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 第1031章 禹都阳城

第1031章 禹都阳城


第1031章  禹都阳城

    「三奇」与「三杰」的成功会师,在这北上洛阳的路上其实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大家从天南地北赶往帝都,主要的官道就那么几条,路线相近,在某个重要郡城或渡口相遇实属正常。

    「三杰」中的谢玉就提到,他们前几天还在前面的驿站遇到了白鹿书院的卢柚卢大才子,还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只不过那家伙没有一起来荥阳,而是提前一步动身去了洛阳。

    据说白鹿书院的沈山长临行前特意叮嘱过他,莫要与崇绮书院的某些人过多纠缠这话说的没头没尾的,咱们自从两年前的江南游学之后好像就没有任何交集。

    所以有些时候大人之间的事情真的很莫名其妙。

    当然,卢柚本身也身负要务,需护送几样书院的珍贵宝物前往帝都,交付给国子祭酒和太常。

    说是书院传承的重要祭器需要借助人道中心重新蕴养。

    这可真不是小事,都知道白鹿书院传承久远,祭祀之事更是首屈一指的专业。

    难不成有什么厉害人物可以穿过沈山长的大刀破坏了祭器?

    是个人都会有好奇心的,钱同学便请对方喝了一顿商务酒局,三打一,还叫了几个特别能劝酒的职业女子。

    事实证明就算是名闻天下的才子在酒品这件事上也没有那么优秀。

    根据卢柚酒后所说隐约听到什么东窗事发之类的故事,反正山长被几个老教授围起来用竹板给抽了好几下,灰头土脸了几个月。

    三奇本能觉得此事大概率和许师有关,而季瑞更是脖子一冷,该不会是白鹿的事情被,,反正大家各有心思,这件事就被略过去了。

    轮到「三奇」这边,早同学也说起他们路上遇到过不少觐天书院的弟子。

    当时那群没什么江湖经验的读书人,被几个当地地头蛇缠住,眼看就要被讹诈惹上麻烦。这桩闲事便被路过的几人顺手接下。

    身为曾随于公修习过儒家练体术的读书人,与觐天书院也算有几分香火情,算是半个同门。

    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直接,任对方千般算计、万般纠缠,他自以纯粹的力量破之。

    那几个地头蛇在天生神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看得那群觐天书院弟子心中既感激开心,又有些酸溜溜的,暗自嘀咕:「自家院长学问是高,怎么就不教教我们这套实在的东西呢—」

    正因为有著这些共同的经历和相似的背景,六人汇合之后,气氛格外融洽。

    选了城中一座颇为雅致的酒楼,包了个雅间,点上好酒好菜,边吃边聊。

    席间还能听著季瑞和钱仲玉这两人惯例性的互相拆台、妙语连珠,别提有多快活自在了,仿佛将这北地渐起的风波都暂时抛在了脑后。

    当然,宴席之间也不可能只埋头吃喝,总会交流些别的。

    讨论经义学问?未免太过无聊。

    聊风月女子?又显得低俗且没志气。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大家决定不如聊聊各自北上途中的见闻趣事、奇闻异录。

    于是,酒楼雅间内的画风就彻底变了。

    这个说「在某地遇到了借尸还魂的人心鬼蜮」,那个讲「亲眼见过淮水支流里成了精的水怪讨封」,各种光怪陆离的小故事轮番登场,情节之曲折离奇,堪称跌宕起伏。

    毕竞他们遇到的大多都是依附在人间烟火之下的鬼祟隐秘,其中不乏涉及情感纠葛、地方权势、乃至前朝旧事的波折。

    信息量极大,堪称顶级的「下酒菜」,听得人欲罢不能。

    就连守在外间负责伺候的酒楼侍者都听得入了神,竖著耳朵捕捉里面的只言片语,若非里面客人招呼一声都忘了要及时添酒。

    侍者内心更是暗自感叹:「这南方来的学生就是会吹牛啊!什么妖魔鬼怪、官场秘闻都编得出来,说得跟真的一样!」

    他却不知,人家经历的十之八九都是真实事件,而且还有很多内容因为过于敏感都已经是收著讲了。

    酒过三巡,谢玉提出了一个想法:

    「我们三人打算将这一路的所见所闻筛选整理收录成册。若有机会便刊印出来,不算正经经典就当本杂书捐给书院藏书阁,也算为后来者提供些参考和谈资。「

    此言一出「三奇」也顿觉大有可为。

    论及这种离奇经历,他们三个可是真正的「大户」。

    跟著许师这一路走来,遇到的艰难险阻妖魔鬼怪简直不要太多!

