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唐协律郎 > 第366章 一诺千金

第366章 一诺千金


堂中几人在听完张岱的话后,全都陷入了沉思当中,也无心再欣赏仍在继续的歌舞表演。

    大家凑在一起吃吃喝喝、寻花问柳,偶尔搞点小恶作剧也就罢了,可要是真的拿出实实在在的上万贯钱帛来搞事业,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担心事情搞砸了不好收场。

    就算这上万贯钱帛并不需要他们拿出来,但债务也是实实在在需要面对的问题。且不说会不会有什么亏损,单单高昂的利息就不是他们各自能够负担得起的。

    虽然张岱说可以用未来的分红抵消利息,但谁又能保证事情一定会一本万利、绝不会产生亏损呢?

    “我、我听说日前源家源九所以致罪,也是和张六你有钱债相关,内情究竟如何,张六能不能详述一番?”

    正当众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时,有一人发声问道。

    众人闻听此言,也无不略显诧异的望向张岱,同在席中的李峡忍不住拍案而起,指着那人便怒斥道:“你说什么?那源九自有取死之道,岂是张六陷害!某等相识数年,张六何人难道不知?他怎会欺诈谋害我等!”

    “李九你稍安勿躁,平日里大家虽然和善相处,但所做也都只是风月闲事,骤然言此庄重钱事,所涉钱帛又非少数,大家有所疑虑也是人之常情。我既然有此规划,自然也应当解释清楚,才能取信于众。”

    张岱抬手示意李峡先不要动怒,然后又望着发问那人笑语道:“我与源家的纠纷,缘由还在旧年省试结束后东行游历汴州时……”

    他一边解释着和源洁这一番纠纷内情,一边在心里暗叹道搞阴谋诡计太多的话,的确是会伤人品的,会给人留下一个腹黑阴沉的形象。

    所以日后若再与人有什么纠纷矛盾,还是要清清楚楚摆在台面上去解决为好,免得影响时流感观。

    一旦形象太过负面,哪怕不会受到什么直接的伤害,日常再与人交际、合作,再想获得别人的信任倚重也会变得很困难。诸如李林甫那种货,固然弄权多年,一旦势头不妙,立即就会墙倒众人推。

    围在这种人身边的,注定只会是一群私欲满满、全无信仰之人,他们越得利,就会越看轻信义,到最后出卖李林甫、妄想赚上最后一波,自然也就理所当然了。

    源洁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圣人在杀鸡儆猴,而张岱所做的则没有什么毛病,而且还自持拳拳之心。时流有所猜度,关键还是惩罚过重,张岱将内情讲清楚后,众人也都了然,又不免纷纷感叹这源洁是真的该死。

    “我也不是见疑六郎,只不过……唉,总之大家如今都知六郎不是阴邪之人,我满饮一杯向你道歉!”

    那发问之人在听完张岱所说后,也有些尴尬,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向他道歉。

    “无妨无妨,朋友之间不能坦诚相待,更有何言?”

    张岱嘴上说的很客气,但心里已经把彼此的交情打上了一个叉号,原因也很简单,对人对事有猜度、有保留是很正常的,但前提是要在合理范围内。

    现在老子要带你发财,你怀疑老子在拿钱债给你设套,我在你心里是个什么形象可想而知。不直接把你轰赶出去已经是很给面子了,以后也不必再有什么交际往来。

    “事情本也不必讲解的这么清楚,张六日前遭受人事刁难时,不见有人热心纾困!”

    李峡仍自有些忿忿,他跟张岱之间本来也只是酒肉朋友的交情,但是他老子信安王对张岱却很看好,也就影响了他对张岱有一种发自肺腑的钦佩与维护。

    在表达了一番自己的不满后,李峡便又开口说道:“裴郎都肯相与共事,我与张六结识更早,没道理不相共事!我有私己两千几贯,大概还要赊贷七八千贯钱,今日便定下此事,明早去柜坊拿钱!”

    “李九私己颇肥啊!”

    众人闻听此言,都有些诧异的望着李峡,大家一起出门玩乐时,这家伙从来不肯主动出钱,却没想到竟然不声不响的存下两千多贯钱。

    李峡被众人诧异中夹杂着戏谑的眼神瞧着有些不爽,便又闷声道:“只有这么多,没有更多了!从今往后,无人会账的聚会,你等也不必再来喊我!”

    众人闻听此言,不免又是嘘声连连,这话说的好像之前这家伙就主动付过账一样!

