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北府江山 > 第441章 佛

第441章 佛


长安是前秦、姚秦的都城,姚兴在最后一刻主动投降,城中产业得以保存。

    羌人、氐人擅长制皮,新造两万件羊皮裘、皮履不是问题,只是时间有些匆忙,刘义兴贴下榜文,向民间购买。

    短短两日,就收上来七千多件皮裘、皮履。

    大部分都是长安百姓无偿赠送,没有现成的,就宰杀自家的羊,剥皮送给官府。

    赫连勃勃凶名赫赫,无论羌人氐人汉人,只要落到他手上,都会生不如死。

    因此非常支持对胡夏的战争。

    刘道规攻灭姚秦时,说不放弃关中,就真的不放弃关中,还将晋室迁入长安,与关中父老建立了互信,得到他们拥护理所应当。

    不过关中大战连年,百姓手上没多少油水,虽然弄到了七千多件,缺口仍然很大。

    非但御寒的冬衣紧缺,粮草也是一大问题。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一次要彻底剿灭胡夏,前期动员五千精骑和两万羌军,后期天暖之后,还要出动大军,从河南地缴获的牲畜,填补不了这么大的缺口。

    关中持续了几年旱灾,府库本来就空虚。

    修河渠、开垦荒地短期内难以见效,现在从淮泗、荆襄转运,时间来不及,冬天转运效率太低下。

    连一向足智多谋的刘穆之都束手无策,“今年重创赫连勃勃即可,先灭西秦,以为长久之计。”

    “毛德祖以自身为饵,方才引诱出赫连勃勃,错过这次机会,以后要花更大代价寻到他们,我们难,敌人更难。”

    从内政上考虑,刘穆之所言老成谋国,但从军事上考虑,这一次不能留下赫连勃勃,以后很难再有这种好机会。

    刘道规非但要灭胡夏和西秦,还准备挟大胜之势,顺手杀入河西,灭了二凉。

    北魏虽然惨败,但拓跋嗣全面收缩,默默在代北和漠南舔舐伤口,最近还弄出一个什么“南失北补”之策,目光转向同出一脉的穷兄弟柔然,出兵劫掠草原的人口和牲畜,填补魏国。

    刘道规平定刘毅之乱时,拓跋嗣也没闲着,率三万骑出征漠北,大破柔然,掠牛羊二十万,虏青壮三万而归。

    汉国在这个时候被赫连勃勃拖住,就给了魏国喘息之机。

    赫连勃勃凶残狡诈,非常擅长袭扰劫掠,姚秦的国力就是被他这一手消耗一空的。

    太极殿中一片沉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两年刘道规办的事太多了,迁都、平定内乱、迁关东人口填关中,到处都要消耗钱粮。

    等了半炷香功夫,还是没有想出办法,刘道规心中一叹,看来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正要开口,殷仲文眼珠子一转,举起笏板道:“苻坚姚兴在位时,都曾大兴佛门,姚兴在长安修佛塔,在皇宫中造波若台,关中事佛者十室而九矣,佛寺遍及各郡各县,广开良田,蓄养僮仆而不上缴租赋……”

    非但苻坚姚兴大兴佛门,从石虎时代起,佛门遍及天下。

    江左的士族高门也是如此,孝武帝司马曜、琅琊王司马道子立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以居之,王恭为北府都督时,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江左士庶怨嗟。

    连国家大事都有比丘尼支妙音的参与。

    “诸位意下如何?”刘道规心中暗赞。

    殷仲文除了舞文弄墨,肚子里面的坏水也不少。

    封恺第一个响应,“佛道背弃圣人教义,只会蛊惑愚夫愚妇,祸乱天下,天师道便是前车之鉴,关中佛寺如此之盛,多为藏污纳垢之所,不应成为法外之地,臣建议核查僧众、清丈田亩!”

