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合则两利和二十周年献礼
推荐阅读:美漫之变种轨迹 探灵三人组 霸道学长爱上我 有秘密的笔记本 次元神选:开局选择DC超人 追校花老妈后,我逆袭成猛男 罗大小姐历险记 娱乐:团体解散后,我成全球顶流 旧神之巅 斗罗绝世:开局获得写轮眼!
跟西医界合作。
而且还是王孟德这个中医‘顶梁柱’给西医出研究思路和方向。
这让中医研究院的不少领导在会议上持反对意见。
他们都没有忘记。
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那些西医的泰斗,联合一些怀有特殊目的的人,对中医的攻讦。
可以说,当时双方都是恨不得对方去死。
那时候,西医在华国的发展,其实才刚刚开始没多久,根本无法承担起国家医疗的重担。
解放后。
刚开始的那几年,依然有一股势力在推波助澜,也是想着打压中医。
后来,经历过几件大事之后,中医才稳定了下来。
要不是上边的维护,中医的局面绝对很惨,就算不会被连根拔起,但被打压是肯定的。
不仅不能发展,还会倒退很多。
所以,有几个人态度非常的坚决,不愿意让王孟德过去帮忙。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
现在西医的发展势头已经很厉害了。
特别是在人才的培养上,低成本、大批量、易入门的优点,使得西医的从医人员越来越多。
这恰恰是中医的缺点。
以及在治病便捷和速度上,也是领先不少。
说实话,要不是王孟德横空出世,带领着中医研究出了不少的成果。
特别是中医‘托拉斯’的建立,中成药大量的研制成功。
说不定,西医此时发展的已经跟中医平起平坐了。
而对方也就是缺一个王孟德这样的人物。
一旦西医那帮人有了王孟德的帮忙,发展势头会更加的猛烈。
以后再想压制,可就难了。
对于这个问题,鲁院长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不过他对王孟德有绝对的信心,清楚西医会因为这件事而发展的很快,但想要超过中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毕竟坐在离他不远下首位置的那个年轻人,医术是多么的恐怖。
这还是他三十多岁达到的成就。
后边等持续积累,厚积薄发,未来能达到的高度,他根本无法想象。
只要有这位在,中医在华国的地位,就不可动摇。
依照王孟德的年龄来算,这个时间最少也是五十年。
至于五十年之后的事情,那就不是他们操心的了。
而且。
这些年,因为药品出口赚到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国家对于中医的扶持力度也是越来越大。
随着‘赤脚医生’的遍地开花,那些人可以说是人手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越来越多的中医人才会不断的冒出来。
同时,中医院校的建设也没有停止过。
人才培养的体系已经建设的很完整了,早已不是靠着以前师徒传承的模式。
每年从这些院校毕业的优秀学子们,都分配到各种医院里。
这个数字,一开始可能只有数千人。
后边还会越来越多,直到每年上万、数万、十数万人都不止。
只要再等二三十年,这一大批的人才成长起来,到时候爆发出来的能量,绝对让所有人都震惊。
当然。
还有一个理由,鲁院长没有直接在会议上说出来。
那就是国家对中医的态度了。
目前来看,这十几年来的表现,已经让上边领导完全的相信中医了。
保健组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中医名家在担任。
日常保健就不说了,身体有什么不舒服,首先也是想到了他们这些人。
特别是王孟德的针灸和推拿技术,甚至有些人都开始‘神话’和‘迷信’了。
如果他能答应和西医合作。
这种情况上边也是乐于见到的,到时候也会更加的扶持中医的发展。
毕竟上边也清楚,中西医同步发展,才是对国家最有利的。
现在情况不是几十年前了。
也不会允许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
因此,中西医合作,才是合则两利的事情。
会议上。
鲁院长和其他十来个领导,不断的阐述着利弊关系。
那几个不同意的领导,最终虽然没有被彻底的说服,但也都表示,可以先试一试。
前期合作不能太深,要做好随时终止合作、抽身的准备。
看到意见终于统一了。
鲁院长也长出了一口气。
这次的会议,算是他这些年来开的为数不多显得吃力的会议了。
幸好结果是好的。
接下来就是等着西医那帮人找上门来,然后装作非常的不情愿。
等为中医要了一定的好处之后,再假装勉为其难答应的样子。
顺便再在上级领导面前刷一波好感。
这件事情自有鲁院长等人去做,王孟德的任务,就是等什么时候谈妥了,他到时候去到范老等人的单位指导就行了。
这事儿对他完全没有压力。
通过空间,他了解到数以万计的药品成分。
随便露出来几个,就够那些单位研究的了。
不管是已经被研制出来的,还是未被研制出来的,想拿出哪个出来,完全随他自己的心思。
南锣鼓巷。
今天王孟德罕见的没有加班太晚。
他回到四合院里的时候,才刚过七点半。
因为天气寒冷,前几天还下了一场雪,此时家家户户都窝在家里不出门。
由于已经在单位食堂吃过了饭。
所以,王孟德到家放下提包之后,拿着点礼物,便又出了门,往傻柱家里走去。
“傻柱,在家没?”
