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今见兄台,再无云树之思矣!」
推荐阅读:实习生竟是国医圣手 姐姐,快踹渣男!禁欲佛子日夜觊觎 朕,都是为了大汉! 和校花同居的日子,余念雪 他失忆?她骗婚!八零娇懒美人怀崽躺赢 我在都市逆天破案 蜀山剑仙列传 祭祀百年,我成了部落先祖 射雕:从镖人开始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第494章 「今见兄台,再无云树之思矣!」
万历帝下了将戚继光革职罢官、取消封伯的口谕,意犹未足的问:
「寅贼的家财呢?他家的产业抄了多少?」
高实强颜笑道:「回爷爷话,这个还不知道。要等段日子,才会有奏报。」
「这可是紧要事!」皇帝胖脸一沉,「司礼监立刻派中官快马去南京,清查朱寅家财。他在南京造反,还能不敛财?他那个贼妻宁氏,更是个经商营业的钱耙子,没少赚银子!」
「记著,都入内帑!」
「遵旨!」高采陪著笑脸,腮帮子都麻了,「奴婢亲自安排可靠之人去清点贼产。」
撒谎欺君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也无所谓了。就当是奉了娘娘懿旨,陪著皇上演戏的差事吧。
不然他又能怎么著呢?
万历抽了一口福寿膏,惬意万分的吞云吐雾,叮嘱道:「等到所有贼产入了库,内帑应该有两千万吧?」
高采低著脑袋,不让皇帝看到自己的脸,「回爷爷话,贼产不知具体数目,横竖不老少。到时入了库,内帑就算没有两千万,估摸也差不多。「
万历点点头,敲敲大烟枪,目光忽然一冷,「下旨给缅甸国那个弑父杀弟的莽应里,让他立刻献出朱寅、常洛及其党羽。若他抗拒不交,就令云南巡抚、黔国公发兵问罪。若是乖乖交人,朝廷可以承认他的王位,恢复贸易。」
「遵旨!」
「西边的庆逆呢?李如松有奏报吗?不是应该早就攻下伊犁了么?朕要看到庆逆的人头。」
「回爷爷话,因为甘肃粮草不继,无法支应西军所需,李如松只能暂驻吐鲁番,等候关中的军粮。」
「告诉兵部,下催促李如松!没有关中的粮食,他就打不了仗了?贼军难道没有粮食?朕就不信,那么大的西域没有粮草,当年汉唐又是怎么定的西域?「
「遵旨!」
「去吧,朕乏了,有点头晕。」
「爷爷好生歇息吧,太医都反复奏请,要爷爷不能动怒忧心。」
「嗯,回去告诉贵妃,让她今夜来广寒殿伴驾,朕想她了。再把高淮叫上,我们很久没有一起打马吊了。」」
「遵旨!」
缅甸,甘高山口。
毛文龙守到第五天,关外又来了一支兵马,看旗号却是明军。
「将军!来者难道是云南王师?」部将问道。
毛文龙心中有数,「这应该是云贵总督郝运来的兵!他成功守住了澜沧江防线,居然还能尾随缅军主动攻入缅甸,就这份胆魄,还真不像是个文!」
「刘龛,你出关去看看,验明身份,若是郝总督就请上关城。」
「诺!」部将领命出城去了。
与此同时,那队明军已经来到城下,当先打头的是个身穿二品官服的文臣,年约三旬,正是云贵总督郝运来。
郝运来在缅军撤兵后,率领两万云贵精兵,保持几日的距离,尾随进入缅甸。
他担心朱寅兵少,决定和朱寅会师,参与攻打缅军和越军。
两万人虽然不多,但也能起到不少作用了。
「国公,木公。」郝运来对沐昌祚和木青说道,「此地数日前发生过激战,缅军吃亏不小。嗯,守军用过攻。」
郝运来放眼一看,就猜出了几天前的战事如何。
「来者可是云贵总督郝相公?」出城的刘龛声问道,「末将刘龛有礼!」
郝运来随即下马,黔国公沐昌祚、木府家主木青、宋氏家主宋万化一起下马。
「本官正是钦差云贵总督,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使!」郝运来官威十足的说道。
刘龛还是不敢大意,抱拳道:「请验证钦差关防、总督印信!」
郝运来知道小心是对的,这也是程序,毫不在意的一挥手:「来人!打本官王命旗牌!出示关防印信!」
「得令!」护卫应诺打出王命旗牌,出示关防印信,说道:「可有差了?」
刘龛道:「差!请总督相公等上官进城,军暂且留在关外!」
郝运来呵呵笑,「很好,你们倒是很谨慎。你家将主是哪位?」
刘龛回答:「是龙将军。」
郝运来点头赞许,「原来是他!不愧是太傅看重的人,治军严谨,可堪大事!」
一边说一边和沐昌祚等人进城。
两万大军当然只能乖乖待在外面。这就是毛文龙的谨慎了,他不但要确认郝运来等人的身份,还要确定郝运来等人的来意。
