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万家炊烟稻香浓
推荐阅读:我慕容复只想复国 说好合约结婚,怎么成真了 末日:每天十连抽,我必定无敌! 夫君三打白骨精 穿越全职高手,却是LOL剧本? 季风掠过的街巷 杨絮飘飘 万古独行 我靠长度修仙 穿越龙族的日常生活
“曹旭哥,你闻这风里的味儿!是戈壁方向飘来的沙枣香!”二柱站在试验田的瞭望台上,使劲抽了抽鼻子,棉鞋上还沾着清晨的霜花,“肯定是戈壁部落的商队来了,他们说要带新收的‘沙枣五穗稻’给咱尝鲜呢!”
曹旭正蹲在田埂上给越冬的稻根培土,闻言直起身,掌心的泥土带着湿润的暖意——昨夜的雪化了大半,灵土母本吸足了雪水,泛着油亮的光泽。“戈壁的沙枣稻混了五穗稻基因,香得能飘出十里地。”他拍了拍手上的土,望着西北方天际的烟尘,“估摸着晌午就能到,正好用他们的新米煮锅杂粮粥,就着半岛的海菜吃。”
炎童抱着捆晒干的珊瑚枝走来,枝桠上还缠着几支风干的“珊瑚五穗稻”:“刚在仓库翻出这捆标本,雨林寨的人说用珊瑚枝当支架,稻穗长得更舒展。我把它插在混种组的田埂上,给新来的稻种当个‘老大哥’。”
王大叔背着竹篓从村里走来,篓子里装着刚蒸好的米糕,热气裹着米香漫过田埂:“给大伙垫垫肚子!用五穗稻新米掺了点雪山的雪莲粉,甜丝丝的还暖身子。”他指着米糕上的花纹,“这是按五穗稻的穗形捏的,五个穗尖都点了胭脂,像不像雨林的‘珊瑚穗’?”
二柱抓起块米糕塞进嘴里,烫得直哈气:“像!比珊瑚穗还香!”他忽然指着远处的路,“来了来了!商队的驼铃声!”
果然见一队骆驼踏着湿泥走来,驼铃在空旷的田野里荡出悠长的响。领头的戈壁头领翻身下驼,怀里抱着个沉甸甸的皮袋:“曹旭兄弟,咱的‘沙枣五穗稻’收了!你摸摸这穗子,沉得能压弯扁担!”
皮袋解开,饱满的稻穗滚出来,穗粒带着沙枣的褐红,五穗并立,穗轴比普通稻子粗一倍。“按你说的‘三肥三水’法种的,”头领笑得眼角堆起褶,“花期浇沙枣蜜水,灌浆期撒草木灰,成熟期再灌次灵泉水,穗粒比去年多收了两成!”
曹旭捡起一支稻穗掂了掂,穗粒碰撞发出紧实的响:“这穗子能碾出三斤米,够一家人吃两天了。”他往试验田的混种组指了指,“正好,咱的五穗稻也该追肥了,用你的沙枣粉拌灵泉水,保准长得更壮。”
炎童已经在田埂上摆开了量具,准备测量戈壁稻种的各项数据:“头领大叔,这稻种的千粒重多少?分蘖力咋样?抗倒伏吗?”
头领掰着指头数:“千粒重二十五克,比普通沙枣稻重五克;每株能分五个蘖,刚好结五穗;秸秆粗得像小拇指,十级风沙都吹不倒!”他忽然压低声音,“俺偷偷留了点种子,想让商队捎给冰原村,让他们也尝尝沙枣味的五穗稻。”
“该捎,”曹旭笑着说,“冰原的粥里加把沙枣米,能暖和半分。”他转身对二柱说,“去取两袋咱的‘盐泉五穗稻’种子,让头领带回戈壁,混着他们的沙枣稻种,明年试试六穗稻!”
二柱跑得飞快,不一会儿就抱来种子袋,袋口系着五彩穗结——那是用雪山、海岛、雨林、戈壁、半岛的稻穗纤维编的,风一吹就发出细碎的响。“这穗结能辟邪,”他认真地说,“稻种带着它,走到哪都能顺利发芽。”
头领把种子袋往驼背上捆,忽然指着试验田边的新盖的草屋:“那是啥?看着像粮仓又像棚子。”
“是‘稻种驿站’,”王大叔接口道,“往来的商队、信使都能在这儿歇脚,还能寄存稻种、交换培育法子。屋里烧着炕,冷了能烤火,渴了有灵泉水泡的稻花茶。”
头领眼睛一亮:“这主意好!以后咱戈壁的商队就不用绕路了,直接在这儿换种子、歇脚,比住客栈舒坦!”他往草屋里瞅,见墙上挂着张巨大的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标着稻种的传播路线,“这地图真全!连俺们部落的小绿洲都标上了!”
