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崇祯的奋斗! > 第162章 崇祯剿匪,意在晋王(第四更,求月

第162章 崇祯剿匪,意在晋王(第四更,求月


崇祯二年,正月。

    陕北的干冷,像刀子,刮得人脸生疼。府谷地界,黄土坡都冻裂了口子,几个月没见着雨星了。

    腊月里,高迎祥带着人马来府谷,和天启七年就起义的“义军盟主”王嘉胤会了师。两股人马合在一起,号称数万,实际能打的,也就三四千老营弟兄。

    可屁股还没坐热,孙传庭就撵上来了。

    两千骑兵,外加好几千步卒,黑压压地扎在府谷县城外头。旌旗招展,军容严整,跟义军这头乱哄哄的景象,天上地下。

    黄河结了厚厚的冰,人能走过去。对岸是山西保德州地界,静悄悄的,看不出有多少官兵。

    府谷县境内的一处山头上,立着个破败的山寨。寨墙塌了半截,风呜呜地往里灌。

    寨子里的大堂,挤满了人。烟气缭绕,混着汗味和血腥气。

    王嘉胤坐在当中的虎皮椅上,眉头拧成个疙瘩。底下是高迎祥,还有和高迎祥前后脚来的张献忠,以及一群叫得出名叫不出名的头领。

    “都说说吧。”王嘉胤声音沙哑,“后面有孙传庭的追兵,前头是黄河。往哪走?”

    一个诨号叫“紫金梁”,大名是王自用的头领先开口:“盟主,这有啥好议?东边!过黄河,进山西!山西富啊,祁县、太谷,那些老财主家地窖里银子都长了毛!够咱们弟兄吃香喝辣一辈子!”

    不少头领跟着点头,眼里放光。他们饿怕了,穷疯了,就想赶紧找块肥肉咬下去。

    高迎祥没说话,拿根柴棍拨拉着脚边的泥灰。

    刚投过来没多久的张献忠,抱着胳膊靠在柱子上,突然冷笑一声。

    “紫金梁,你说得轻巧。东边?你知道东边是谁等着咱吗?”

    众人目光都转到他身上。张献忠那张混世魔王的脸火光下显得更狰狞了。

    王嘉胤开口道:“这位新投来的头领,本名张献忠,原是榆林镇的官军,因性子烈、下手狠,弟兄们已经尊称他一声‘八大王’。”他顿了顿,“八大王,你说说,黄河对岸等着额们的是什么了不得的官兵啊?”

    “大同镇!”张献忠吐出三个字,就像砸出三块石头。“崇祯小儿可是给大同镇喂饱了饷银的!他们去刚跟虎墩兔汗(林丹汗)干了兩仗,都赢了!宰了几千鞑子兵现在大同的兵是骄兵,将是悍将,士气正旺!咱们现在拖家带口往东走,就是往人家刀口上撞!送死!”

    王自用脸一红,想反驳。张献忠不给他机会,声音猛地拔高。

    “至于回头.回头跟孙传庭那家伙的几千新军硬碰硬也是送!人家一人双马,铠甲锃亮,火铳犀利!咱们拿啥拼?锄头还是木棍?”

    他环视一圈,目光凶狠。“依额看,北边!只有北边是活路!出长城,进河套!我张献忠是榆林出来的,长城那几个口子啥德行我清楚!守军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一冲就散!河套地广人稀,蒙古人也被打残了,正是空当!咱们去那儿,抢马立寨,喘过这口气,就是海阔天空!”

    大堂里静了下来,只有木柴燃烧的噼啪声。

    一直沉默的高迎祥,这时把柴棍一扔,站了起来。他走到张献忠身边,拍了拍他肩膀。

    “八大王说得对。”高迎祥声音不大,却斩钉截铁。“东进是死,回头是绝。只有往北,才是刀尖上劈出来的路,险,但能活命!我高迎祥,跟八大王走北路!”

    虽然得到了高迎祥的支持,但张献忠的“北上”之策,还是遭致了一片反对。

    北上也许容易活,但发不了财啊!

    东进去打晋商的土豪才能发财!

    王嘉胤脸色难看。他看看群情激奋想着去山西发财的,又看看铁了心要往北走的髙、张二人。知道这队伍,拢不住了。

    “罢了!”王嘉胤一拍椅子扶手,“人各有志!愿意跟我王嘉胤去山西吃香喝辣的,站过来!愿意跟闯王、八大王去北边闯条活路的,随你们!”

    队伍很快分成了两股。

    王嘉胤带着大队人马,继续留守这处山寨,准备东渡黄河。

    而高迎祥和张献忠麾下,总共一千多号亡命徒,聚在一起,移营他处,准备钻山沟向北。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暖烘烘的,崇祯只穿着蓝色便袍,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新任兵部侍郎杨嗣昌,恭谨地站在一旁。

    “据报,流寇高迎祥部已与王嘉胤在府谷会合。”杨嗣昌指着地图上的位置,“贼势复炽。臣以为,当急令大同镇出兵,西渡黄河,与孙白谷(孙传庭字)东西夹击,可将贼寇聚歼于黄河两岸!”

