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 第352章 书信百三二封,问忠义者几何?

第352章 书信百三二封,问忠义者几何?


第352章  书信百三二封,问忠义者几何?

    在曹营众人的注意力,都被杨修举报曹安民通袁之事吸引的同时。

    曹安民带来的三百扈从,已在曹操派人暗中监视之下。「神不知鬼不觉」潜入了曹营各处。

    关羽府中,忽闻下人来报:「侯爷,有人从府外射了一封书信进来。」

    关羽讶然,忙命人取来,拆信观瞧。

    只见其上写著:

    【久别不见,云长可还记的纪某乎?

    昔年陈国一别,久未相逢,甚是想念。

    不曾想世事变幻,已如过眼云烟,今日重逢,关兄已是曹家之犬。

    近闻玄德入兖州,不知存亡,翼德败于吕布,未知生死。

    随著我王攻占齐国的真相大白于天下,世人皆知吕布同汉王早生嫌隙,汉王更不可能为相助吕布而算计车胄。

    故刘玄德之假仁假义,已为麾下所共知,众人离心离德之下,同单福斗法十余日的陈宫,仰仗骑兵之利,终破八门金锁。

    目下吕布已破濮阳,玄德公摩下死伤无数,妻儿家小流离失所,偌大兖州,只剩陈留一郡苦守。

    灵,久闻云长同玄德公约定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当初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玄德方败,正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

    玄德、翼德身陷危急存亡之秋,云长安忍坐视其死,而自居侯爵显贵,以享荣华?

    结义兄弟已入死地,云长何不视死如归?

    汝当速去,急救干充,或可保玄德之性命。

    若从此言,可寻机率军出城,与吾一战,届时汉军自会让开道路,放关兄往充州一行。

    此汉王之诺也,云长勿疑!

    想云长武艺超群,兼通经史,若不思共玄德匡扶汉室,徒在辕关为曹操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博侯爵富贵,可称忠义乎?

    望贤弟慎思之。】

    「谁是你贤弟,南阳纪灵,插标卖首之辈,汝果然来了!」

    嘴上骂归骂,尽管关羽心底恨不得提刀一战,将纪灵斩于马下,为自己正名。

    可这封书信上所言之事,还是令关羽心底久久难以平静。

    「大哥?三弟!」

    对于兖州方面的军情,他也听说了一些。

    大体还在吕布奉汉王之命,兵进充州,大哥刘备临危受命,率军支援,并在半途上中了袁术算计,错杀了曹将车胄。

    本来关羽还为此事而庆幸,自家大哥可算借此摆脱了曹营的掌控,从此鱼入大海,鸟上青天,再不受羁绊了。

    可眼下看来,这似乎也不是好事。

    毕竟当初大哥去充州之时,又哪里能想到吕布打出「尊奉汉王之命」的旗号,居然是假的。

    一边背后都被汉王偷家了,一边前线吕布还在嘴硬,咬死自己是汉国下邦,代汉王讨伐不臣。

    结果现在汉王打完了齐国,转头又奔辕关之事真相大白,吕布与汉王的嫌隙显而易见,真教是杀子之仇,灭国之恨。

    这种情形之下,大哥原先以汉王为了相助吕布,长驱直入洛阳,而算计了车胄,使他们自相残杀的说法,再立不住。

    念及至此,关羽都能想像,大哥摩下那些原本为车胄报仇而凝聚一心的士卒们,会哗然成什么样。

    想大哥苦苦维系的一世清名,一念之差,竟遭污秽。

    如此境地,一时为吕布所趁,于濮阳战败也并非没有可能。

    只要想到大哥兵败,三弟生死不知的场面,关羽就心急如焚,恨不得能立即调集大军,赶赴充州,助大哥一臂之力。

    可是...曹公肯定难以同意,该怎么办呢?

    照纪灵信上的计策,与关外袁军暗通款曲,借出城作战的名义,带军队走汉国地界,绕道充州?

    怎么可能!

    思及这个建议,关羽就忍不住冷笑出声。

    黄鼠狼给鸡拜年,他南阳纪灵,诡计多端,能安得什么好心?

    曹公不希望自己带兵去援兖州,难道袁公就能好心放自己过去?

    还什么汉王之诺,勿要生疑?他一个崩溃大汉的罪魁祸首,当世第一阴谋家有个鬼的信用?

