。

    就连歌伎胡同的大尺度说书人。

    也将一个个书生与名妓相恋的话本故事改成了汉朝王景治河、宋朝三易回河等治河故事。

    此等氛围,让人感觉到似乎是:全民治河。

    沈念非常喜欢这种氛围。

    往昔治河,皆是河漕上的事情,百姓丝毫不知,朝廷只要结果。

    而这次朝廷拿出了态度,拿出了银钱,并使得百姓对治河有了兴趣。

    日后治河,定然是全民监督。

    如此,河漕之上将会减少许多面子工程与贪墨之事。

    此乃百姓之福。

    ……

    五月初十,五更天,安澜大会前期展会正式开始。

    棋盘街上,五百多个摊位立于两侧。

    摊位之后。

    匠人们身穿工部发放的匠人衣衫,监生们统一身穿灰白色长衫站在匠人的侧后方。

    摊位上方或后方。

    有匠人们发明的治河器物,有河漕沙盘,有治河书籍,还有监生们撰写的“说明书”。

    小万历令光禄寺为匠人与监生们准备了米粥与肉饼,作为早餐。

    处处都彰显着朝廷对治河之事的重视,对这些治河匠人的尊重。

    工部已提前贴好告示,号召全民思索治河之策,发明治河器具,有奇思妙想者,汇禀工部,将有重赏。

    于是乎。

    天刚刚亮,棋盘街的安澜展会上便挤满了百姓。

    有猎奇的,有献策的,有求知的,有为撰写小报消息而来的,还有只为看匠人与监生之组合的……

    人潮汹涌,甚是热闹。

    在此等氛围下,朝廷这次的治河之举若还是雷声大雨点小,那就丢大人了!

    ……

    五月十二日,近午时。

    新任河漕总督潘季驯终于来到了京师,他接到皇帝口谕,小万历下午就要见他。

    而沈念也被安排为起居注官。

    将在小万历召对潘季驯时,侍于一侧,详细记录。

    ……

    午后,文华殿内。

    身穿一袭绯色官袍的潘季驯来到大殿内。

    “臣潘季驯参见陛下!”潘季驯跪在地上行礼。

    “潘卿,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小万历笑着说道。

    此乃沈念第一次见潘季驯。

    后者身材中等,肤色略黑,两个眸子非常明亮。

    潘季驯站起身,朝着小万历拱手道:“陛下,京师安澜大会之情况,臣皆已知晓。朝廷如此重视此次治河,臣定当竭尽全力,使得大河安澜,漕运通达!”

    潘季驯说此话时,带着一丝哽咽。

    往昔治河,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一旦有洪涝灾害,治河者还要第一个站出来受惩。

    而这次。

    朝廷将银钱给足了,将人才找齐了,将治河匠人们的地位也提高了。

    前期筹备如此到位。

    潘季驯自然要倾尽全力将治河进行到底,将每一文钱都花到实处。

    小万历满意地点了点头。

    “潘卿,接下来安澜大会如何进行,便是你的任务了。接下来,治河细则如何定,一百万两白银如何花,需要制造什么样的治河器具,需要多少个衙门的官员协同,朕与内阁六部都全力配合你!”

    “如果一百万两不够,只要有成果,尽管开口向朕要钱,朝廷会将此事当成目前的新政第一要务!”

    ……

    潘季驯红着眼眶,一脸感动。

    朝廷如此信任他,他自然要全力治河。

    “陛下放心,三年之内,此次,臣必能使得大河安澜、漕运通达,大明二十年内,再无河患!”

