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放榜
推荐阅读:开箱吧,导演! 斗罗:武魂碧蛇三花瞳,万蛇之主 斗罗:本源双生,镇压绝世 大明:实习也算工龄 盘龙,磁场转动 恶姐当家,开局娘要嫁人 七零大厂美人,改造反派崽暴富 网罗魔头做枭雄,猎魔成神 从斗罗大陆开始共享诸天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大汉会试与明清会试略有不同,三场会试还是照例要考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但每场又都新增了数理化作为附加题。
附加题占的分值很高,答上来的越多,考卷得分就越高。
大汉的首场恩科考试,已经开始采取积分制。
不采取积分制的话,聂宇就没法阅卷了。
他的文化水平对比古人还是太烂,看文章很难看得出好坏优劣。而且这种凭文章来判定,也太依赖考官的能力和人品,不如一刀切来的方便。
用积分制考卷,至少选拔出来的进士,能力上限不敢说,下限肯定是有保证的。
聂宇废除不了科举,那就干脆改革科举已经僵化的模式,给科举输送点新鲜血液,让科举能够平稳过渡。
至于天下的读书人会不会有所不满?
这不用担心,只要大汉能坐稳龙椅,读书人的适应性都很强,别搞得太过分都能接受。
比如朱元璋就曾觉得科举误国,选拔出来的官员全是笔架子,干啥啥不行,就会写文章作诗。于是就废除科举,改为地方举荐人才做官,直接持续了十五年之久,读书人连屁都没崩出一个来。
最后还是举荐制比科举制更坑,举荐选拔出来的官员,大多都是关系户,能力完全没保证,贪污倒是一把好手。
朱元璋折腾半天,觉得还是科举稍微没那么坑,好歹不会上来那么多废物贪官。
贡院考场,考官依次发现卷子。
“嗯,前几题的四书经义还好,我已提起温习一个多月,应该问题不大。但这后面的数学、物理、化学是何意?”
程驷举接过考卷,先来回翻看几遍,顿觉有些疑惑。
数学他快速略过几题,发现就是算学,只是改了个名字,而且难度也颇高,居然涉及到了“商高定理”(勾股定理)应用。
后头的物理、化学,他完全看的一头雾水。
程驷举按着卷子,一字一句认真看过:“茶壶烧开水,此为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不是,茶壶烧开水跟这什么物理、化学有何关联?”
程驷举看的一脸懵逼,作为安徽考生的他,劣势在此时终于显现出来。
大汉这边的士子考生,可能还有人能答得上这些题目。但这些安徽、江西新占之地的考生,他们没有看过大汉学府的数理化系统性教材,压根没办法理解数理化的具体概念含义。
这似乎有些不公平?不公平就对了,聂宇就是要他们印象深刻,记住数理化不是小众偏门,这是被列入恩科会试的考题。
想要拿分,那就努力去学好数理化,去卷自然科学吧!
程驷举盯着考卷看了半天,数学他还能解出几题,物理、化学完全看不懂,只能瞎蒙了。
好在物理、化学的卷面里,大多都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就算不会也不至于完全做不出来。
聂宇还是手下留情了。
会试第一场考了三天,直接把贡院里的两百多名考生,考到怀疑人生。
这什么鬼题目?
好不容易连蒙带猜做完卷子,等到会试第二场,许多考生下意识往卷子后面翻,想着会不会还有那“数理化”怪题。
然后,居然特么的真有。
第一场不是已经考过了,怎么第二场还要考?
有几个考生立刻举手跟巡考官反应,巡考官看过就轻飘飘回了一句:“卷子都是礼部出卷,汉王审题,不会有误,专心答题吧!”
反应无果,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答题。
好在第一场不少考生已经蒙出经验来,开始学会举一反三,这第二场蒙的倒是快了不少,也有少数几人,无聊看过些数理化课外教材,真的做出了几题。
这些做出来的,统一装作不知道,准备闷声发大财。
历时九天的会试很快就考完,两百多名考生出了贡院,两眼都是发昏的。
这倒不是在贡院待太久熬的,大汉的首场恩科,礼部也怕把考生熬坏了,专门安排配给了取暖燃料、干净饮水等各种考生日用。
相比起正常科举,这确实算得上恩科了。因为官府安排的太到位,能想到的都事无巨细办妥,考生只需要负责安心考试。
当然,这也就是恩科,还是大汉的首场恩科,等后面地盘壮大了,考生数量变多,这些待遇就不会再有了。
“驷举兄,等等我。”王阳小跑着追上刚出贡院,正准备回客栈的程驷举。
程驷举顿足停下,耐心等待对方跟来。
王阳并行而走,随口问道:“驷举兄,此番会试,可有把握?”