他拍了拍门,大声的喊道。
“孟德,我在家呢,你自己推门进来。”
正房客厅里,傻柱回答道。
等进了门,就见傻柱坐在板凳上,手中拿着火筷子,正给红薯翻个面。
旁边,‘小傻柱’何宇依偎在于丽的身上,眼睛盯着火炉子上。
“孟德,来就来了,还带着这么多东西,太客气了。快坐,我给你倒杯茶暖一暖。”
于丽连忙站起身来,给他倒了一杯热茶。
王孟德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傻柱的对面,他手中捧着搪瓷缸,笑着说道:
“哈哈,没有别的,就是一些水果罐头和糖果、糕点,给何宇他们尝尝。”
说着就把手中拎着的东西放到了桌子上。
他带来了两瓶罐头,一瓶黄桃的,一瓶山楂的。
还有半斤大白兔奶糖,以及一斤左右的饼干。
这些东西,在别人看来,是非常稀有的好东西,很难买得到。
但他家里的橱柜上,装的都快要满了。
这还是他控制着,好几次单位发物资没往家里拿,而是直接送到草厂胡同老丈人家和田各庄爷爷奶奶那边的结果。
不然,就凭着他比其他职工多几倍的福利,全拿回来的话,家里估计都堆不下了。
客气了几句后,王孟德便直接说明了来意:
“傻柱,过些天我儿子满月,到时候请你去帮忙炸点东西,到了那天,还有两桌的酒席,你有时间么?”
华国不少地方都有一个习俗。
那就是孩子满月的时候,会办满月酒。
不过自从实行粮食定量之后,这种办酒席的情况就减少了很多。
绝大多数的家庭,负担不起招待客人的伙食。
也有的地方衍生出一个新的习俗,那就是主人家办酒席,去的人除了随份子送礼之外,还有就是给二两或者三两的粮票。
而主人家除了好酒好菜招待以外。
像这种满月酒的话,还要炸一些馓子,煮一些红鸡蛋以及用红糖水来招待客人。
“没问题,最近天气冷,又不到年跟前,外边办酒席的也不多,我时间多得是。”
傻柱放下火筷子,笑着一口答应了下来。
别说有空了,就算是没空,他也会推了其他的事情,来帮着王孟德。
“好,我会把需要的物资都提前准备好,到时候再来请你过去帮忙。”
王孟德高兴的说道。
傻柱这人缺点非常多,但优点也很明显。
其中之一就是承诺的事情,基本上都会想尽办法去做好。
所以这事儿算是八九不离十了。
有了傻柱帮忙,冉小梅等人也就能轻松不少。
而且他的厨艺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同样的饭菜,别人做的就是没有傻柱做的好吃。
“没问题,要是工作日,我就请一天假。
我现在在轧钢厂食堂里,只干小灶的活,就算是有小灶任务,只要跟李怀德提你的名字,他就会麻利的放行。”
傻柱大包大揽的说道:
“到时候保证给你弄得漂漂亮亮,让你有面子。”
“太好了,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王孟德也捧了对方一句。
两个人又闲聊了几句后,傻柱心中藏不住事,他奇怪的问道:
“孟德,你家里不缺物资,又有这么多的朋友,满月酒怎么就办两桌?
