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嫡明 > 第484章 「城破之后,一日不封刀!」

第484章 「城破之后,一日不封刀!」


第484章  「城破之后,一日不封刀!」

    当天,明军舰队靠岸,在马六甲城休整一日。

    朱寅老实不客气的住进了席尔瓦的豪华官邸,里面铺设著昂贵的波斯地毯,就连灯台都是黄金制成。还有整套象牙制作的书架,摆满景德镇瓷器的书房。

    就连墙壁上也镶嵌了琥珀、玛瑙、宝石、珊瑚,到处金碧辉煌。还有一副巨大的葡萄牙国王的佩剑画像。

    这位欧洲伯爵的书法抽屉里,很随意的放著大把的金币,最少有几百个克鲁扎多,似乎只是他的零花钱。

    很快,殖民当局的缴获也登记出来了。等到康熙呈上帐本,摄政王殿下忍不住露出欣喜的笑容。

    出兵以来,收濠镜发了一千多万的财,占马六甲又发了天大的横财!

    其中光是金银,折合大明白银最少一千万两,大多是克鲁扎多(葡萄牙金币)、列伊(葡萄牙银币)、埃斯库多(西班牙金币)、鹰洋,小半是大明的金银锭、安南金银锭、

    日本的金判和银豆、暹罗的银球。

    除了估值上千万两的各国金银货币,还有香料二十万斤、丝绸十五万匹、瓷器两大仓库—

    各种货物折合白银,估值三、五百万两白银。

    这还没到缅甸呢,就发了两次洋财,所有加起来估值三千万两白银!

    果然还是抢钱快啊。南京朝廷的国库,已经一亿多两了。

    朱寅很是高兴。

    这还是只是动产。至于不动产,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还有马六甲、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的商业利益,当然也会让采薇的商社来经营。

    是时候成立大明南洋商社了。有了采薇的大明南洋商社,什么东印度公司都去死吧,统统不能再存在。

    整个南洋的商业利益,必须由代表大明商业的南洋商社来垄断。洋人和土著,全部靠边站。

    朱寅当即给采薇写了一封信,让她派人来星洲(新加坡)和郑和城(马六甲城),筹办大明南洋商社。

    写完了信,朱寅又下了一道命令。

    「传令,分兵一千,驻扎郑和城。分兵五百,驻扎星洲。」

    「设立郑和府、星洲县(坡县),征发土著万人修建星洲城。」

    「号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的所有华人,全部来郑和城,登记造册,恢复明人身份,按口授田,每人三十亩」

    「安抚城内商民,接管所有库藏文书。通告四方,即日起郑和海峡归大明管辖。往来商船,遵我大明律令者,交纳十一税,可保平安,畅通无阻。」

    ===

    土著显然被明军的强大和果决吓到了。

    他们没想想到,明军居然再次来了,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占了马六甲城,将强大的西洋人打败,全部斩杀。

    他们没有看到想见到的两败俱伤,见到的却是洋人被一边倒的屠杀!

    第二天大早,得到消息的柔佛苏丹和亚齐酋长,就派来了带著丰厚礼物、态度极为谦卑的使者。

    礼物有黄金、象牙、宝石,还有几个出身土著贵族的少女。

    几个土著使者他们匍匐在地,用最恭敬的语言表达著顺服与敬畏,庆幸自己不是洋人。

    朱寅是懂马来语的,勉强听得懂对方的话,倒是不必借助翻译。

    他能听得出来,这些土著言不由衷,都是心存侥幸的奸险。这也不奇怪,南洋土著是有名的欺软怕硬,畏威而不怀德。而且忘恩负义、落井下石,民族性很是卑劣,根本不好相与。

    论起欺凌、屠杀、掠夺汉人,他们的狠毒比起洋人不遑多让。后世的南洋历史,就是土著被洋人欺压、土著又欺压汉人的历史。他们通过欺压、屠杀、掠夺汉人,来寻求心理平衡。

    不是几年几十年,是接下来几百年都是这样。也不止一次两次,而是无数次。

    南洋汉人,承受著洋人和土著的双重欺压。可汉人为何还要几百年不间断的下南洋?

    这是因为,明清人口爆发,土地兼并,中国失去耕地的流民太多。尤其是满清的残暴统治,让更多的汉人宁愿背井离乡下南洋,也不愿在满清治下。

    而且,去了南洋的人也很少有机会回来,国内的人也不知道去了南洋有多卑微,存在信息茧房,也就不断有人下南洋。

    对于南洋各族土著,朱寅一点好感都没有,有的都是厌恶。这些人,都是白眼狼!

