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54章 痛苦抉择

第854章 痛苦抉择


朝廷的安排就是命令,互不对付、甚至互为仇敌的两个人在一处共事也是常事,公事不因私谊而废,这是朝廷官员行事的基本原则。

    毌丘俭自然是不喜司马懿的,昔日浮华案后,连带着对司马师也厌烦了多年。而且由于毌丘俭的清贵和亲信身份,所谓事君以诚,他在曹睿面前也常常不会掩饰自己的个人好恶,曹睿当然知晓他对司马家的态度。

    但……对皇帝安排的自己下属,倒也没必要常常摆谱和搞对立,这样反倒显得主将过于缺少气度了。

    毌丘俭神情依旧严肃,不带任何表情的看向司马师:“司马想用说客?”

    “属下正有此意。”司马师拱手答道。

    毌丘俭又问:“该选何人去番禺?司马不妨直言。”

    司马师向前迈了一步,而后走到军帐的正中间,恭敬一礼:“如若将军不弃,属下愿自己去一趟番禺,只求能为将军劝说吕岱成功!”

    司马师话音刚落,军帐中立即就低声喧哗了起来。

    毌丘俭随在陛下身旁耳濡目染许久,也沾了几分陛下的习惯,做事只论实职,不求虚礼。加之他本人又年轻,从不摆什么纪律整肃、名将之风的谱,且属下的曹肇、张虎、蒲忠等人都是晓事的,惟一的鲜卑人泄归泥也一向遵令而行,上下礼节反倒讲的不太繁琐。

    曹肇是故大司马曹休之子,家门高隆又善风雅,与毌丘俭平日素来友善,听见司马师此语后立即好意提醒道:

    “将军,吴人素来反复,吕岱态度虽然恭顺但仍能暴起伤人。遣一敢死之小吏前往送信即可,莫要出了闪失。”

    这明摆着就是说,若司马师折在了番禺,毌丘俭的面子不会好看、也定会惹上麻烦,毌丘俭又如何听不出来?

    正当毌丘俭缓缓点头,且欲要出言制止的时候,司马师语气铿锵的开口说道:

    “将军,属下自受命至将军麾下后,随军南下已有两月时间,湘州四郡平定未能立尺寸之功,实乃属下心中憾事。属下不才,但亦是太和元年太学毕业出身,何敢不为大魏效死?”

    “属下一人之性命全不足惜,只求能早定交州。还望将军允许在下试上一试!”

    说罢,司马师深施一礼,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弯腰站立,而后不动。

    毌丘俭与曹肇对视一眼,曹肇表情里尽是无可奈何,帐中其余将军、属官也都纷纷侧目看向行礼中的司马师。给了台阶还要坚持去,那便是有真胆色了……

    “好!”毌丘俭也不再犹豫,开口说道:“司马,本将准你前去,但交州乃是瘴疠之地,你凡事须谨慎再三,不可行险,妥善保存己身,你可知晓?”

    司马师抬起头来:“属下知晓。属下出发之前,想请问将军欲给那吕岱许些什么条件?若降当如何,若不降又当如何?”

    毌丘俭早就想过这种问题,捋须说道:“吕岱在吴国久为刺史,若愿归降,本将会上表陛下以县侯之爵赏赐,以其年高,可以回其故里归养,也可以到洛阳任一九卿之职,可准其一子为太守之职,如此而已。”

    “若他执意不降,本将就要将其当做叛逆处理!交州形势如何、还有多少军力,他吕岱自有分寸,不劳本将多说了。”

    司马师拱手应声:“属下明白了,属下自请明日清早出发。”

    “可。”毌丘俭点头答道。

    ……

    西陵城外,诸葛亮大营之中。

    从事射援入帐躬身行礼:“禀丞相,孙皇帝从故城洲派孟侍中为使者,有事欲见丞相与诸葛大将军。”

    “快请。”诸葛瑾当即应答。

    “是。”射援应了一声,可脚步却丝毫未动,眼神带着问询之感看向诸葛亮的方向。

    “去吧,将孟侍中请来。”诸葛亮略带疲惫的揉了揉自己的额角。

    射援再行一礼,而后转身大步走出。

    诸葛瑾看出了自家胞弟的疲惫之态,心有不忍,轻声劝说道:

    “孔明,莫要这般忧心了。我观你白日疲累夜晚亦不能安寝,思虑过甚极为伤身,恐非持久之道,还是应当好生调理,自己与自己开解一二。”

    诸葛亮无奈的看向诸葛瑾,双眼因过度疲累多了许多血丝,眼袋深垂,长叹一声:

    “我不忧心怎么能行?眼下形势,兄长可有两全之策?”

    诸葛瑾一时摇头:“不若听听孟宗怎么说?”

