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 第484章 绝望的卫立煌

第484章 绝望的卫立煌


5月

    即将进入立夏,华北大地的风已经有了些热气,黄河渡口的民夫早已光着膀子开始运输物资。

    从狂口渡、孟津渡到茅津渡大小近10个渡口集中了超过500艘渡船,无数物资刚刚开始起运。

    可若是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船多、人少!

    数千被强征而来的民夫瘦弱不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只是在烈日下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向着渡船搬运物资。

    黄河北岸的情况更差,中条山,中条山,顾名思义就是一条横跨山西南部的山脉。

    既然是山脉,便有着它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人少。

    而洛阳附近也没有足够的民夫,按道理来说,渭河平原在长安逐渐失去他的历史地位后,人口逐渐稠密。

    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无非是长安周边的树木都被砍伐完毕,水土大量流失导致的国都东迁。

    西汉定都长安,占据关中平原蓬勃发展,到了东汉,因为贾诩的【天下乱武】,国都东迁至洛阳。

    此后数百年,关中大地因为战乱,土地得到休养生息。

    从公元192年到公元618年李渊定都长安,历经400多年才逐渐恢复。

    再之后,便是开封、应天、建康.

    直到如今,是不是应该水土恢复,人口暴增?

    可为什么卫立煌再三敦促也只抓到数千民夫呢?

    【民国十八年年馑】

    民国18年到民国20年,北方大范围旱灾,没有人救灾,反而部分军阀催逼粮税、截留救济粮。

    到如今,偌大的洛阳仅有20余万人口,曾经繁华的两渭平原,早已凋敝。

    更别说关中平原,一场【同治回乱】几乎杀得汉人死绝。

    这数千民夫已经是尽力,过了渡河,便只能依靠各军团自行搬运。

    可这两年半来,守军与当地百姓势同水火,不少村落百姓被逼的充当汉奸。

    最前线的43军军长已经连续给洛阳发电报:【部队仅有三日之粮,弹药不足一个基数,手榴弹等重武器极度匮乏,药品短缺,望司令协调一二】

    驻守西侧夏县的第3军军长唐淮源已经写好了遗书,日寇势大,而守军军心不足。

    在卫司令回到洛阳准备开战之后,有4个团长请求后撤,全军15000人出现了30余次,近500人的逃兵。

    当卫立煌的渡船过了黄河,天空早已密布日寇的侦察机。

    从夏县准备进攻的第37师团师团长安达二十三有第3军所有的防御布置图,甚至连指挥部在哪都一清二楚。

    第5集团军曾万钟在古渡口(现小浪底水电站)等待,几个大型渡口现在已经遭遇日寇袭扰,这里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战争已经迫在眉睫。

    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渡口属于杜八联抗日民兵组织,他们见到卫立煌时比其他人态度好多了。

    “情况怎么样?”

    卫立煌上马后没有去问其他情况,而是直接问情况。

    曾万钟摇头:“日寇的进攻就在近日,我部中条山西侧一线展开,虽占有地利,但没有纵深,万一这垣曲或者其他地方出现缺口,日寇打出迂回,切断我后勤渡口”

    说到这里曾万钟已经不想再说,这布置跟【背水一战】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长战宽,短纵深。

    日寇又极为擅长迂回包抄,但凡有一点被突破,其他友军想的不会是救援,而是逃跑。

    “维安说得没错,与其在中条山分散硬抗,不如将战线全部收回来,然后再打出去”卫立煌扭过头,身后的士兵的面黄肌瘦,精神萎靡。

    但曾万钟却是有些吃惊,这卫司令,真的通沈?

    收回视线,卫立煌看到曾万钟的表情:“这是哪支部队?缺多少粮食?”

    “呃”曾万钟的小心思被看穿,有些尴尬。

    卫立煌又不是某些不下乡的总指挥,地方接待司令给他看的,就是想要表达的。

    在来之前,他还与郭寄峤说:“你做一套撤退方案,我此去前线,若是山珍海味接待,怕是占据瞬间就要崩盘,若是粗茶淡饭,士兵面有菜色,或许还有的一救。”

    卫立煌见他没说也不恼,径直打马向前,到了驻地,什么都知道了。

    身后的曾万钟一咬牙:“第17军的,部队驻守在横岭关一线,长期依赖当地给养,新编第2师的师长金宪章那日跟我说,他也尝过树皮的滋味”

    呼——!

