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856章 国事繁忙

第856章 国事繁忙


大军回撤到江陵城的时候,已经是十月八日下午了。按照原定的计划,军队在此停驻一日,就将沿江东下前往武汉,各部返回原驻地休整,曹睿也将起程回归洛阳。

    是的,自从太和六年年底曹睿从洛阳移驾到了寿春后,皇帝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离开都城。

    版图尚未统一,君王的大部分时间都要集中在军事上。无论曹操还是曹丕二人,在外出镇或者统兵出战的时间都占多数。

    夜幕已然笼罩大地,临近亥时,曹睿尚在房中读书,虎卫隔着房门禀称值夜的侍中裴潜请求谒见。

    “裴侍中?让他进来。”曹睿对着门外说道。

    “末将遵旨。”虎卫应声而答。

    不多时,房门被门外两名虎卫拉开,裴潜从外快步走入行礼:

    “臣裴潜拜见陛下,因有要事通禀,故而在夜间烦扰陛下,还望陛下恕罪。”

    曹睿抬眼看了看裴潜,将手中拿着的书籍放下,从容问道:“裴卿有何事欲说?自己寻一坐处吧。”

    “谢陛下赐座。”裴潜转身看了几眼,从门口处寻了一个木凳,搬到曹睿身前一丈处坐下,而后开口:“臣有三件事情。”

    曹睿笑了一声:“这么多事情?看来朕今晚是睡不好了。长夜漫漫,一件一件来。”

    “是。”裴潜拱手:“为首一件是军事上的事情。”

    “按照武帝、文帝时的制度,历来外军主将之外的中坚将领,常常由中军将领拔擢后担任,以示朝廷以内之外、掌控各地之本。”

    “伐吴战前,大魏在荆襄、在淮南皆有重兵坐镇。如今荆襄、淮南两地皆为腹地,无需屯驻重兵,由满征南在江陵左近统兵九万。如今大魏收兵休养生息,下次出兵吴蜀或是一年后、或是三年、五年,皆未可知,荆南守军或将长期驻扎,主将满伯宁、陆伯言、桓元则三人虽为陛下亲信之臣,但其余将领或许还应妥当一二。”

    “中军将领外放是吗?”曹睿缓缓点头:“朕倒是将此事疏忽了。此事做也可,不做亦可,既然裴卿提醒朕了就做一做此事吧。”

    “裴卿给朕记一下。武卫军的典满、李基二人,羽林右军的苏尚、董弼二人,此四人可以外放,稍后让刘晔过来朕处,为此四人拟杂号将军的封号,再定将满将军和桓范处的哪几人调走。至于陆伯言的水军自有其特殊之处,此番不动。”

    “是。”裴潜轻声点头。

    “第二件呢?”曹睿又问。

    裴潜道:“第二件是和南方数州之吏治相关的。前几日陛下令工部尚书司马子华前往武汉与台、院沟通撤兵之事,司马子华今日返回江陵,下午在陛下议事上说了司空关于湘州、江州二州的官员安排后,傍晚之时又来臣处说了一事。”

    曹睿静静的盯着裴潜的双眼看去,并未打断半分。

    裴潜咽了咽口水,继续道:“司马子华与臣说,南方数州需要选用官员,正当用人之时,司马叔达被贬数年,或许应令他戴罪立功,到一处荒僻之地任个太守。臣不敢丝毫徇私,故而现将此事禀报陛下……”

    裴潜是何等成色,昔日罢去第一次内阁的时候曹睿就已尽数知道了,裴潜当时可是将司马懿坑了一道,而且司马懿对此仍不知情。

    曹睿转问道:“裴卿有什么想法?该不该放司马叔达出来?”

    裴潜诚恳言道:“臣不敢徇私半分,哪里能有什么想法?司马叔达是因误了凉州大事而被贬斥,如今无甚功劳,用与不用皆在陛下一念之间!”

    曹睿略略挑眉:“那便是让朕来做这个坏人了?”

    “臣不敢。”裴潜尴尬低头。

    曹睿又问:“如今司马氏在朝廷任官情况如何?”

    裴潜没有丝毫停顿,如数家珍般道来:“司马家一门官员众多,且不论故去多年的司马伯达,如今司马仲达为司空、尚书右仆射,司马子华为工部尚书,其余五个弟弟尽皆入仕,或是县令、或是千石官员。”

    “子辈之中,司马朗的儿子司马忠在家读书养望,司马望在武威任县令,司马师在毌丘俭麾下任司马,司马昭在丹徒做县令,司马芝的长子司马岐任河南郡丞……凡此,河内司马氏有五百石官身以上者二十八人。”

    “果真是兴盛啊!”曹睿笑道。

    裴潜似是觉察到了什么,微微低头答道:“司马叔达无功而开释为二千石,恐为朝野所论。臣以为应当不应司马子华此请。”

    曹睿淡淡说道:“他既然托司马芝有了此问,朕若不应,倒显得朕过于小气了,也显得裴卿你不会做人。”

    “后汉之时,交州分为七郡五十六县,有南海、苍梧、合浦、郁林、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孙权昔日称帝之时,分合浦郡之地建立了一个珠崖郡,并将珠崖州遥领。”

    “珠崖州,裴卿知道是哪里吧?”