    他目光扫过那些敬畏的使者,用马来语说道:

    「告知尔等主上,天朝收复天朝故港,是为弭平海波,再开商路。今后各安疆界,共享太平之利。」

    「再有,从今天起,你们要朝贡天朝。哼,你们可是很久没有朝见了,眼里还有大明天子吗?以后,每年最少遣使朝贡一次,就是朝贡,不是贸易。每隔三年,必须国主本人亲自去朝见皇帝,听明白了?「

    「你们册封王后、王储、新君继位、旧君薨逝等大事,必须上奏天朝礼部,请天朝恩准、谥号,不得有误。」

    「礼物留下,美女带回去。「

    几个使者面面相,神色为难之极。

    他们本来以为明人好说话,只要送上厚礼,说几句好话,明人就可能交还马六甲城。

    谁知,这位明朝的大人物不仅没有交还马六甲的意思,还让他们进贡、朝见!  

    这—如何向君上交代?

    「怎么?你们不愿意?」朱寅居高临下的冷笑道。

    「是是!」几个使者吓了一跳,「贵人的话,我等一起回报我家主上。「

    他们哪里敢和朱寅啰嗦?他们甚至不敢抬头看朱寅。

    明人带给他们的威压,比洋人还大啊。

    这似乎是来自祖先记忆深处的畏惧!

    朱寅仅仅在马六甲待了一天,就下令启航北上,直趋缅甸!

    近半个月后,二月二十五,巨大的明军舰队,终于出现在勃固海湾。

    历史一个半月的海上远航,当真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只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将一支补给充足的大军从江南带到缅甸,也只有海军才能做到。

    实际上,整个东方世界,也只有南明的海军才能办到。十年下来,朱寅拥有中等以上各种海船超过三千多艘,足以运送二十万人。

    这么多船,大半是海外八旗建造的。小半是抢劫洋人、日军、海盗的。

    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东方的海船,大半都在朱寅掌控之中。

    若是走陆路,别说这么多人马,即便只有两三万人的规模,最少也要耗时两三个月,还会减员严重。

    即将登陆,朱寅等人举著望远镜观察敌国,都是虎视眈眈。

    哼,缅王亲率二十万大军,狂妄的北征大明,却不料大明的舰队绕了一个大圈子,到了他的家门口。

    明军舰队在勃固港并未遭遇像样的抵抗。港口只有少数缅兵,见到庞大的明军船队,惊慌地放了几箭便作鸟兽散。

    「传令!」朱寅说道,「一日之内,将士、战马、骡马、辎重全部登陆。」

    「上岸之后,扎营休整一日。第三天北上攻击勃固城!」

    东吁王朝名义上的王京是东吁(发源地),但其实真正的首都是勃固城。

    勃固城距离海边,只有百里。大军一日就能到。

    因为勃固河比较浅、窄,加上往上是逆流,舰队不能逆流而,只能在勃固海湾登陆一声令下,巨大的明军舰队就依次靠岸,组织有序的登陆。首先是将士和战马,然后是骡马和辑重,最后是陆战火炮。

    朱寅带了多少兵?南征大军共有十三万,可实际上距离云南近的水东兵直接走陆地,其实跟随舰队来缅甸的,是十二万兵马。

    十二万兵马,听起来很多了。但分很大。

    其中光是投降后整编为明军的爨家土司兵,就有三万之众。

    投降大明的日军,朱寅和戚继光二一添作五,朱寅带了两万五千来缅甸。

    也就是说,光是几支降兵改编的明军,就有五万五千,将近一半!

    剩下的六万五千兵马,其中最精锐的靖海八旗,又只有一万五千。

    这一万五千靖海军,还有五千人是纯粹的海军,不能登陆作战,总要看守战船吧?

    除了五千纯粹的海军看守战船,真正能登陆作战的明军是十一万五千,其中五万五千还是降兵,完全可靠的明军,也就六万!

    其实,是有风险的。

    可是,朱寅仍然有足够的信心控制五六万降军。因为他有虎牙!

    爨家降军和日军降军,就是用来打头阵、当炮灰的。他们就算想反抗,那也不易。

    只有血战之后用命证明对大明的忠心,才能被大明真正接纳,不再被视为异类。

    用了一天的时间,明军除了五千专业海军,全部登陆上岸,扎营休整。

    缅甸勃固河口,弥漫著咸湿的海风与热带植被的腐殖气息。附近的缅人看见明军,早就吓得躲进附近的丛林。

    朱寅望著岸上绵延的棕榈林与远处佛塔的金顶,微微松了口气,终于登上大陆了。

    一上岸,缅甸嚣张的蚊虫就开始肆虐。不过朱寅早就有所准备,携带了宁清尘研制大量驱蚊虫药物,北方大陆来的将士,有了防御蚊虫的利器。

    加上现在才二月底,还没到瘴气、蚊虫最肆虐的夏季,将士们都能适应。

    就算是李如柏、赵率教的北方将士也能对付。

    明军士气很高。日籍明军更是满脸兴奋,一个个两眼泛光,好像遇到了喜事。

    他们已经得知,只要打缅甸有了战功,就能享受军饷。

    是该为「天下人」摄政王殿下效死的时候了。

    第二天,朱寅率主力北上。浩浩荡荡的队伤沿著伊洛瓦底江支流蜿蜓而行。虎牙当然是早就侦查制定好最利于行军的路线。向导都不需要带,这些年虎牙对缅甸情报的了解,比缅王都更清楚。

