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汉王出巡
推荐阅读:我被她们恋爱模拟了? CS:从觉醒死神之眼开始 未来,地球成了神话时代遗迹 我的未来每周刷新 没有奥特曼?我将以怪兽形态出击 游戏制作:从重铸二次元游戏开始 这顶流醉酒发癫,内娱都笑喷了! 我是魔修,不是良心资本家 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东京,我的青梅是怪谈
第362章 汉王出巡
眼看探子的培训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江瀚便将麾下的臣工召集了起来,宣布了自己酝酿已久的计划。
他打算离开成都,巡视地方。
自从崇祯八年攻克成都,定鼎四川以来,江瀚的活动范围便被局限在了成都府这一亩三分地。
三年下来,他不是在王府就是在各处衙门间来回转悠,连附近的州县都很少涉足。
如今云贵两省的战事已了,内部的扩军屯田也已经走上了正轨。
趁著这段难得的平静时光,他打算亲自出去走一走,看看自己治下的土地和子民。
然而,中枢的一众臣工们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们看来,眼下哪里是政务不忙的时候,事情桩桩件件,千头万绪,可以说是忙得脚不沾地。
少了江瀚坐镇,他们怎么敢轻易做主。
学部主事王承弼第一个站出来,试图劝一劝江瀚:「王上,这巡狩一事是不是再缓缓?」
「春闱会试已经接近尾声,我学部正在加紧阅卷审批,接下来还有更关键的殿试在等著。」
「按照规制,殿试需要由王上您亲自主持,钦点三甲,以示对抢才大典和三省士子的重视。」
「如今您连殿试的题目都还没拟定,怎么好在此时离开成都呢?」
听了这话,江瀚才恍然大悟,差点把这档子事儿给忘了。
眼下是大扩招的时代,每年学部都要选出大批士子,用以填充各州县缺职。
从乡试秋闱到会试春闱,再到最后的殿试,一整套流程走完就要小半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江瀚都只能待在成都府协调各部门,全力保障各级考试。
没办法,科举是头等大事,需要他亲自坐镇。
江瀚略一思索,随即看向王承弼:「殿试确实不好推脱。」
「这样吧,等五月殿试结束后,本王就立刻出巡。」
众人闻言一愣,没想王上态度这么坚决,明知政务繁忙,但也只是推迟了出巡计划,并未取消。
对此,江瀚也没想再过多解释。
巡行四方,察吏治,观民情,本就是帝王的职责所在。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老传统,礼记里早说了,天子五年一巡守————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虽然江瀚现在头上还只是个王号,但事实上早就是一国之主了,之所以不称帝,无非就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
治下囊括三省之地,万千生民百姓,他怎么能久居深宫,只听麾下臣工的奏报呢?
远的暂且不论,就拿久居深宫的朱由检来说。
他虽然号称勤政,但却昏招频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对外界缺乏清晰的认知。
军队困乏,民生凋敝在他眼里,只是奏疏上轻飘飘的一句话而已。
前线虚报战功、中枢党争不断,就连奏疏上的消息也是半真半假。
再加上本身刚愎多疑的性格,所以他只能大量任用宦官,充当自己的耳目。
可太监又能是什么好东西,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偶尔有几个专心任事的,还要被太监给坑死。
正是因为崇祯的例子在前,所以江瀚才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出去走走,看看治下到底是不是和奏报里说的一样。
见江瀚态度坚决,众臣也不敢再劝,只得各自领命,回去加紧筹备殿试,以及王驾出巡事宜。
五月初的成都,暑气初显。
今日初五,正是殿试举行之日,汉王府内一片庄严肃穆。
正值辰时,三百余贡士在礼官引导下,正在宫门外静静等候。
放眼望去,人人都穿著崭新的青色襕衫,头戴黑帽、束带,显得十分规整有序。
随著钟鼓声响起,朱红色的宫门缓缓打开,众人在礼官的指引下鱼贯而入,穿过重重仪门,抵达了承运殿外的广场。
江瀚穿著一身赤色王袍,在众臣工的注视下,缓缓登上丹陛,落于王座之上。
在赞礼官的唱喏声中,三百贡士依次有序进入大殿,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千岁。
礼毕,众人便按名次,跪坐在了早已备好的矮案之后。
桌案上已经摆好了笔墨纸砚,随后便由内侍将密封的试题当众开启,交由王承弼朗声宣读。
「吾王起兵反明,莫不欲拯生灵于涂炭,复治世之升平。
「而今西南初定,而中原、西北等地屡遭兵燹,民不聊生..
