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帝吧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89章 立地成圣

第89章 立地成圣


此时的场中气氛已然彻底不同,从冷肃化作喧嚣。

    浙东士子热情的围着李祺,他们自然不是傻子,李祺一定在其中斡旋过,否则陛下怎么会收回成命。

    在人群的边缘,有一个仅仅四五岁的小孩,牵着父亲的手,睁大了双眼望着这一幕。

    在往后数十年中,他总是会想起今日所发生的一切,回想起前辈曾在这次说过的那些圣语,而后平静的面对一切艰难困苦,他有一个在历史上响亮的名字——于谦。

    外围来自各地的诸士人,皆面露复杂的望着场内这一幕,这是一个任谁都没有料到的结局。

    一向锐利当为天下先的李祺,而且身为北人领袖的李祺,竟然真的就这么放过了浙东学派。

    虽然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浙东的士子都要承李祺一份情,也算是殊归同途。

    “收入门下便不必了,若真有意,我倒是有一番话说于诸位。”

    “景和公请讲。”

    “景和公所言,定有至理。”

    “景和公所言岂有不听之理?”

    道道声音入耳,李祺的系统面板上声望亦在蹭蹭的上涨,自到达了94后,已然很久不曾有过这等大的动静,可想而知今日收获有多丰厚。

    “天下人皆知晓,我曾是公侯冢子,一朝而流京外,于江浦悟道,幸先帝垂怜,回返京都,以有今日。”

    听李祺说起这件事,众人不由动容,真是传奇之人啊,或许只有这等非常之人,才能造就这等非常之事吧!

    “是以我看天下之事,便与常人不同,我曾见来自北方的士子哀叹举业难成,而天下进士尽归江南、湖广、福建之地,甚至有愤愤之言、恨恨之语。”

    这番话让一众北方士子皆心有戚戚言,虽然现在北人还是拿不到好名次,一甲和二甲前列都被南方人包圆,但比起当初连数量都上不去,已经好太多了,当初在举业上真是被压的太惨了。

    “大明地盖四方,而何以分出嫌隙,于是我向先帝提出了分榜之制,其本意乃是弥合南北,并非偏袒其中一方,这些年来,江西才子解缙与我为友,江西士子王艮是我的弟子,朝中若有英才,不吝于南北,我皆举荐之。

    可人心中的成见如同高山,却是如此的难以撼动,我依旧被称作为北人领袖,甚至皇宫大内亦是这般认为。

    所以我今日来到浙东,怕是在场诸位、乃至于天下之人,都以为我要一报大仇,镇压浙东,而一展淋漓之意吧!”

    李祺感慨说道,话中有数不尽的苍茫之意和难以言明心绪的慨然。

    围在他身边的一众浙东学子中许多人都羞愧的低下了头,场中大部分人的脸色都有些不自然,到了此时,不得不承认是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今日浙东重获新生,以大明为纲而重造新学,万望摒弃地域之见,不吝于赐教北人,以至于多传学术,若能弘扬大明,当不负今日之意!”

    李祺话音落下后,场中有一瞬间的安静,而后便是如潮水般的躬身行礼。

    无论南人还是北人,皆是神色复杂的望着李祺,心中只回荡着一句话——这世上竟真有品行如此高洁之人!

    这世上竟真有传说中的圣人!

    谁都不曾想到,李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竟只希望浙东学派能摒弃南北之念,而共同振作大明。

    全无私心,而尽是为公之意!

    李祺则心中哀叹,若他再有十年时间,也不必说这些话,十年时间足够建立一所书院,招揽南北之人,建立一个摒弃南北分歧的学派,以便为日后政党打下基础。

    可他满打满算只有不到十个月了。

    只能尽可能的多影响一些人,他记得于谦就是浙东人,只要能多影响些这种人,一番苦心就算没白费。

    至于仅凭几句话,就彻底改变南北之分,他还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强,时间是种伟大的力量,一切的情分和恩义都会消磨殆尽。

    况且他只对浙东学派有恩,江南如此广大,还有四川、湖广、福建,南北弥合哪里有那么简单。

    “景和公!”

    “景和公!”

    “景和公!”

    道道高呼之声,响彻云霄九天之上,声音之中带着无尽的憧憬和敬重。

    【族长声望+1,当前声望95。】

    【族长声望+1,当前声望96。】

    【……】

    【族长声望+1,当前声望98。】

    系统之声突然传来,李祺发现自己的声望在以一种堪称恐怖的速度往上涨。

    李祺环视场中正齐声欢呼诸人,明白了为何,浙东这里聚集了全天下几乎有名望的七成以上的儒者。

    这是一场自宋朝之后,再也没有过的士林盛会。

    无论以后这些人会怎么想,但在此刻,他已然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圣贤!