    王尚拱手道:“佛门坐大,其害不亚于豪强,放僧邸粟,兼并良田和僮仆,尾大不掉,臣赞成此事。”

    刘穆之虽然默不作声,但沉默本就是一种态度。

    刘道规目光转向殷仲文,“此事就交与你办,我给你三千骑兵,一定要办的彻底。”

    “臣领命。”殷仲文心领神会,他之前在荆襄处理过豪强,有过这方面的经验。

    刘道规并不反感佛门,存在即合理,东传佛门的根本还是儒家,其劝众生戒杀,也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很多高僧的确德高望重。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佛门这些年扩张的太快了,泥沙俱下,胡作非为之人太多。

    刘道规最不能忍的便是他们兼并土地,放僧邸粟,也就是高利贷,逼的无数人家家破人亡。

    百姓流汗,士卒流血,羌人、氐人愿意为汉国征战,边地上的豪强也会守土卫民,这些寺庙什么都不付出,念几句经文,便能坐享其成,鱼肉一方,是天下最大的不公平。

    刘道规既然不能容忍士族高门,肯定也不会容忍佛门这么逍遥下去。

    有钱有粮有人,有声望,还不缴纳租赋,不服徭役,天然对朝廷形成威胁。

    殷仲文在荆襄的时候,还畏首畏尾,毕竟他也是西府的人,顾及颜面。

    到了关中,完全展现出酷吏的架势,带着三千人马从长安开始,横扫周围佛寺。

    遇到抵抗的,直接动刀,安一个起兵作乱的罪名,将寺产、田产全部抄没。

    只半个月时间,就从京兆各大佛寺的中清出五千多顷良田,僮仆四千余众,粮食十七万石,钱帛七百多万缗,金佛、铜像更是不计其数。

    刘道规知道他们有钱,没想到有钱到这种地步。

    这时代信佛不叫信佛,叫奉佛、礼佛。

    奉和礼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报,扶风郡高光寺反,聚众三千,向沮渠蒙逊求援!”孟干之兴冲冲来报。

    “还真有人敢反。”刘道规不怒反喜。

    殷仲文的刀都没伸到扶风郡,就有人按捺不住了。

    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姚兴当年从凉州迎鸠摩罗什入长安,以国师之礼待之,现在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也喜好佛法,令罽宾僧人昙摩谶与凉州僧人智嵩等人译成了《涅槃》诸经十余部,村落坞堡之间,塔寺相望。

    高光寺这么一反,便坐实了佛门的各种罪名。

    最让刘道规兴奋的是,还打起了沮渠蒙逊的名义。

    西秦、胡夏、南北凉,四国之中,南凉最弱,胡夏最猖狂,而北凉表面最恭顺,却最狡诈,一直蹲在后面按兵不动,一边静观形势变化,跟赫连勃勃、乞伏炽磐勾勾搭搭,一边向魏国纳贡。

    如果能将沮渠蒙逊卷进来,正好可以一锅端了。

    毛德祖的三千人马堵在鹯阴,宛如铜墙铁壁,赫连勃勃的四万人马难越雷池一步。

    北府军尤其擅长这种守城战,只要箭矢充足,匈奴人马再多也没用。

    汉朝时耿恭疏勒城之战,三百人抵挡了两万匈奴大军一年之久,还能千里迢迢的杀回玉门关。

    汉朝的精气神便是这些人打出来的。

    表面上毛德祖处于兵力弱势,被匈奴大军团团围困,实则赫连勃勃才是猎物。

    刘道规甚至怀疑不用援兵,毛德祖和傅弘之就能重创胡夏。

    没等两天,西北又传回消息,“报,赫连勃勃亦向北凉求援,沮渠蒙逊出三万步骑围攻鹯阴!”

    “终于还是来了!”刘道规精神一振。

    在黄河以东进行一场决战,比在河西打一场攻城战见多太多了。

    这年头西北的胡人也擅长守城了。

    王镇恶围攻枹罕,到现在都没能破城。

    虎卫军装备战马和驴骡骆驼牲畜后,野战能力比以前更强悍。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738/2837543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