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我鄢懋卿真的冒青烟 > 第237章 敬鄢部堂!【求月票】

第237章 敬鄢部堂!【求月票】


图穷匕见了属于是!

    这便是严嵩送给鄢懋卿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诚意。

    此举既可使郭勋与鄢懋卿的立场不再冲突,从而促成二人父慈子孝的局面,甚至是将郭勋从泥沼中拉了出来,避免鄢懋卿受到牵连。

    亦可提前扫清通贡的障碍,从而使得鄢懋卿抵达大同之后,短时间内便办成碳税衙门的事。

    如此在皇上看来,此事的首功自然非鄢懋卿莫属!

    毕竟鄢懋卿才到大同,刚抬起火铳,敌人就倒下了,事情就办成了,你就说他这铳法准不准吧?

    如此一来,亦可衬托出郭勋和自己的无能。

    从而使得自己向皇上乞骸骨的理由更加充分,顺势就可以获得皇上恩准,带上夫人与庆儿回到乡里颐养天年去了,岂不一举两得?

    至于他刚才向郭勋提到的“银印密疏”……

    什么早已将大同的情况如实奏报了皇上?

    什么向皇上说明了翊国公来到大同之后,曾与兵部尚书张瓒互通书信一事?

    那完全就是严嵩用来诈唬郭勋的说辞!

    他也是在半个时辰前,收到鄢懋卿的敲诈勒索信之后,才被逼的没有了办法,为了一家安危决心与鄢懋卿和解,自此乞骸骨回乡养老,以避其锋芒,怎会有那些“银印密疏”的事?

    若他早有这个决心,碳税衙门的事怕是早已经办成了,甚至连皇上命鄢懋卿率军前来山西的事都不会发生!

    再至于鄢懋卿是否接受他的诚意……

    这点严嵩倒是不太担心。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他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一个鄢懋卿打了他左脸,他还主动把右脸伸过去的笑脸人,鄢懋卿怎还下得去手?

    就算鄢懋卿是个小心眼,不愿与他们父子和解,应该也能促成自此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吧?

    毕竟他拿出如此诚意,接着再致仕回乡的话,在鄢懋卿面前已与毫无威胁的蝼蚁一般无二,鄢懋卿实在没有必要再穷追猛打了吧……

    实在不行,他还可以再多拿出一些诚意!

    鄢懋卿此前不是曾借助话本将东南之事端上过桌面,还因此被人构陷著作反书么?

    东南方向的事他也知道一些,至少能给鄢懋卿递上一个线头,助他顺藤摸瓜去料理那些有可能构陷他的人!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鄢懋卿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吧?

    正如此想着的时候。

    “维中贤弟,此话当真?”

    郭勋沉吟半晌之后,终于抬起眼来盯着严嵩的眼睛问道。

    称呼又从“严嵩”变回了“维中贤弟”,足见他已经将严嵩的话听进了心里。

    当然,他也是的确被严嵩诈唬到了只剩这最后一条出路,如果现在他还要继续与张瓒和那些“债帅”纠缠的话,真的就要万劫不复了。

    “什么话?”

    严嵩回过神来,却因郭勋的沉吟时间过长,加上年纪也的确有点大了,竟略微有些健忘。

    “就是我放权于你,你来厘清这些障碍的事!”

    郭勋觉得严嵩是在装傻抻他,却也不得不重复了一遍,脸上还挤出了一丝难堪的笑意,找补着道,

    “维中贤弟,你也知道我这种勋贵的处境,尤其是对于这些同样出身军旅的边将,护短不行,不护短也不行,实在不好拉下脸来亲自出手。”

    “你这回若是能够助我一臂之力,这个情我郭勋记在心里,日后一定有所回报。”

    “如何?”

    严嵩果断应了下来,正色道:

    “既然翊国公也有这个意思,下官万死不辞!”

    成了!

    他现在想向鄢懋卿表达诚意,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兵没权。

    郭勋只要放权于他,他就不再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而是拥有了等同巡抚的封疆大权。

    非但能够查办大同四品以下的官员将领,就连四品以上的官员将领亦可钳制,再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

    最重要的是。

    如此还能让郭勋因此欠下他一个人情,那么与鄢懋卿和解的时候,便又多了一个极具分量的和事老,自然又是一举两得。

    至于鄢懋卿那封敲诈勒索信中要挟他做的事。

    他肯定是不会去做的,也不怕鄢懋卿撕票。

    毕竟鄢懋卿一到大同府城,看到他一股脑献上了如此诚意,几乎直接就能回京领功。

    只怕是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好意思再为难他们父子,就更不要说将严世蕃撕票了……

    ……

    京城,西直门外。

    “诸位同僚!”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诸位同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诸位同僚!”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诸位送我情。”

    “诸位同僚!”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诸位同僚……”

    “我还以为诸位皆是进士出身,皆有出口成诗之才,今日一见……我说咱们能别继续丢人了么,驴唇不对马嘴,你们不害臊我还害臊!”