    “朕相信你!”小万历挺着胸膛,高声说道。

    ……

    五月十三日,常朝朝会之后。

    小万历带着潘季驯一起来到安澜大会展会。

    小万历先是命人赠匠人与监生们糕点,然后便与潘季驯一起在展会上转了一圈。

    那日住在国子监杂役小院的匠人们,发现那个与他们一起吃晚饭的“官家公子”竟然就是当今皇帝,不由得甚是兴奋。

    待回乡之后。

    他们说出此番经历,便足以让十里八乡的官员胥吏、地痞恶霸都不敢欺负他们。

    随后。

    安澜大会的掌控权便转移到潘季驯手中。

    拥有多次治河经验的他。

    比任何人都知晓什么样的治河器物有用,什么样的治河经验值得记录在册,什么样的河工、漕工值得擢升,任河漕上的管事。

    潘季驯务实且拼。

    四更天便带着数名河漕官员出现在棋盘街的安澜展会上。

    他用了两日,将五百多项治河发明全都巡视了一遍。

    其中。

    对上百件治河器具都提出了改良建议,而他也记录了满满一本子治河之策。

    张居正一直推崇潘季驯。

    便是因为他这种务实的为官之道与视治河为毕生使命的人生追求。

    这几日。

    国子监的监生们也受益匪浅。

    他们知晓了河工漕工的不易,知晓了大河的狂暴无情,知晓了本以为是“奇技淫巧”登不上台面的发明实为大学问,可以减少许多河工、漕工伤亡。

    甚至有监生对治河治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日后准备以此为业。

    这几日。

    潘季驯唯一做的一件私事,就是请工部尚书郭朝宾、工部左侍郎李幼孜与沈念吃了一顿饭。

    此次筹备甚是周全。

    特别是“匠人为主,监生为辅”的想法,足以使得无数匠户抬起头,看到人生的盼头,看到生活的希望。

    这些都是潘季驯一个人做不到的。

    ……

    五月十八日。

    安澜大会第二阶段“论治河之策”开始。

    一众擅于治河的官员胥吏、河工、漕工,齐聚工部衙门,他们将在此展开长达五日的长会,讨论此次治河的具体措施。

    往昔。

    在京师举办这样的会议都会有内阁阁臣与宦官参与,需一日一报,使得皇帝知晓。

    但这次,小万历彻底放权。

    治河事宜,皆由潘季驯做主,六部主事参会,听候潘季驯差遣。

    工部只需维护好棋盘街上的展会以及使得参会之人食住有序即可。

    小万历如此做,自然是吸取了前几次治河的经验。

    当下治河需要潘季驯的“一言堂”决策。

    若小万历不给予他足够的信任与权力,待治河开始,恐怕将会有如雪花般的弹劾奏疏呈递到小万历的御案前。

    诸如:潘季驯治河使得一队漕船未能如期进京,潘季驯修筑堤坝扰民,潘季驯任人唯亲,违规提拔地方官员等。

    这些理由,几乎都是一些官员自身利益受损而撰写的报复奏疏。

    故而。

    小万历表现出对潘季驯的绝对信任,也让后者坚定此次彻底解决河患的信心。

    ……

    五月二十三日。

    安澜大会展会与论治河之策的会议同时结束。

    潘季驯重赏了百名治河之器发明者后,向朝廷提交了一份治河总略总结奏疏,然后申请离京治河。

    当日,小万历便批复答应了潘季驯的请求。

    这个季节。

    乃是黄河中下游与漕河相对干涸之时,是测量数据与清理河沙的最佳时间段。

    再晚些。

    便有可能是黄河泛滥,洪水肆虐之时。

    ……

    五月二十五日。

    潘季驯带着一众河漕官员与挑选出的河工漕工奔向临近运河的黄河故道。

    其他参与安澜大会的匠人们也陆续返回。

    朝廷为每人都准备了车马食住费,以确保他们不花一文钱便能回到家中。

    这些人回到家中,心思定然会转移到治河发明之上,并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周边的同类人。

    ……

    五月二十七日。

    工部宣告将在每年九月初一举行为期半个月的匠人展会,所有符合要求的匠人都能参与,衣食住行,皆由户部出钱。

    有“安澜大会”这块珠玉在前,报名参与的人数必然会很多。

    此匠人展会将会促使大明的手工业行当迅猛发展,也能使得沈念“匠户归民籍”的目标更进一步。

    ……

    五月三十日。

    小万历命司礼监官,赏赐工部尚书郭朝宾新钞三千贯、紵丝三表里、羊三只,赏赐工部左侍郎李幼孜新钞两千贯、紵丝两表里、羊两只;赏赐翰林侍讲学士沈念新钞一千贯、紵丝一表里、羊一只。

    相隔一个时辰后。

    沈念又被赏赐白银一百两、彩缎三表里、茶叶十饼、酒三瓶。

    许多官员都被小万历这种赏赐弄糊涂了,不清楚沈念为何会被一日两赏。

    很快,就有聪明的官员揭开了谜底。

    近日,沈念连立两个大功。

    一个是解决了天下寺院隐田之事,一个是提出了“匠人为主,监生为辅”的大胆策略。

    小万历一日两赏沈念。

    是让百官意识到他们与沈念相比,为君分忧的能力不足,应向沈念看齐,日后做事多动一动脑子。

    当日。

    内阁次辅吕调阳配合小万历“一日两赏沈念”之举动,呈递内阁欲加强监察六部考成之奏疏,意在督促官员们再努力一些。

    其中,奏疏中的一句话被官员们迅速传开。

    “沈子珩一人,抵半朝文武,令内阁愧羞,吾等当勉之。”

    一些官员听到此话后,满脸不服,牙齿咬得咯咯响,但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还有一些官员听到此话后,思愈勤,做愈多,盼着有朝一日在某件大事上能呈递一道惊世良策,赢沈念一次。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970/2837567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