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弑
如果攻占寻阳,截断妖贼退路,妖贼就会窜入三吴八郡,破坏两年以来的土断成果。
而现在妖贼被阻挡在建康周围,正合其意。
信的最后,信心满满的让刘道规做好准备,妖贼很可能会转向攻打荆襄。
在军事上,刘裕的谋略几乎没有错过,他说妖贼攻不破建康,就一定攻不破,说妖贼会转向攻打荆襄,就一定会转向。
普天之下,对妖贼习性的了解,几乎没人能超过他。
当年的蒜山之战,只是击溃妖贼,其后,刘裕凭借三四千人马一路追袭,从京口杀到吴郡,从吴郡杀到会稽,逼的孙恩投海自尽……
既然他有把握守住建康,刘道规也就罢了支援建康之念,下令士卒轮番休沐。
南面的桓谦和谯道福见刘道规回来,也老老实实的退回白帝城。
荆襄重新恢复安宁。
不过这种安宁是针对士卒和百姓的,豪强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有暗通桓氏的密信在,荆襄三州的豪强大姓一个都跑不了。
刘道规也颇为失望,以前对他们还多有照顾,为了维持荆襄的稳定,土断并不彻底,对他们藏匿的户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想到桓氏以来,这些人丝毫不念旧情。
“习、蔡、黄三家暗蓄家奴,私藏铁甲五十一领,弩机七十九副,蛊惑乡野愚民,还与蛮人勾结,当杀一儆百。”
刘义兴递上名录。
每一家有多少人在当地任职,有多少钱粮和部曲,与哪一家联姻,都标准的清清楚楚。
这段时日,他没少下功夫。
“眼下正值交战之际,不妨等大战之后,再行此事,必能事半功倍。”殷仲文脸皮颤了颤,其中蔡家与他是联姻。
而殷家也是荆州豪族之一。
土断的难点便在有没有对自己人动手的魄力。
“阿兴以为如何?”刘道规心如明镜,却不动声色。
“儿以为,正因大战在即,才更应肃清内部,不然妖贼与谯蜀东西夹击,与豪族里应外合,不知将有多少将士战死沙场,有多少百姓死于妖贼刀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儿愿主使此事!”
刘义兴当仁不让。
年纪越轻,越是有干劲。
刘道规却摇头,“你年纪尚轻,不宜锋芒太露,殷主簿熟悉荆襄人事,可交由他,殷主簿意下如何?”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虽然这些地头蛇实力大不如前,但仍不可小觑,孙策扫平江东,号为猛虎,却死在许贡的几个门客手上。
殷仲文也是个非常识相之人,不然也不会活到现在,立即拱手一礼,“属下定竭心尽力……”
刘道规叮嘱道:“土断利国利民,这一次一定要彻底。”
“领命。”殷仲文脸皮一颤,拱手而去。
“土断之事,你不要参与,旁观即可。”
“多谢父亲爱护。”刘义兴瞬间就明白其中深意……
平城,天按殿。
拓跋珪自从无功而返后,脾气越发暴躁,动辄以小错残杀身边宦官和宫女。
这一次进军中原失败,意味着刘道规势力已经膨胀到了能与魏国分庭抗礼的地步。
而若是他拿下江左,实力稳稳超过魏国。
魏国虽雄踞北国,但定都平城,周围耕种土地有限,整个代郡承载的人口也就一百多万,而刘道规经营淮泗,吞并荆襄,灭亡南燕,手上掌握的人口至少在四百万左右。
北府西府两支精锐战力,绝不比魏军差。
虎牢关和伊阙,区区两三千人就挡住了他数万步骑的进攻。
这一次进军中原失利,影响并未过去,西部大人茂鲜叛,勾结柔然,劫掠云中、硕方诸郡。
幽州胡僧白佛奴反,纠集四千信众,到处烧杀掳掠。
南燕虽然灭了,北燕却还坚挺着,慕容熙在位时为政暴虐,卫中郎将冯跋发动政变,推翻慕容熙,拥立其养子慕容云为天王。
大权落入冯跋手中,振顿朝政,肃清吏治,劝课农桑,省徭薄赋,设立太学,外结柔然、契丹,竟然让奄奄一息的北燕重新焕发生机。
趁拓跋珪南下争锋中原时,攻破了北平郡,数次侵入幽州。
自拓跋珪立国以来,内外大小叛乱将近三十起,连堂兄拓跋仪都联合宜都公穆崇作乱。
整天处于这种环境当中,拓跋珪不得不多疑猜忌。
时间长了,看谁都像是要造反。
“崔卿,难道朕计口授田错了吗?”拓跋珪喝了酒,又服用了五石散,眼神都变得有些疯狂。
崔宏平静道:“陛下所行之事,功在当下,利在子孙后代,刘渊、石勒、苻坚、慕容垂强横一时,而今何在?若不改制,陛下的江山亦难逃此厄!”