直到郝运来等人入城,毛文龙才亲自来迎。
「哎呀!郝相公好久不见啊!郝相公亲来,末将不及远迎,惭愧!」毛文龙一脸歉意的抱拳行礼。
「见过郝相公!请!」
两人自然早就认识。要是换了北朝,毛文龙见了郝运来这个文臣总督,那是一定要下拜跪迎的。
可是南朝规矩不同,早就定了文武平等,只按品级叙礼。郝运来是二品文官,毛文龙是三品的副将,双方只相差一品,即便郝运来贵为总督,毛文龙也只是先行礼而已。
「毛将军,」郝运来拱手还礼,「我就猜到太傅会派兵把守甘高关,只是想不到是你。」郝运来也是一脸春风,介绍道:
「将军,这位就是黔国公沐公爷。这位是丽江府的公。」
毛龙赶紧对沐昌祚和木礼,「末将龙,见过黔国公,见过公!」
郝运来又介绍毛文龙道:「国公,木公,这位文龙将军虽然年轻,却是摄政王的心腹爱将啊。他守此关,缅军必然没有讨到丝毫好处。」
沐昌祚和木青打量一下雄姿英发的毛文龙,不禁心中赞叹。
等到毛文龙搞清楚状况,完全放心了,这才下令打开城关,放郝运来的两万精兵入关。
同时,派快马飞报朱寅。
接著,郝运来在甘高山城稍作休整,就率军西行,前往阿瓦城和朱寅汇合。
郝运来是进士出身的文臣,还是底层寒门子弟,又当过几年地方官,很注意观察民情民风。
他入关之后一路走来,就刻意观察路边的缅人村寨,事无巨细都有所留心,很快就发现了缅人有个和明人很不同的地方:持火器者,屡见不鲜!
每个村寨,都能看见有火统的人。山林之中时不时听到火统声,想必是在打猎。
郝运来这种官员,是很重视地方治安的。他立刻派兵抓了几个村寨的农奴询问。
原来,这些年缅甸深受西洋影响,王廷不但斥巨资购买洋枪洋炮,还允许各地设置仿造火绳枪的作坊,形成了缅甸特有的「枪匠村」。
这些仿造火绳枪的「枪匠村」,打造的火绳枪远不如洋人,但也是威力不弱的火器,以至于拥有土制火器的缅甸猎人越来越多,有取代猎弓的趋势。
差不多十个成年男子,就有一人拥有土制火器。那岂不是说,缅甸民间有几十万土制火器?好在这些有火器的人是没有组织的农奴,暂时无人把他们纠集起来反抗明军。
郝运来暗暗心惊,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绝对不能允许缅甸民间拥有这么多火器!应该严厉禁绝之!
大明是不允许百姓拥有火器的,更别说像缅甸这样有这么多人拥有火器。
一旦被有心人组织起来,对大明云贵就是很大的威胁!大明对缅甸的控制羁縻,肯定也会受到妨碍。
郝运来当即决定,不能再让缅人百姓拥有火器,什么「枪匠村」,必须全部取缔。
郝运来还发现,缅人犯法受审,都是去寺庙,僧侣就是司法官员。就是学堂也在寺庙,学生学的也是佛经。
郝运来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缅甸僧侣掌管教化司法,对大明到底有没有好处?他想到了好处,也想到了坏处,难以想通到底是该打压缅甸佛教,还是该扶持。
他的准则只有一个:哪个对大明更有利!
就这么一路观察一路思考,郝运来三天后就到了阿瓦城。
阿瓦城。
三月底,陆续有各缪(省)的地方长官来到阿瓦,觐见新王莽罗。
缅甸三十六缪,截止月底已经有十五个缪的官长来阿瓦朝见。
除了拜见,他们还要被迫拜见朱寅这个大明摄政王。朱寅名为明军统帅,实为缅甸太上皇。
在大明的军威下,缅甸的傀儡政权也算立住了脚。
朱寅挟新王而令缅甸,一顿操作猛如虎。还以王廷的名义征集粮草、大象、硫磺、民夫。
这日,朱寅终于得知郝运来等云贵大员,率军到了阿瓦城。
「哈哈哈!」朱寅闻报大笑,「云贵总督和黔国公来了,他们带来了两万精兵!」
「!咱们亲自出城迎接这些功!」
朱寅很是高兴,不但率领诸将出城迎接,还下令摆出欢迎礼仪,给足了郝运来等人的脸面。
一到城门,就看到了另一杆明军大旗,大旗之下的枣红马上,端坐著一个二品文官,胸前锦鸡补服,大红的官袍犹如一朵红云,在人群中分外醒目。
正是已经大半年不见的郝运来。但见这位郝总督风尘仆仆,满脸苍然,虽然看上去瘦了很多,精神却是更见干练。
「化吉兄!」朱寅快步迎接出城,「化吉兄远来辛苦!今见兄台,再无云树之思矣!」'
「稚虎兄!」郝运来赶紧下马,正眼打量龙骧虎步般走来的朱寅,不禁有点眼睛发热。
大半年不见,稚虎年已弱冠,却是更加威严英武了。
「我哪敢说辛苦!」郝运来拱手上前,「若非稚虎兄神兵天降,席卷缅甸,围魏救赵,我等已经兵败澜沧了。倒是稚虎兄你,率军渡海而来,风浪颠簸,却是著实辛苦啊。」
