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李二:攘外必先安内【求月票】
推荐阅读:长生志怪:从狐妖拜师开始修仙 斗罗:龙王之霍雨浩活在万年后 柯南里的除灵侦探 诸界龙劫 游戏开始了,这次绝对没BUG 科技入侵现代 真乃人间太岁神 不能开高达那我还参什么军! 红楼晓梦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的车队刚抵达长安城外,房玄龄、褚遂良他们就携众臣、以及封王公侯,上前迎接,并恭敬行礼。
而李世民则淡淡一笑:“让诸位爱卿,久等了。今日,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盛事。”
他没有谈论辽东的战事,甚至没有询问长安的乱局,仿佛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般,直接将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死囚回归’这件事上。
房玄龄等人自然心领神会,立刻有人笑着接口道:“陛下圣明!定下这一千古奇约。我等纵使见证,也能名垂青史。”
“哈哈哈!”
李世民仰头大笑,仿佛一切阴霾一扫而光。
却见他笑完之后,又扭头看向大理寺孙伏珈:“孙爱卿,那三百九十名死囚,何时归来啊?”
此言一出,众人立刻齐刷刷地看向孙伏珈。
“回皇上,午时一刻,便会陆续归来。”孙伏珈不疾不徐地站出来躬身道:“这是太子殿下安排的,是阳光正好,足以照亮大唐的光明未来!”
“呃,”
李世民嘴角微不可查的抽搐了一下,然后尬笑道;“说得不错!大唐有太子,有朕,自然有光明未来!”
话音落下,又扭头看向房玄龄等人,笑道:“玄龄,你招呼众位爱卿在临时蓬房里等候,再安排人准备一些解暑,解饿之物。另外,通知医学院,派几名医者和医护过来,以备不时之需!”
“诺!”
房玄龄应诺一声,立刻便转身离开了。
而李世民又将目光落在了魏征,刘洎,褚遂良,戴胄四人身上,最后只叫了褚遂良过来:“谏议大夫,你过来。”
“是!”
褚遂良看了眼跃跃欲试,又满脸失望的刘洎,小心翼翼地越过人群,来到了李世民身边。
李世民看了看他,又看了看长孙无忌,不由叹息一声,随后摆手道:“无忌,你也跟过来!”
“是!”
长孙无忌应了一声,便跟着褚遂良和李世民去了一边。
而云端则带着百骑司护卫,将百米左右的位置,隔绝了出来。
等到李世民率先停下脚步,褚遂良、长孙无忌才停下。
只见李世民神色复杂地看着褚遂良,沉沉地道:“当初朕让你们审理太子,结果如何?”
其实,他早就通过褚遂良他们的告罪书,得知了真相,但他还是想亲耳听到褚遂良的口述。
却听褚遂良斟酌道:“回陛下,太子那日准备查抄蜀王府,我等并不知情蜀王的所作所为,故而将太子传唤到了三司衙门。而太子也十分配合,并没有抗拒我们。”
“想来,太子早有计划。而他的计划,并需要他出场。甚至,他进入三司大牢,也是机会的一部分。”
“这么说,他早就在算计李恪了?”李世民眯眼道。
“这个臣不清楚。”
褚遂良摇头道:“臣只知道,太子进三司大牢的那晚,整个长安城都很乱,各种喊杀声,碰撞声不断。”
“而太子则坐镇三司大牢,弹琵琶、唱歌,颇有运筹帷幄之豪迈!”
“他会弹琵琶?”
李世民有些诧异地问道。
而一旁的长孙无忌则嘴角一抽,心说问题不在这里啊陛下。
不过,李世民问了,褚遂良自然要回答。
却听褚遂良又重重点头道:“太子殿下的琵琶弹得很好,歌也很好,杀气十足,臣听了都为之胆寒,至今想起都后背发凉。”
“什么琵琶曲?什么歌?”
“据太子殿下所言,好像叫《十面埋伏》、《七杀诗歌》!”
“十面埋伏?七杀诗?”
李世民眉头大皱,不禁扭头看向长孙无忌。
只见长孙无忌也颇为意外,然后忍不住问道:“你这首曲子和诗歌,太子当时的处境,似乎不太好啊!”
“嗯,算是吧!”
褚遂良点头道:“太子还没入城,就被梁王带领城防军阻在了城外,若不是太子示威震慑,恐怕连进门都难!”
“李愔哪里来的兵权?”李世民冷声道。
“这个….”
褚遂良迟疑了一下,叹息道:“是房公和李卫公给的。当时蜀王府找了一群妖医,诋毁医学院,引得长安百姓群情激愤,情况危急,而梁王又得蜀王示意,以大义、情况紧急和维稳,胁迫房公和李卫公,这才得了城防兵权。”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显然不信这套说辞:“我看他们就是隔山观虎斗!谁都不想牵扯进去!”