    “哈哈哈哈哈哈……”

    赵贞吉、李凤来、章允贤等一干新上任的巡按御史开怀大笑,笑的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今日他们便要一同赶赴山西,去办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内阁首辅夏言和左都御史王廷相昨夜特意召集他们办了一场践行宴,席间终于向他们交了一回底。

    因此他们也已经知道了鄢懋卿在太原府的壮举,此刻心中对鄢懋卿满是崇敬,将他当做了朝臣之楷模,我辈之先锋。

    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这回要去办什么样的大事:

    他们即将借着鄢懋卿打开的局面,前往山西各府推行“考成法”,以山西为试点整饬吏治。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考成法”推行成功之际,便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丈量田产,清查漏税,退田于国,还田于民!

    这才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大事!

    事实上,朝中每一个人都知道大明这些年来,朝廷争粮田产连年减少,甚至已经不及永乐年间一半,以至于国家财政日益艰难,百姓却还穷困逃亡,故额顿减的真正原因所在。

    无非就是“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罢了。

    然而都看得出来,却不代表有人愿意去办。

    纵使有人愿意去办,也不见得就能办成,毕竟这里面牵扯了太多的利益,必定面临严峻的阻碍。

    而现在鄢懋卿打开的这个局面,便是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罕见契机……

    杀鸡儆猴也好,杀一儆百也罢。

    鄢懋卿已经在太原府替朝廷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一定时间内必定令山西官员噤若寒蝉,推行新政所受的阻碍比之以往必定会少上一些。

    而他们。

    便有幸亲自参与到了这场前所未有的变局之中,得到了施展抱负和理想的宝贵机会,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还是我来提一杯吧!”

    赵贞吉止住笑意,大声问道,

    “诸位可还记得悬挂于稷下学宫门前的宫对?”

    众人顿时挺起胸膛,与他一同朗诵起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生无悔入学宫!”

    “敬鄢部堂!”

    这一刻,每一个人胸中都涌起了一股子热血,目光之中充满了热烈。

    他们的视线当中,浮现出了鄢懋卿那张时常贱笑的年轻面容。

    这个后来居上的年轻人,他写出了这样的铭句,挂在了稷下学宫与詹事府的门口,绝非沽名钓誉,而是身体力行!

    他比他们见过的任何一个官员都更有勇气,更有魄力,更有冲劲,更有抱负,更有理想!

    那日在詹事府门前。

    他说,他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光芒,所以他终于无法忍受黑暗,他要攻破黑暗,追求光明!

    他说的不对。

    分明是他们在他身上看到了世间最为耀眼的光芒,这光芒刺穿了他们眼前的黑暗,为他们指明了方向,引着他们奔向光明!

    “孟静兄,我们如今最羡慕的便是你了。”

    章允贤举起酒杯,不无嫉妒的对赵贞吉说道,

    “这回你去的可是大同,可以亲眼目睹鄢部堂的风采,你可一定要将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下来,回来之后在稷下学宫分享啊。”

    “我羡慕的反倒是你们,你们前往没有鄢部堂的地方办事,岂非更有挑战?”

    赵贞吉假惺惺的笑了起来,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时候不早了,吃下这一杯我们便上路吧,愿诸位同僚此行诸事顺利。”

    “请诸位不要忘了,诸位能有今日究竟是因为谁,谁若是丢了稷下学宫的脸,败坏了鄢部堂的名声,我赵贞吉第一个容不下他。”

    “京城到大同六百余里,我日夜兼程,只需三四日便可抵达。”

    “你们也抓紧吧!”

    ……

    大同府城,城外三十里。

    “见过义父……义父,大同镇现在就这么点人?”

    鄢懋卿与出城迎接的郭勋见过礼后,看着欢迎队伍前面这稀稀拉拉的官员、豪强和商贾阵容,不免有些疑惑。

    这可比此前太原府的阵仗差远了,也远不如鄢懋卿第一次跟随郭勋来大同办事时的阵仗,感觉还比不过一个县城。

    要知道这可是九边重镇之一啊!

    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同镇刚刚被鞑靼人破了城,大肆劫掠了一番呢……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40390/2837564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