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 第293章 消息公布,一片哗然

第293章 消息公布,一片哗然


第293章  消息公布,一片哗然

    外界的讨论和各种争议,陆安都表现得很平静,也没有过多关注,两家公司也都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发展著。

    「主人,2017年度财报已经出来了。」

    灵曦带著年报来到陆安的办公室,把材料递到办公桌上并汇报。

    「元界智控在2017年总营收达32185.58亿,同比增长+462.72%,净利润12073.23亿,同比增长+516.75%。」

    得益于第四季度脑机终端发布带来的业绩暴增,四季度营收达到了1.76万亿之巨,其中脑机终端业务全球销量突破2000万大关,营收占比达1.33万亿。

    超过了小元机器人,成为元界智控第一大营收业务板块。

    营收3.21万亿,这个史无前例的数字,让元界智控一举超越了沃尔玛集团,成为新晋世界五百强之首。

    沃尔玛集团的2017财年数据也出来了,营收规模是5003亿美元。

    根据当前人民币离岸汇率6.32的比例,元界智控2017年的营收换算成美元,约合5093亿美元。

    以90亿美元的差距,超越了沃尔玛。

    虽然领先差距不大,但反超的意义巨大,沃尔玛集团也不可能再赶超了。

    到了今年元界智控还会继续领跑,只会与之持续拉开更大差距。

    因为脑机终端业务还没有迎来真正的爆发,去年发布,满打满算只是卖了一个季度,而这条赛道是元界智控一家垄断的。

    加上今年机器人普及上岗在即,这又是元界智控一家垄断的业务。

    换句话说,即便营收规模已经来到了3万亿大关,元界智控依然具备高增长的潜力,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陆安大致看了看年报,对此颇为满意。

    这样的营收规模,将来开展一系列耗资巨大的太空计划,有了经济基础。

    迅速完成签字盖章,陆安把材料递给灵曦并吩咐道:「用我的版主号在元界社区披露出去吧。」

    灵曦点了点头,秒秒钟就按照陆安的风格,把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两项数据发布到了元界社区。

    这份炸裂的业绩在元界社区一经公布,迅速就被各大财经媒体援引报导。

    元界智控成为世界500强之首的消息出现在了各大头版头条上,这是国内首家营收超过3万亿的企业,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记录。

    受此消息的刺激,持有元界智控15%股权的万象汇通,股价应声暴涨,市值再创历史新高,突破了4.5万亿元的高度。

    而元界智控旗下的员工们,也都个顶个的乐呵。

    基层员工程伟伦因为工作突出升职到P5级,这个职级的薪资是56万元,但他在公司已经干满了三年,每年都有8%的固定涨薪,所以他现在的实际年薪是74.1

    万元。

    但虚拟股权的分红收入,已经远超他的工资了。

    程伟伦最开始获配了1000股,而去年他在升职的同时,也额外获得了200股的新增获配资格,现在拥有1200股虚拟股权。

    公司去年的净利润1.2万亿之巨,按20%的比例分红,也就是每股可得现金分红2414.65元。

    此刻,和其他员工一样,程伟伦下班后在元界社区逛了逛,正在看大BOSS的超级版主号发的最新帖子公布的公司业绩。

    「好家伙,今年光是股权分红就有289万?」程伟伦根据公布的业绩,算了一下,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今年的分红收益,是工资的四倍之多。

    「爽——!」

    程伟伦顿时感觉浑身美滋滋,之前贷款买的房子,还有小元机器人,等2月份工资和分红一起到帐,身上的负债就可以直接清零了,还能有一百多万现金。

    哪怕是去年刚刚获得保底500股分红的员工,今年拿到的分红也有120万之多。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干满三年拿到保底分红的基层员工,就会比他的工资收入高,这让无数打工人挤破头都想进入这家公司。

    超高的收入,而且体面至极。

    就在外界频频报导元界智控成为新晋世界500强之首的新闻之际,仅三天后,就被另一个消息抢走了热度。

    梁伟明根据上级的指示,一系列重大措施开始逐渐落地,《关于调整嘉宁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率先发布。