    虎牙绘制的缅甸地图,精确到了每一条河流、每一片从林、每一个部族。

    时值旱季将尽,江水尚浅,两岸稻田干裂,偶见枯焦的村落。

    空气中浮动著燥热与不安。两边丛林和部落村寨中,似乎有无数眼睛在窥探,带著惊恐和畏惧。

    前锋擒获了几名孟族猎人,这些孟人皮肤黝黑,赤著上身,腰间围著简裙,眼中满是惊惧。

    通译上前问话,他们起初瑟瑟不敢言,直到朱寅命人给了他们些干粮和盐块,其中一人才嗫嚅开口。

    「老爷—王京(勃固城)兵不多,」他用孟语说道,「缅王带走了所有的虎兵』和象兵』。」他指了指北,「城只剩下些老弱和奴兵。」  

    另一名年长的孟族猎人甚至露出一丝隐秘的快意,低声道:「老爷是大明的贵人么?

    缅人压榨我们孟人太久了—」

    几人一边说,一边交换著诡异的眼神。

    朱寅不动声色地听著,深知缅甸并非铁板一块。

    缅族建立的勃固城王朝凭借武力征服了周边的孟族、掸族、克伦族等众多部族。这些部族,其中很多都是原本隶属大明的土司,属于三宣六慰。

    这些被征服的民族和缅人不同,他们此刻正冷眼旁观,甚至期盼著缅人的失败。

    休整片刻,明军继续开拔。越靠近勃固城城,沿途的缅人村落越是紧张。

    土著们看见明军的旗帜,慌忙躲进竹楼,紧闭门户。偶尔有缅人小股巡逻队远远窥探,但一见到明军的气势,便迅速消失在密林中。

    可见,缅甸国内的确很是空虚,主力大军都北上攻明了,早已深入云南数百里。

    一拨拨的缅人信使,惊慌失措的北上飞报勃固城,提醒明军大举来犯,让王城做好准备。

    明军斥候很快回报,勃固城已得知明军来袭的消息,正在紧急加固城墙,收拢周边的缅军,王京一代风声鹤唳,十分紧张。

    可是,十余万明军即将兵临城下,兵力空虚的缅甸王廷,已经无力阻拦明军的逼近了!

    攻缅王之必救!调动缅甸大军千里回援!

    勃固城。

    莽应龙时代奠定的王京,此刻笼罩在恐慌与惊疑之中。

    城池砖石垒砌的城墙不算特别高大,但护城河引了活水,颇为宽阔。

    缅甸号称佛国,王城勃固也是千佛之城。城内,数以百计的佛塔刺向天空,最高大的是瑞光大金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王宫的金顶也佛塔般闪耀。街道本应熙攘,此刻却行人寥落,唯有披著橘红色袈裟的僧侣依旧平静地托钵行走。

    勃固城作为缅甸王城,是如今南洋最繁荣的巨城之一,也有十几万人口,其中有三千多王室和贵族,万余僧侣。

    勃固城守将乃缅王莽应里的弟弟,名唤莽灼,人称黑象王子。

    黑象王子站在王宫的露台上,望著南方眉头紧锁。王京能战之兵不足万人,且多为临时征召的农兵和奴隶,兵甲简陋,训练不足。精锐几乎都被王兄带去了北方。

    「明人—他们怎么会从海上来?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莽灼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缅甸与明朝交锋多年,战事多在云南边境的山地进行,从未想过明军会绕过整个中南半岛,从海路直插腹地。

    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

    个贵族将领愤怒地捶打著栏杆:「明军是卑劣的偷袭者!佛祖会惩罚他们!」

    但更多的低级官员和部落头人则面露忧惧。几个被征召来的掸族土司聚在角落,低声交谈。

    「缅人也有今天?」—个土司嘴角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另一个较为年长的土司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无论谁胜谁负,我们掸族的日子都不会好过。但—若缅人真的败了,或许我们能收回一些故地,最好还是缅人大败。「

    缅甸王廷一边准备守城,一边派遣信使火速去云南找缅王汇报军情,请求回援。

    眼下不仅仅是王城兵力不足,整个国内都是防卫空虚,另一个大城阿瓦城也兵力稀少。无论如何,大军都要回援,不能再待在明国云南了。

    不然的话,就算占了整个云南,缅甸老家都丢了,又有何用?那样的话,云南也占不久!