    声望自然当卓然于天下冠!

    ……

    浙东之会的结果比所有人预想中最好的结局还要更好。

    一场李祺和南人间的大和解,一场大明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一场李祺加冕圣人位的盛典。

    “妹夫的忠谨真是让朕感动,若天下人都如同妹夫这样,大明又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李祺在浙东攫取了巨大的声望,可朱棣一点忌惮都没有,他正为李祺所说的“以大明为纲”的学术成果而感慨,他对李祺的喜欢已经完全超越了任何人。

    “以后会有更多忠谨的臣子为大明效力,臣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朱棣却摇了摇头,认真道:“景和,你就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你此举至少为我大明多延五十年国运,朕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

    你已然是活着的圣人了,朕答应你,待你故去后,使你配享文庙之中,列于十哲之后。”

    配享文庙!

    文人最高追求,甚至比配享太庙还要重要,太庙是功臣,而文庙则代表着学术方面的最高成就。

    他活着是圣人,死后也要入文庙做圣人,从此无论是史书之上,还是典籍之中,亦或者天下人想起他的时候,便要尊称一句“李子”。

    对于李祺来说,他更想知道,配享文庙后,会不会有成就道具奖励下来,毕竟这可不简单。

    “臣叩谢陛下,臣……”

    他话还没说完,便只觉天旋地转,而后眼前一黑,已然不知天地为何物。

    待他幽幽醒转后,便通过那些装饰图案发现自己还在宫中,侍奉的太监见李祺醒了顿时惊喜的奔出内殿,明显是去唤人了。

    大约一刻钟后,李祺便见到皇帝朱棣匆匆走进,甚至皇后以及朱高炽也跟在后面,三人面上都带着担忧之色。

    “好好躺着,别行礼了。

    景和,你终于醒了,你若是再不醒,朕都不知道该如何向临安交待了。”

    朱棣的神色能看得出来是真的焦急,“你已经昏迷了三个时辰,刚才一句话没说话你直接吐了很大一口血,其中还有黑色夹杂,朕还以为你中毒了。”

    李祺很是平静,甚至还带着笑意道:“臣的身体臣很清楚,只不过是油尽灯枯而已,倒是劳陛下、皇后娘娘以及殿下担忧了,是臣的过错。”

    朱棣简直想要骂人了,但最终还是有些无力的收回了那些话,“你好好修养身体……”

    皇后也安慰道:“景和,身体最是要紧,国事待……”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再修养也养不好的身体,让它多做些事才是最正确的。”

    李祺自己也没想到身体出问题竟然这么快,而且竟然是昏迷的形式,这次昏迷了三个时辰,那下次呢?

    一种难以言明的紧迫感出现在他心中。

    “陛下,臣一直都知道身体出了大问题,但预计应该还有一年半载,可臣没想到臣竟然会昏迷,这次昏迷了三个时辰,下次可能就是一天乃至于两天,最终可能就是一睡不起。”

    这番话让皇帝三人皆有些黯然,又有些心惊,因为李祺说的很现实,历史上很多这种事例,这事发生在皇帝身上,甚至会改变一个国家,因为昏迷期间很容易被假传旨意。

    “臣一直以来都有一件国朝大事憋在心中想说,可又觉得应该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如今突发此事,臣不知道下次会是何等情况,如今陛下、皇后皆在此处,臣便直接道出罢了。”

    帝后对视一眼,同声好奇道:“是以大事?”

    “何事竟能让你李景和放心不下,在这等境遇之下,还念念不忘。”

    “此事只能帝后知晓。”

    朱高炽闻言一愣,而后对上了李祺的眼睛,他瞬间打了个激灵,一股酥麻之意自脊椎直接传上了后脑!

    “父皇、母后,儿臣到殿外等候。”

    他低下头,掩饰住红润的眼眶以及欲要滑落的泪滴,往殿外而去。

    走出殿外,夕阳已经往西落去,大红之中带着丝丝落幕之意,朱高炽不由想到了李祺病入膏肓的身体。

    而这个将死之人正要最后一搏,为他——

    朱高炽!

    ————

    李子当世,以忠而奉上、以诚而待人、以德而面世、以信而结友,言必行、行必果,古语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时人语曰:“季布远之,而李子当面!”——《儒林正史》

    (本章完)


  (https://www.shudi8.com/shu/739096/28375789.html)


1秒记住书帝吧:www.shudi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shudi8.com