    文件明确规定,自今年第二季度起,嘉宁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从现行的1420元人民币,大幅上调至2265元人民币,上调幅度达到了59.5%。

    消息一出,全市哗然。

    「我去?!一口气涨这么多?直接涨到2265了?一下涨了八百多!」市里某家餐饮店,一个年轻的服务员看著手机推送的新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好事啊!大好事!」某电子产品加工厂的流水线女工看到这个新闻消息,在家庭群里第一时间分享了连结,「这下每个月能多存点钱了,孩子补习班的钱有著落了!」

    「这次是下了血本了啊!这么大幅度,多少年没见过了!」一位计程车司机在电台里听到消息,也跟著乐呵。

    在此之前,嘉宁市不少的老百姓们推测新上任的梁伟明,他的三把火到底会怎么展开。  

    结果没想一上来干的第一件事,第一把火就是上调基本工资。

    对于占嘉宁市就业人口相当比例的普通工人、服务业从业者而言,这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这意味著他们的基础收入将获得一次显著的提升,生活压力能得到切实的缓解。

    社交媒体上,嘉宁本地的网友一片欢腾,纷纷点赞市里「给力」、「有担当」。

    嘉宁最低工资大幅上调的话题迅速冲上本地热搜榜首,无不充满了喜悦的情绪。

    不过,与普通劳动者的欢欣鼓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嘉宁企业家圈子里的又一阵紧张。

    虽然之前陆安已经给他们算过帐,说明了即使加工资,长期看机器人仍具成本优势,但如此大幅度的薪资普涨,依然让他们感到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这下不用纠结了。」工厂主张总看到新闻不禁感叹,「人工成本一下子拔高这么多,看来机器人不仅要上,还要尽快上,这是倒逼企业加速转型上机器人————」

    此前被梁伟明牵头去元界智控调研参观的那些企业主们,他们看到这个消息并没有感到太意外。

    毕竟他们提前获得了不少的消息,早就有了预期。

    而绝大多数嘉宁市的中小企业,包括不少规模以上企业的老板们。

    他们没有受邀去调研参观,不知道情况,看到这个消息有点措手不及,纷纷抱怨了起来。

    基本工资这一涨,连带后面的社保公积金都要水涨船高。

    毫无疑问,最低工资标准的大幅上调,像一只无形的推手,加速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进程。

    紧接著,到了本月中旬。

    在广大老百姓还在讨论基本工资上调的欣喜氛围中,嘉宁市方面连续发布了《嘉宁市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嘉宁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失业保障专项)管理细则》这两项重磅文件。

    这两份文件旨在建构一个全新的、针对可能因为技术变革而失业人群的兜底机制。

    失业保障金方面,其覆盖对象为拥有嘉宁市户籍,进行失业登记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

    基本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500元人民币。

    对于已婚有孩家庭,根据一胎到三胎还有额外的育儿成本补贴,加上其它的补贴项,这样的一个失业的三口之家,两口子每个月大约能够领取合计6500元左右。

    发放形式是现金直接发放,每月10号至15号期间打入个人指定银行帐户。

    失业保障租赁住房方面,其房源性质是嘉宁市相关部门单位统筹新建、配建或盘活存量住房,专项用于失业保障人群的低租金租赁。

    基础户型:套内面积约35平方米的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带阳台,满足单身或丁克情侣基本居住需求。

