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魏晋不服周 > 第80章 各自的输赢

第80章 各自的输赢


摩天岭以南,涪水岸边的江油关,如同一只沉默的巨兽,守住了山谷的出口。

    这是进入蜀地的最后一道关口,平日里人迹罕至,防守也很松懈。

    这天下午,江油关北面的山谷,出现了一支穿着破破烂烂的军队,依稀能看出黑色的军服。

    只有步卒没有马匹,若不是还扛着旗帜,还以为是哪里来的流民。

    然而,他们正是邓艾所率领的魏军。翻越了七八百里艰险山路,抵达江油附近的魏军“残部”。

    “父亲,前面就是江油关了!不到五里地!”

    远处跑来的邓忠来到邓艾身边,一脸激动对他行礼说道,刚刚斥候跑去侦查了一番,江油关竟然毫无防备。

    “莫慌,越是快到了,越是不能慌乱。”

    邓艾冷冷说道,环顾了一下周围的地势,心中却是隐隐有些不安。

    他双目如电,脸上看不到一点疲惫。

    此地真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啊!

    邓艾心中暗道,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你带人去前方侧面山坡侦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伏兵。”

    邓艾对邓忠吩咐道。

    邓忠稍稍犹豫了一下,现在他们已经没了马匹,所以前出侦查全靠两条腿,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眼看江油关都没防备,还有侦查的必要吗?

    他心中犯嘀咕,却不敢违抗邓艾的命令。

    于是在全军止步的情况下,邓忠亲自带着几个斥候前出侦查,这不查还好,一查却发现,距离江油关不到一里地的山坡上,埋伏着数量不明的蜀军弓手!

    约莫有一千人左右,或者更多。

    等邓忠回来禀告的时候,夕阳都已经挂天边,快要入夜了。

    “父亲,前方有蜀军伏兵,但看样子数量不多,一千人顶天了。”

    满头大汗的邓忠对邓艾禀告道。

    邓艾身边众将都是面色微变,师纂在一旁低声询问道:“邓将军,您看这该如何处置呢?”

    蜀军有伏兵,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搞不好姜维正部署兵马在这里等着邓艾他们呢!

    “趁着天将黑未黑,杀过去!”

    邓艾拔出佩剑,指向前方说道,身上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师纂看了看邓艾手中的剑,默默的将刚刚想说的话吞了进去,然后躬身作揖对邓艾行了一礼。

    这老头已经疯魔了,为了赢,哪怕杀长子也在所不惜。

    何必跟这样的人一般见识呢?

    “邓忠,你带两千人,趁着夜色沿着山坡行进,击溃蜀军伏兵!

    此战若败,你提头来见!”

    邓艾冷冷下令道,并不因为邓忠是自己长子而宽容。

    “得令!”

    邓忠转身便走,准备组织部曲偷袭蜀军伏兵。

    “师纂!”

    邓艾转身看向师纂。

    “请邓将军吩咐!”

    师纂小心翼翼说道。

    “你领两千兵马接应,一旦邓忠战事不利,你接应他回来。若是战况焦灼,你便增援他击溃蜀军。”

    邓艾又下了一道命令。

    “得令!”

    师纂没有矫情,直接领命而去。这一路他吃亏都吃出经验来了,除了忍耐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就算要收拾邓艾,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提出来没有任何意义。

    “田续,你带兵在此列阵,以防万一。”

    邓艾对身边一位副将交待道。

    “得令!”

    田续领命而去,他的任务是原地建立防线,以防蜀军突袭。

    下完所有军令,邓艾爬上路旁一座山丘,将毛毡垫在地上,随后躺在一块大石头上,就这么沉沉睡去。

    甚至打起了呼噜!

    邓艾太累了,军中众将看他意志坚决,有如神助。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邓艾已经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他只是靠一口气撑着,并无过人的武力和精力。

    此刻,他的体力已经耗尽了!

