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少林俗家弟子
黎明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嵩山,潮湿的水汽凝结在萧临渊凌乱的发梢,化作晶莹的水珠。他一瘸一拐地挪动着脚步,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布满尖刺的铁板上,受伤的脚踝传来的剧痛让他额头青筋暴起。粗布衣衫被树枝刮得破烂不堪,丝丝缕缕的布条在风中飘动,浑身的血迹早已凝固,在苍白的皮肤上结成暗红色的痂,与周围的尘土混在一起,狼狈至极。
“阿弥陀佛,施主这是为何?” 一声清朗的佛号从身后传来,惊起了林间栖息的几只山雀。萧临渊猛然转身,常年在血影阁养成的警觉让他的动作迅如闪电,手中下意识地摸向腰间早已不见踪影的匕首。只见三名身着灰袍的少林僧人正立在山道上,晨雾在他们身旁缭绕,宛如仙风道骨的隐士。中间的老和尚慈眉善目,眼角的皱纹里仿佛藏着无尽的慈悲,手中的禅杖在晨雾中泛着古朴的光泽,杖头的铜铃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为首的慧远禅师双手合十,目光如炬,那眼神仿佛能穿透萧临渊的皮囊,直抵他内心深处惊惶与仇恨交织的漩涡。
萧临渊想要开口回答,却只觉一阵天旋地转,连日来的奔波、伤痛与饥饿如潮水般涌来。眼前的景象开始模糊,树木、山石都化作扭曲的黑影。他踉跄着向前倾倒,意识即将消散之际,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稳稳扶住了他,那手掌的温度透过破烂的衣衫传来,让他冰冷的身体有了一丝暖意。
再次醒来时,萧临渊发现自己躺在少林寺的禅房中,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草药气息,那味道沁人心脾,仿佛能抚平内心的焦躁。伤口已经被仔细包扎,洁白的纱布上还残留着草药的汁液,身上还盖着一床粗布棉被,带着阳光的味道。
“施主醒了?” 慧远禅师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药走了进来,脚步轻盈无声。碗中药汁呈深褐色,表面漂浮着几片不知名的草药,蒸腾的热气在禅师的脸上蒙上一层薄雾,“先把这药喝了,你的伤虽无性命之忧,但也需好好调养。” 萧临渊警惕地坐起身,背部却因牵动伤口而一阵刺痛,像是有无数根银针在扎,忍不住闷哼一声。他盯着慧远禅师,沙哑着嗓子问:“你们为何救我?” 声音中带着长期未饮水的干涩与对陌生人的防备。
慧远禅师将药碗放在桌上,在蒲团上缓缓坐下,衣袍下摆如莲花般散开,神色平静如水:“佛门以慈悲为怀,见人受难,岂有不救之理?”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萧临渊紧握成拳的手上,那双手因长期握刀而布满老茧,此刻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施主满身杀气,心中似有极大的仇恨。但仇恨如烈酒,饮多了,伤的是自己。” 说话间,禅房外传来一声悠长的钟鸣,余音袅袅。
萧临渊别过脸去,不愿与禅师对视。他想起萧家堡冲天的大火,想起父亲最后挥舞破虏枪的身影,想起母亲倒在血泊中的模样,心中的怒火再次燃起,仿佛要将整个禅房点燃:“大师不懂,我的仇,非报不可!” 话音未落,剧烈的咳嗽让他弯下腰,胸腔如同撕裂般疼痛,嘴角溢出一丝鲜血,滴落在洁白的被褥上,宛如一朵盛开的红梅。
慧远禅师叹了口气,却并未再劝说,只是将药碗推到萧临渊面前:“先喝药吧。” 此后的日子里,萧临渊在少林寺养伤。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薄雾,他就会被悠扬的晨钟声唤醒,那钟声浑厚而悠远,仿佛能荡涤灵魂。他看着僧人们列队诵经,袈裟在风中飘动,听着那一声声 “南无阿弥陀佛”,起初内心满是抗拒,可随着日子推移,心中竟渐渐有了一丝平静,仿佛仇恨的火焰在这佛音中被浇上了一瓢凉水。
伤好之后,萧临渊本想离开,继续踏上复仇之路。却被慧远禅师拦住,禅师的话语中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施主既无处可去,不如暂且留在寺中,做个俗家弟子。一来可学些少林功夫强身健体,二来……” 禅师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目光中满是期许,“或许能寻得内心的安宁。”
萧临渊沉默良久,脑海中不断闪过血影阁的残酷训练、复仇路上的艰难险阻,最终点了点头,留了下来。他跟着寺中的武僧修习少林基本功,扎马步时,双腿如同灌了铅般沉重,酸痛难忍,汗水湿透衣衫,顺着下巴不断滴落,在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可他咬着牙坚持,心中默念着复仇的誓言,将每一次疼痛都化作变强的动力。在研读佛经时,他却常常陷入困惑,那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的教义,与他心中熊熊燃烧的仇恨激烈碰撞,让他在佛法与复仇之间痛苦挣扎。
一日,他在藏经阁整理经书,阁中弥漫着陈旧纸张的气息。当他搬开一摞厚重的典籍时,一本残破的兵法秘籍《玄甲策》映入眼帘。泛黄的纸页间,详细记载着排兵布阵之法、奇谋妙计之策,字迹虽有些模糊,但内容却精妙绝伦。萧临渊如获至宝,白天跟着武僧练武,晚上便偷偷躲在藏经阁的角落研读《玄甲策》。他将书中的兵法与在血影阁学到的刺杀技巧相结合,在心中不断推演各种战术,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眼前一亮。
慧远禅师发现了他的秘密,却并未阻止,只是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来到藏经阁,看着专注研读的萧临渊,缓缓说道:“兵法之道,在于止戈。施主若能善用,或许能少些杀戮。” 萧临渊嘴上虽未回应,可心中却如同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在少林寺的日子里,他的武艺日益精进,一招一式都带着少林功夫的刚猛,心中的仇恨却依旧炽热,只是多了一丝对佛法的思考,对复仇之路的迷茫与坚定交织在一起,如同缠绕的藤蔓,在他心中生长。
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他便会躲在角落,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怀中的玉佩,那上面的 “萧” 字早已被他的体温焐热。在心中暗暗发誓:“拓跋野,裴元启,我迟早会让你们付出代价!但在此之前……” 他望向少林寺的灯火,那点点光芒在夜色中闪烁,“我要变得更强。” 月光洒在他坚毅的脸庞上,照亮了他眼中跳动的复仇之火,也照亮了他脚下这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而远处的嵩山,在月光下静静伫立,仿佛在见证着这个少年的成长与蜕变。
(https://www.shudi8.com/shu/739304/35693501.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