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龙虎山
推荐阅读:开箱吧,导演! 斗罗:武魂碧蛇三花瞳,万蛇之主 斗罗:本源双生,镇压绝世 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盘龙,磁场转动 恶姐当家,开局娘要嫁人 七零大厂美人,改造反派崽暴富 网罗魔头做枭雄,猎魔成神 从斗罗大陆开始共享诸天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广信府,上清镇。
龙虎山。
正一观第五十九代天师张钰,去年才刚从自己羽化的老父亲张起隆手里接过这天师之位,屁股都还没来及捂热。今年汉军就攻破了南昌城,还阵斩两江总督(流言)大破两江二十万官军。
“师父。”一身道袍的张培源,来到张钰的打坐室拜见。
张培源是张钰的长子,同时也是下一任天师的接班人。
因为修道者内部的忌讳,一般父子传承都会名义上拜师,父子之间也不称父子,而是习称师徒。
“嗯,坐吧!”张钰睁开双眼点头示意。
张培源来到一处蒲团坐下,接着从怀里掏出一张书信:“这是贵溪县令给师父的私信,贵溪县已经决定遣使向大汉请降,在此询问师父与我们龙虎山的意向?”
“那你是什么意向?”张钰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起了张培源。
张培源片刻迟疑都未有,便果断回答:“清廷两江总督战死,两江二十万官军灰飞烟灭,大汉崛起之势已经无可阻挡。而我龙虎山身在江西,又兼天下道门之首,新朝天子若要厘定天下道统宗教,对我龙虎山应当不会太过苛刻。”
对儿子张培源的回答,张钰不置可否,应该说他也差不多是这些想法。
之前两江总督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那阵仗看着就唬人。
刚好,汉军因为分兵迎战,导致南昌府城始终打不下来,他们身在广信府,不知战况实情,自然是要先观望一下时局变化,再决定是否要站队。
然后,局势变化的速度比他们预想中的还要快,二十万清军灰飞烟灭,两江总督战死湖口。
虽然汉军暂时还没打来广信府,但广信府上下,除了广信知府还在犹豫迟疑,剩下的官绅百姓,早已做好箪食壶浆,迎接王师的准备。
张钰沉吟半晌,叹息一声:“时来天地同借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张培源闻言心中已经明白父亲的决定,当下接话道:“满清虽号为正统,但终究还是胡虏王朝,侥幸得了天命时运,方才窃据中原神器百年。胡无百年之国运,满清多享五十载,已是折其子孙福运,将来少不得要遗祸后世,甚至有绝子绝孙之厄。而今汉王崛起,顺天应命,我龙虎山正一观亦不过顺应天意,辅佐汉家真龙再造社!”
张培源说的冠冕堂皇,在他的话中汉王俨然是从清廷宣传的反贼。摇身一变成了汉家的真龙天子。
虽然龙虎山如今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到底天师的名号还在,张天师公开给大汉背书,说汉王才是真龙天子,对满清在政治舆论上也是不小的打击。
张培源之所以站队如此果断,就连他的父亲张钰,当代的龙虎山天师都没什么反对,只是象征性感叹一下。
归根到底还是清廷不喜道教,对龙虎山这样的道门首领,更是始终抱有警惕。
雍正就不说了,这家伙是满清皇帝中的异类,披着满人皮的汉人皇帝。
为了能当好皇帝,能够大胆任用汉臣做地方督抚,就算八旗贵胄那也得讲究政绩功过。
对龙虎山正一观,也是持笼络态度,倡导三教均分,儒释道不可一家独大。
而他的傻大儿乾隆就不一样了,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雍正奉祀的道士赶出宫廷,毫不掩饰自己对道教的厌恶。
接着又将正一观天师的品级从二品降至五品,还开始限制龙虎山天师进京朝觐的次数,从原来的自由朝觐改成五年一朝,非必要不得进京。
这里头还有一段相当离谱的野史,据说乾隆曾经为了向天要雨,就招来一个乔姓道士,让他登坛祈雨。
对方祈雨成功,乾隆得知消息大喜过望,当即下旨赏赐给这道士一顿杀头套餐。
是的,祈雨成功的赏赐就是杀头,听起来确实很离谱,但仔细一想又没什么好奇怪了。
因为道士居然真的会祈雨,有法术在身上,那这还得了,万一要是道士煽动汉人泥腿子反我大清咋办?
