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24正式报到工资级别家人惊喜
推荐阅读:左眼见飘心中喜弍 赛博朋克:从2071开始 东京病恋女友 救命!和榜一闪婚后,京圈大佬天天掐腰宠 超魔术士:开局魔网又崩了 我都满级号了,你们才刚穿越? 漫威世界的唯一玩家 满级勇者只想开小卖部 人在赛博,系统叫我搞治安? 凡骨镇天,我以残符铸
阳光明再次走进数学研究所的大门时,心情与昨日初次报到时,又有些不同。
昨日是新鲜与期待,今日则多了几分熟稔与归属感。
研究所所在的院落几经改建,新旧建筑交错,但主体部份仍保留着几分古朴与肃穆。
青砖灰瓦的楼宇在岁月洗礼下颜色愈发深沉,蔓生植物沿着墙角悄然攀爬,带来勃勃生机。
院落里绿树成荫,多是些有些年头的松柏和槐树,枝干遒劲,绿叶婆娑,环境十分清幽,与院墙外依稀可辨的市井喧哗形成了两个世界。
他拎着那个半旧的的军绿色挎包,里面装着茶杯、饭盒和笔记本,不疾不徐地走向研究室大楼。
数研所的办公地址就在中关村,距离他家住的四合院,走路慢悠悠地过来,也用了不到二十分钟。
这个距离,让他既能兼顾工作,又方便照顾家庭,陪伴母亲和奶奶,享受天伦之乐,这完美地符合了他内心对“轻松从容”生活的期许。
昨天他刚办完报到手续,人事科的同志大致介绍了一下所里的情况,给他分配了办公室,领了基本的办公用品,但还没来得及与研究小组的主要领导深入交谈。
一切都只是开了个头。
他的办公室不大,约莫八九个平方。窗户朝南,采光很好。他将书架擦拭干净,把领来的办公用品和自己带来的几本常用的数学专著、工具书整齐码放好。
然后,他泡上了一杯从家里带来的绿茶。刚在椅子上坐定,准备开始规划一天的工作,桌上的内部电话就“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他微微一顿,随即伸手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温和的中年男声:“是阳光明同志吗?我是万钰先。
你现在有空的话,来我办公室一趟,我们谈谈。”
“好的,万组长,我马上过去。”
阳光明放下电话,拿起笔记本和钢笔,出门向着走廊另一端的组长办公室走去。
万钰先组长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另一端,房门虚掩着,透出一条缝隙。阳光明在门前站定,轻轻敲了敲门,力道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请进。”里面传来万组长那辨识度很高的声音。
阳光明推门进去。
万钰先大约五十岁上下年纪,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鬓角已经有些斑白,戴着一副深度黑框眼镜,镜片厚实。
他穿着一身灰色的中山装,正坐在堆满书籍、期刊和写满密密麻麻算式稿纸的书桌后,低头在一张大大的草稿纸上飞快地演算着什么,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听到阳光明进来的脚步声,他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最后划下一道有力的痕迹,然后才抬起头,放下笔,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笑容,指了指桌前的椅子:“光明同志来了,坐下说话。”
“谢谢万组长。”
阳光明在椅子上坐下,双手将笔记本平整地放在膝上。
万钰先稍稍向后靠了靠,借此机会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
十九岁的年纪,脸庞光洁,眉眼间还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沉静,如同深潭之水,波澜不惊。
举止沉稳从容,完全没有普通年轻人初入新环境时常见的局促、紧张或者过度兴奋。
他心中暗暗点头,光是这份远超年龄的气度,就非同一般,难怪能写出那样老练而富有创见的论文。
“昨天华所长百忙之中,特意抽时间见了你,对你勉励有加,我都听说了。”万钰先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赞许。
“华所长是我们数学界的泰斗,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平时科研和行政事务极为繁忙,会议、接待访客、文稿审阅,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他能专门抽出时间见见你,这可是极为罕见的待遇,可见他对你的重视和期许。”
阳光明谦逊地回应:“是所长厚爱,我受宠若惊。一定努力工作,潜心研究,不辜负所长的期望和组织的培养。”
“不全是厚爱,更是因为你那三篇论文的分量。”
万钰先摆了摆手,语气非常肯定,直接将原因归功于阳光明自身的实力。
“《数学学报》是国内顶级的数学期刊,审稿极为严格,标准很高。
你能一次发表三篇,而且涉及数论、代数、分析三个不同领域,篇篇质量上乘,逻辑严谨,创新性突出。
这在所里,尤其是在我们这些搞基础研究的人中间,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用了“轰动”这个词,强调其影响。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看着阳光明,像是要透过这副年轻的外表,看清其内在的数学才华:
“说实话,以你本科生的学历,按照常规的分配渠道,是几乎不可能直接进入我们数学研究所工作的。
这里汇聚了国内顶尖的数学人才,对入门门槛要求极高。
正是因为你这三篇论文展现出的惊人潜力和已经达到的学术高度,才让所里,包括华所长在内,一致决定破格录用。
这个机会,是你自己用实力,用白纸黑字的成果争取来的。”他再次强调了“实力”二字。