    崇祯看着地图,没立刻回话。他手指从府谷移到对岸的山西保德州,又慢慢滑向太原方向。

    “杨卿,”崇祯忽然问了个好像不相干的问题,“秦王到哪儿了?”

    杨嗣昌一愣,忙答:“回陛下,秦王殿下车驾已过平阳府,不日便可抵京。”

    “嗯。”崇祯点点头,手指轻轻敲在太原的位置上。“秦王既然快到了,那朕的晋王兄,在太原住了这些年,是不是……也该动一动了?”

    杨嗣昌心里猛地一凛,抬头看着皇帝年轻的侧脸,瞬间明白了什么。皇上不是只想剿匪,这是要……借这把刀,再狠狠宰一下晋藩啊!

    “陛下圣虑深远!臣……愚钝。”杨嗣昌深深低下头。

    崇祯转过身,脸上没什么表情:“告诉孙传庭,贼若东窜入晋,不必硬阻,跟着就行。把他们……往太原方向‘送一送’。”

    “臣,遵旨!”

    ……

    孙传庭的大营,扎在一片背风的山坳里。营盘整齐,刁斗森严。

    牛金星领着两个汉子,走进中军大帐。一个是李鸿基,一个是李过。

    孙传庭一身戎装,正在看地图。见他们进来,抬了抬眼。

    “大帅,人带来了。”牛金星躬身道,“这便是米脂的李鸿基,和他侄子李过。都是好汉子,身手不凡。”

    孙传庭上下打量着李鸿基。年轻,精悍,眉眼间有股子不服输的戾气,但此刻低着头,显得很恭顺。

    “听牛先生说,你骑术刀法都不错?”孙传庭问。

    “回大帅话,小的……小的在驿站伺候过马,也耍过几下。”李鸿基答得谨慎。

    孙传庭对亲兵示意:“带他去外面校场,试试他。”

    不一会儿,亲兵回来禀报:“禀大帅,好苗子!骑马射箭,有模有样,力气也足!”

    孙传庭脸上这才有点笑意。他看向牛金星:“牛先生荐人有功。”又对李鸿基叔侄说:“既来了,就好好干。皇上不会亏待卖力气的。”

    他当场下令:“李鸿基,李过,编入骑兵队。李鸿基暂领百户职衔,享御前军饷例!”

    李鸿基和李过扑通就跪下了。

    “谢大帅栽培!属下万死报答!”声音都带着颤。御前军的饷啊!那是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数目。

    出了大帐,有人领他们去领衣甲兵器。崭新的鸳鸯战袄,沉甸甸的腰刀,还有一匹神骏的河曲马。

    李鸿基抚摸着光滑的马鞍,心里五味杂陈。这官军,好像和以前听说过的不太一样。孙传庭,也是个厉害人物。他心底那点念头,暂时被这实实在在的好处压了下去。

    ……

    几天后,孙传庭正在和曹文诏、周遇吉商议军情。

    探马来报:“禀大帅!流寇在府谷分兵!王嘉胤率主力东向,似欲渡河入晋。高迎祥、张献忠领一股精锐,向北窜去!”

    曹文诏立刻抱拳:“大帅!机不可失!请给末将精骑,必擒王嘉胤于黄河岸边!”

    周遇吉也道:“北窜之寇亦不可纵,当分兵追击!”

    孙传庭沉吟着,还没说话,帐外传来急促马蹄声。

    一个风尘仆仆的骑士被亲兵引进来,单膝跪地,双手高举一个黄布包裹的木匣子。

    “京里,万岁爷密旨!六百里加急!”

    孙传庭神色一凛,接过信,验看火漆后拆开。他快速扫过,眼神从凝重渐渐变得深邃,最后竟露出一丝叹服的神色。

    他把信递给曹文诏和周遇吉传阅。

    曹文诏看完,瞪大了眼,带着些顾虑道:“大帅,这……逼其入晋,岂不是纵虎归山?若是贼寇在山西糜烂地方,荼毒百姓,恐于陛下圣誉有损啊?”

    周遇吉也皱紧眉头,显然也有同样的担忧。

    孙传庭轻轻捻着胡须,缓缓道:“非是纵虎归山,乃是……驱狼吞虎,借刀杀人。”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山西的位置。

    “王嘉胤入了山西,就是一头饿狼闯进了羊圈。晋王府,还有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士绅,能有好日子过?他们必然向朝廷求救。”

    他顿了顿,声音冷了下来:“到时候,咱们再以王师之名入晋,借着剿贼的名义.把晋藩变成第二个秦藩,不是易如反掌?”

    曹文诏和周遇吉倒吸一口凉气,这才回过味来。皇上的布局,真是深谋远虑,只是苦了山西的百姓。但皇命难违,且此举若能改造了晋藩,于国朝长远来看,或许就是个短痛啊。

    “至于北边那一股贼寇……”孙传庭手指划向长城外的河套,“塞外苦寒,蒙古人也不是善茬。让他们去狗咬狗,消耗便是。咱们的首要之务,是替皇上,把晋藩这块肥肉,稳稳地吃下去!”

    他猛地转身,下令道:“传令!全军开拔,向东!咱们好好‘送’王盟主一程!”

    “得令!”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714/28375713.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