胡人王朝此起彼伏,却没有一个能长久的。
拓跋珪额头上青筋直冒,身边的两个侍女不由自主颤抖起来,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是要杀人的前奏。
但崔宏面无惧色,心平气和的劝说:“自古变法改制,无不难上加难,陛下既然迈出这一步,便不可更改,只能走下去,半途而废,非但前功尽弃,还会遗祸子孙。”
“啪”的一声,拓跋珪拍案而起,“不错,朕扫平北方纵横天下,还怕区区几个逆贼?若要一统天下,若要我拓跋氏万年江山,必须改制,他日改制成功,北御沙漠之众,东并幽冀强胡,南下而争锋,与刘道规决战!”
魏国人口钱粮不及晋室,但麾下之民强悍善战,骑兵居多,对晋军有巨大优势。
“陛下英明。”崔宏拱手。
拓跋珪虽然猜忌心重,对他却信任有加,一向敬重。
连儿子崔浩都带在身边,任给事秘书。
两人越聊越是投机,但这时宦官在殿外禀报道:“陛下,天下已晚,宫中即将宵禁。”
崔宏隐隐感觉有些不对,今日宵禁的时间似乎比往日提前了半个时辰。
明显是有人要他提前走,这说明宫中将有大事发生……
但拓跋珪喝的晕乎乎的,五石散上了头,根本没发现这些细节。
崔宏有心提醒,却忽然看到堂外的那个宦官一双幽深的眸子,正炯炯有神的盯着他,而他身边几个护卫手按刀柄。
崔氏虽得拓跋珪器重,但在鲜卑贵戚眼中,跟一条狗没什么区别。
没有威胁的狗,谁都不会放在眼里,而这条狗若是多嘴,那就另当别论了。
崔宏历经前秦、翟魏、后燕、魏国,在乱世中沉浮多年,能活到现在,必然是个聪明人,最擅长审时度势。
魏国无论谁当政,想要治理河北,都离不开崔家。
胡乱卷入别人的是非中,会连累家门。
崔家都是文臣,手上并无兵马。
“臣告退。”
“还未尽兴,崔卿安能弃朕而去?”拓跋珪打了一个酒嗝。
“来日方长,臣今日身体不适,还望陛下恕罪。”
“崔卿当多多保重身体,你我君臣,当如齐桓公与管仲!”拓跋珪虽然读过一些书,却并不精深。
不知道齐桓公的下场并不好。
崔宏愣了一下,欲言又止,一抬头,连拓跋珪身边的两个侍女都一脸杀气。
宦官佝偻着腰,已经走入殿中,笑盈盈道:“陛下如此爱护,崔尚书不妨留下。”
崔宏全身一颤,“陛下恩情,臣铭记在心,此生夙愿便是匡扶魏国,助拓跋氏一统天下!”
拓跋氏和拓跋珪还是有区别的。
不过拓跋珪五石散上头,神情恍惚,完全没听出言外之意,“来人,以车舆护送崔卿回府。”
崔宏擦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拱手而退。
直到他上了车舆,护卫中还是有一人的目光紧紧盯着他。
正是魏国的征南大将军、清河王拓跋绍。
拓跋珪返回平城,动辄残杀身边宦官宫女,人人自危,拓跋绍不费吹灰之力,便勾结了这些人,为其通风报信。
“此人一向聪明,定是看出了端倪,不如一起除掉,以免节外生枝!”护卫低声道。
“一条狗而已,又能如何?你方才没听到么?他说要匡扶魏国,助拓跋氏一统天下,没了他,以后谁帮我治理天下?”
拓跋绍凶狠残暴,却不傻。
崔宏不是鲜卑勋贵,手上没有兵马,对他没有任何威胁。
“殿下所言甚是!”护卫们也没放在心上。
拓跋绍深吸一口气,拔出腰间长刀,大步迈入天按殿中,“父皇,儿臣来矣!”
拓跋珪正迷迷糊糊。
殿中侍卫大喊一声:“贼人刺杀陛下!”
拓跋珪顿时惊醒,伸手去摸弓刀,却发现早已不见,回望身边,两个侍女抱着弓刀逃窜而去。
拓跋绍大笑不已,“父皇擅杀宫女宦官,囚禁我母,就是便是报应!”
“逆子欲弑父?”拓跋珪挣扎站起,却全身无力。
“咱们是胡人,强者为尊,杀父算得了什么?”拓跋绍举起长刀,一个眼神就让殿中侍卫逃走大半,剩下几人被他带来的部曲和宦官联手扑杀。
“你……”拓跋珪气的全身发抖。
但拓跋绍的刀锋没有任何犹豫,就落了下来。
一声惨叫,这位威震北国武德昭昭的君主死于非命。
拓跋绍犹不解恨,一刀一刀的挥砍着亲生父亲的尸体,血肉溅了一脸,让周围部众全都看呆了……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738/2837549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