朱寅哈哈一笑,上来一把拉住郝运来的胳膊,「这是什么话!你是朝廷的功臣!既有功劳,还有苦劳!化吉兄,我可都给你们记著功呐!「
说起来,当今天下还能和朱寅称兄道弟的人不多了,郝运来算一个。
朱寅和郝运来寒暄完,这才顾得上黔国公等人。
「臣拜见摄政王!」沐昌祚、木青、宋万化三人一起恭敬下拜。
「诸公免礼!」朱寅赶紧答礼,「这半年,多亏诸位勤劳王事,浴血奋战,苦心经营,云贵局势才不至于崩坏,诸位都是有功之臣!该受我一拜!」
众人连说不敢。可朱寅如此肯定他们的功劳,也让他们心生感念。
郝运来笑道:「稚虎兄,莽应里绝非你的对手,我率兵前来,是不是多此一举?」
「嗳?!」朱寅一摆手,「怎么是多此一举?化吉兄来的正是时候!想必你是猜到安南郑氏会出兵?」
郝运来点头,低声道:「正是有此担忧,我才贸然率军入缅,聊尽绵薄之力。尤其是,你军中倭寇、爨人降军太多,真正可靠的兵马不多。「
朱寅暗赞郝运来有心,一边带几人进城,一边说道:
「安南郑松狼子野心,此獠必然会出兵趁火打劫,抄我军南方后路。我要率军北上,和缅军决战莫洛镇,无暇他顾,只能留暹罗王抵挡越军。」
「可是暹罗王只带了四万兵,怕不是越军对手。独自留暹罗王镇守南方,我也不放,纳黎萱毕竟不是咱们自己人。」
「化吉兄,你这两万兵马来的正是时候,也算及时雨了。「
郝运来当即表态道:「我愿率两万兵马,和纳黎萱联军镇守南方,对付越军。你只管放率军北去和缅军决战。」
朱寅点头,「有化吉兄坐镇后方,我就放心多了。敌众我寡,我军降兵又多,咱们可要慎之又慎。」
郝运来道:「我这一路入缅,发现民间很多人都有土制火器,质量居然还凑合,火药也不赖,他们倒是跟著洋人学了不少,这绝非好事!」
「哦?」朱寅皱眉,「我这段日子光顾著大事,暂时没有关注这些。以化吉兄的意思乡郝运来右手一斩,「夷狄百姓,岂能持有火器?万万不可。应该立即禁绝没收。此事,可以利用僧侣来做—」
朱寅听完,对郝运来的建议很是赞同。
「好!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刻让莽罗下令!」
第二天,朱寅以新王莽罗的名义,下达《枪狩令》,取缔枪匠村』。
对于想吞并缅甸的朱寅来说,他当然不允许缅人持有大量火器。
他下令取缔「枪匠村」,以治安为名,购买缅人的土制火器,禁止再造。这一招,和当年丰臣秀吉的《刀狩令》如出一辙。
莽罗秉承朱寅的意旨,乖乖颁布《枪狩令》,然后还在朱寅的暗中授意下,要求前来觐见的各缪长官,将执行《枪狩令》作为官员考核的政绩。
年之内,还有枪匠村的缪,或者还有不少枪的缪,长官一律撤职、查办。
为了有效执行《枪狩令》,朱寅还利用僧侣势力。令各地的「僧伽法庭」,严厉审判违法《枪狩令》的犯人,可以没收犯人的家财为寺产。
朱寅比谁都清楚,不借助强大的僧团势力,《枪狩令》在各地根本不能有效执行,只能流于形式。
等到将来僧团失去利用价值,再对僧团动手不迟。在此之前,保留僧团对大明是有利的。
显然,目光毒辣的郝运来也看到了这一点。
到了三月最后一日,虎牙又送来了最新的军情:
「缅王莽应里的大军绕道北上,果然被孟密的思远堵在江心坡,无法进入密支那。莽应里的大军千里奔波,疲惫不堪,连接数日攻不下险要的江心坡,只好放弃攻关掉头南下。南下的缅军还剩下十八万。「
收到这个消息,明军诸将都是敬服不已。摄政王真是料事如神啊,调动缅军来回奔波,疲于奔命。
那么不出所料,缅军只能选择莫洛镇决战了。
第二个军情,就不是好消息了:安南郑主果然已经出兵,亲率大军十万西来为缅甸助战。
越军已经出兵五日,还是穿越寮国、八百行军,最迟四月下旬之前就能进入缅甸,将和缅军一南一北夹击明军。
到时,缅、越联军二十八万之众,对明、暹罗联军十七万,兵力相差可谓悬殊。
但朱寅仍然很有信。他对诸将道:「优势,在我!」
朱寅下令,让郝运来和暹罗王镇守阿瓦城,保障后路,抵御越军。他自己则是率领明军主力北上。
真正的明缅大战,即将爆发!
PS:根据史料,明末时期的缅甸,火器很普遍,受西洋影响最深。缅甸差点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近代化国家。求月票。
>
(https://www.shudi8.com/shu/740850/2837535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