这不是没可能,毕竟我大清人手一本《三国》打天下,三国的开端不就是太平道先鼓动百姓发起黄巾起义,然后干翻了大汉。
太平道的大贤良师张角,刚好又是正一观的老祖宗,跟张天师一脉有着很深的渊源。
所以,打压,必须狠狠打压!
乾隆都还算留手了,到了道光年间,道光帝可是直接下旨让张天师不许再进京朝觐,将正一观在政治上完全打成普通道观。
张钰今年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当然能理解清廷对正一观龙虎山的警惕防备。
正一观是道门首领,而道门是方外人士,不用剃发易服,还经常与官绅百姓保持紧密联系,这可太危险了。
张钰能理解,但不代表他甘心坐以待毙。
天师也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何况他才刚接任天师,还不想正一观就这么在自己手上没落。
张钰听着儿子的变相劝说,反复思忖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培源,明日你便带上为师的亲笔书信,跟随贵溪县的信使一道,去一趟南昌吧!”
“是,师父。”张培源点头。
第二天清早,张培源跟随几名正一观的叔伯长辈,身上带着张钰的亲笔书信下山了。
先去贵溪县,简单道明来意,贵溪县令大喜,连忙安排自家信使同行。
又出动两百多勇,全是正一观的信众大户出资捐赠,作为他们路上的随从护卫。
毕竟现在已经到了乱世,他们在龙虎山上还感受不出来,可一旦下了山,随便一处小山头,都可能会藏匿有山贼流匪。
贵溪到南昌,距离往返并不近。
张培源起初也不曾在意,权当一路上看风景了。
可随着看到风景越来越多,张培源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太对的地方。
刚出贵溪县地界的时候,不说遍地流民,那也是流民、乞丐、打行牛马混混到处跑,正常的不能再正常。
而张培源的信使队伍,越是往南昌方向走,张培源所能看到最直观的,就是乞丐、流民的数量都在大幅减少。
来到东乡县,这里虽然属于抚州,但已经被汉军控制。
张培源一行人,表明身份来意后,对方很快做出接待安置,并快速通知南昌府城。
张培源专门在东乡县四处逛了逛,就见到县中已经见不到一个乞丐,打行混混也都消失不见。
张培源花了一钱银子,从几个街巷摊贩口中得知,汉军不允许治下还有乞丐打行的存在,凡是手脚健全的乞丐、混混,一律都要自食其力。
实在没有工作的,就去分田种地,户口在城镇的,可以主动迁到乡下,反正不能无所事事。
张培源对此难以理解,多嘴问了一句:“若是身有残疾的鳏寡老人,被迫乞讨怎么办?”
“送去济养院呗!”其中一名摊贩回答。
按这摊贩所说,他就认识一个没有妻子的鳏夫老头,对方因为年纪大了,没有子女养老而被迫乞讨,然后就被闻讯过来的一个文人老爷,给亲切的送去了济养院养老。
张培源有些面色古怪:“这大汉还有济养院?”
济养院他当然知道,可济养院不应该都是糊弄百姓的,实际清廷官府也有设立,可这东西的实际作用,只能说许多百姓压根都不知道有这东西。
可现在,大汉居然还要把没什么用的鳏寡乞丐,送去济养院养老送终?
该不会是找个由头,聚在一块杀了吧!
张培源面色突变,不等他开口,就听那摊贩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肯定不信,但俺可是隔两天都去看一下那大爷,济养院里头已经住了挺多人,貌似都是无亲无家的老头。他们也不是完全不用干活的,平日里好像济养院也会安排他们缝洗兵服啥的,不是粗活累活,但也是要干活的。”
听到济养院也要干活,众人又觉得似乎没那么奇怪了。
不过,张培源还是觉得惊叹,这位汉王当真有着鲸吞天下的气魄,连乞丐小民都没有忽视。
如此仁爱百姓,他不得不收回前面说过的话了,前面张培源劝说自己父亲张钰时,曾奉承汉王是真龙天子,但当时只是奉承,并不真心。
可是现在,他是真心实意觉得对方有真龙之姿,合该气吞天下。
张培源回到东乡县给他临时安置的客房,提笔书写起一本书记——《大汉游记》。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448/28375574.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