阳光明认真地点点头,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明白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会更加珍惜,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明白就好。”
万钰先语气缓和了一些,开始介绍组里的具体情况,“我们所目前在华所长的主导下,根据主要研究方向,大致分成了九个研究小组。
我们小组是代数学研究组,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典型群、李群、李代数等,这些都是现代数学中非常重要且活跃的领域。”
他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些方向的基本内容和国际上的研究进展,语速平稳,用词专业。
阳光明凝神静听,眼神专注。
“我们小组,在你来之前,连我在内,一共只有四个人。”
万钰先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感慨,“除了我,还有三位研究员,都是老同志。年纪最轻的赵研究员,也四十多岁,快五十了。
所以你的到来,给我们组注入了真正新鲜的血液,大家对你都很关注。”
他的脸上露出更加温和的笑容:“在所里,大家更看重的是学术能力和研究成果,年龄和资历反而是其次。
你虽然年轻,但已经有了出色的开端,不必过于拘谨,在学术讨论上完全可以放开。
组里的几位同事,都是潜心学问的人,性子都比较直率,有一说一,不太讲究那些虚头巴脑的人情世故,以后相处久了,你就知道了。”
“是,组长,我记下了。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尽快融入集体。”阳光明态度诚恳地说道。
他喜欢这种以学问为本的氛围。
“嗯,学习是相互的。”
万钰先话锋一转,谈到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关于你的工作,我先讲讲组里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典型群、李群和李代数相关的一些前沿问题。
这些方向历史悠久,但依然有很多未解决的难题,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希望你能在熟悉之后,尽快融入进来,凭借你的才华和敏锐,争取在这些方向上做出新的突破。”
他特意强调了一下,语气郑重:“当然,组内的研究方向是工作重点,是集体的主攻方向,但并不是限制你个人探索的枷锁。
从你发表的三篇论文来看,你的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并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领域。
这是好事,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数学本身是相通的,各个分支之间存在着深刻而美妙的联系。
如果你在其他数学方向上有了灵感,产生了新的想法,同样可以进行研究,所里和组里都会给予支持。
只要能出成果,做出实实在在的、经得起检验的突破,我们都同样欢迎,同样为你庆祝。
我们做基础研究的,灵感有时候比按部就班的规划更重要,要善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
这番表态,无疑给了阳光明极大的研究自由度。
听了这一番,阳光明心中一定,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正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研究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他立刻表态:“谢谢组长的理解和支持。这对我非常重要。
我会努力在组内的重点方向上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不放松对其他数学领域的关注和思考,保持视野的开阔,争取早日出成果,为组里和所里做出贡献。”
万钰先对阳光明的回答很满意,觉得这个年轻人既有冲劲和抱负,又不失稳重,懂得尊重集体也坚持自我,分寸感拿捏得极好。
最后,他谈到了阳光明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也是任何一个新入职人员都绕不开的话题——工资待遇。
“光明同志,按照国家的规定,我们所属于科研单位,研究人员执行的是技术级工资标准。”
万钰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解释道:“技术级工资一共分为十八个等级,一级最高,十八级最低。
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第一年是实习期,执行十四级工资标准。实习期满,考核合格后转正,定为技术十五级。”他先铺垫了常规情况。
他拿起桌上的搪瓷茶杯,吹了吹浮沫,喝了一口浓茶,继续说道:
“但是,我们数学研究所的情况比较特殊。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我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与一般单位不同。
工资级别的确定,虽然也参考学历和工龄这些基本因素,但最主要的依据,还是科研成果的水平和对国家的贡献。”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阳光明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你发表的那三篇《数学学报》论文,水平很高,这在学术界是有公论的,影响力也已经初步显现出来,这完全可以作为你定级的重要依据,甚至可以说是主要依据。