    关羽深知自己若敢听纪灵的,主动带兵出城,袁军就敢在半道上把他围了,一个不留。

    何况曹公待自己亦颇为恩义,眼下正值两军交战之时,自己也不可能负了他,独自带摩下赴充,将曹军留在此地,面对数量庞大的袁军。

    这同样有背于他的「义」。

    主要是就算想不告而别,以曹操当下对辕关的掌控,他也恐难以脱身。

    「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今为胸中义气难舒,又何惧哉?」

    关羽说著,持书信出府,欲寻曹操坦诚相告,真心相求。

    与此同时,随著曹安民的三百扈从活跃于曹营,类似关羽府上的一幕,在群臣府邸上演。

    无论去杨修府关注曹安民一事进展的曹臣,还是待在自家府中的,不少人都收到了一封袁营书信。

    而此时杨修府上的这场闹剧,也随著曹操割发代首,并扬言要亲诛自家九族而落幕。  

    毕竟曹操都做到这一步了,总不能真逼著自家主公自戕吧?

    一众曹臣经此一遭,诚惶诚恐,几无地自容。

    好在曹操也没为难他们,将曹安民之事告一段落,就放了他们回去。

    而当满宠等人,刚回到府上,就看见下人递来一封袁营书信,怎不吓得面无人色?

    真相了,难怪这曹安民联络袁曹,两边自有说辞,向来灵活自如,一直都没出什么事,怎么偏巧今晚就被杨修人赃并获了?

    原来他这是被袁术给出卖了,定是袁术以言语哄骗他去劝降杨修,以杨修是袁术之甥的说辞,骗的曹安民以为杨修早有通袁之志。

    不曾想杨修竟忠义非常,实则根本不曾和袁术联络过,所以当场把曹安民检举了。

    借此才逼出了曹公割发代首,扬言自诛九族的好一场大戏。

    而趁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之时,袁术实则暗度陈仓,给我们送通袁书信,想要蛊惑人心。

    可是我们会通袁吗?

    满宠、荀攸等曹氏忠良,思及此处,再看到眼前这封书信,脑海中立刻浮现一个念头。

    不好,袁贼要害我!

    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绝不可能通袁,所以袁术送这么一封书信过来,毫无意义。

    那么...袁术难道不知道他们毫无通袁之心吗?他是会做这等毫无意义之事的人吗?

    袁术之谋,享誉九州,他既费那么大劲,哪怕牺牲了曹安民也要将书信送来,必有深意!

    既然这封书信,对他们这些曹氏忠良来说,毫无意义,显而易见,通袁书信真正起作用的,另有其人!

    这是给曹操看的!

    该死,袁贼污我!

    关键他们自己知道自己绝无通袁之心,但曹操不知道,又无法自证,而这正是汉王此计的歹毒之处!

    才刚出了杨修、曹安民之事,这时候要是家里出了一封通袁书信,曹操又会怎么想自己?

    因此这些人也不迟疑,有的拆开了书信看看袁术说了什么以作应对说辞,有的连书信都不敢看。

    一群人从杨修那出来,刚回到府邸,又急急出了府,来寻曹操。

    而曹营之中,除了这些曹氏忠良,自然也少不了真有通袁之心的人。

    这些人在家中,看到此通袁书信,同样大惊失色。

    坏了,友军坑我!

    汉王陛下啊!就算没有这封书信,到了该通袁的时候,咱们自会通袁,您这会子把这玩意送来,万一被人看见了呢?

    特别是有曹安民的前车之鉴,想到曹操下手之狠,连自家九族都不放过的,更令他们不寒而栗。

    也不是没有看了汉王书信中许诺的种种好处,存了侥幸心理,私藏书信的。

    毕竟这些人也不知道,类似的书信,某位不当人子的汉王,一晚上能送出去一百多封。

    他们还以为自己是独一无二,是最特殊的一个,倍受汉王青睐,寻思今晚又有曹安民顶在前面,暗度陈仓之下,大抵查不到自己头上。

    谁让汉王用计算无遗策,已深入人心?

    在他们以为,汉王既然牺牲了曹安民,又废了这么大功夫把信送来,必然悄无声息,安排好了一切。

    接下来只要耐心等待著和汉王里应外和就好,汉王自出寿春,此法无往不利,总不能偏偏轮到自己头上,汉王的计谋就出事了吧?