    “这般形势,他与孙皇帝难道会有更好的解法么?”诸葛亮声音提高了几度:“兄长且看吧,孙皇帝定是要催促我等出兵追击,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且看看吧。”诸葛瑾性情更温和,不愿与弟弟大声辩驳。

    没过多久,孟宗在射援的引领下缓缓入内。

    “见过诸葛丞相、诸葛大将军。”孟宗拱手行礼。

    “孟侍中请入座。”诸葛亮淡淡说道:“此番前来可有要事?”

    孟宗徐徐坐下,而后开口:“诸葛丞相,在下承我家陛下旨意来此。”

    “如今魏军怯战退却,我军以逸待劳,此乃战局反覆、顺势追击、逆转乾坤之时。陛下欲请诸葛丞相与诸葛大将军共同出兵追击,乘势收复夷道、猇亭、枝江、江陵等处。”

    “还请诸葛丞相与诸葛大将军速速出兵!”

    诸葛亮没有第一时间答复孟宗,却是用带着几分怜惜的眼神看向诸葛瑾,好似在问‘这就是你要誓死报效的君主么’一般。

    乘势追击?你乘的是什么势?又怎么追击?连诸葛瑾都看出来不能再打了,魏军疲累、吴军难道就有士气了吗??

    诸葛瑾躲过了诸葛亮和孟宗的目光,低头看向桌案不语。诸葛亮心中微叹,然后对着孟宗说道:

    “孟侍中,魏、吴之战从年初打到年末,魏军疲累、吴军应也到了极限。当下魏军稍退,汉、吴两军当休整备战才是,谨守城池,莫要再被魏军所乘,至于余下失地当缓缓图之,不可冒失……”

    “魏军都退了,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孟宗一时情急,他虽以孝义知名,对孙登盲从到了极点,但于国事军务上并无多少才能,满脑子只想将孙登交予他的任务办好:“若等魏军在江陵屯驻些时日,江陵城岂不更难收复了?还望诸葛丞相考虑一二!”

    江陵城……

    诸葛亮不想在这时与孟宗和孙登起任何冲突,耐着性子解释道:“孟侍中,魏军大部依然没损,近两月水军甚至没有交战,曹睿用兵素来稳妥定会有后手留下,还是谨慎一些为好。”

    孟宗脸色渐渐难看了起来:“若现在不攻,再攻魏军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现有八万大军在西陵,水陆两路乘势东下,岂不易如反掌?”

    我大汉军队与你何干??

    诸葛亮微微摇头,不再言语,也不去答复孟宗的幼稚之语。

    诸葛瑾见二人冷场下来,左右看了一看,无奈站了起来,表情诚恳的出声说道:

    “还请孟侍中先回去吧,至于大军应静还是应动,我会与诸葛丞相妥善商议的,随后我会去谒见陛下禀明一切。”

    孟宗咬了咬牙,又看了眼诸葛亮事不关己般的表情,心底愈加愤恨了起来,忍不住出言反驳:

    “所谓君君臣臣,还望大将军细细思之!在下告辞!”

    说罢,孟宗拱了拱手,起身便走,未作任何停留。

    诸葛瑾被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望着孟宗离去的背影,面孔渐渐涨红,手指颤巍巍的朝着帐外指着,过了几瞬才重重的叹了一声,而后箕坐席上摇头不语。

    见了此番情形,诸葛亮也只觉荒唐,起身走到兄长身侧坐下,轻轻拍着诸葛瑾的后背,低声说道:

    “兄长,勿要动气,勿要动气,不值得……”

    诸葛瑾的神情愈加沧桑和落寞了,轻叹了一声后,看向自己弟弟:“他是皇帝,他姓孙,我一臣子又能如何呢?只是,如此多的军士和兵卒,以西陵郡是万万养不起的。”

    “孔明,我要求你一事,能否准许吴国民夫入巴郡屯垦?可以自养,日后若有产出也可稍微补贴西陵大军一二。今冬至明年,汉国能否稍微接济一二,不使大军溃散?”

    “若不如此,此地果真难以维持了!”

    诸葛亮见诸葛瑾这副模样,心中也是一时难忍:“兄长以为从巫县到西陵,本地之产出能养得起多少兵?”

    诸葛瑾摇头:“或三千或五千,这又有何意义呢?”

    诸葛亮道:“就算益州能供养此处吴军,最多也只能养得起两万兵长期驻守,除此之外再无余力了。民夫倒是可以尽数接纳,只是孙皇帝定会不肯……现在来论,他这个帝号也当去了,不论去与不去,对大局都没任何干系了……”

    “兄长。”

    “你说。”诸葛瑾愁容满面。

    诸葛亮道:“孙皇帝要打,且让他打一打吧,他不吃亏恐怕难以理解兄长与我的好意。我与兄长说话他不会听,魏人用刀枪与他来说,他总会听得懂的。”

    “就算再折损些兵力,也不是什么坏事,兄长,你说呢?”

    诸葛瑾痛苦的点了点头。(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242/28375018.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