我和所里人事科的同志,包括华所长,都沟通过这个问题。”
万钰先的语气变得更加认真:“我会为你尽量争取一个较高的定级。
至少,也会是相当于大学生转正后的十三级工资。
按我个人的判断,就算争取定为十二级工资,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毕竟,你的成果摆在那里,其学术价值和显示出的潜力,我觉得定为十二级工资很合适。”
他又补充道:“当然,关于这三篇论文的具体成果判定和相应的工资级别,所里还需要走一个正式的评议程序。
需要学术委员会的几位委员进行评估,人事部门根据规定进行核定。
这需要一点时间,你耐心等一等。估计最多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有正式的结果通知你。”
阳光明平静地点头,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好的,组长,我明白了。我会耐心等待组织的决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坦然接受,并继续努力。”
无论定为十二级还是十三级,对他个人而言,区别并不算太大。
他更看重的是研究所的学术氛围,以及研究的自由度。
但他知道,工资待遇对于家里的母亲和奶奶来说,却是衡量他是否“有出息”、工作是否“体面”、未来生活是否有保障的重要标志,是能让她们安心、自豪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那就先这样。”
万钰先从桌上拿起一叠用订书机仔细装订好的资料,厚度约有一指,递给阳光明:
“这是组里一些研究方向的背景资料、经典文献摘要和近期关注的主要问题清单,还有一些未公开发表的内部讨论稿。
你拿回去好好看一看,先熟悉起来。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无论是概念、方法还是背景,随时可以来问我,或者请教组里的其他同志。不要客气。”
“谢谢组长,我一定认真研读,尽快熟悉情况。”阳光明起身,双手接过那叠沉甸甸的资料。
“好好干,光明。”
万钰先也站起身,绕过书桌,勉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动作带着长辈的温和,“你的起点很高,天赋也好,这是你的优势。
但数学研究没有捷径,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勤奋、专注和甘于寂寞的毅力。
希望你在新的岗位上,能够戒骄戒躁,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再出新的、更大的成果,为国争光。”
“是!我一定牢记组长的教诲,努力工作,不辜负您的期望。”阳光明再次郑重保证,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离开万组长的办公室,阳光明抱着那叠资料,沿着安静的走廊往回走,回到属于自己的那间独立办公室。
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将资料轻轻放在桌角,环顾这方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学术小天地,他的心情很是愉悦。
已经是第三世为人了。
这一世,他只想避开风口浪尖,远离那些过于激烈的竞争与纷扰,过一种轻松、从容、内心安宁的生活,同时又能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
选择基础数学研究,在此时的他看来,几乎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途径。
既不能什么都不做,毕竟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也是幸福生活的组成部分,能带给家人荣耀和保障;又能拥有一份相对超脱、自由、安静的工作环境。
作为基础数学的研究人员,他不需要像一些工科研究者那样泡在实验室里,与复杂的仪器设备打交道,不需要处理繁复的实验数据和维护关系。
他的战场主要就在这间办公室,在他的大脑里,在纸笔之间,在与同行思想的碰撞中。
研究方向又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只要最终能拿出过硬的、经得起推敲的成果,过程并不会受到太多外在的约束和干预,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兴趣去探索。
这简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工作。
至于工资待遇,他不是非常在意。
他那个随他穿越而来的冰箱空间里,每日刷新的财富和物资,足以让一家人在这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过上远超当前平均水平的生活。
但他也深刻理解,这份明面上的工资对家人的意义非同一般。
那不仅仅是钱,更是他“正式工作”、“国家干部”身份的象征,是组织认可的标志,是让母亲和奶奶安心、自豪的源泉,是她们在邻里间挺直腰杆的底气。
如果真能如万组长所说,定级为十二级技术工资,那么每月的基础工资就是六十二元。
在当下,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绝对算是高工资了。
要知道,很多参加工作多年的老工人,月工资也不过三四十元。
普通工厂的学徒工,一开始只有十几二十元。