    何况若通袁书信能被查出来,那送到自己手里,不就毫无意义了吗?总不能汉王费尽心机,就为了坑害自己这个袁氏忠良吧?

    这一夜,众生百态,曹营群臣之中,勃然大怒者有之,诚惶诚恐者有之,侥幸藏匿者亦有之。

    不久,当关羽持书信来至曹操处,他表情古怪的发现,这种事居然还要排队?

    众曹臣一个接一个的入见,献上手中书信,诚惶诚恐的宣誓一番忠心,这才退至一旁,换下一个。

    看著前面人头攒动,足足排了几十号人,关羽难以置信。

    关羽:「???」

    「关将军,你排不排?不排让让,别挡著位置。」

    关羽回头望去,见后方夜色之中,人影憧憧,似还有人络绎不绝,往这过来。

    关羽:

    66

    99

    不是,你们大哥也陷入危急,生死不知,等著相救呢?

    此时此刻,关羽再怎么迟钝也反应过来了,他捏著手中书信,恨得咬牙。

    南阳纪灵,果真狡诈!

    这破书信你到底给多少人写了?

    「排!没看关某手上拿著信呢?」

    关羽道了声,也是站定了位置,赶紧排上了。

    真要是落在后面,不知道天亮前排不排的完。

    此时在曹操这里排著的众人,倒是有说有笑,心里也没了刚回府上,看见通袁书信时的惊慌。

    当时以为自己是最特殊的一个,得到了汉王独一无二的看中,心底能不慌吗?

    结果过来一看,哦~原来大家都有啊,那没事了,曹丞相再狠再疯,能自诛九族,但总不能把咱们大家伙都杀了吧?  

    没看见曹相最心腹的荀攸也站在交完书信的那边,而曹相最厚爱的关将军,正站在咱们中间呢?

    所谓法不责众,再加上大家又都是第一时间就来主动交代的,这些人安下了心,排队之时甚至有心思交头接耳,拿书信之中袁术给出的许诺互相攀比起来。

    这边一个汉王许我九卿之位,那边一个汉国三公,甚至连丞相都已经出现【东、南、西、北、

    中】五方丞相了。

    这就搞得关羽颇为尴尬,总与众人格格不入。

    「以关将军之能,必得汉王看中,不知许以何位?何不说来一听,也与大家相戏。」

    关羽红著张脸,默然无言。

    而这时候,那些没第一时间拿著书信来曹操这的人,可倒了大霉。

    此事早被曹安民出卖,三百扈从皆有人暗中跟随,一切尽在曹操掌控之中,若不主动自首,岂能得脱?

    所幸送信的扈从有三百人,而书信只得「一百三十二」封,是故有些人是真没收到书信,铁骨铮铮,「宁死」也要「藏匿」。

    但一些自许侥幸之人,真被搜出了书信,人赃并获的也有。

    而在整座曹营因除奸之事,闹的如火如茶,曹操这里也总算是轮到关羽上前。

    已经熟练操作几十遍了,曹操早已轻车熟路,见到关羽上前,微微颔首。

    「云长也来了?果不负操之厚望。

    .

    将书信留下,于一旁稍待。」

    然后出乎曹操意料的是,关羽却不像旁人一般,急表忠心,而是像下定了某种决心,俯身长拜口「袁营书信中言,兖州岌岌可危,我大哥兵败濮阳,三弟生死不知。

    曹相,关某曾于桃园立誓,兄弟三人同年同月同日死,今大哥、三弟有难,怎不心急如焚?

    还望丞相恩准,允关某带本部兵马,往兖州一行。」

    曹操脸色骤然一沉,忙将关羽递来之书信,仔细观瞧,方知袁术之能,果真鬼神莫测!

    哪怕是主动上交了信件,哪怕是关羽这样忠义无双的人,都能被袁术说动,而要抽调辕关兵马入充,对自己釜底抽薪。

    又何况是他人呢?

    类似的情况还有杨修,就算杨修都没拆信件,但他也一样能心怀通袁之志,要教自己九族尽诛。

    这二人是自己知道的,那自己不知道的呢?

    所以上交书信的人,真的就忠心吗?

    那些没上交书信的呢?

    曹操怎不细思极恐!


  (https://www.shudi8.com/shu/739700/28375525.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