    “张六事迹我颇有闻,知你必然不是信口雌黄、背信弃义之人。我耶说你造业颇多,想必也不是因为欠缺这些本钱才相邀共事,既然有意带挈,难道我还怕钱帛烫手?只不过我比李九更不堪,一万贯的本钱都需借贷。”

    接着窦锷便也开口说道,听得出他们这些纨绔们也不是全无脑子,对人对事的看法也会受到家中长辈的极大影响。

    张岱听到这里,心中也是颇感欣慰。倒不是因为又拉到两笔投资,诚如窦锷所言,他本身并不缺少本钱,当然也不是纯粹的要拉兄弟们一起发财,而是要借助一下老钱们的人脉关系网络,做事才能更从容。

    他并没有第一时间便抛出自己的详细计划,包括最开始已经确定投资的裴稹都还不清楚他具体要干什么,这意味着眼下确定投资共事的单纯是因为出于对他个人的信任与看好,而非是为了什么宏伟的商业计划。

    这种被人信任的感觉无疑是非常好的,这也意味着张岱过去几年不是白混的,在一些人眼中他的许诺已经可以拿来换钱了。

    裴敦复虽在席中,但却并不随意介入年轻人的话题,可当听到张岱所言动辄便是上万贯钱帛的来往,还是忍不住将视线从堂中翩翩起舞的舞姬身上转移过来,心中直叹如今京中年轻人们都已经如此狂妄了吗?

    他忍了好一会儿,终究还是没忍住,半是好奇,半是出于对张岱的关心,开口笑问道:“我能不能听一听宗之你规划何事,竟然需要调度数万贯的钱帛营作?”

    这事情也不是什么作奸犯科的绝密信息,同样也不怕会被人抢先拿去用,张岱倒也不讳言之。他甚至巴不得更多人加入进来,以开拓和做大茶叶的市场。

    不过对于人们不甚了解的事情,单纯的讲解只是空口无凭,张岱便让家人奉上从家中取来的各种茶叶,当着众人的面开始冲泡起来。

    “张六是要弄茶?这有什么稀奇?”

    见到张岱摆弄器物,李峡便忍不住发问道,可是当他见到张岱直接将茶叶投入沸水中浸润闷泡,顿时便连连摇头道:“你还真是四体不勤啊!这茶叶不加烘焙捣碎、姜枣调和,怎么能够入口!”

    茶叶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但真正作为饮品的饮茶之风则肇始于南朝,由于南方的自然环境更适宜茶树的生产,并不需要精致的选种栽培就能收获品质不低的茶叶,加上僧道等宗教人士的提倡推广,饮茶习俗在江南地区蔚然成风。

    随着南北朝末期,立足关中的西魏政权灭亡江陵的南梁政权,大量南朝人士进入关中,也将饮茶之风带入了关中。

    但直到如今的盛唐时期,茶叶仍然算不上是主流的饮品,各种乳制品、低发酵的果酒等等在宴席中要更加常见。

    李峡所叫嚷的饮茶法算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煮茶法,因为茶叶的加工度不足,杀青、揉捻、发酵等各种基础的制茶工艺都还没有产生,茶叶的风味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必须要搭配其他的佐料才能去涩增香。

    张岱让人从家里带来的茶叶不只是贺知章在山南走访收集到的名茶,还有他之前便安排家人在洛南伊川小规模试种的一些时下精品茶种,全都按照张岱所交代的加工程序进行了程度不一的加工,自然不需要再那么麻烦的配料蒸煮,闷泡片刻后已经开始渐渐的出汤发香。

    “请座主先饮此杯!”

    张岱将壶中橙黄透亮的茶汤倾倒入杯盏当中,然后亲自端到裴敦复案前说道。

    裴敦复将信将疑的将茶汤端到面前稍作端详、继而微微一嗅,当即眸光一亮,轻吹两口后直接一饮而尽,然后闭上眼细细咂摸,接着才感叹道:“这茶汤望之鲜亮、嗅之甘润、饮之香甜,大异往日浊汤沸水的滋味,当真奇妙、奇妙!”

    “真有那么神奇?”

    众人见状后都纷纷凑上前来,各自举杯讨要。

    张岱也是来者不拒,韩信点兵一般将茶汤分于众人,几人各自分饮之后,也都如裴敦复一般惊叹夸赞这之前不曾品尝过的滋味,更有人忍不住抓起茶叶来放入嘴里大口咀嚼:“不加蜜糖,怎会如此甘甜?莫非这茶叶是用蜜渍?”

    张岱不理会众人的惊奇搞怪,而是望着裴敦复笑语道:“我欲于城南开山为林、遍植茶树,收采茗芽为京中士民饮食增添滋味,裴座主以为此计可行否?”

    裴敦复并没有直接回答张岱的问题,而是又继续添上一杯茶汤一边细啜慢饮,一边捻起一些干茶叶来放在手心细望,过了一会儿之后才又说道:“这茶味当真新奇诱人,更难得浸泡便捷,省去了煎煮扬涩的繁琐,一旦入于行市,必能大销于人间。

    宗之你拥此奇物,想必也有一番宏图,所以招聚良友,揽钱巨万。只不过城南山野望似荒芜、人尽可用,实则一草一木都各有主家,或是御苑、或是私园,想要广拥作业怕是很难。”

    “座主可有以教我?”

    张岱见裴敦复言有未竟之意,又一想这位府试座主还曾在京兆府为官数年,对于畿内官私情势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于是便又连忙追问道。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732/28375510.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