“可是,这件事也不全怪他们,主要是当时的蜀王,占据了‘大义’、‘民心’,还有陛下您…..”
“朕怎么?朕可没下旨他插手长安之事!”
李世民立刻打断了褚遂良,脸上怒容骤显。
但一旁的长孙无忌却插刀道:“陛下莫非忘了,您让蜀王总管天下钱粮,这是他一藩王能管的吗?这不就是告诉所有人,您信任他,胜过太子吗?”
“你!”
李世民被噎了一下,然后愤愤的冷哼一声,问出了自己最想问的问题:“柴哲威、尉迟环他们,真的勾结了守捉郎,祸害长安百姓吗?”
“是的!千真万确!且证据确凿!”
褚遂良笃定道:“他们在太子进入三司大牢那晚,伙同蜀王的死士、守捉郎、还有那些妖医,在长安散发含有剧毒的‘加强版清瘟散’,意图挟裹全长安的百姓,向太子发难!”
“也幸亏太子早有部署,才没有让他们得逞!”
“那蜀王和梁王,真是太子杀的吗?”
“这”
“有什么话就直说!难道你还敢欺君?”李世民脸色一沉。
褚遂良当即躬身:“臣不敢!”
“不敢就快说!到底怎么回事!?”
李世民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却听褚遂良语气复杂地道:“说实话,臣也不清楚,有人说是守捉郎假冒的太子,将梁王和蜀王他们劫走了,而且还有百姓亲眼看见了。也有人说是太子杀了梁王和蜀王,所谓的假扮,不过是混淆视听。”
“至于哪种说法是真,臣没有亲眼见到,不好评说。”
“那依你之见,你觉得哪个说法可信度高?”李世民眯眼道。
褚遂良一脸苦涩:“臣是真不知道哪个可信度高,但臣觉得,太子没理由杀两位亲王,他们已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死罪了,何必多此一举?”
听到这话,李世民下意识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然后叹了口气:“也许是朕想多了,那逆子还没有到如此冷血的地步。”
“铛——!”
就在李世民话音落下的瞬间,午时一刻的铜锣,骤然敲响。
此时此刻,朱雀门外的人潮已堆得像堵活墙。
前排百姓的鞋面被踩得发黑,后排的踮着脚往洛阳道望,连城楼上值守的羽林卫都忍不住探头。
“快看!那不是大理寺吗?怎么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人群里有人戳戳同伴。
只见孙伏珈攥着朝笏站在官员队列前,眉头拧成疙瘩,跟身边的马周低声嘀咕:“昨日锦衣卫来报,已有三人踪迹不明,马二宝那厮更是从并州断了信,太子这赌怕是要输!”
“现在迎接的又不是太子,你担心什么?”
岑文本有些好笑地道:“陛下打算利用这次迎接,打消众人对辽东之战的猜疑,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可是,太子殿下也不希望这件事搞砸啊……”刘仁轨忍不住插嘴道。
马周却始终没有接话,目光却死死盯着洛阳道尽头,指尖在袖袍里掐出了印子。
百姓的议论声更杂了。
穿粗布短打的汉子往地上啐了口:“我早说这些死囚是喂不熟的狼!前年陛下放他们回家,多少人背后骂‘昏君’,如今跑了才好,省得浪费粮食!”
“你懂个屁!”
旁边卖茶的老妪立刻瞪他:“张阿公前年临走前还帮我补了鞋,说开春一定回来领罪,去年是因为瘟疫才没回来,但我相信他不会骗我!”
突然,有人指着远处尖叫:“来了!是囚车队伍!”
只见大理寺的皂衣差役押着一列人过来,青灰色囚服排得整整齐齐,戴胄骑马跟在后面,手里的名册翻得哗哗响。
“李二狗,到!”
“王阿婆,到!”
名册上的红圈一个个被划掉,到最后,孙伏珈的声音突然顿住——
“马二宝!马二宝何在?”
死囚队伍里瞬间静了。
前年和马二宝同牢的老卒王老实往前挪了挪,干裂的嘴唇动了动:“大人,马二宝……他说要回并州接瞎眼老娘,不会是……”
“不会个屁!肯定跑了!”
人群里的汉子又喊,这回竟有不少人附和。
“就是!死囚的话能信?”
“陛下当初就不该心软,现在丢的是朝廷的脸!”
官员堆里,刑部侍郎戴胄忍不住上前一步:“陛下,午时一刻已到,马二宝未归,按约定当即刻通缉,以正国法!”