母亲田玉芬在区妇联是行政二十二级干部,月工资四十三元,这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母子二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已经超过了一百元。
这样的家庭收入,在这个年代,足以让一家人生活得相当宽裕,不仅衣食无忧,还能有所积蓄,足以让无数家庭羡慕。
想到这里,他嘴角不由露出一丝温和的微笑。能让家人感到安心、骄傲和满足,这本身就是他努力的一部分意义所在,这种情感的回报,远非金钱可以衡量。
平静下心绪,他翻开万组长给的那叠资料,开始认真阅读起来。
资料主要是关于典型群和李群的重点研究课题,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公开问题综述。
时间在安静的阅读和思考中悄然流逝。
下午五点半,是研究所规定的下班时间。
阳光明将看到一半的资料小心地合上,然后将桌面上的稿纸整理好,锁进抽屉,确保没有遗漏任何涉及演算内容的纸张。然后他拎起挎包,从容地离开了办公室,轻轻带上门。
走在回家的路上,微风拂面,带着京都城特有的略带干燥的气息。
中关村一带,此时还远不是后来的高科技园区模样,多是些平房、院落和少量的三四层楼房,道路两旁树木葱郁,主要是国槐和白杨,显得颇为宁静。
不到二十分钟,他就回到了那座熟悉的,位于胡同深处的四合院。
走进东跨院的月亮门,家的气息扑面而来。
母亲田玉芬今天下班比他稍早一点,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饭。
奶奶坐在堂屋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摇着一把大大的蒲扇,眯着眼睛,看着小孙女阳珊珊在院子里用粉笔画格子,蹦蹦跳跳。
夕阳的余晖金黄而温暖,将小院的青砖地面、窗棂和家人的身影都染成一片柔和的金色,看上去美好而温馨。
“哥!你回来啦!”阳珊珊第一个看到哥哥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立刻像只快乐的小鸟般飞奔过来,两条小辫子在脑后一甩一甩。
“慢一点。”阳光明笑着伸手,熟练而疼爱地摸了摸妹妹的头。
“光明回来了。”奶奶也抬起头,脸上露出慈祥而欣慰的笑容。
厨房里的田玉芬听到动静,探出头来,手里还拿着锅铲,系着围裙:“回来得正好,饭马上就好了。今天上班怎么样?还顺利吗?你们组长好相处吗?”
她的语气里带着自然而然的刻在骨子里的关切,一连串的问题透露出她一天的挂念。
阳光明把挎包放回自己屋里,走到院子中,先回答了母亲最关心的问题:“挺顺利的,娘。我们组长和同事都挺好相处的。”
他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奶奶身边,很自然地接过奶奶手里那把大大的蒲扇,力道均匀地轻轻给奶奶扇着风,带来阵阵凉意。
田玉芬一边在厨房里忙碌着,锅里传来滋啦的炒菜声,一边又忍不住隔着窗户追问,声音提高了一些:
“具体给你分配了什么工作,难度大不大?有没有说工资待遇怎么定?”
她最关心的还是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老太太也停下了自己摇扇子的动作,侧过身子,浑浊却充满期待的眼睛紧紧盯着孙子,手里的蒲扇无意识地轻拍着膝盖。
对于她们来说,阳光明的工作和收入,是眼下家里头等重要的大事,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
阳光明知道她们关心,便用平实的语言,详细地将今天见到万钰先组长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描述了万组长的样貌和气质,重点转述了万组长对他的勉励和欣赏,组里自由宽松、注重实绩的研究氛围,以及他拥有独立办公室的优越条件。
他尽量将研究所的学术语言,转化为家人能理解的日常话语。
当听到儿子不仅得到了直属领导的赏识和欢迎,还拥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时,田玉芬和秦兰英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抑制的欣喜和自豪的笑容。
在她们朴素的认知里,有单独的办公室,那是了不得的待遇,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说明自家孩子一进去就受到了重视。
最后,阳光明提到了她们最关心的工资待遇问题,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
“万组长说,因为我在《数学学报》上发表的那三篇论文,水平很高,所以工资定级不会按普通的实习大学生算。”
阳光明进一步解释:“他说,至少也会给我定十三级工资,相当于大学生转正后的水平。而且,争取定为十二级工资的可能性也很大。”
“十二级?”
田玉芬从厨房里探出大半个身子,手里还握着锅铲,脸上带着一丝不确定和强烈的期待,声音都有些发紧,“那……十二级工资是多少钱一个月?”她需要确认那个数字。
老太太也紧张地向前倾着身子,手里的蒲扇完全忘了摇,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孙子的嘴巴。
阳光明依然保持着平静,但清晰地吐出那个对家庭而言,意义重大的数字:“如果定为十二级技术工资,每月的基础工资是六十二元。”
“六十二块!”
田玉芬失声惊呼,手里的锅铲差点掉在地上,她连忙用手扶住锅台,稳住身形,脸上瞬间被巨大的的惊喜笼罩,“真的?一个月……六十二块?”
她反复确认着,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老太太也激动得一下子从小马扎上站了起来,身体微微晃了一下,阳光明赶紧伸手扶住她。
老太太的声音都有些发颤,带着哽咽:“六十二块?我的老天爷……光明,你……你没说错吧?