    卫立煌勒马停下,他闭上眼睛胸口不住起伏。

    如果一个师,连师长都要啃树皮,可想而知士兵是什么情况。

    “文副参谋,安排一下,无论如何,先送一周的给养上去”

    可卫立煌没有想到,这只是中条山防线上其中一个小小的问题罢了。

    当他临时改变主意,拉着曾万钟悄然抵达第3军的防线时,差点诞生彻底放弃中条山防线的念头。

    滇军第12师的2团驻地,本应有1700人的部队营地竟看不到多少士兵。

    当卫立煌抵达的时候,正是第二天中午。

    驻地营房打饭的队伍稀稀拉拉,他扭头看向副官:“去,问问这是哪支部队。”

    不一会儿,队伍中的连长被副官提溜了过来,手中还端着一碗水,一个大饼。

    “哪个部队的?”副官喝问道。

    那名连级军官哪里见过大人物,只是看到军衔就被吓得双腿哆嗦:“小的第12师2团3连连长侯平.”

    “你们连有多少人,多少支枪?”

    侯平咽了咽口水,面露难色:“这”

    “这什么?快说!”副官面露凶色,作势就要掏枪。

    侯平缩着脖子:“全连加上我72人,60支枪”

    卫立煌闻言,扭头看向曾万钟,可对方却没有半点羞愧之色,反而大声帮腔:“请卫司令放心,我曾某人替唐淮源担保,滇军第3军一定不给战区丢人!”

    呼——!

    这是卫立煌渡河后的第二次震撼,他自然知道滇军,自然知道唐淮源。

    去年来前线的时候,情况还没有这么糟糕。

    他仰头看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沈复兴,这次我卫某人怕是要拖后腿了。

    5月3日

    距离日寇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定下的进攻时间还有4天。

    税警6团已经悄悄离开驻地,取代他们的是当地的保安营,营门口的巡逻依旧照常,只是往里运输的粮食却少了大半。

    消息很快被传到了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多田骏站在地图前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其他方面军协调得怎么样了?”

    身后的参谋长田边盛武面露轻松之色:“回司令阁下,驻半岛2个师团整合出的黑龙支队合计4个联队已经过了山海关,第23军从第38师团与104师团整合出竹内支队5个联队正在津浦线上,预计已经过了济南。”

    田边盛武接过参谋递来的指挥棒,点在石家庄、济南、商丘等地:“各地支那辅助部队合计28万,加上华北等地驻屯军,合计33万大军准备合围豫北。”

    多田骏低头冷笑,随后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双阴鸷的眼睛:“你敢救卫立煌,这支大军就会进攻豫北,我倒是要看看,你有多忠心。”

    桀桀桀~

    整个指挥部内响起了阴森的笑声。

    而在郑县的税警总团指挥部地下室

    沈复兴同样红着眼睛盯着地图,桌上的烟灰缸已经变成了小山,地下室的天花板烟雾缭绕,宛如地下仙境。

    老王推门而入的时候,一阵烟雾扑面而来,差点将他带走。

    二手致命啊。

    “哎哟,我的主公哟,这是不要命了?”老王惊呼着快步走入地下室。

    有了上次怒斥王博的事件后,老王私下里经常开玩笑喊着“主公”,沈复兴说了几次没用也就听之任之,至少在其他人面前,老王是不会这么说的。

    见有人进来,沈复兴指着阳城、济源一线:“若是中条山有失,日寇从阳城直下济源,进攻焦作,又当如何?”

    !?

    老王没想到进来的第一个问题就如此棘手,他拿着文件先放在桌上,来到地图前:“日寇不会如此不智,济源孤悬晋南,与运城隔着中条山脉,补给不畅,如何久守?”

    可说到这里,老王顿时皱眉:“你是说,日寇虚晃一枪,实攻黄河北岸”

    沈复兴扭过头,黑眼圈极浓,但眼神却愈发明亮了:“走,我要亲自坐镇焦作!”

    5月4日

    兰封营护送沈复兴与税警总团指挥部渡河。

    同日,卫立煌返回洛阳,向重庆发报请求撤军:

    士气不足,弹药粮草短缺,战场没有纵深,部队恐有覆灭危机。

    委员长当日回复:至此危难之际,国际局势诡谲,此战关乎大局,望至少坚守15日,以待时局变化。

    卫立煌再电:能否调胡宗南部增援?

    委员长再回:已下令阎锡山部、友军共同出兵。

    至此,卫立煌彻底绝望,他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谢客。

    有警卫私下说,听到屋子里骂得很脏,什么:***,你他妈的一月份搞得皖南事变,还把军饷、物资全停了,现在要人家出兵来救我?救你**!

    他阎老西是什么东西,你***不知道吗?找他求援,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吗?

    有本事,你***自己拿枪来打!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644/2837538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