李世民缓缓走了过来,面无表情的摩挲着佩刀穗子,没说话。
他扭头看向那名叫张阿公的死囚。
他从怀里摸出个皱巴巴的饼,塞给身边面黄肌瘦的少年。
那是前年因偷牛入狱的陈二郎,此刻正红着眼圈往洛阳道望。
“轰隆!”
远处突然滚来阵马蹄声,一匹瘦马疯了似的奔来,马上人浑身是泥,左臂的破布渗着血,怀里死死抱着个布包。
马刚到城根,人就摔下来,爬着往前冲,布包掉在地上,滚出支刻着‘孝’字的木簪。
“马二宝——!”
孙伏珈失声喊。
马二宝跪在地上,额头磕得全是血:“陛下!小人……小人来晚了!老娘五天前没了,我埋了她就往回赶,半道遇着劫道的,耽误了时辰……”
轰!
人群瞬间炸了锅。
“遇劫道?怕不是编瞎话!”
“他怀里那簪子,真是他娘的?”
“午时一刻已经过了!按规矩得算逃狱!”
褚遂良连忙躬身:“陛下!此子虽有缘由,但归期已过,若赦免,恐难服众!”
长孙无忌也跟着点头:“律法如山,不可轻动!”
可没等李世民开口,死囚队伍里突然响起整齐的脚步声。
三百八十九人齐刷刷转过身,挡在马二宝身前。
王老实扯着嗓子喊:“陛下!马二宝不是逃!他老娘的病,我们全牢的人都知道!”
“他若想跑,何苦带老娘的簪子回来?”
张阿公也颤巍巍地站出来:“小人等愿为他作保!若他是假的,臣等一起领罪!”
百姓们愣了,官员们也傻了。
卖茶的老妪突然哭了:“我就说张阿公不会骗人!马小哥是尽孝啊!”
刚才喊着‘跑了’的汉子,脸涨得通红,往后缩了缩。
李世民终于走了过来,一步一步登上高台,脚步声踩在青砖上,每一步都让人心跳。
他弯腰捡起木簪,指尖抚过‘孝’字,突然对马二宝笑了:“你老娘的簪子,刻得好。”
说完,又转头对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二人道:“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守了对老娘的孝,守了对朕的约,晚了片刻,算不得逃。”
孙伏珈闻言,立刻站出来,高声唱名:“三百九十名死囚,尽数到齐!归期未过——!”
人群先是静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山呼海啸的喊:“陛下圣明!”
卖茶的老妪把刚沏的热茶往死囚手里塞,穿粗布的汉子挠着头挤过来:“马小哥,对不住,刚才是我瞎嚷嚷!”
官员堆里,长孙无忌松了口气,房玄龄笑着摇头。
褚遂良也躬身道:“陛下以信治天下,臣不如也。”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人安静。
他走到囚车前,亲手打开第一副枷锁:“按照约定,去年你们就该回来了。而朕也应该去年赴约。”
“奈何我大唐去年乃多事之秋。”
“不过。”
说着,他话锋一转,又挤着道:“好事多磨。你们今年也如约而至。朕很欣慰,很开心,故而,完成与你们的约定,归则免罪。”
话音落下,环顾众臣,继续道:“今日,他们不仅归了,还让朕看见,我大唐的‘信’,不在律法上,在他们的心里,在百姓的眼里。”
唰——!
阳光突然刺破云层,照在卸下的枷锁上。
马二宝抱着木簪,朝着并州方向磕了三个头,又转向李世民:“臣愿去西域从军,替大唐守边关!”
“臣等愿守大唐!”
三百九十人齐声高喊,声音震得鼓楼铜铃叮当作响。
百姓们跟着欢呼,有人举起布幡,上面写着“贞观信天下”。
褚遂良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明白。
这场赌,陛下和太子赢的不是死囚归期,是满朝文武的服,是天下百姓的信。
长安街上,风里飘着麦香,刚赦免的死囚们接过官府发的农具,有的被亲人拉走,有的跟着征兵校尉往军营去。
穿粗布的汉子追上去,塞给马三宝个馒头:“小哥,路上吃!到了西域,替咱多杀几个胡儿!”
高台之上,李世民望着这一切,对众臣笑道:“你们看,这便是朕要的贞观!”
“大臣敢谏,百姓敢言,死囚敢守诺。人人都信,这天下,值得好好守。”
“陛下万年——!”
“大唐万年——!”
众臣异口同声,山呼海啸。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旋即不动声色地看向吐谷浑方向,呢喃道:“那逆子想必也想好好守护这大唐吧?”
此话一出,李世民心境豁然开朗。
不管如何,先收拾完外面再说。
“来人!传朕旨意!让太子兵不卸甲!即刻奔赴辽东,完成朕未尽之事宜!”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538/2837545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