    退一万步,大军将领和士卒的家属、财产都在缅甸国内,就算大王继续打云南,哪里还有军心士气?

    撤军回援是唯一的选择!

    还以为大明南北分裂,是攻打大明的千古良机,明国一定自顾不暇,乖乖吐出整个云南。谁知道,这才几个月时间,明军舰队突然大规模渡海而来!

    大明即便南北分裂,可一旦动了真格,也仍然如此可怕!

    想到这里,黑象王子等缅甸权贵,恐惧之余心里又苦涩无比。

    但愿,还来得!

    城内人心惶惶。富人贵族开始偷偷埋藏财宝,平民则躲在家中向佛像祈祷。空气中弥漫著一种大难临头的压抑。

    城中万余僧侣,天天诵经消灾劫难。贵族女子们哭泣不已。

    似乎弃城逃走也是个主意。可是勃固城是王城啊,又怎么能放弃?而且一旦没有了城池的保护,他们又能逃到哪里?处境只会更加危险。

    事到如今,最靠谱的法子只有死守待援!

    很快,黑象王子就下了一道命令:「城中所有青壮男子,包括僧人,全部参加守城!」

    ==

    泰昌二年,万历二十五年,缅历九五九年,二底。

    十余万明军议临勃固城城下。

    距离元军征讨缅甸蒲甘王朝已经三百余年,中原大军再一次攻打缅甸王京。

    缅人看到气势雄浑、黑云压城般的明朝大军,都是为之夺气,胆战心惊。

    明军如此威势,王城真能受得住?

    很多人都想逃出王城,却已经迟了。明军已经包围了王城。

    明军在城外一亏开阔地展开阵型。朱寅策马立于阵前,观绳著这捷缅甸王京。城墙上的缅军旗帜杂乱,守军身影惊惶,甚至还有很多僧议。  

    看起来有几万人守城,密密麻麻的,可其中绝大多数连盔甲都没有。

    城头也有大炮,是洋人的炮,但只有几十门,重炮更是只有几门。

    甲议最多五千人,其中还有一些是火枪议,甚至是洋人雇佣议,但数量不多。

    朱寅知道,历史上的今年,缅甸其实因为在暹罗的失败,已经暂时衰落了。

    衰落到什么地步?不但暹罗恢复了独立,纳黎萱王反仇缅甸,而且缅甸国也爆发叛乱。若开王独立,阿瓦公爵独立,良渊侯占据东吁城称王。

    以至于缅甸只剩下南方一半的国土,陷入短暂的中衰时期。

    可是因为蝴蝶效应,南洋的连锁反应,久致如今的缅甸并没有中衰,国也没有叛乱,反而在洋人的帮助下更加强大。

    「看来情报不虚。」朱寅对身旁的李如柏说道,「守军兵力单薄,士气不振。」

    「传令,张贴檄文。」

    李如柏笑道:「自可一战而下。缅人以为能坚守,却不知我军大炮之威,一炮糜烂数里。他们连一天也守不住。」

    一炮糜烂数里?朱寅撇撇嘴,你可真会吹啊,我的火炮可没有这么厉害。

    秦良玉笑道:「缅王的大军不回来,咱们其实也算不上打仗。」

    朱寅没有立刻下令仇城,而是亥派出一队使者,带著通译,高声宣读了檄文,斥责莽应里背信弃义,争扰大明疆土,宣称天议至此,乃为惩戒问罪!

    这么干当然不是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而是一个姿态,更是宣布缅甸的大罪。

    等于告诉缅甸:我为何要来打你,因为你有罪!

    城头顿时一阵骚动。

    莽灼出现在城楼,用缅语高声回斥,内容无非是捍卫王权,诅咒入争者之类。但他身边的贵族,大多面露怯色。

    就是那些僧侣也难以淡定。可是,他们仍然在作法咒朱寅、咒明军!

    朱寅的脸色有点难看。大明王师议临城下,莽灼竞敢辱骂自己、诅咒自己。此人难道以为,他真能守住勃固城?

    朱寅神色淡漠的看著缅甸王城,眸子变成一片铅灰色。

    「缅人欺人太甚。」朱寅冷冷说道,「仇城。城破之仫,一日不封刀。」

    缅军这些年多次北上争明,屠杀了很多大明云南百姓。是该变本加厉的清算了。

    真以为大明好欺负?你的屠刀快,我的屠刀更快!

    军令一下,明军的战鼓顿时咚咚敲响,北方军队特有的号角声吹响。

    「呜呜呜'」

    「轰轰!」明军大炮震耳欲聋的轰响!


  (https://www.shudi8.com/shu/740850/2837536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