    就连幽冥地府都亲自去过,还不止一次!

    素材可谓信手拈来,于是「三奇」与「三杰」不仅顺利合流,更决定共同编纂这本见闻录,将东西两路的奇遇汇于一册。

    这既是他们北上历程的见证,也为崇绮书院增添了一笔别样的财富,堪称是一段流传后世的佳话。

    就是这书的内容,乍一看著实有些不正经,篇目里全是狐精、仙缘、鬼事、妖踪,仿佛一本志怪小说合集。

    可若是细细品读,则会发现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是故事背后活生生的人,以及当下光怪陆离的社会关系与时代面貌。

    记录民生百态,暗讽官场积弊,探讨人性幽微,绝非普通的消遣作品可比。  

    读书人嘛,若只是讲些奇谈怪论岂不是浪费了天生关注时政、喜好「建论」的资源?

    在江南保安堂打杂的诸葛卧龙出的书大约就是这种调调,文笔辛辣,洞察世情。

    可惜之前背后没有靠山,所著之书已被查抄人也被拿下狱了。

    聊完了著书事宜,季瑞话锋一转,问道:

    「对了,你们来得早一些,可知道这荥阳地界最近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或麻烦吗?「

    他心思活络,觉得既然同门齐聚,人手充足,不如就搞个「团建」小活动。

    反正一路行来什么大风大浪都经历过了,顺手把荥阳当地一些棘手事情处理了,既算是为民除害也能在三位「好学生」面前好好秀一把肌肉。

    季瑞这人对于「人前显圣」的需求向来很渴望,可惜之前要么是场面太大,要么是时机不对,一直没什么完美机会。

    现在,不就是天赐良机吗?

    而且还是在最「讨厌」的钱仲玉面前表演,光是想想就觉得整个人都嗨起来了,动力十足!

    对于小伙伴这带著点显摆心思的提议,早同学和宁采臣对视一眼,并未阻止。

    回想北上以来的经历,所有的艰难险阻确实都是靠自己几人硬闯过来的。

    尤其是离开了许师身边那些动辄牵扯五湖、阴曹地府、王朝等宏大事件后发现,寻常人世间遇到的麻烦难度也就那样,哪有那么多生死危机啊~~。

    这份悄然滋长的自信,也让他们觉得在荣阳地界活动一下筋骨,并无不可。

    「三杰」闻言,也觉得这个提议不错。

    毕竟此地已算是半个天子脚下,距离洛阳不远,政治核心的辐射力极强。

    在常人想来还能出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冒出什么难以对付的妖魔不成?

    于是,几人凭借各自的家世背景和人脉关系稍加打听问询,还真听到了一些当地的离奇故事和官场动向。

    其中最引人注目、也最让当地人议论纷纷的便是荣阳郡守郑廉近来的操作了。

    作为官员,对于权力的向往和进步的渴望几乎是无限的。

    只是荥阳郡非同一般,乃是大晋朝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一,经济繁盛,地位显要。

    坐在这个位置上,再想「进步」那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因为再往上就不是寻常的州郡长官了,而是可以直达中央,进入朝廷核心,是真正能给官袍换个颜色的飞跃。

    要想实现这关键一步的跨越,仅仅靠著维持荥阳目前的繁荣稳定、不出错的政绩,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随便哪个能力中平的官员,在这个位置上只要不犯大错,偶尔抵御一下边境骚扰的异族散兵游勇,都能做得不错,显不出特殊功绩。