    ……

    白水关地势居然比较低,属于是一群高山里面环抱的谷地,而非凸起的高台。

    有白龙水流经这里,水源不缺,只是地域比较狭小罢了。

    附近有一片规模十分惊人的墓地,大大小小,新旧不一的墓碑,沿着山脚下都是。

    远的,到春秋战国;近的可以追溯到刘备入川,都是军人和他们家属的墓碑,记载着战争的残酷。大部分墓碑都已经被毁坏了。

    这些人未必生于此,但都长眠于此。

    看到这些墓碑,石守信难免生出怀着惆怅的心情,草草经过此地之后,他走进了白水关城楼附近的魏军军营。

    此刻正是饭点,军营内士卒正在做饭。临时搭建的灶台上,有大锅正在煮东西。

    铁铲在锅里搅动着,非常粗犷,让人瞧一眼就食欲全无。

    石守信看到一个没穿军服的杂役,将一块淡黄色的大“圆饼”丢到锅里煮,却没什么香气飘来。他走近细细观摩,这个圆饼似乎是小米加工过的专用军粮,只要丢一大块到锅里,就能煮出十个人吃的“米粥”。

    看起来跟小米粥差不多。

    当然了,味道绝对不可能好,但便携性极强,似乎在制作时便已经将水分极致压缩。

    从节省运力的角度看,这个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只不过比较耗费人工。

    “今日就吃这个?”

    石守信板着脸问道,一旁的孟观面色纠结,似乎是有话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

    “官爷,有这个吃就不错了,总比啃麦饭强啊。这是把粟(小米)蒸熟,晾干,反复数次后煮熟捞起做饼,再风干。

    一块饼顶十人一餐。”

    那个正在熬粥的杂役小声解释道。

    石守信不动声色点点头,洞中窥豹可见一斑,魏军的粮草应该很紧张。在白水关这种地方,又没有接敌,无论多简陋,也应该吃新鲜饭菜才是。

    然而正因为粮食缺口大,关中的粮食运到蜀地路途太远,所以导致运力不足。

    现在白水关的守军又不打仗,那肯定是能省就省呗。

    看来魏军这边的压力也很大啊!长期在汉寿屯兵,粮食消耗是天文数字,就算魏国的国力雄厚,那也是相对于蜀国而言的,粮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石守信在心中暗叹:蜀国如果能挡住邓艾这一波,说不定真能续命十年,可惜人心已经变了。

    他又四处巡视了一番,所见所闻,都让他心沉谷底。

    别处不知道,反正白水关这边杜预麾下的部曲,早就军无战心,吃的也不好,压根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

    无论是放哨还是巡逻,都是有气无力的应付差事。至于平日里该怎么操练,石守信今日刚刚抵达也不太清楚。

    邓艾偷渡阴平的事情,普通士卒并不知道,军官们也不可能跟他们说。所以,伐蜀之战已经结束,才是基层的共识。

    至于剑阁……只要见过的就不会认为钟会能拿得下来!

    悄悄来到城楼签押房,石守信屏退了这里的闲杂人等,他看向孟观询问道:“你刚刚有话想说么?”

    “石监军,卑职所见,白水关内守军实在是军心涣散啊。

    若是入蜀,稍有变故,这支军队打得了仗么?”

    孟观低声问道,一脸忧心忡忡。他不是瞎子,过往亦是在基层里面当亲兵。

    一支军队什么状态,看一眼就知道了。

    杜预一走,主将不在,部曲无人约束,私底下放纵也是必然现象。杜预是司马昭的妹夫,军中上下自然要给他几分薄面,可寒门出身的马隆算老几?

    他的官职与威望都只能暂时管理这支军队,远远谈不上令行禁止。

    如今军中表面上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实际上自上而下都只是在例行公事而已,悄悄摸鱼。反正伐蜀之战已经实质性结束了,等着大军班师回朝吧。

    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这种状态当然瞒不过孟观,毕竟他也是个“打工人”,很了解军中基层的心态。

    “言之有理,所以你有什么高招呢?”

    石守信微笑问道。

    话都说这里了,孟观肯定不能藏拙。

    他小声建议道:

    “石监军,您不过是暂时统领这支兵马,要练兵也来不及了,只能让这支队伍打起精神来,让他们听从号令就行。

    卑职以为,说那些虚的没有什么用。统兵嘛,一来施恩,二来立威,恩威并施下,便能令行禁止。

    如今石监军新到,马隆或许会听命行事,但他左右不了下面人的想法。某些人阳奉阴违也难免。

    石监军还是要先施恩,然后再立威才好。至于具体怎么做,卑职驽钝就说不清楚了。”

    孟观非常谨慎的说道。

    “你容我先思索一下。”

    石守信轻轻摆手,建议孟观退下。

    ……

    等孟观离开后,石守信这才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他要整理一下混乱的思路。

    签押房内极为安静,石守信的心绪也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该说不说,现在的事态已经相当严重,只是还没有爆发而已。因为时局已经走到了一个不由他控制的十字路口了。

    重点就是不可控但要命!