程驷举没有隐瞒,摇头说道:“今科会试,愚兄我怕是要落榜喽!”
“这是为何?”王阳颇为诧异。
程驷举苦笑:“会试三场,三分之一的题目,我都是瞎蒙。那数学还好,物理与化学,却是实在难以让人捉摸。”
听到是这个原因,王阳跟着无奈叹道:“说的是啊!此次恩科会试,居然加入了数学、物理、化学这三门科目,数学还能勉强看的懂,无非算学而已。可这物理、化学,小弟我连听都未曾听过,说句大不敬的,我在贡院时差点都以为这是汉王在故意刁难我等考生。”
程驷举说道:“嗯,我也有过此想法,但后来想想,这完全没有必要。汉王是开创之主,既开恩科,就是为了取士,以及博取天下士民人心,又怎会在考题上故意刁难?”
说着,顿了顿,又说道:“再者,这考题看似疑难,但多给出选项对错,就算真的不会,也可凭主观去判断推测。而且,不论数学、物理、化学,所出题目都与我等日用生活息息相关,显然不是随意出的考题,里面定然有着深意。”
王阳闻言认真回想一遍,接着抚掌赞道:“兄长如此一说,似乎还真是如此,许多题目都有涉及百姓日用,会不会这是汉王在故意考察我等考生?”
王阳举一反三,很快联想到了大汉国策。
大汉国策就是分田和废除奴籍,概括一下就是打压地主,抚恤百姓。
王阳、程驷举就这么行走路上,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猜想。
跟他们一样闲聊畅想的考生还有不少,全是被这次特殊会试给考到头皮发麻。现在正在互相交流经验,看看别人会不会,要是大家都不会,那姑且也算个好消息。
会试考完,接着就是封闭式阅卷。
明清的阅卷时间,大部分都是半个月左右。
大汉这边倒是不太一样,因为考生太少,不过正常科举的十分之一,再加上又是积分考制,所以阅卷花费时间也得以更快。
不过,聂宇还是提前下旨,禁止考生试后拜座师!
座师是对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尊称,拜座师也是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下的陈规陋习。
考生通过向主考官投递门生刺并拜谒,从而确立虚伪的师生名分。
座师可直接影响考生仕途,比如明朝大臣焦竑做主考官,就曾提拔徐光启为乡试第一,而曾国藩也在道光年间拜谒座师朱士彦时获赠“国藩”之名。
大汉的首场恩科会试,是礼部尚书顾景负责组织,而吏部尚书按理应该为主考官(一般大学士,但大汉没有大学士,那就顺延)。
不过,为了体现大汉的重视程度,主考官由唯一进士出身,同时也是德高望重的岳麓书院山长罗典负责。
五天以后,会试放榜。
榜单一共录取六十一人,取会试考生的三分之一。
程驷举早早来到放榜墙看榜,他也不自视甚高,就从后往前看,一下子就看到自己名字,顿时止不住的兴奋高呼:“我……我中了,我中了,五十九名!”
旁边一个不认识的士子,操着一口赣语口音,跟着呼喊狂喜:“哈哈,我中了,六十一名。”
“我也中了,五十三名。”
“……”
排名都很靠后,但没关系,中了就是中了。
会试放榜的名次本来就只能,真正决定三甲进士名次,还要看之后殿试。
策论足够厉害,就算会试倒数第一,都有微末可能中状元。
而且,就算殿试考不好,那也不影响他们做进士,再外放授官。
榜单墙下,几家欢喜几家愁,中榜的放声大笑,没中榜的黯然失落。
就连跟程驷举一道结伴来看榜的王阳以及另一个宿松考生,他们也都不出意外落榜了。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二人还是不免有些失落。
程驷举倒没自顾高兴,上前安抚:“贤弟莫要丧气失落,今科会试千古罕见,愚兄却也只是侥幸中榜。”
确实侥幸,排名倒数第三,差一点都要落榜。
“多谢兄长宽慰,小弟没有自暴自弃。小弟还要在此恭喜兄长,得中贡士!”王阳快速收敛情绪,对着程驷举拱手道贺。
程驷举已经高中贡士,接下来过了殿试确定名次,就该正式授官。
不论是现在的同县私人交情,还是未来官场仕途上的人脉关系,这都值得王阳去进一步结交维护。
王阳说着又拉上另外一人,三人结伴离开放榜现场,前往最近的饭馆喝酒庆祝,也是聊解郁闷。
(今天加班,晚更)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448/2837557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