    所谓珠崖州,就是后世所称的海南岛之地。

    裴潜点头:“臣知晓。前汉武帝遣路博德、杨仆平定南越之乱,分珠崖州为珠崖郡、儋耳郡,因彼处夷人反叛频仍,前汉元帝时废除珠崖郡之制。未废除之时,珠崖郡辖瞫都、珠崖、苟中、紫贝、临振、玳瑁、山南七县之地。”

    曹睿道:“既然孙权有过这种尝试,朕就将珠崖州之地改为大魏的珠崖郡,与吴国区划不同。仍然设置瞫都、珠崖、苟中、紫贝、临振、玳瑁、山南七县之地,令交州刺史慢慢收复此地。”

    “珠崖郡坐落海上,以珠崖州为中心出海,可以迅捷抵达交州最南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此地不得不控。说实话,朕有意让仲恭暂时驻守于交州数年,让他一并将珠崖郡收复了便是。”

    “就让司马叔达去珠崖郡当太守吧。”

    “陛下圣明,臣领旨。”裴潜拱手应声。

    曹睿点了点头:“第三件事呢?”

    裴潜拱手说道:“臣第三件事乃是臣的一个冒昧之策,此前从未有过,还请陛下先恕臣冒昧之罪。”

    “说来。”曹睿淡淡应道:“别提什么冒昧不冒昧的,朕要看你说了些什么才是。”

    裴潜轻声说道:“此前陛下曾与臣等有过言语,伐吴之后,有三件政事上的要务要做,为田土、赋税和教化。”

    “依照陛下的圣训,扬州南三郡、江州、湘州、交州都是新归之地,应当先在这些州郡细细厘定田土、度田分田而防止兼并,以及推行县学、郡学、州学等教化之事。”

    “臣以为,无论是扬州之南三郡,抑或是江州、湘州、交州三州都离洛阳过于遥远,通信来往极为不便。此皆新附之地,推行并改善吏治任重道远,而且若以寻常州刺史、郡太守的设置来做未免有些乏力,远离了中枢监管,官吏又粗疏……恕臣直言,这些事情即使在中原执行都颇为艰难,更遑论新归附的这些南方州郡了。”

    曹睿挑眉问道:“所以呢?”

    裴潜站起身来,躬身一礼:“臣有一策。”

    “此前陛下长久在外,陛下所在之处为行在,尚书台、枢密院皆于行在处理政事,上下交通极为便利快捷。陛下即将北归,南方各郡各州之事或将迟缓起来。不若在大江中游、武汉之地仿照行在之尚书台,设一行尚书台坐镇于此,监督扬州南三郡、江州、湘州、交州的度田、赋税和教化一事!”

    曹睿皱了皱眉头,裴潜的这个说法他从未听过,行尚书台……

    不过转瞬过后,曹睿双眼微睁,低声说道:“行尚书台……行台?”

    裴潜有些诧异:“行尚书台或许也可称为行台!”

    曹睿又问:“岂有分数州之地的行台?”

    裴潜拱手:“回禀陛下,臣以为此行台当只监督管理度田、赋税和教化三件事情!不涉及军事,不涉及行政,只监督与审查,或许也可训练官吏!”

    “陛下曾说,田制、赋税乃是天下万民谋生之本,是大魏天下得以存续之本。江南新归,正好以此地来改革!既是改革,当认真推动方可。陛下,洛阳实在太过遥远了。”

    “你……裴卿,你既然有如此想法,可有担任此行台之人选?”曹睿反问。

    裴潜正色答道:“陛下,司空曾于兖州等处监督减赋、分田一事,于中枢群臣之中经验最丰,执政之能又格外出众,且其体魄又在中枢群臣中最佳,可担此重任。臣冒昧以为,或许应令司空担任此行尚书台之职,为大魏分忧,为陛下分忧!”

    曹睿没有回应,而是开口问道:“裴卿还有其他事情要说吗?”

    “臣没有了。”裴潜拱手。

    “裴卿且回去吧,另外将刘晔给朕唤来。”曹睿淡淡说道:“至于你说的这个行台之事,朕要再思量几日方可决定。”

    “臣遵旨,陛下早些休息。”裴潜站起行礼,小步退出了卧房之外。

    曹睿挥了挥手,而后继续躺下。

    若是将司马懿借此缘由外放,倒是有些过于使他劳累了,不过裴潜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若无强有力的监督,南方数州做好此事还不知要多久才行,若司马懿做不好此事,其余之人也没什么指望。

    可若是让司马懿为此行尚书台之主官,副手该选择谁来做?(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242/28375016.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