要我说,你就办个十桌八桌,酒席我也能给你置办的利利索索,我在轧钢厂收了好几个徒弟呢,还有那些厨师也能请来一起帮忙。”
在他的想法中。
如果自己有王孟德这么有办事,能往家里弄来这么多的物资。
还有那么多的朋友,家里有什么喜事,肯定会多办几桌,热热闹闹的。
“呵呵,两桌就够了,就我老丈人一家,再加上田各庄来几个亲友,连同自家人,挤一挤差不多了。
至于为什么不大半,主要是因为不能太扎眼,你也知道最近是什么情况。”
王孟德小声的解释了几句。
要是十年前,或者十年之后,他遇到这种喜事,必须要大操大办一番。
但现在这个时局,还是低调点为好。
本来就已经有不少人在惦记着他了,也就是因为有上边的人护着,他才能安然无恙。
否则,自己再蹦出来显摆,完全是找死的行为。
跟傻柱说好了之后,王孟德便回到了家里。
花盆炉子中的炭火,烧的旺旺的。
因为有刚出生的孩子,再加上家里蜂窝煤足够用的,所以冉小梅非常的舍得。
晚上炉火都烧的旺旺的,半夜还会起来换一块新的。
每天连做饭带取暖,最少也得用七八块。
要是普通人家,一冬天这样烧,根本撑不到开春。
毕竟物资短缺,煤球也都是定量供应,一个家庭主妇不省着点用的话。
一旦缺少蜂窝煤,每个月最后几天,连饭都煮不熟。
“傻柱答应了?”
冉小梅正在客厅给小孙子叠衣服和尿布,看到大儿子进来了,便随口问道。
“嗯,答应了,到时候您直接去找他过来就行。
估计他一个人忙不开,要找两个徒弟一起帮忙,咱们多准备点东西。”
王孟德回答道。
两桌酒席对于傻柱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
如果是天气好,他一个人,再加上冉小梅和周小燕打个下手,很轻松就能搞定。
可现在天寒地冻的,就不太方便了。
多叫两个人才会保险一些。
“嗯,我知道了,会提前准备点烟酒,还有每人两块钱,这些都给傻柱,让他分给徒弟。”
冉小梅点了点头道。
几天后。
范老等几人早在三天前,就组团来到了中医研究院。
当时王孟德也跟着鲁院长等人一起接待了一下。
当然。
谈事情的时候,他因为工作忙碌以及避嫌,就没有参加。
只是中午吃饭时,陪在了旁边。
范老等人最近两年,基本上都没来过中医研究院。
对于这边的伙食只闻其名,现在终于见到了庐山真面目。
丰盛的饭菜,充足的油水,让他们都羡慕不已。
经过一整天的商议,最后双方达成了一个协议。
核心就是王孟德在一年时间里,帮着西医那边研制出几款药品出来。
上级领导也不出意外的同意了。还夸赞了中医研究院这边几句。
“王孟德同志,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教授,专攻微生物学的。
他早在三四十年代就赴新泽西州拉格斯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得了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和SIGMX金钥匙。
在55年的时候,为国家发明出了第一个抗生素药品,填补了国内在这一块的空白。
之前是在福省一家微生物研究所工作,听说你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我们连夜请王教授来到了京城工作。”
京城微生物研究所中,范老拉着王孟德的胳膊,介绍起眼前这位老者。
“王教授您好,以后一起工作,请多指教。”
王孟德对王教授的大名可谓是如雷贯耳,知道这位的贡献。
连忙上前一步,跟对方握了握手。
“呵呵,指教不敢当,互相学习。
对于王院长的大名,我这些年听的也是耳朵都磨出了茧子。”
王教授也跟着客气道。
他明白自己从福省到京城工作的使命。
就是在王孟德的指导下,尽快研制出一款世界领先的药品出来。
如果能在几个月时间里研制出来是最好的。
正好当做二十周年献礼!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1072/2837545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