    家庭户型:套内面积65至100平方米的两居室或三居室,面向有孩家庭。

    租金标准:远低于市场同地段、同品质房源,具体细则另行公布,确保失业人员负担得起。

    配套措施:与全市推广的社区食堂体系联动,保障失业人员获得基本的、廉价的餐饮服务。

    这两份文件的发布,让嘉宁市冲上了全国的新闻头条和热搜。

    不少吃瓜网友感叹上一任吴宏生给嘉宁市留下的家底著实丰厚啊,不然肯定没法落地这些福利举措,毕竟这些事宜都是「钱」的问题。

    再加上嘉宁市还有元界智控这个超级纳税大户,也不用担心未来不具备持续性的风险。

    但也有人察觉到了非同寻常的地方,重点是嘉宁市方面发布两项文件时,指出的一句话:针对可能因为技术变革而失业人群的兜底机制。

    技术变革而失业。

    这个关键词,结合元界智控强大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已经有不少人隐约预感到了。

    梁伟明在新闻记者会上明确指出,这套「失业保障金+保障住房+社区食堂」的组合拳,旨在嘉宁市实现「居有其屋,食有其源」的基本目标。

    哪怕一个人因技术性失业而暂时没有收入来源,凭借1500元的保障金,在支付了极低的保障房租金后,加上社区食堂的饭卡里配额足以解决一日三餐,至少也有1200元可以进行其它项支出。

    这极大的提升了社会应对失业冲击的韧性,保障了人们的最低生存底线,避免了因大规模失业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

    嘉宁市的老百姓们反应颇为复杂,在职人员感到安心,觉得有了托底,未来即使有变故也不至于陷入绝境。

    部分潜在失业风险较高的人群则开始认真考虑登记失业的可能性,毕竟,1500元保障金加上低租金住房和社区食堂,过一种「低欲望」的安稳生活,似乎也并非不可接受。

    「以前怕失业,是怕没饭吃没地方住。现在国家把这最基础的两样兜住了,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在传统纺织厂工作、正担忧工厂引进机器人后自己岗位不保的中年工人如此对记者说道。

    不过这套前所未有的保障体系,也引来了巨大的争议和担忧,迅速成为了全国范围的舆论焦点。

    首先是支持者,不少的专家学者、社会评论员对嘉宁的勇气表示赞赏。

    他们认为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在自动化浪潮不可逆转的大背景下,嘉宁率先探索建立社会安全网,是富有远见的负责任之举,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试点」经验。  

    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确保技术进步的红利能为更广泛的人群所共享,至少是保障其基本生存。

    但仍有相当一批主流的质疑声,最大的质疑是嘉宁市的财政能支撑得住?这几乎成为了众多财经媒体报导此事的标配问题。

    每月给大量失业人口发放现金保障金,还要建设和维持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这无疑是巨大的财政负担。

    那么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

    会不会拖垮财政,甚至最终难以为继?

    还有一个声音是站在道德层面严厉批评,他们认为嘉宁市发布的这套新体系可能养懒汉论。

    一个月啥也不干就能拿1500,还有便宜房子住,便宜饭吃,那谁还愿意去辛苦工作?

    他们担心这会削弱社会勤劳致富的动力,导致「福利依赖」现象。

    发出这个声音的群体不大,但是声量巨大。

    因为有大资本在幕后推波助澜,试图阻挠新规,他们意识到嘉宁市发布的这一系列新规,正在重塑全新的分配机制,这在可预见的未来对资本极为不利。

    而一些存在认知局限且观念转不过弯来的人觉得「养懒汉论」很有道理,理由是会削弱人们勤劳致富的动力。

    这些被节奏带歪的人,接地气的说这是「没苦硬吃」,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根本问题。

    那就是「勤劳致富」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勤劳致富不就是为了能够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随著科技高速发展,生产力得到释放,能够支撑社会出现更多的「脱产者」数量本身就是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

    资本阻挠还算是情有可原,因为这会让他们陷入「存在危机」,会陷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局面。

    此外,还有一个声音是质疑其公平性,非嘉宁户籍的务工人员感到不公,他们认为自己在嘉宁打工纳税,如果失业了却享受不到这些保障,这很不公平。

    户籍限制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之一。

    质疑用所有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因技术失业的特定群体,是否合理。

    面对外界汹涌的舆论,梁伟明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改革必然伴随著争议,有争议是对的,但不能因噎废食,毫无作为,我们必须为嘉宁的未来,闯出一条新路,至少也要为大局提供一个样本。」

    .


  (https://www.shudi8.com/shu/740656/2837558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