“全靠各地信使添的,”曹旭领着他往草屋里走,“你看这红线,是雪山稻种传到半岛的路;蓝线是海沙稻种去雨林的路;黑线是戈壁稻种去冰原的路……最后都汇到这驿站,像条结满穗子的网。”
草屋里,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农师正围着桌案讨论,桌上摊着各地的稻穗标本,旁边摆着熬粥的陶罐,里面的杂粮粥还冒着热气。“这是用五种五穗稻煮的,”一个雨林农师舀了勺粥,“雪山的清、海岛的鲜、雨林的甜、戈壁的香、半岛的醇,混在一起比蜜还稠。”
头领凑过去尝了口,咂咂嘴:“真能喝出五地的味儿!俺回去也这么煮,让部落的人知道,天下的稻子能在一口锅里碰面。”
正说着,冰原的雪橇队踏着残雪来了,领头的少年捧着个冰盒,盒里的五穗稻标本冻在冰块里,像件透明的艺术品。“老族长让俺送这个来,”少年脸蛋冻得通红,“说冰原的五穗稻能在零下三十度抽穗,穗粒里的淀粉能抗冻,熬粥时不用煮太久。”
曹旭把冰盒放在驿站的冷藏架上,与其他地方的标本并排:“这架子分五层,每层的温度不一样,雪山的放最冷层,海岛的放常温层,谁来都能看清不同稻种的性子。”
少年指着墙上的地图,在冰原的位置画了个小小的稻穗:“俺们村也种出五穗稻了,该在地图上添一笔。”他忽然想起什么,“老族长说,等开春要修条‘稻种路’,从冰原直通驿站,用冻土块铺,夏天不化,冬天不滑,让稻种能走得更快。”
众人都笑了,二柱在一旁记:“冰原修稻种路,戈壁商队走驿站,海岛派船送新米……”他抬头对曹旭说,“以后不管在哪种稻子,都能很快找到好法子,再也不用瞎琢磨了。”
“这就是驿站的用处,”曹旭望着窗外,远处的村庄升起炊烟,与试验田的稻浪雾气混在一起,“让好稻种、好法子像炊烟一样,飘进万家灶房。”
晌午的太阳暖起来,商队的骆驼在驿站外吃草,雪橇队的犬只趴在雪地里打盹,草屋里的粥香、茶香、稻种的清香混在一起,让人心里踏实。头领和少年比划着怎么混合冰原与戈壁的稻种,雨林农师在给海岛渔民讲腐叶土的用法,二柱和炎童则在地图上添新的稻种传播线,红的、蓝的、黑的线越来越密,像张结满金穗的网。
王大叔端来刚出锅的沙枣五穗稻米饭,盛在粗瓷碗里,米粒油亮,带着沙枣的甜香。“尝尝咱驿站的第一顿饭,”他笑着说,“用五种灵土烧的火,五种泉水煮的米,吃了能记住五地的味儿。”
曹旭接过碗,看着米粒在阳光下泛着的光泽,忽然对众人说:“你们发现没?不管是雪山的冰棱稻、海岛的海沙稻,还是戈壁的沙枣稻,最后煮成饭、熬成粥,都是为了让万家炊烟里,多缕稻香浓。”
头领扒着饭点头:“可不是嘛!部落的婆娘说,今年的五穗稻米饭蒸出来,娃们能多吃一碗,夜里的炕都睡得更沉了。”
少年也说:“冰原的粥里加了沙枣米,猎人们出远门时揣在怀里,半天都不冷,还能顶饿。”
二柱捧着碗跑到驿站门口,望着远处的村庄和田野,忽然大声喊:“五穗稻!要让所有人家的锅里都有你的香!”
风把声音送出去很远,试验田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像是在应和。草屋里的炊烟从烟囱里冒出来,与村庄的炊烟、田野的雾气缠在一起,漫过地图上的稻种传播线,漫过驿站外的骆驼与雪橇,漫过每个捧着饭碗的人,带着浓浓的稻香,飘向更远的地方。
炎童看着这一幕,忽然对曹旭说:“曹旭哥,这炊烟里的稻香味,就是五穗稻最好的回信吧?”
曹旭望着那片缭绕的烟霭,点了点头:“是啊,万家炊烟里的香,比任何信纸都实在。”
远处的海面上,渔船的帆影与天上的流云相映,驿站的驼铃与村庄的鸡鸣相和,而试验田的五穗稻,正迎着暖融融的阳光,把根须扎得更深,把穗粒结得更满,仿佛在说:这香浓的回信,才刚刚开始写呢。
(https://www.shudi8.com/shu/741216/3549894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