刚参加工作,就能拿这么多?这……这比好些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拿得还多啊!”
也难怪她们如此激动失态。
田玉芬自己在区妇联,是正经的国家行政干部,一个月也才四十三块钱。
而她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就有可能拿到六十二块钱!
这远远超出了她们最好的预期,简直像做梦一样。
阳珊珊虽然对六十二块钱的具体价值还没有太清晰的概念,但也知道这是一大笔钱,看到奶奶和母亲如此高兴,她也跟着拍手雀跃,在院子里转着圈:
“哥哥真厉害!哥哥真厉害!每个月这么多工资,比妈妈都高!”
“万组长是这么说的,他说会尽力争取。最终结果,还要等所里的正式通知,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左右。”
阳光明保持着一贯的沉稳,没有把话说得太满,给家人也给自己留了点余地。
但田玉芬和老太太已经被这个“极有可能”的巨大惊喜淹没了,之前的担忧和期盼化作了巨大的喜悦洪流。
“六十二块……再加上我的四十三块……”
田玉芬喃喃自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开始计算起来,“那咱家一个月就有一百零五块钱了!
这……这真是……以前在乡下想都不敢想啊!”
她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眼圈微微发红。
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收入,在这个普通双职工家庭月收入七八十块就算不错、很多家庭只有四五十块钱收入的年代,绝对算是高收入家庭了。
这意味着,就算不考虑那些牛黄,家里的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宽裕,再也不用像以前在乡下那样,为每一分钱斤斤计较,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为偶尔的人情往来而犯难。
甚至可以经常改善生活,多买点肉和细粮,给老人孩子添置些像样的新衣服,年底还能有些积蓄。
老太太更是双手合十,对着天空拜了拜,嘴里念念有词,声音哽咽:
“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我大孙子真是出息了!端上了国家的金饭碗,这下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老头子,你在天有灵,看到了吗?咱们阳家出了人物了!”
看着母亲和奶奶欣喜若狂、激动落泪的模样,阳光明心中也涌起一股强烈的暖流和深深的满足感。
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不就是为了让家人能过上安稳、富足、受人尊重的生活吗?
眼前这鲜活而真挚的一幕,正是他想要的回报,这种情感的连接,比他独自破解任何一个数学难题都更让他感到充实和幸福。
“好了,娘,奶奶,这事还没最终定下来,咱们心里先高兴着就行,也别到处去说。”
阳光明适时地提醒了一句,免得家人期望过高,万一最终有点出入会失望,也避免在院里过于张扬,引来不必要的关注或闲话。
“对对对,不说,不说。”田玉芬连连点头,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用手背擦了擦眼角,但脸上的笑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像阳光一样灿烂,“等正式通知下来了,咱们再……再好好高兴。现在先稳当点。”
老太太也重新坐下,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花,紧紧抓着孙子的手:“不说,不说。我老婆子心里知道就行了,我孙子有本事!咱们关起门来偷着乐!”
晚饭时,家里的气氛格外热烈,仿佛提前过了年。
田玉芬不停地给儿子夹菜,把鸡蛋都拨到他碗里,眼神里充满了慈爱、骄傲和一种卸下重担的轻松。
老太太也时不时地看着孙子,笑得合不拢嘴,自己吃得很少,却一直催促孙子多吃点。
阳珊珊叽叽喳喳地问着哥哥关于研究所的新鲜事,比如办公室的桌子大不大,有没有很多很多书,领导凶不凶等等。
阳光明挑了些能说的、有趣的事情讲给她听,比如研究所院子很大很安静,像公园一样,办公室窗户外有棵好大的梧桐树,上面可能有鸟窝,领导看起来很有学问等等,逗得小姑娘向往不已,嚷嚷着长大了也要去研究所工作。
一家人谈论着未来的生活规划,充满了希望。
田玉芬计算着:“一个月六十二块,加上我的四十三块,就是一百零五块。
咱们一家四口,就算在京都,这日子也能过得挺宽裕了。每个月除了必要的开销,还能存下一些钱。
以后珊珊上学、嫁人,光明娶媳妇,都有指望了……”
听着母亲已经开始规划那么长远的事情,阳光明有些哭笑不得,但心里却感到十分温暖。
这种被家人需要、被家人寄予厚望的感觉,让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和选择都充满了意义。
“娘,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他给母亲夹了一筷子菜,语气平和而肯定,“您和奶奶就放心吧,以后啊,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享福,肯定享福……”老太太连连点头,“我现在就已经是在享我大孙子的福了!”
(今天只有这一章。)(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644/28375587.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