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孝廉归属
推荐阅读:重生后我只和坏女孩谈恋爱 诸天恶兽,我以牛鬼蛇神为食 我的密教叔叔于勒 Z世代大陆 我在万历修起居注 大灶君 枪炮,少女与钢铁 海洋领主:从成为钓鱼佬开始 箱子里的战锤40K 御兽:我不想当饲育师啊!
刘辩与刘馥畅谈整夜,直至天明。
而刘馥入宫后便彻夜未归,此番动静落在明眼人眼中,自是清楚天子对刘馥的看重。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刘馥最终并未进入侍中寺,反而被安排至民曹担任民曹尚书郎一职。
民曹主缮修、功作、园苑,即主导一切土木工程营造。
大汉一百零五个郡国中,凡桥梁、道路、城池的新建与修缮,皆须上奏朝廷审定。
民曹负责对负责审批项目立项,评估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定每季徭役人数上限,由大司农署对财政进行二次审议,若无异议则进行分批拨款。
若涉及水利工程,大司农署则会派遣擅长农事的属官,于选址与营造时临场监督、提供建议,并有权随时清查钱粮账册。
刘馥治水才能毫无疑问,但通过彻夜的长谈,刘辩也察觉到他缺乏统揽全局的眼光。
譬如判断工程规模与徭役数量之间的平衡,方才不会令民力凋敝且不耽误农时,又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和钱财,又譬如从何处调度土木沙石,且如何运输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
简而言之,就是发改委。
故而相比作为天子幕僚机构的侍中寺,民曹才是最适合刘馥历练的部门。
除刘馥之外,今岁春季孝廉之中,刘氏宗亲尚有零陵郡人刘先、刘祥,及山阳郡人刘磐。
刘先博学强记,尤好黄老言,明习汉家典故,入侍中寺为记室令史。
刘祥为已故苍梧郡守刘曜之子,通达庶务,熟悉交州民情及交州土人民俗,故入客曹任客曹尚书郎。
嗯……其实刘祥才学仅为中人之姿,得以入尚书台为郎而非三署郎,倒是有赖于吏曹的背调,言刘祥之妻月前诞育一子,取名刘巴。
刘磐则是刘表从子,父早亡,而刘磐对经学仅仅是粗通释义,得举孝廉全赖刘表这位担任中山国相的叔父。
不过刘磐举孝廉的门槛虽是倚仗人情关系走后门通过,但其人在兵事的回答上,虽无多少出彩之处,却一言一行皆合兵法。
而且其人可左右开弓,精于骑射,膂力过人。
故而刘辩将他的去处,归于中坚营,由中坚将军黄忠考校其军事才能,最终授队率之职,统军士五十人。
除刘氏宗亲外,参与了此次孝廉策试者,还有北海相秦周举荐的孙乾。
二十二岁的孙乾在今年年初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刘辩还参与过今年年初的太学生毕业典礼,亲自授予了这一批的优秀毕业生官职。
太学并无修业年限,相比于后世的学校,太学更像一座荟萃天下名师巨典的宏阔书库。
太学生平日里以自学为主,五经博士定期开筵讲经,为太学生答疑解惑。
而太学招收学生亦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过往虽是只招收18岁及以上的太学生,并没有年龄上限。
随着不少未满18便通晓经学的“神童”出现,太学也逐渐允许未满18岁的太学生以“童子郎”的身份就学。
太学会保障太学生的三餐和起居,只要你的财富能支撑得起自身家庭开支,那么甚至可以在太学从18岁学习至80岁。
每年年末,太学都会举行岁试射策,试题以竹简书写并按难度分科陈列,其中甲科试题最难,乙科次之,太学生可自选参与甲科或是乙科的岁试射策。
太学生从各自选择的科里,随机抽取竹简,根据竹简上的试题进行答题,应试者随机抽取简策不可更换。
因其作答需切中题意如同射靶,故而名为射策。
成绩评定结合题目难度与答案质量,甲科最优者授郎中或太子舍人等职,乙科次之,多授朝廷各署衙令史(负责文书工作)。
通过岁试射策得授官者,即为毕业。
但许多太学生毕生钻研典籍,但穷其一生都未能通过岁试射策,以至于“结童入学,白首空归”者不在少数。
而倚仗岁试射策授官,只是寻常豪门和寒门子弟的入仕渠道,如刘馥、孙乾等人出身不俗,不必经此途入仕,故而都未曾接受射策授予的官职。
不过举孝廉入仕的起点,实际上与甲科优秀毕业生授官后的起点,皆为郎官,并无差异。
但举孝廉入仕,履历更加光鲜,即从“学而优则仕”变为了“品学兼优”,就长远的仕途发展而言,举孝廉入仕的上限是要高于太学生通过岁试射策入仕的。
因此毕业后的孙乾,直接辞官回乡,等待北海相秦周举他为孝廉再正式踏入仕途。
孙乾善治《周官礼》和《左氏春秋》,非寻常空谈文人,故入侍中寺担任书令史。
另有一人,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慈溪人虞翻,年二十三,治古文经,精治《费氏易》与《周官礼》,于会稽郡守郭异处任功曹,吏治清明,为官勤勉清直,故而被举为孝廉。
不过虞翻的性情,实在是令人头疼。
虞翻才学甚高,三公、尚书令及左右仆射、两侍中以及三署诸官问经,虞翻皆侃侃而谈,从容不迫,有名士风度。
但虞翻的策问答卷中,却对朝廷的多项政令多有针砭议论。
对于朝廷的政令有异议,这并不足为奇,许多政令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刘辩也允许士人发言。
只不过话语权的主流渠道掌握在了刘辩手中,通过《大汉邸报》大幅削弱了士人、三老对于民间黔首的影响力。
只是虞翻的攻击性似乎有些太强了,直指百官“非奸即庸”,使天子遭受蒙蔽,就连向来性情宽和的太尉袁滂都认为虞翻是狂士,太过疏放不羁。
最终虞翻竟不为三公府、尚书台、侍中寺及三署所用,显然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将这个狂士纳为属官。
虞翻在治经和庶务上皆有才学,而且虽然针砭时政,但始终没有批评天子而是指责百官……当然,最受天子关注的是,虞翻敢于直指豪强问题,直言各地豪强、宗贼偷税抗法,甚至胆敢聚集起来阻拦税吏收税,当发大兵剿之!
这是个倡导忠君的狂热分子,不过虞翻用起来却并不算顺手,毕竟他是一柄双刃剑,而非郭图这般永远不会将利刃指向他的单刃剑。
将他退还原籍不予通过策试,显得朝廷无容人之量,刘辩亦惜其才学,但若是任用,四个府台却都不愿意任用。
刘辩在召集一干重臣议论虞翻去留归属时,本打算干脆将他送去太学担任闲职,过几年授个博士职位让他在太学治经和教书育人,却又担心影响了本就时常因时政而上街游行的三万太学生,在虞翻的教育下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郑玄建议,可将其安置于东观,任校书郎中。
但因公务而姗姗来迟的御史中丞张昭闻听此事,反倒是大为赞赏,认为虞翻直言敢谏,正是一名优秀的侍御史苗子,是御史台所渴求的人才,主动恳请天子能将虞翻交给御史台录用。
因此,沦为烫手山芋的虞翻最终被拜为侍御史。
(2369字)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958/28375532.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