    唯有干点「别的」,弄出点与众不同的响亮动静,才能进入中枢大佬乃至皇帝的视野。

    偏偏荥阳又紧邻洛阳,很多地方官常用的「骚操作」比如「养寇自重」、「夸大边功」之类在这里极容易露馅,风险太高。

    所以,不知是最近遇到了哪位「高人」提点,还是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主意,这位荥阳郡守郑廉,突然就玩起了历史悠久经久不衰的传统花活—献祥瑞。

    而且玩得还相当「高端」,目前已经开始在辖区内通过各种渠道巧妙造势,似乎准备搞个大新闻。

    据说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荥阳地底深处一直传来若有若无却又持续不断的河流奔涌之声。

    那声音低沉浩荡,几乎全城百姓在夜深人静时都能隐约听见,引发了诸多猜测和议论。

    郡守郑廉大人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请来了不少有名的风水师、方士乃至退隐的老翰林共同「推算」。

    最终以上古「禹河」的古河道为线索,宣称在荥阳附近找到了传说中的「禹都阳城」遗迹!

    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声称在遗迹中「窥见」了某件关乎人道气运的「至宝」,正准备将其取出,献给皇帝。

    「这一手,玩得可以啊。」

    就连一向沉稳的早同学听了也不由得点头。

    直接将祥瑞的格调,拔高到了关乎人族起源与王道正统的层面。

    献祥瑞这种操作,在人族历史上出现得很早。

    从伏羲时的龙马负图、大禹时的神龟驮书,到后来象征天命所归的和氏璧,皆是此类。

    周武王伐商时出现的「白鱼入舟」、「赤乌流屋」等异象,更是成为了早期祥瑞政治的经典范例。

    而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系统性地提出了「天人感应」理论后,祥瑞更是被广泛用作论证政权合法性与君主德政的工具。

    在儒学体系里,祥瑞被视为天意的体现,其形态包罗万象,包含彩云、风调雨顺、地出甘泉、

    奇禽异兽等自然现象,多与君主的德行、政绩形成对应关系。

    这套祥瑞体系甚至发展出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划分:

    嘉瑞:最高等级,指麒麟、凤凰、龟、龙、白虎这「五灵」

    大瑞:指景星、庆云、甘露等天文或气象异象。

    上瑞:指白狼、赤兔等毛色奇特的瑞兽。

    中瑞:指苍鸟、赤雁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禽类。

    下瑞:指嘉禾、灵芝、草木异生等植物。

    但既然是工具,就免不了被滥用。

    王莽在篡汉之前,就曾大规模制造了七百多起祥瑞舆论为自己造势。唐代虽有部分君主主张以实际政绩替代祥瑞,但这一文化传统仍顽强地延续至了清末,堪称是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的特色政治文化之一。

    荥阳郡守郑廉此番操作,显然是深谙此道,并且直接瞄准了最高级别的「大瑞」乃至「嘉瑞」范畴。

    话说回来,当今晋帝在这三十多年的执政生涯里,接收到的各类祥瑞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件了,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

    那么,早同学为何还要称赞荣阳郡守这一手「很好」呢?

    关键就在于时机!

    此时正是「荧惑守心」这天大凶兆出现之后,整个朝野上下震荡不安,人心浮动,皇帝自身权威和「天命」正遭受严峻质疑的时刻。

    荥阳郡守郑廉拿出来的,偏偏是与上古圣皇禹相关的「遗迹」和「宝」。

    这象征著的是正统人族先贤的意志与传承,用来对冲抵消「荧惑守心」带来的不祥影响,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更妙的是,这件「祥瑞」的来历,在史书上是有迹可循,可以「溯源」的。

    相传在尧舜时期,洪水泛滥成灾,大禹曾在荥阳西部的告成镇一带开凿渠道,疏导洪水,引黄河水东南流入淮,这便是历史上第一条有明确记载的大型人工河禹河。

    而这条意义非凡的禹河,传说中穿过了大禹所建立的夏朝第一个都城阳城。

    关于禹都阳城的传说,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上》,其后被《史记·夏本纪》、《汉书·地理志》等权威文献所记载。


  (https://www.shudi8.com/shu/740556/2837481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