」
「6
..诸生饱读经史,深谙治道,问何以安集流民,问何以重振农桑、复兴民生..
」
殿试的题目就是一道策论,要求贡生们对如何快速恢复战乱地区的生产与民生,提出可行的方略。
这也是江瀚提前定好的,他倒不是要求贡生们写出多么尽善尽美的策论,毕竟只是一群初出茅庐的士子罢了。
试题背后的政策宣示与思想引导,才是他要传递的重点。
在江瀚的规划中,这批贡生都属于候补人才,是日后汉军出征伐明,用以治理新拓疆土的基石。
饱经战火摧残的中原、西北,需要大量能够理解并忠实执行他施政理念的官员去安抚、重建。
因此,江瀚才需要通过这道策论,来提前释放政策信号。
等日后再下方地方,培养培养他们的具体施政能力,江瀚便能得到一批属于自己的官僚队伍。
妥协是不可能妥协的,追赃助饷、清查田亩的政策必须贯彻到底。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殿内安静无比,只有毛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夹杂著试卷翻动的轻响。
江瀚跟监考老师一样,背著手在大殿内来回巡视,时不时还会在某位考生身后驻足停留,审视其作答思路。
这可把在场的贡生们给吓坏了,众人只感觉身上有如千钧,冷汗直流。
有人只觉得头皮发麻,原本流畅的思路瞬间滞涩,只好下意识地挺了挺脊背,下笔谨慎无比,生怕一字之差毁了半生前途;
可有的反倒是越发精神,文思如泉涌,看得江瀚啧啧称奇。
随著一声清脆的鸣锣,内侍扯著嗓子尖声喊道:「申时已到,署名交卷!」
听到号令,考生们总算是长舒了一口气,纷纷停下手中毛笔,揉了揉酸麻的手臂。
众人将试卷折好,写上姓名籍贯等信息后,依次呈递给了主持考试的王承弼。
殿试之后,阅卷、评等、唱名、赐宴等一系列科仪也在数日内相继完成。
新科进士们统统被授官地方,尽数派往了云南各州县主持工作。
而江瀚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专心筹备他计划已久的巡狩事宜了。
既然是君王出行,微服私访这种话本里的把戏,自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是一国主君,要是真消失不见了,那中枢非得炸锅不可。
但他同样不打算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带百余名亲卫和随行文吏,轻装简行即可。
如此以来,既能亲临一线考察实情,同时又不失君王威仪,保证了行营的机动灵活。
江瀚规划的巡视路线,主要聚焦于西南的几个核心区域:
他打算先从成都出发,北上经由汉州、德阳、罗江一线,抵达此行第一站江油。
在崇祯九年时,他曾下令农部与工部联合,在江油老君山一带招募熟练硝匠,并设立硝务督办处,就地兴建熬硝工坊,以保障军中火药供应。
如今两年过去,正是检验成果之时。
随后,队伍将转向东北,直抵保宁府。
江瀚打算在保宁府成立两家商行,作为未来探子潜入京师和福建等地活动的掩护。
接著,队伍将沿江东下,前往夔州和重庆府一带,视察由李老歪负责扩建和训练的水师部队。
待检阅完水师,队伍便将继续南下进入贵州、云南,顺便考察考察两处新辟之地的具体情况。
这一大圈走下来,总行程不下数千里,预计至少需要大半年时间。
因此,中枢政务的平稳交接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考虑到出行时间确实有点长,江瀚便召集了各部主事,宣布成立一个临时的「留守内阁」。
在他出巡的这段时间,留守内阁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听闻此言,在场的各部主事们都惊呆了,他们可万万没想到自家王上要出巡这么久。
再说了,留守内阁又是什么制度?怎么从前一点没听过?