    目前伐蜀军中博弈的几方,明面上有:邓艾、钟会、卫瓘,以胡烈为首的“告密派”,以李辅为首的“态度不明派”。

    但实际上,暗地里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没有露出水面,即:坐镇长安的司马昭,以及……蜀地暗搓搓谋划大事的姜维!

    博弈的场合,并不在剑阁,而是在成都。

    更要命的是,一旦大军抵达成都,就已经是“开牌”的最终阶段,而不是做准备的最初阶段。

    也就是说,只要邓艾接受了刘禅的投降,那么“一计害三贤”剧本便会直接开启,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尘埃落定!

    那个时候只有生死搏杀,压根不会给任何人酝酿准备的机会!短短数日,就会决出胜负,剩下的就是垃圾时间善后。

    乍一看,钟会似乎处于绝对劣势,他压根没有多少亲信兵马,而且有一大堆将领明着反对他,暗地里打小报告。

    钟会即便是要兵变,也是困难重重。什么郭太后遗诏,都是些自欺欺人的戏码和遮羞布而已。

    谁踏马会信这个,那真是脑子进水!

    可是现在没有人注意到,钟会的杀手锏并不在魏军之中,反而是姜维麾下的蜀国降军。

    钟会利用这些军队,便可以控制魏军将领。

    而邓艾,入成都后已经立下不世之功,他压根意识不到自己死到临头。

    相信这位情商欠缺的主将,会在第一时间出局。

    至于卫瓘,他的优势在于司马昭给的“持节”,在军中拥有最高决断权。可是他却没有军事指挥权,跟军中将领也是不熟。

    只有在政令军令通畅的“女频模式”下,卫瓘的权力才有保证。乱起来之后,谁踏马管卫瓘是不是持节,是不是监军!

    到时候谁的刀更快,拳头更大,谁说话就管用!

    那么姜维如何呢?

    姜维的优势,其实是心理上的。姜维和钟会的奖励机制并不相同。

    钟会是要全胜才算赢,所谓全胜,是一方面压制住蜀国势力不造反,另外一方面控制这十多万魏军。最后他成为所有人的统领,剿灭所有不服。

    想想就知道这有多难了!

    但姜维的胜利却很简单,是杀一个就算一个,拖一个人下水就赢一子,他的奖励机制是“计分制”,分数越高越好。可以说姜维只要能说动钟会叛变那就算赢,后面的只看是小赢还是大赢。

    这几方斗起来,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目前看还很难说。

    石守信并不觉得前世历史书上说如何,最后的结果就会如何。以他所知的情况看,钟会也不是没有准备。

    至于胡烈和李辅这两帮将领,他们也是随波逐流的,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扛旗帜才行。

    “我也是在走钢丝啊!”

    石守信忍不住感叹了一句。

    他现在是假意跟钟会亲密,到了成都后,也只能见机行事。跳船是一定的,但什么时候跳,就很有讲究了。

    钟会并不会完全信任他,只是因为实在是无人可用,这才退而求其次让石守信领一部分兵马罢了。

    石守信暗暗揣摩,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所谓的“先知”,钟会、姜维、邓艾、卫瓘手里有什么牌,他一清二楚。

    这件事的终点他也知道,那便是钟会失败,蜀地成为晋国的一部分,嗯,晋国马上就会建立了。

    司马家需要用“开国”这场盛宴,去款待支持他们家的世家大族。不建国,怎么论功行赏呢?

    “或许,真正的底牌,便是于一支如臂使指的军队。”

    石守信自言自语道,他依稀记得那句名言:有组织的少数,可以打败无组织的多数。

    几千人不算多,但如果组织严密,掀起或者阻止一场政变,已经足够了。

    问题最后又回到孟观刚刚所说的那些:要掌控住杜预麾下的这支部曲!

    可是,要怎么去掌控呢?

    石守信犯了难。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0610/2837579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