看著众臣惊愕的目光,江瀚缓缓解释道:「此番出行路程远,耗时长,但中枢政务不可荒废,所以才特意设立了留守内阁。」
「著户部主事赵胜总领其事,李兴怀、王承弼、薛志恒等各部主事协同参赞。」
「你等可共同商议,处理地方上常规的政务请示,批覆例行公文,决定中低级官员的正常任免升降。」
「记住了,所有经过留守内阁处理的奏章、公文,无论大小,都必须留档。」
「经由书吏抄录后,定期送到我行营,供本王审阅。」
「要是遇上了难以决断的军国大事,重要情报,派人快马转送于我即可。」
众人听完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权责清晰明了,叫留守内阁倒也名副其实。
交代完前朝政务,江瀚这才回到后宫。
他的后宫依旧延续著创业初期的简朴之风,仅有王妃王翌颖与侧妃李曼文两位而已,人丁稀少。
不过,倒也有一桩喜事。
年初时,侧妃李曼文也诊断出了喜脉,有希望为后宫再添一丁。
江瀚信步来到长春宫,刚靠近苑门外,便听见里面传来一阵轻柔的欢笑声。
穿过层层纱帘,只见王妃正坐在床榻上逗弄世子,一旁还围满了女官和内侍。
小家伙刚满半岁多,还不会走路,只能在床榻上趴著,努力抬头张望。
江瀚见状,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一扬,随后大步走了进去。
「王上驾到!」
随著内侍一声通禀,殿内众人纷纷惊觉,忙不迭的起身行礼。
「免了,退下吧。」
江瀚挥退左右,径直来到床榻前蹲下,伸出手轻轻逗了逗儿子的脸颊,」小子,还认得父王吗?」
小家伙也认出了眼前的高大身影,伸手抓住了江瀚的手指,嘴里还发出「啊——啊——」的声音。
江瀚笑了笑,顺势把儿子抱了起来。
小家伙在他怀里不安分地扭动著,还伸手试图去抓他袍服上的刺绣。
江瀚任由他抓著,轻声道:「你老子要出去巡视一段时间,你就在家好好陪你娘,多吃点奶,长壮点。」
逗弄了一会儿,直到孩子有些困了,他才小心地交给一旁的乳母,细细叮嘱了一番。
等送走了儿子,一旁的王妃才开口问道:「王上,您这是要去哪儿?」
「要去多久?」
江瀚顺势凑过去,将自家媳妇儿揽入怀中,找了个舒适的姿势靠著,温声解释道:「总在王府这四方天里待著,难免耳目闭塞。」
「我打算出去走走,亲眼看看各州县的实情。」
「行程规划得有些远,从川北一直到滇南,估计得要大半年的光景。」
「宫中一应事务,就全交给你了。」
「尤其是曼文那边,她怀胎刚不久,你有空就去看看,陪著说说话,解解闷」
O
「如果出了什么大事,你就派人去找赵胜,要不找曹二,让他们快马通知我。」
王翌颖躺在他怀里,轻轻点了点头:「宫中诸事,臣妾自会尽心,王上无需挂怀。」
「倒是您此番出巡,路途遥远,一定要处处以安全为要。」
「如今三省之地的军民都指望著您呢,可轻易马虎不得。」
江瀚闻言笑了笑:「在自家地盘上怕啥,更何况我还带著亲兵。」
「放心吧...
」
他一边说著,手上开始四处游走起来,惹得王妃两耳发烫:「王上..
」
江瀚坏笑著,手上动作不停:「一个儿子还是少了点,多生几个才好。」
一切安排妥当后,在六月初八清晨,江瀚便带著巡行队伍,正式从成都出发。
队伍共有一百二十人,其中有大半是随行的亲卫,由冯承宣亲自带队。
此外还有少数文吏、内侍等随行。
在众臣工的目送下,江瀚一行人缓缓驶离成都,沿著官道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进。
队伍将在三天内抵达汉州,随后过德阳、罗江、再经绵州进入江油。
(https://www.shudi8.com/shu/740394/2837551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